她最早投資馬雲,四姐弟全上名校,都因老爸管娃如管公司

2016-04-09 佚名 360投資圈
來源:長江商業評論(ID:CKReview)
 
沒有顯赫家世背景,也算不上“有錢人”,一個平凡台灣家庭出身的父親林順和,卻教育出四位具有國際觀的兒女:
 
長女林水仙,畢業於美國私立名校庫伯聯盟學院,曾任摩根斯坦利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現任美國老牌PE安盈投資董事總經理;
 
二女林夏如,畢業於哈佛大學,曾任高盛證券合夥人,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並代表哈佛校友面試亞洲學生;
 
三女林水晶和四子林東潔,均畢業於波士頓大學,三女現為美國公益團體律師,四子為德意志證券副總裁。
 
能夠培養出4名如此優秀的子女,林爸爸到底有什麼樣的訣竅?他又是如何跟子女相處的呢?
 
尊重孩子|定期開會 注重溝通

 
“我們現在來投票表決,到底要不要移民美國?”,故事發生在二十二年前的某天,在台北市光復南路上的林家,正開著家庭會議。這次的家庭會議有別於以往的吵鬧氣氛,顯得有點嚴肅,因為在台灣IBM服務的父親有機會派到美國IBM總公司服務,他詢問家裡的意見,當時除了他與太太是成人外,四個小孩都還在唸書,老大正準備高中聯考,老二就讀國一,老三與老么則還在念國小。
 
投票的結果出來了,是三比三,兩邊各有一名大人、兩位小孩投贊成和反對票,爸爸說,“既然平手,可不可以讓身為當事人的我,計分權重多一點。”,就這樣,林順和一家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家庭會議的抉擇,走出一家人不一樣的人生路途,也深深影響了四個小孩的未來。
 
“小孩懂什麼?”是一般父母的想法,移民這麼重大的事那敢要小孩參與決定?
 
但林爸爸卻把小孩當作大人看待,尊重並聆聽他們的意見,連決定送誰去唸台灣的美國學校,也由小孩自己決定。長女林水仙才五、六歲時,家裡經濟並不寬裕,但林順和認為孩子總要有人會講英文,決定送其中一名去唸美國學校,他就召開家庭會議跟太太與四名幼子討論,結果爭執不下,只好抽籤決定,中獎的是老二林夏如,林順和也信守承諾送她進入美國學校。
 
“打從我幼稚園開始,我們家裡每年都有一、兩次的家庭會議,爸爸開會時很有原則,規定每個人只能發表意見十分鐘,而且只能講建設性的話,因此,我們在開會之前都要很認真準備。再重要的事情,他都會像對大人一樣地跟我們小孩商量。”林夏如說。

 

△林夏如

 

他把在IBM开会的方式带回家,训练小孩表达与沟通的能力。”林顺和的老同事——前IBM副总裁、台湾商业软体联盟(BSA)陆思行表示,林顺和会把公司的好模式搬回家用。

 

IBM的工作成了左右林顺和一家六口命运的关键因素。身为“IBM黄埔一期”的林顺和,在IBM整整待了二十七年。政大外交系毕业的他,政坛许多名人都是他前后期学长、学弟,如宋楚瑜、萧万长、关中。

 

打小就很会考试的他原本想当个外交官,但政大外交系毕业后,立即考上台大政治研究所,不久又考取公费留学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攻读政治硕士期间,却又对刚萌芽的个人电脑产生兴趣。

 

三十岁那年,遇到IBM要来台湾扩展据点,他顺势加入IBM,从基层员工做起,同时成为升迁最快的主管,1976年赴美接受两年完整的高层资讯主管储备训练课程后,又奉派到美国、香港、中国等地,主管亚太区业务系统及品管业务,曾出任IBM在天津第一个投资案的总经理。

 

目标管理|经理人作风 让孩子做五年计划

 

在美国前后六年、香港三年,林顺和都带着一家六口一起迁移,他不仅自己增广见闻,也为子女们提供学习不同语言、长见识的机会。

 

“你们要成功,不管你们做哪一行,怎么成功,都没关系,但就是要成功。”

 

林顺和从小就不断告诉三女一子。林爸爸治家如同治理公司,更把四位子女全当作“专业经理人”来管理,教育孩子一概采“目标管理”,家庭会议就是他进行小孩目标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林水仙念国中时,林顺和在年底的家庭会议中,要求每人要写出五年计划,在一阵讨价还价之后,四个小孩把计划写好放进红包里。五年后,他会再拿出来检讨,要求没有达到计划的小孩自己好好反省。“当我小学时,我的目标写着要考上北一女,父亲却告诉我说,北一女不是正常目标,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要做什么事业,才是你们要计划的。”,这就是父亲给予林夏如姊弟们不同于一般家庭的视野。

 

△林水仙

 

为了撇开亲情,达到客观公正及效率的要求,林爸爸还常常找来开企管顾问公司的友人一块儿来家中开检讨会,监督子女完成目标。现在,林夏如还学习父亲开家庭会议的方式,要两个女儿跟她一起开会,“我才知道,要小孩乖乖坐在椅子上开会,可真不容易。”

 

