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培訓行業新風向,你get了嗎?

 
From:Knovia 集團/上海嘉實
 
 
2018年十大趨勢值得關注:
 
“知識萃取”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移動互聯和知識付費時代,外部知識、大咖知識已經不再稀缺,而真正稀缺的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但這些知識在組織內部一直大量存在,那就是業務專家多年實踐中沉澱的隱性經驗。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年知識萃取和微課開發火起來的原因。
 
知識萃取本不是新鮮話題,因為在課程開發中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萃取問題,是我們做課程開發的老師的必備技能。在知識萃取時,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挖掘出來而不僅僅是萃取問題。
 
“訓戰結合”成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相馬不如賽馬”的用人理念一度流行,在互聯網領域也存在通過競爭機制來激發員工鬥志並以此來選人的方法。在培訓中,採取“訓戰結合”的方法同樣可以極大激發學員的參與度,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簡單來看,在線學習中的遊戲化設計就是訓戰結合模式,通過模擬和PK方法讓學員樂在其中。也有真槍實彈”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培訓班,每天都會淘汰學員,給學員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項目製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傳統的培訓項目基本就是課程拼盤,培養領導力就找一些好的領導力課程拼一下,如果課程太多就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包裝一個動聽的名字,而本質上看還是課程拼盤。
 
而隨著培訓成熟度日益提升,培訓經理對於學習項目的認知不斷升級。當前企業裡的學習項目,以真實的業務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整體解決方案,注重在運營中提升轉化度,在培訓後有相應的跟踪和輔導措施,項目評估注重與業務的相關度,以及轉化成有形的成果。這些項目的設計考驗培訓管理者的診斷能力、設計能力、運營能力,考驗業務思維和系統思維。
 
在這些項目中,培訓課程僅僅是要素之一,培訓管理者們通常需要融合線上學習、社群分享、在職訓練、導師輔導等多元化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幫助業務解決問題並達成結果。
 
移動學習平台將發揮更為綜合的價值
有點規模的公司都已經或正在著手引進移動學習平台。移動學習平台比其老大哥elearning平台更為有優勢。在電腦時代,一門在線課程動輒45分鐘以上,培訓部門要求員工在下班後佔用娛樂休閒時間來學習,確實是逆荷爾蒙。
 
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人身體的延伸,大量需要線下完成的工作開始往手機上遷移,聽課這個看似需要一本正經正襟危坐的事,完全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上網來實現。尤其是對於未來的互聯網原住民來說,他們能夠通過網絡來解決的問題可能就不會通過線下。移動學習平台的優勢就是隨時隨地、及時性強、覆蓋面廣,可以成為線下培訓的有效補充。
 
除此之外,未來移動學習平台在學習狀態跟進、社群化學習、遊戲化學習、績效支持等方面優勢更加明顯。需要提醒的是,平台僅僅是平台,上面的內容以及運營比平臺本身更重要。
 
培訓要融合上下游打通人才供應鏈
 
在學習設計大賽中,有一類項目極為受關注。他們不僅僅是從人才培養這一個環節來考慮人才培養,而是向前延伸至招聘(招募)環節,向後延伸至上崗(晉升)環節。
 
負責招聘和負責培訓的同事共同製定用人標準,以此來招聘員工,後期培養階段的目標也是圍繞這個標準。培養週期3個月後根據培訓考評結果和業績確定轉正名單。招聘和培訓兩個崗位之間會互相給予建議,以提升招聘和培養的有效性。
 
在一些儲備幹部的培養過程中同樣有這樣的案例,進入學員名單的一定是經過綜合考評(業績、面試、測評)後確定的名單,而培養階段同樣是進一步的考評階段,經過培養考評合格者才能獲得相應的晉升。
 
不要再孤立地做培訓,培訓​​僅僅是人才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唯有打通上下游,才能讓培訓發揮更大效用。
 
專業培訓人才稀缺成為常態
缺人才的包括甲方培訓中心和乙方培訓機構。
 
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業務發展對於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對於培訓人才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專業能力包括測評、課程開發(微課開發)、案例教學、學習項目設計與運營、勝任力模型構建等非常高的要求。而滿足這樣高要求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他們一般會存在於大型成熟企業大學或者專業諮詢公司裡。這樣高水平人才在職場上又較為活躍,容易跳槽或者出去自創業。
 
產品化成為新趨勢
 
產品化不是個新話題,在培訓領域,通常認為產品就是課程。其實,能夠為客戶解決問題的方案都可以稱之為產品。基於對於人才培養的需要,設計並運營相應的解決方案,將這些解決方案標準化後,就成為一個個獨特的產品。而電信學院的戰略解碼、創業營等項目為分子公司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也是企業大學產品化的代表。
 
同樣,在培訓機構也呈現出產品化的趨勢,有研究能力和版權意識的機構基於客戶需要,研發相應的學習產品,標準化、版權化、品牌化,然後進行大規模推廣。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趨勢在2018年會延續發展。
 
強強聯合成為培訓市場的主流
 
培訓和諮詢市場門檻並不高,有一門課,有一項專業技能,有客戶關係都可以進入。然而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強並不容易。隨著產品化趨勢的明顯,強強聯合也成為一種趨勢,通過互相合作,優勢互補,共謀發展。其特點是,有獨特產品或資源的公司和某一區域的領先公司進行合作,將產品輸送到全國各地 
 
