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垮了 成名前,他原只是個舞廳老闆,成名後,他壟斷商總理事長24年最後,留下750億元爛攤子,讓政府埋單,錢,怎麼來,就怎麼去…… 文●呂國禎 一個靠政商網絡吹出五千億集團市值大泡沫的「王」朝,就這麼垮了! 一月四日,力霸集團旗下中國力霸(簡稱力霸)、嘉新食品化纖(簡稱嘉食化)兩家七年來累積虧損超過二百六十五億元的上市公司,悄悄宣布申請重整,隔天,關係企業中華商業銀行(簡稱中華商銀)在一天之內被提領近兩百億元。而掌控整個集團達二十九年的最高負責人王又曾,卻早在五天前(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帶著四房太太王金世英、拎著細軟避走大陸,留下七百五十億元負債。 令人不敢想像的是,中華商銀放款金額近一千三百億元,在爆發擠兌潮後,政府已宣布接管。回想民國八十九年,中興銀行擠兌後,政府同樣接管,經過四年處理,最後一千一百億元放款竟爆出八百八十億元壞帳,全由政府埋單。這一次,若比照中興銀,全民不知要花多少錢,來填王家留下的這個大洞? 擁有銀行、電信、水泥等特許事業的王家,為何一敗塗地? 仔細看,王家經營力霸集團,全靠政商關係,根本是個「虛胖」的家族財團。小學沒念完、學徒出身、賣過日用品與棉紗的王又曾,早年財富,全靠經營政商關係累積而來。 舞池攀關係:掌控毛巾公會 五年間由涉詐欺到獲政府表揚 民國三十八年,二十二歲的王又曾逃難來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他宣稱帶來兩百兩黃金,當時,他投資舞廳、毛巾廠,在舞廳,他與企業老闆靠著舞小姐交陪關係,經營毛巾廠則讓他當上台灣省毛巾公會理事長。 不到四十歲,這位講話帶著濃濃湖南口音的外省人,已經是位在延平北路三段仙樂斯舞廳的董事長,還因此出任台北市舞廳公會理事長,這個機緣,讓他結識當時擁有嘉新麵粉飼料、力霸以及華新麗華三家公司的大老闆翁明昌(股市聞人翁大銘之父),開啟王家介入上市公司的大門。 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聯合報》曾報導:王又曾在芙勞西颱風過後,救災捐獻新台幣二十萬元;又於冬令救濟時,再捐五萬元,獲得時任台北市長高玉樹與立法院副院長倪文亞的匾額。但五十四年六月,王又曾才因涉嫌詐欺板橋、北市、三重等紡織廠及布商騙取價值二百五十餘萬元之布疋,被提起公訴。 在那單純的年代,詐欺嫌疑犯經過五年還能獲得政府要員頒獎,顯然王又曾費心經營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當時不管颱風、冬令救濟或警察死亡,都有王又曾捐款的新聞。 業界找機會:靠交叉持股 不到三年成為兩家上市公司老闆 擔任台灣省毛巾公會理事長,更讓王又曾嘗到產業領袖權力的甜頭。當時台灣靠棉花加工製成成衣與毛巾等民生必需品,在進口原料配額管制的年代,有多少棉花才能生產多少產品,所以棉花額度可以買賣,且有標定價格,而王又曾,就是那個擁有配額分配權力的人。 經營舞廳與毛巾業、當產業領袖,讓王又曾於民國六十年代開始發跡。六十四年,當時上市公司嘉麵大股東翁明昌,因為公司操作大宗物資損失三千萬元,開出條件,只要投資嘉麵三千萬就可以出任嘉麵總經理,王又曾拿出三千萬元,成為嘉麵股東,並出任總經理。這筆錢在當時,足以買下台北市最精華的中山北路六百坪土地。 入股嘉麵第二年,翁明昌突然過世,留下三家上市公司力霸、嘉麵、華新麗華,這個變局,讓王又曾順勢取而代之成為嘉麵真正老闆,華新麗華集團榮譽董事長焦廷標則拿下華新麗華。而年輕的翁大銘與王又曾幾度談判後,決定將原本要全力鞏固的力霸經營權拿出來,與王又曾交換嘉麵轉投資嘉畜股權。 不過三年時間,王又曾以三千萬同時吃下嘉麵與力霸,但這樣資金並不足以完全掌控局面,他開始透過交叉持股穩住自己的經營權。 這次分家之役給了王又曾第二個啟示,掌握上市公司不一定要自己拿錢,抓住機會,靠交叉持股一樣能堂而皇之成為上市公司大老闆。 所以經營力霸近二十九年,王又曾家族對力霸持股總和還不到五%,力霸最大股東是持股二九.八九%的嘉食化,同樣嘉食化最大股東是力霸,王家等於是拿其他股東的錢,同時控制這兩家上市公司。 綿密的政商人脈、搭配錯綜複雜的交叉持股,成為王又曾掌握權勢的秘方。經營政商關係得宜,讓王又曾得以進入特許事業領域,民國六十年代,水泥事業是企業財團嚮往的領域,連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爭取在台灣東部採礦、設水泥廠,都無法如願,王又曾卻能在宜蘭開礦設廠生產水泥。 