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所位於偏遠地區的小學校由於設備不足,每到冬季便要利用老式的燒煤鍋爐來取暖。有個小男孩每天都提早來到學校,將鍋爐打開,好讓老師同學們一進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氣。

但有天老師和同學們到達學校時,愕然發現有火舌從教室冒出。他們急忙將這個小男孩救出,但他的下半身遭到嚴重灼傷,整個人完全失去意識,只剩一口氣在。

送到醫院急後,小男孩稍微恢傷了知覺。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聽到醫生對媽媽說:「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燒得太厲害了,能活下去的機會實在很渺小。」

但這勇敢的小男孩不願這樣就被死神帶走,他下定決心要活下去。果然,出乎醫生的意料,他熬過了最關鍵的一刻。但等到危險期過後,他又聽到醫生在跟媽媽竊竊私語:「其實保住性命對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嚴重傷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輩子也註定是個殘廢。」

這時小男孩心中又暗暗發誓,他不要做個殘廢,他一定要起身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無行動能力。兩隻細弱的腿垂在那裏,沒有任何知覺。

出院之後,他媽媽每天為他按摩雙腳,不曾間斷,但仍是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雖然如此,他要走路的決心也不曾動搖。

平時他都以輪椅代步。有天天氣十分晴朗,他媽媽推著他到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他望著燦爛陽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出現一個想法。他奮力將身體移開輪椅,然後拖著無力的隻腳在草地上匍匐前進。

一步一步,他終於爬到籬笆牆邊;接著他費盡全身力氣,努力地扶著籬笆站了起來。抱著堅定的決心,他每天都扶著籬笆走路,走到籬笆牆邊都出現了一條小路。他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努力鍛鍊雙腳。

憑藉著如鋼鐵般的意志,以及每日持續的按摩,他終於能靠著自己雙腳站起來,然後走路,甚至能跑步。

他後來不但能走路上學,還能和同學們一起享受跑步的樂趣,到了大學時,他還被選入了田徑隊。

一個被火燒傷下半身的孩子,原本逃不過死神的召喚,原本一輩子都無法走路跑步,但憑著他堅強的意志,葛林.康寧漢博士,跑出了全世界最快的成績。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學習做朋友

學習做朋友



紅塵中浮沈多年,許多臉孔不斷在眼前閃逝。歲月的更替,洗刷掉當年自認不錯的友情。環顧身旁僅存的數位知己,這才覺悟到獲得朋友的唯一方法,就是先學習做他的朋友。

這道理說來簡單,起而行卻不容易。現代人強調自我中心!講得好聽一點是非常獨立,實際上卻是自私,往往一味要求對方配合自己。如果不能如願,就大發「知音世所稀」的慨歎,最後在寂寞中走完一生。要知道,友誼不是憑空掉下來的,它需要培養、澆灌與不斷成長。不是你一味付出,對方就會全盤接受。
它需要智慧,與人際相處的同理心。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說她的朋友恩將仇報。她說為了給好友辦場熱鬧的慶生會,好不 容易租下某PUB,沒想到對方卻堅持不來,說那種地方她不習慣。氣憤之餘,這位朋友大發牢騷:「為了妳,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真是不知好歹!」沒想到對方只淡淡回了一句:「是妳在過生日,還是我過生日?」這話頗富玄機。

許多時候,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與標準去經營友誼,卻往往忽略了對方的存在。堅持只用自以為是的方法經營友誼,它會帶來許多壓力。此因你認為付出許多,對方卻拒絕湧泉以報。拉扯之間,友誼即出現裂痕。雙方積怨壓在心中,時間一到,火山整個爆發,友誼終於壽終正寢。

所以,即使世間知音難尋,但如能學習先做別人的朋友,成功的機會才較大。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先選擇交往的對象,其後視情況決定深交的程度。有的朋友在特定時空中如魚得水,過了則船過水無痕。唯有知音,歷經歲月滄桑而更加燦爛;然而雙方的付出卻是先決條件。

因此,當你在人生旅途中巧遇好友時,最好用經營事業的心情來處理友誼。許多人跟著感覺走,最後多半抱憾終生。人會改變,但許多特質卻恆久如常,例如喜歡別人了解自己的嗜好與背景,不喜歡被人操弄,渴求對方的諒解,厭惡朋友的疑心。人們多半希望受苦時朋友伸出雙手,成功時也贏得對方的祝福,而後者卻往往很難做到。