隨之而來的是,培訓市場的集中度也可能會逐步提升,培訓市場的特點是大公司少,小公司卻很多,較為分散,未來也有可能會發展出多個年銷售額過億的公司。
 
工作室將遍地開花
工作室是一種介於培訓公司和職業講師之間的模式,基本上就是一個大咖老師帶一兩個助理。這會成為更多培訓師轉型的典型範式,也是諸多在甲方出來創業的一種簡單的選擇。2017年兩位培訓界的大咖田俊國老師和蔣躍瑛老師出來創業,田老師選擇的是成立公司,蔣老師選擇的是成立工作室。周圍也有很多本來已經是培訓師的朋友也在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其實很難區隔公司和工作室,因為大部分工作室也是註冊了公司。
 
但是工作室的定位基本上是短時間內不會招募大量員工,不追求規模上的擴張,而是在一個專業領域孜孜不倦地研究,以大咖的優勢能力和資源來為客戶服務。
 
在激活個體時代,越來越多的職場精英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而做培訓師或顧問是一個相對門檻較低的選擇,所以我們可以預見到工作室將遍地開花。
 
 
培訓師謀求新轉型
培訓師並不是一份穩定的職業,在互聯網、知識付費、人工智能等大環境下,在甲方培訓日趨成熟的趨勢下,培訓師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儘管近幾年還會有大量培訓師湧入市場,但是他們不得不慎重考慮這一選擇。
 
當前來看,培訓師轉型的主要方向有這樣幾個:一是O2O化,通過各種知識付費平台將自己的線下內容遷移到線上,快速變現;二是社群化,構建知識社群,打造個人IP,擴大影響圈,實現躍遷;三是槓桿化,典型的做法是打造版權課程品牌,認證學徒,從一個人講課變多個人講課,實現槓桿效應。
 
2018年,在企業培訓領域還有5個關鍵詞需要關注
 
即學即用
務實性培訓將越來越受歡迎。所謂務實性培訓就是有工具方法、接地氣、實戰、能夠馬上使用。在情境教學理論中,對這一問題已經有充分的論述:
 
每個人的思維是適應於環境的,也就是說,是情境化的,因為人們所知覺到的,他們想像其活動的方式,他們身體上所做的,是結合在一起發展的。(Clancy)
 
許多傳統的教學實踐逐漸導致了惰性知識,或者學生不能將其所知的運用到相關情境中。知識、思維和學習的境脈緊密聯繫並且都存在於實踐中(Brown等)
 
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推崇包含知識運用的真實實踐,而不是把知識當做孤立內容進行處理,推敲和檢(Sawyer)
 
在谷歌,早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清晰界定:隨著互聯網手段的日益發達,我們可以預測的是,這種小顆粒度的技能,馬上學馬上用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泛在學習
總是有一定比例的學員在手機里安裝學習類軟件,當問到他們的使用情境時,基本上是上下班路上和睡前。誰說學習非得在培訓課堂上,看對於愛學習的或者是有需求的朋友來說,他們總是能找到學習的渠道。
 
進一步看,其實看朋友圈、看公眾號文章、聚會聊天、學習沙龍、團隊复盤等泛在化學習手段本來就已經充斥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培訓人應該在這種趨勢中捕捉自己的機會,也要關注到這種轉型給我們帶來的挑戰,需要對培訓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邊界模糊
工作和學習的邊界本就模糊。因為“721法則”早就告訴我們,我們的學習大部分是發生在工作實踐中,它們本來就不是涇渭分明的兩件事。我們也不應該割裂工作來談論空中樓閣似的學習,不以應用為目的的學習可能不是稱之為學習。
 
對於培訓人來說,需要去研究員工的工作場景和工作場所,如何在這其中找到“干預”的機會,以加速工作中的學習;反過來在傳統的培訓模式中,多嵌入工作的典型場景和案例,以促進學員學以致用。
 
即時支持
關於學習生態的概念早就有人提出,但也很難給出清晰的定義和有效的範例。這種生態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學習資源的泛在化和即時支持性。這體現在當有工作問題時,員工總是可以通過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找到當下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包括手機中的學習軟件就像百度一樣方便查詢優秀員工的解決方案和實際案例;或者在身邊就能鏈接到這方面的專家或者是導師。而培訓管理者不能再坐在辦公室里或活躍於培訓課堂裡,他們需要隨時來到業務中間,及時捕捉他們的動向和需求,挖掘這些優秀的學習資源,讓他們處於“在線狀態”。
 
員工共創
在互聯網領域有UGC(User Generate Content)這種模式,其實行動學習、复盤、私董會、萃取、群策群力、教練等模式就是這種方式在學習領域的延伸。我們不用崇拜或者迷信所謂的專家和大咖,他們也僅僅是在某一領域多研究了一些而已。而實戰中的解決方案更多應該來自於實踐,所以員工擁有解決問題的資源和能力,而缺乏的僅僅是有效的激發和引導而已。
 
在變化如此之快的市場和企業環境之下,員工活躍在生產、經營和商業前線,他們在公司指標的重壓之下,隨時需要作出改變以應對變化實現業績。我們需要的不是給他們填鴨什麼內容,而是激發他們將自己的經驗共創成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這兩年流行知識萃取正是這樣的道理。
 
在員工不缺知識的時代,培訓人需要重新定位,“激發學員、賦能於人”成為新的要求,通過教練式培訓技術幫你提升這方面的技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