公會抬身價:名列十七個公會 把持商總二十四年,晉身工商大老 於是,整個力霸集團的發展過程,如同一頁官位與頭銜的追求史。王又曾最高紀錄曾經當過十七個公會理事及理事長,再加上王又曾的二代,王家父子共當過二十四個公會的理事長與理監事。 這些頭銜,讓王又曾從舞廳老闆變成「工商大老」,跟台泥集團前董事長辜振甫、統一集團董事長高清愿等平起平坐,又陪著前總統李登輝、總統陳水扁到處出訪友邦,他光鮮亮麗出現在接待國際外賓的場合,穿著加高一吋的皮鞋,讓自己更「高」。 政界抓特權:父子黨政關係佳 拿下多張特許執照,集團迅速膨脹 實力不足、卻想不斷擴張,王又曾的終南捷徑是靠「政治」。七十八年,他的四子王令麟首度擊敗新光集團代表,當選立法委員,成為當年最年輕的新科立委。 八十三年,王又曾則首度當選國民黨三十一位中常委之一,擠進當時執政黨的權力核心,父子政商關係互相幫襯下,從七十八年起,力霸集團快速膨脹,陸續在八十年成立銀行、八十八年拿下固網執照、九十一年再取得3G執照,一張張特許證照,讓王家事業版圖迅速擴張,但欠缺經營能耐,大玩財務操作遊戲,卻也為日後的虧空種下大禍。 王家籌設中華商銀和亞太固網寬頻兩公司,合計資本額高達八百四十八億元,但當時力霸集團兩大支柱嘉食化加上力霸,資本額不過二百四十億元左右,卻能靠著銀行融資、加上政商關係邀來「友好企業」入股,輕鬆駕馭資產總額達一千八百億元的銀行、及六百八十六億元的固網公司。 版圖雖擴大,但八十六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東帝士集團、華隆集團、宏國集團、亞世集團,力霸集團同樣未能倖免,八十九年,嘉食化、力霸還差點因財報問題被打入全額交割股。 本業上,力霸的水泥事業由於生產規模小已不具競爭力,當台泥、亞泥等紛紛到大陸開拓第二春時,力霸並沒有充足的資金同時擴大本業投資還要顧及轉投資,競爭力開始下滑,甚至沒有辦法賺錢。 嘉食化則是到了八十五年開始全力發展化纖事業,喊出投資一百三十億元建立從聚酯纖維到加工絲的一貫化生產線,比嘉食化的一百二十八億資本額還要大。 然而當時化纖的榮景早已經慢慢退去,順應環境改變,台塑、遠東集團都往化纖上游布局,提升競爭力,但專注於經營政商關係的王又曾顯然沒有看到。 輕視專業:不信經理人只信家人 忙於經營人脈,競爭力下滑 大膽的財務槓桿操作本已走在鋼索上,加上力霸集團缺少專業經理人才,力霸集團表面光鮮,裡子卻虛。王又曾對專業經理人的觀念是:公司不應交由專業經理人管理,因為專業經理人沒有股權,經營不好懲罰不到他,只有擁有股權的人來經營,才會認真經營!因此,在王又曾的人事布局中,明顯是「家天下」,他娶了四房太太,共有六子二女,分別負責力霸、嘉食化、中華商銀。 家天下、加上金融風暴壓力,從八十七年起,力霸、嘉食化的本業就再也沒有賺過錢,但中華商銀和亞太固網卻適時供應集團資金需求。是幸,也是不幸,這讓王又曾不專注於治本業的內傷,反而更大玩交叉持股遊戲,成立高達一百三十六家關係企業公司,互相交叉持股或是互為關係人進行買賣。 甚至,王又曾利用力霸、嘉食化為主,控股亞太固網公司,擁有一四%股權,就掌握亞太固網,但王家私人在力霸與嘉食化的董監事持股比重各僅有五.九七%與七.五九%,且股票有八成向銀行質押借款,若把質押的股權扣掉,王又曾家族對亞太固網的實際出資金額僅約一億五千萬元,卻能掌握一家有六百多億元資本的公司。 事實上,力霸集團財務問題在市場上早已耳語多年,而商場上對於王又曾的經營手法,早有不佳的觀感。八十八年《Smart》雜誌曾對八百位上市櫃公司發言人及金融機構專業人士進行調查,王又曾同時名列「最不值得投資的企業家」和「最不照顧股東權益的企業家」的第二名(編按:第一名是華隆集團掌門人翁大銘)。更諷刺的是,九十二年七月中旬,當王又曾要辭去中華商銀董事長的消息傳出,第二天中華商銀股票竟以漲停「慶祝」。 槓桿操作:出小錢掌控公司 靠中華商銀和亞太固網資金多撐九年 中華商銀和亞太固網的資金,讓力霸集團在亞太金融風暴之後多撐了九年,不幸的是投資人的錢變成泡影,十年來,投資人如一直持有力霸的股票,到了去年年底剩下一折,現在幾乎已成壁紙,亞太固網當年每股超過十元的股條,如今未上市價格只剩一‧六元。 近年來王令麟擔任總裁的東森集團更積極與力霸進行切割,因此,王令麟聲稱東森與力霸無財務瓜葛。如此一來,力霸與嘉食化股東被犧牲的股東權益,已無從追索。 更令人痛心的是,王又曾近年來的布局,檢調早有資料,連金管會主委施俊吉都說:「力霸、嘉食化等公司亞洲金融風暴後,發生問題至少已有十年,聰明的人都知道要小心這幾檔股票!」早知有問題卻袖手旁觀,是我們的政府官員無能且姑息?還是王又曾太狡猾? from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