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你都不懂捨棄,還談什麼獲得?

2016-08-15 衷曲無聞


01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李宗盛唱,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該舍的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空杯心態,想要接納更多的東西,先得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要懷著放空過去的態度,去融入新的環境,接納新的事物。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自己的書中推出一個概念叫“斷捨離”,主張人們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

每個人對於物質和精神都會存有慾望,這是客觀存在的人性弱點,“斷捨離”正是克服慾望的一劑良藥。

02

我們經常找不到一些物品的原因,往往不是它丟了,而是東西太多,真正需要的反而被遮蔽。

我們捨不得丟掉一些東西,並不是它有多有用,可能只是因為它棲息著我們的“心情”,它帶來的影響,甚至比一個人還大。

日劇《垃圾婆婆》中,年近40的伊藤是個生活不如意的人,作為雜誌社記者,常常被上司刁難、同事排擠。一次,她接受了一個採訪垃圾婆婆的任務。

住在一堆垃圾中的婆婆說,這些不是垃圾,是物品,物品會承擔起人生。

伊藤在垃圾堆中翻翻揀揀,被丟棄的手錶,那是鬱鬱不得志,夢想成為作家的前男友送給她的禮物,她拋棄了手錶和前男友,和銀行職員結婚。

塑料文具盒,是小學時,朋友被欺負,她害怕自己也被牽連,扔掉的。

嬰兒玩具,是懷孕時,丈夫買的,但是,伊藤卻不想要孩子,“意外”流產後扔掉的。

筆記本,是作為自由撰稿人,揭露醜惡現象,卻被高薪誘惑後放棄出版時,扔掉的。

被丟棄的是愛情、友情、母性和良知。最後,伊藤撿起了獲獎時的那隻紅色鋼筆,成為暢銷作家。

心隨物動,情隨事遷,如果一個人的房間裡充斥的是不需要的東西,自己也會有一種不被需要的感覺。

只買自己需要和喜歡的,從源頭上節流,可以省卻日後要捨棄的猶猶豫豫和負疚感。我們應該脫離對物品的執念,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創造游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03

斷捨離是一門丟東西的學問,與極簡主義不同,它的實質是新陳代謝,幫助人們重新拿回駕馭生活的主導權,而非成為被生活駕馭的奴隸。

被生活駕馭的人,有3種經典狀態:用無意識地買買買來化解不開心;用無節制地吃吃吃來抵消各種壓力;用放縱地看劇看視頻來打發時間。

而這三種行為,會大量製造三種不同的垃圾:買買買帶來的是家裡成堆的衣服、物品,在換洗、保養和清潔上負擔極重;吃吃吃讓身體堆積過多的脂肪,讓人變得懶惰、貪睡;看劇看視頻則帶來更多的頭腦中的垃圾訊息,讓人更加負能量。

因此,斷捨離是通過打破“買、吃、看”這個循環的第一扣,徹底扭轉人們的行為方式。讓人們漸漸學會不再以自我放縱作為壓力出口,從而打破“不開心— 積累垃圾— 更不開心”的行為模式。

如果我們過多的把目光放在當下,煩惱的癥結在於想要的太多,比如堆積在書架上未看的書,下載好未學習的資料,以及自己安排好的長長的行動清單。

在斷捨離裡,以拋棄物品為切入點,是為了讓你重新思考,哪些才是自己真正所需、所要的,從而去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

我們生活在客觀世界中,依賴的卻是我所感知的世界。所看,所觸,所聞,全是自己想像的延伸,所有人都不相同,卻都以此為依據來生活。

客觀世界不會自己變好,只會越來越亂。隨著東西慢慢增多,以及生活中漸漸發現的不足之處,原有的佈局可能已經不適應高品質生活的要求。

生活總是耗散無序的,要想變得有條理,就要快刀斬亂麻,該舍的捨,該丟的丟。

只有果斷放棄,理智引進,才能賦予生活不斷進化的生命力。

04

除了提高生活質量,斷捨離的理論,同樣適用於愛情,甚至可以指導人生。

昨晚深夜,小月告訴我,一直喜歡的一個男生給別人表白了,表白的內容和給她說的一模一樣。

這個男生在去年的一次支教活動上認識小月,一直窮追不捨,為了她報名參加了今年的支教。小月的內心深處是喜歡他的,想觀察一段時間再應允。而這次支教,他又遇到心儀的女生,轉身就給別人表白了。