读书是大事|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林顺和更是不惜代价要让小孩们得到最好的教育,丝毫也不输企业家培养第二代的“精英教育”作法,他遍访台湾及美国的名校,非要找到自己负担得起的名校不可。

 

除了名校外,他特别重视语言教育,每个孩子除了中文与台语外,还会英语、广东话,及母语的客家话,除老大林水仙外,其余都因为工作及念书而精通日文,曾经在西班牙工作过的老二林夏如,也会拉丁文,林家小孩个个都精通多国语言。

 

“小孩的弹性很大,在美国期间,我们都同时使用中文、客语、台语与美语进行对话,像新加坡、瑞士这种多语文国家就是这样教育小孩的。”林顺和认为,不该限制小孩只学习哪一国语言,即使多语文进行,小孩子全部都可以学得很好。

 

每年暑假林夏如的三个兄弟姐妹全部都要被林爸爸送到美国参加暑期夏令营,目的是要学美语,但仅就一份薪水的家庭来说,根本不够支付动辄几十万元的夏令营费用,还跑去跟自己的母亲借钱,被母亲训斥他一顿说:“你真憨,花这么多钱,真的有必要?!”

 

四名子女念的大学也都是名校,林水仙念电机最着名的Cooper Union,林夏如念哈佛大学的政治系与东亚系,林水晶与林东洁则是念波士顿大学法律系与旅馆管理系。

 

日文,也是林顺和“精英教育”的一环,在美国期间,林夏如与林水晶念高中时,林顺和虽不强迫,却不断以行销本事说服她们两人到日本念一年大学。当时读高二的林夏如跳级考上哈佛大学,他建议林夏如应该趁年轻去日本念一年大学搞好日文,不急着念美国大学,林夏如虽然决定念哈佛,后来还是去日本庆应大学当了一年的交换学生。不过,去日本的学费却是林夏如在日本花旗银行打工赚来的。

 

单以林顺和一位薪水阶级确实很难负担起四个小孩取得美国大学学位,但是林顺和与戴春桃夫妇还是熬过来了。曾经长达七、八年,每年都有三个小孩正在读大学,平均每人的学费高达三、四万美元,每年要有十二万美元,折合台币约四百多万元,IBM的薪水根本不够支付小孩,很会理财的林太太则是省吃俭用,及自己一些投资获利得来协助先生一关过一关。

 

“爸爸从来不告诉我们一定要做什么,常常只是给我们一个起头,让我们自己想,可能当场会觉得没什么,时间一久,就会觉得父亲的话是对的。”林夏如表示,就像去日本念一年书,父亲会诱导他们去,却不强迫,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会去做。

 

专注目标|建立自信 享受过程

 

“得来困难,你才会珍惜”这是林顺和传递给子女的成长原则。

 

林夏如回忆,有一年大学暑假,她回台湾想要找打工机会,父亲叫她自己找。有一天父亲剪了一份征人简报给她,理律法律事务所正在征英文文书,过去都是名人子女才有机会到理律打工,林夏如则是少数拿着应征信函自己跑到理律打工的。

 

“念书不见得要念有用的系,而是要选择可以刺激你思想、也是你有兴趣的的系所。”,林顺和负责帮小孩找学校,却不帮小孩选志愿,从小数理超强的林水仙念电机,热情活泼的林夏如念政治及东亚系,正义感十足的林水晶走法律,从小立志三十岁要当总经理的林东洁选择念旅馆管理,林顺和一切都由小孩自己决定。后来,林东洁对投资产生兴趣,想回到美国念企管硕士时,林顺和也支持他,但学费只供应到大学毕业,林东洁只好先向姐姐们借钱入学。

 

“当我说要去投资银行时,只念了一本会计学就去应试了,母亲很紧张我考不上,但爸爸却很自信的说'她一定可以做到的'。”林夏如如此说。

 

从小,林夏如就觉得自己父母跟别人不一样,家里只有赏,没有罚,林顺和告诉他们,“考试不及格,不用告诉我,考一百分才说,我有赏。”,即使大姐水仙要参加高中联考的前三天,成天迷上打电动玩具,林顺和夫妻也不紧张,甚至一点也不在乎,即使考上的是第二志愿的中山女中,也很高兴。“从小爸爸就不把考试当作一回事,他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林夏如透露出这段往事。

 

“父亲给了我们思想上很大的解放,从小就给我们独立思考的空间。”林夏如对于父亲的教育充满感谢。

 

早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作为高盛集团私募部门亚洲区主管的林夏如,从她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了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那位朋友就是刚刚加入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当时,马云想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阿里巴巴10%的股份。最后的结果是,高盛以500万美元获得阿里巴巴50%的股份。

 

2004年,就在林夏如离开高盛之后的第二年,高盛以买入价的7倍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份。

 

 

后来,林夏如读了博士,当了教授,同时替哈佛大学面试亚洲新生。

 

看过数万份简历的她指出:不论学校还是企业,顶尖人才,最重要的是人格和价值观——是否诚实、努力、敢冒险。

 

而和欧美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人格发展相对缓慢。“父母都希望小孩有一个certain future(确定的未来),但现在最需要的人格特质是——要有冒险精神,因为世界改变太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