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化繁為簡,我的五條投資基本原則

2017-02-03 360投資圈
來源:Wind資訊(windzxsh) 作者:巴曙松


好文重讀 | 此文為巴曙松於2014巴菲特股東大會的私人現場筆記

巴菲特為何沒那麼忙?

2014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年會,從全球各地趕到奧馬哈參會的人數再創新高,據估計接近四萬人。已經84歲高齡的巴菲特和90歲高齡的芒格,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3點半,一直精神抖擻地回答來自全球投資者的提問。

有連續七八年參會的投資者總結說,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核心主要是三個:安全邊際、競爭優勢和能力邊界;也有多次到辦公室拜訪巴菲特的投資者認為,在具體管理公司的過程中,巴菲特最值得關注的特長是他化繁為簡的能力,伯克希爾公司投資的企業橫跨許多產業,有30多萬名員工,三、四千億美元的市值,但是總部只有20名左右的員工,他把複雜的管理過程簡單化、程序化,不僅降低了成本,也使得這些管理過程清晰可控。有多次見過巴菲特的投資者說,投資了這麼多公司的一家公司,巴菲特每天似乎並沒有那麼多繁雜的事情要做,無非就是在辦公室看看年報和相關資料。

芒格說,伯克希爾公司這種低成本的發展模式目前看來很少有公司在復制,估計主要是因為見效慢。對照包括中國在內的資產管理公司,往往商業模式趨同,大都扎堆在繁華而且成本高的中央商務區,員工動輒數百,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有人問巴菲特,“你們的節儉是否有利於伯克希爾的股東?”他說,我的生活不會因為我花更多的錢就變得更快樂。更多的財富和收入使人生變得不同有一個極限,一旦超越這個限制,更多的消費將與幸福負相關。

我們應當讓財富為生活服務,而不是生活為財富所累。芒格在點評巴菲特的觀點時說,巴菲特這個人很奇怪的,在生前就決定死後把自己的財富都捐掉,自己生活卻十分節儉,與巴菲特這樣的人共事很好,可以獲得更好的社會聲譽。

沃倫·巴菲特:我為什麼能始終保持簡單?

伯克希爾在運營方面,過去一年結果很不錯。查理和我一直在獵象,公司也在不斷進行補強型收購。去年我們一共有25筆,總計31億美元的此類收購,這些收購從190萬美元到11億美元不等,查理和我都支持這些收購。它們把資本用在了契合我們現有業務的地方,並且將由我們優秀的經理人團隊管理。結果就是,我們不用乾活,大家卻在賺錢。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補強型收購。

去年伯克希爾在“四大”--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上的投資比例都上升了。我們增持了富國銀行(從2012年底的8.7%增加到9.2%)和IBM(從6.0%到6.3%),同時,我們在可口可樂的持股比例從8.9%提高到9.1%,美國運通的從13.7%提高到14.2%。我們在“四大”上的投資,每增加0.1%,伯克希爾每年的利潤就會增加5000萬。

四家公司都擁有良好的業務,並由聰明而且為股東著想的經理人掌管。在伯克希爾,我們情願擁有一家好公司非控制性但大比例的持股,也不願意100%擁有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寧願擁有希望之星的一部分,也不願要一整顆人造鑽石。

點評:伯克希爾比較傾向的併購標準就是:好生意、好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層。規模相對較大的公司。在收購企業之後,巴菲特能夠信任公司的原有管理者,並不會過多干涉公司的運營管理。

巴菲特在會議上還強調,一旦巴菲特准備要進入某個特定的行業,他會拜訪這個行業的10位CEO,然後詢問他們兩個問題:1、如果要你把全部財富都投資到這個行業中的一個企業,你準備投哪一個? 2、你認為這個行業中最差勁的競爭者是哪一個?在這樣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巴菲特再決定是否繼續採取下一步的行動。

相比於那些局限於投資自身能夠運營業務的公司,我們在投資上的靈活性——大額進行被動投資的意願,讓我們擁有更多優勢。伍迪·艾倫說過,“雙性戀的好處就是,週六晚上約會的概率可以提高一倍。”同樣,我們既投資可以自己運營的業務,又願意被動投資,於是我們用源源不斷的現金找尋到合適投資的概率也提高了一倍。

“賭”美國長盛不衰穩賺不賠

2009年年末,在大衰退的陰影中,我們通過了買下BNSF的決定,伯克希爾歷史上最大的收購。當時我把這筆交易稱作是“完全下注於美國經濟的賭博”。

當然這對我們來說也不是新鮮事了:從巴菲特合夥公司1965年買下伯克希爾以來,我們一直在下類似的賭注,以同樣充分的理由。查理和我一直認為“賭”美國長盛不衰幾乎是一件只賺不賠的事。

過去的237年裡看空美國的人中誰獲益了?如果把我們國家現在的樣子和1776年作一個比較,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且市場經濟的內在機制還會繼續發揮它的魔力,美國的好日子還在前頭。