這大概就是愛情最弔詭的地方,你遇到一個人,是你心目中蓋世英雄的模樣,很巧,他說他愛你,你們盟約,白首不相離。

後來,你的英雄變成狗熊,跟你玩金屋藏嬌。事情敗露以後,你傷心欲絕,刪除他的聯繫方式,放狠話,复聯,放狠話,刪除他的聯繫方式……

有些愛,是一刀斃命死得痛快,而有些愛,注定是一場漫長的凌遲。

你是寧缺毋濫不將就的人,以為可以一直傲嬌下去,那麼多人追求你,說的情話一個比一個好聽。你左右為難,無從選擇。

斷捨離對於你的意義,不是沉浸在那麼多的追求裡沾沾自喜,而是在果斷拒絕的時候看他的表現。

你以為適合自己的,原來並不適合,你自然不會繼續留下。女人滿櫃子的衣服,常穿的也就是那幾套,你捨不得丟掉,並不是因為它們有多好,而是你不知道自己穿起來有多糟。

一直以來,小月跟媽媽相依為命,每逢電閃雷鳴獨自在家的夜,因為害怕,她都會找我聊天。缺乏安全感的她,在高中階段談過三四個男朋友,但是那些人,給到她更多的卻只有套路。

有一次,小月乘電梯上樓,行至半程,電梯突然斷電驟停,周圍一片漆黑,她拼命拍打,聲嘶力竭地呼喊,卻沒有回應。彷彿過了一萬年,電梯燈亮了起來,她虛脫地癱倒在地板上。

小月說,那是她第一次真誠地面對孱弱,扭曲,渺小的自己。

成熟人生的標誌,就是知道“不會有人來”,無論你是在湍急的河流,還是冰封的山頂,都不會有人像童話裡的王子那樣營救你,你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斷捨離是一生的修行,在看不見方向的時候,你就該斷絕後路,捨棄已經取得的微末成就,離開他人的援助。

你只需要告訴自己去堅信,這是對的,並堅持,把等待交給時間。

05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人們變得更功利化,追求即時的快感,忽略創造的過程,信仰缺失,文化斷層,內心反而沒有資源短缺、娛樂匱乏的年代安然快樂。

有時候,我們總會被似是而非的道理左右,有些看似有道理的話,其實狗屁不通。也有人提前透支了很多道理,而略過了感悟的過程,過著視而不見的生活,甘苦不自知卻沾沾自喜。

有人寧願自慰,也不去花費心力追求心愛的姑娘。有人寧願快餐,也不去做飯,享受站在食物鏈頂端再創造的快感。

人們願買現成的水果,也不去栽一棵樹,澆水,施肥,除蟲,收穫。

人們QQ微信,代替素箋淡抹,言盡意綿,翩然紙折,跨越千山萬水去問候。

人們開著車,不再翻幾座山,淌幾條河,轉幾道彎,朝聖般跋涉,去見一個人。

總有人企圖尋找普世性法則,去做一勞永逸的行動。然而,那些看似不變的事物,只是保持了短暫的動態平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人能駕馭多大的穩定,要看他有多大的格局和框架去容納變化。

有生之年,我們注定會遇到很多讓我們無處可逃的孤單時刻,那些必經的路程,沒有人救贖,永遠也不可能習慣、適應。我們只能咬著牙,逆著風,忍著痛,熬過去。

當你負重前行,走得太累的時候,是該丟掉一些東西了。

保持獨立,適度擁有,輕鬆上路。

作者簡介:衷曲無聞,簡書籤約作者,已出版《這世間沒有不可安放的夢想》。回复“晚安”查看每日問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