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2-台灣單車路線指南

 

 

車輪轉不停的阿桂,其豐富的登山車閱歷,用雙腳親自騎透全台灣,不只身體力行,也是一名旅遊作家和雜誌的特約作者,阿桂在日常生活中,用筆、單車和相機寫下了不計其數的路徑報導,更出版了路徑1和中南半島28天等著作,用專業的文記錄下騎車旅行時的所見所聞。2008年一月出版了最新的作品-路徑2

 

倡行單通勤新文化主張

阿桂曾經說過,單車的角色一直在演變,從新奇發明、時髦玩具、普及交通工具、運動利器、休閒載具...。當中國還視單車為落後交通工具的此時,單車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城市則是進步、健康而有效率的個人載具,是人類交通文明發展的大迴轉(Turning back)。從「運輸」(Transport)到「轉換」(Transform),不管你歡迎與否,遲早一定會跟單車有更多的接觸。

而騎車通勤的好處,包括了健康、經濟、環保、和樂趣。我們可曾想過這個問題,騎車通勤能發揮多少節約能源的效用?美國「野外Outside」雜誌專欄作家Mark Jenkins"An Un-american Activity"文中指出:「單車是最有效率的交通工具,如果把一加侖的汽油換算成卡洛里,那麼單車騎一千英哩大概只需要一加侖的汽油,美國人只要一週兩次騎車上班,就可以完全不需要中東的油源(約是美國石油消耗量的25%)。」

因此,阿桂提倡的都市單車通勤的白皮書,首先就是從出生的故鄉-高雄,開始寫起高雄市單車通勤路線規劃建議書。雖然單車不是唯一最好的通勤方式,而且,汽車不是原罪。只是很多通勤路程是可以利用單車來完成,不利用單車來通勤通常是慣性、誤解,以及封閉的觀念使然。阿桂不只騎單車,也關心單車族的切身權益,在環保意識節節高昇的現代,我們是不是要考慮一下,換個想法和作法了呢?

 

用登山車探索世界的體驗

八○年代初,美國加州近舊金山的Marin累積一股巨大的能量,公路騎車再也不能滿足一些先驅玩家,開始動手改裝公路車,主要的目的就是離開公路、進入山林,單車的規格劇烈演化,玩家們甚至自創品牌,生產所謂的MTB(Mountain Bike)1990年科羅拉多州的Durango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場「世界登山車冠軍賽」,在車廠的研發和登山車競賽的互動下,登山車徹底和公路車分道揚鑣,運用的工業科技更多,新的材料或解決方案如雨後春筍迸發,許多傳統車廠必須承認MTB的市場廣大無疆,而有更多新興的車廠只生產MTB

阿桂曾在文章裡說過,唯有跨上MTB、飛馳在山林原野才會讓我開懷,日子就在一次次的行程,有去有回,週而復始,文明繼續輪轉,而我似乎找到那麼一點平衡,野性得到一點安撫。台灣不只50條、500條、或5000MTB路線,跨上我的MTB,人生才剛要開始。

 

開創單車路徑的新視野

經過十年的開發,路徑 2 來了!在49條路線中,我們跑遍了超過上百條的路線,這些成果都顯現在路徑 2 的使用性改善、GPS座標定位、更實用的網站更新。這是一本49條分級單車路線,GPS座標定位,進入樂活單車世界的最佳工具書,除了內容精采之外,還加入作者個人的心得記錄,以及騎單車的武功秘笈。不只如此,序文還有捷安特的董事長劉金標的專業背書,樂活之餘還增添了時尚感,在書中隱約的散發出一種迷人的路徑生活態度(A Routes Live Attitude),是一種簡單、快樂、新玩法的單車新體驗。在路徑無數分叉的歧途桃花源裡,讓讀者一同參與阿桂的輪下迷人風光。

有趣的是,本書的推行還附加網站的說明,讓路徑不只是一本死氣沉沉的書,讓生動活潑的Web世界帶領讀者邁入一個多元的單車紀元。網站裡搭配著書裡的行程推出一連串的樂活新玩法,主要有四點吸引著讀者的目光:單車配送服務、量身打造的騎乘特性、提供舒適的單車、和行程客製化。這裡的訴求是-

單車旅行。輕鬆騎

快樂生活。任我行

彈性休閒。快易通

路徑Live,全新健康的享受體驗。

 

 

文/luis

 

原來生活可以那麼的輕鬆自在,騎單車可以那麼的自由無束,路徑一直都在,只是自己有沒有用心去探索和發現,你還在猶豫什麼,上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