點評:不少價值投資者對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持十分嚴厲的批評態度,巴菲特的肯定態度顯得獨樹一幟,如果深入研究這種差異,可能那些持批評意見的價值投資者更多關注的二級市場,量化寬鬆推動了二級市場的價格,使得這些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價值投資的難度加大,因此他們可能會對量化寬鬆持批評態度;而巴菲特通常強調的是從實體經濟、從企業經營的層面來考察投資,通過併購整個企業等來推動投資,因此更為關注量化寬鬆對緩解實體經濟壓力上發揮的積極作用。

巴菲特說如果讓他擔任美聯儲主席,他要做的與伯南克也差不多。

形成對比的是,芒格對量化寬鬆持批評態度,芒格說,政客們沒有休止地大量印鈔票,總會達到極限的,不要忘記德國魏瑪共和國的惡性通脹是怎麼來的。

另外,與此前的態度一致的是,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會迴避政治事務,在商言商,求同存異,只是聚焦在投資決策上。

你的現金和信貸額度是經營的氧氣

伯克希爾優越的經濟特性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有一群卓越的經理人經營我們拿手的業務,並且這些業務模式基礎強健並且難以復制。實際上,在保險業務層面,我們比多數大保險公司在規避風險方面都更加謹慎。舉例來說,如果保險行業因某項巨災遭遇了2500億美元的虧損,這是歷史上所發生過最大規模虧損的3倍--伯克希爾當年整體上依然能夠實現盈利,因為它有如此多的利潤來源。我們一直會攥滿現金,等待巨災衝擊市場這樣的好機會。而其他的大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則可能會出現大額的虧損,有些甚至將面臨破產。

點評:巴菲特稱伯克希爾公司主要不靠銀行貸款,因為在真正需要現金時可能很難獲得銀行貸款,伯克希爾公司將永遠在手頭留出200億美元現金,公司必須靠自己。現金和信貸額度就像氧氣一樣極度珍貴,可能在99.9%的時間裡它都是充足的,但往往最需要它的時候,你卻發現已經沒有了。

只有經歷過慘烈的市場洗禮的投資者,才會深刻理解“現金為王”的涵義,市場最缺乏現金時往往也是投資最需要的時候。這個時候哪家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哪家公司就可以把握良好的投資機會。巴菲特在回答關於為什麼能源公司始終保持較高現金時,也強調是為了潛在的收購需要。

如何始終“保持簡單”

“像做生意一樣對待投資,是最聰明的。”引用本·格雷厄姆的話作為這封信的開場白是合適的,因為我很感激能從他那了解到關於投資的想法。但首先我想和你聊聊,在很久以前我曾做過的兩個小小的非股票投資。儘管它們都沒有明顯地改變我的淨值,但還是能帶來些啟發的。

這故事始於1973至1981年的內布拉斯加州,當時美國中西部的農場價格暴漲,因為大家普遍認為惡性通貨膨脹要來了,而且小鄉鎮銀行的貸款政策還火上澆油。然後泡沫爆了,導致價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毀了那些舉債經營的農民和他們的債主。在那場泡沫餘波中倒閉的愛荷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的銀行,數量比我們最近這次大蕭條中倒閉的還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從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那買下了一個400英畝的農場,坐落在奧馬哈北部50英里處。這花了我28萬美元,此價格比前幾年一家倒閉了的銀行批給農場的貸款還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樣去經營一個農場,好在有個熱愛農活的兒子。我從他那得知這農場能生產多少蒲式耳的玉米和大豆,經營費用會是多少。通過這些預估,我計算出這農場當時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報。後來這些預期都得到了印證。

我不需要有與眾不同的知識或智商來得出結論,這項投資不會有向下的趨勢,而是有潛在的,會實質向好的趨勢。當然了,可能偶爾會歉收,或是價格有時讓人失望。那又如何?總會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會有任何壓力去賣掉這塊資產。現在,28年過去了,這農場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價值已是我支付價格的五倍甚至更多。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個小投資。那時我還是所羅門的CEO,所羅門的房東賴瑞·西弗史丹告訴我,有個清算信託公司打算要賣掉紐約大學鄰近的一塊商業地產。泡沫再次爆破了,這次波及到商業地產。這裡的分析依舊簡單。就像那農場的例子中,該資產的無槓桿當期收益率大約為10%。但資產正被清算信託公司低效率經營著,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將會增加。更重要的是,佔地產項目約20%面積的最大租戶支付的租金大約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戶平均為70美元。 9年後,這份廉價租約的到期肯定會帶來收入的顯著增長。這資產的位置也是極好的,畢竟紐約大學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個小團體來收購這棟樓。隨著舊租約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現在的年分紅已超過我們初始投資額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別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資,這種手段允許進行了幾次特別分紅,加起來超過了我們投資額度的150%。我到今天為止還沒去看過這項資產。

化繁為簡,我的五條投資基本原則(巴菲特)

我說這些故事是為闡明一些投資基礎原則:

1、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並不需要你成為一名專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須認清自己的局限性並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簡單,不要孤注一擲。當別人向你承諾短期的暴利,你要學會趕緊說“不”。

2、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生產力。如果你對某資產的未來收入進行了粗略估算,卻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繼續前進吧。沒人能估算出每一項投資的可能性。但沒必要當個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可以了。

3、如果你是聚焦於擬投資資產的未來價格變動,那你就是在投機。這本身沒什麼錯。但我知道我無法成功投機,並對那些宣傳自己能持續成功的投機者表示懷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銅板時能壓對寶;但這些勝利者如果繼續玩下去,沒人能擁有贏利為正的期望值。事實上,一項既定資產最近的價格上漲,永遠都不會是買入的理由。

4、通過我的兩個小投資可以看出,我只會考慮一項資產能產出什麼,而完全不關心它們的每日定價。聚焦於賽場的人才能贏得比賽,勝者不會是那些緊盯記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週六週日而不看股價,那工作日也試試吧。

5、形成自己的宏觀觀點,或是聽別人對宏觀或市場進行預測,都是在浪費時間。事實上這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會模糊你的視野,讓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實。

關注宏觀經濟是浪費時間

我的兩項購買分別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決定進行這些投資的時候,當時的經濟狀況、利率或是下一年(1987和1994年)的證券市場走勢,對我來說都不重要。我已經記不起當時的頭條新聞,或是權威人士說了些什麼,不管別人怎麼說,內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長,學生也會聚集在紐約大學。

然而,股票的持有者往往容易被其他持股者的反复無常和不理性所影響,搞到自己也不理性。因為市場上的噪音太多了,包括經濟狀況、利率、股票的價格等等。

那些擁有農場或房子的人,能夠默默持有資產幾十年,但當他們接觸到大量的股票報價,加上評論員總在暗示“別一直坐著,來買賣吧!”,他們往往就會變得狂熱起來。

一個閃電崩盤或是其他極端的市場震盪,對投資者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會比一個古怪且愛說話的鄰居對我農場投資的傷害來得大。事實上,下跌的市場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是有幫助的,如果當價格遠低於價值的時候,他手裡還有錢可用的話。在投資的時候,恐懼的氛圍是你的朋友;一個歡快的世界卻是你的敵人。

點評:時機預測或許能顯著改善投資,關鍵的問題在於巴菲特認為自己從來不知道如何確定市場何時見底。往往在衰退期價值跌幅最慘的公司,往往反彈的力度也最大,投資能獲得更多回報。

 

世界上的一些偉大的投資家的最為偉大的投資,往往是在經濟金融危機時期做出的。巴菲特強調自己不能擇時也不用擇時,這點依然值得再關注。

乖乖呆在自己的能力邊界圈

當查理·芒格和我買股票時,我們會把它當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我們的分析與買下整個生意時所思考的內容非常相似。我們一開始會判斷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計出,資產未來五年或更久的收入範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並且處於與我們估算底線相對應的合理價格內,我們就會購買這股票(或生意)。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能力估算出未來的收入(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會簡單地繼續前行,繼續尋找下一個潛在標的。在我們一起合作的54年裡,我們從未因宏觀或政治環境,或其他人的看法,而放棄具有吸引力的收購。事實上,當我們做決定時,這類因素想都沒想過。

但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認清了自身的能力圈邊界,並乖乖地呆在裡面。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錯誤。但它們發生時都不是災難型的,例如在一個長期上升的市場中,基於預期價格行為和慾望導致了購買。

點評: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邊界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重要一點。投資者的經歷、知識、能力不同,能力圈範圍的大小也不一樣,但是重要的是確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在哪裡。

巴菲特在會議上強調,只要你持續不斷地學習,不斷滿足你自己對知識的好奇心,日積月累,必然會有所感悟。這也應當就是不斷拓展能力邊界的過程。

當然,大多數投資者並沒有把商業前景研究當作是生活中的首要任務。如果夠明智的話,他們會知道自己對具體生意的了解不足,並不能預測出他們未來的獲利能力。

我給這些非專業人士帶來了好消息:典型的投資者並不需要這些技巧。這是對非專業人士說的“投資是什麼”。 “什麼時候投資”也是很重要的。最危險的是膽小的或新手的投資者在市場極度繁榮的時候入場,然後看到賬面虧損了才醒悟。 (想起巴頓·比格斯最近的觀察:牛市就像性愛,在結束前的感覺最好。)投資者解決這類錯時交易的方法是,在一段長時間內積攢股份,並永遠不要在出現壞消息和股價遠低於高點時賣出。遵循這些原則,“什麼都不懂”的投資者不僅做到了多樣化投資,還能保持成本最小化,這幾乎就能確信,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實際上,相對於那些知識淵博,但連自身弱點都看不清的專業投資者,一個能實事求是面對自己短處的純樸投資者可能會獲得更好的長期回報。

來源:Wind資訊(windzxsh) 作者:巴曙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