拿捏之間,需要一生不斷的學習。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遇事不慌亂

遇事不慌亂



你有沒有遇事慌亂的經驗?我的意思是當你面臨繁複的工作或課業時,你是否會心煩意亂而亂了陣腳,忙了一場後卻又不見顯著效率?會吧!多數人是會的。

譬如我們接下一件繁複的工作,往往我們就會趕快著手去做,但在一項事上做不了多久就會覺得應由另一項著手,於是放下正在進行的事著手於另一項,如此反覆幾項,時間浪費了,成效絲毫不見。

學生面臨考試時也往往會遇到這種狀況:明天考三科,先看什麼呢?英文吧
!才看一會兒又唸著不熟的地理,唸唸地理又想到更生疏的歷史,翻翻歷史又覺得還是英文最重要,於是翻來覆去的同時看三種科目,最後沒有一科能溫好。

曾看過一個小故事,給我極大的啟示。故事中說到一位珠寶業者,當他接到一項別人必須費時一周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時,他一點都不慌亂,慢條斯理的一面吹著口哨,一面細細研究設計圖,大概有半個多小時,看起來什麼都沒做。如果是別人一定早就拿起鎚子、銼刀表面上開始賣力的工作,心裡卻承受極大的壓力--天啊!這麼難的設計,得做多久哇!或許,工作才進行,自己就要精神崩潰了。但故事中的主角不是,他細細的研究了設計圖之後,就安安靜靜的拿起材料和工具開始製作,三個小時就完成了別人費時一周的工作。

什麼秘訣呢?沒別的,就是他不允許工作騎在他的頭上控制他。面臨工作,他的心態是「這是我的工作,它將被做成像它應該被做成的樣子」,在研究設計圖時,工作就已在他心裡完成,於是每件事都能照次序而行,他也可以在平和的情緒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只是我們往往在不自覺的狀況下讓工作控制了我們,使我們喪失了平靜的心思,在慌亂、憂愁中喪失了按部就班循序而作的能力。如果我們深深明白「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的道理,凡事安靜面對,籌措於心,按部而來,必可增加效率,更可減少心理上不必承受的壓力。

要不要試著學做工作的主人,以安靜的心面對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切?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心靈能量

心靈能量



泥濘的雪夜和同學們躲在 La Lanterna,吃著傳說中紐約最好吃的eramisu,談論著我最近的鬱悶。突然間大家起鬨要幫我介紹男友,要我開出條件來。

「家財萬貫,身體虛弱。」我的直覺反應自然招來一陣討伐。只好拿出剛收到的轉寄郵件內容搪塞:「心靈能量指數要高。」同學又是一陣東倒西歪,批判條件太高調,說是肉體指數還容易評量,無形的心靈能量要如何量化?又如何找出大家都認同的標準?

不愧是管理學院的學生,在建立常模基礎時考慮相當仔細,只是找尋伴侶本來就全憑主觀認定,標準自在我心。就像張曼娟說的,「具有能量的心靈,能在富貴時不迷失,窮困時不消極,知道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理想與目標,所以不輕易受到誘惑。人生難免有高潮低潮,唯有心靈能量充足的人,才能永保良好的情感與生活態度。」生活在紐約的我,心靈能量超低,時時張惶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猶疑不定,生活雖不至頹廢,卻少了一點生氣。這樣的我,當然希望有個高心靈能量的人來補充我的能量,拯救我於無力無奈的生活之中。

可是,話說回來,這樣的心靈支援又豈是男友才能為之,在這段低潮中,我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關懷就是我心靈能量的主要來源啊。沒有虛言安慰,也沒有借酒澆愁,輕鬆的談笑遊樂我感覺得到你們真心的陪伴與關注,縱然只是一句恍似無意的問候,卻讓我十分明瞭你們的了解,這種了解讓我安心踏實,讓我重新感受自己的存在,讓我補充了心靈能量,讓我有勇氣再度面對紐約的無厘頭。

我親愛的同學們,同處於紐約能量消磨磁場,若不能大家的相互支援,我們的生活會是如何的無助徬徨沉淪迷失?我的愛情仍在尋找落腳處,但此時此刻,我想我們最需要維繫的,是用最真摯的友情相互支援追求共同的理想與目標。

因為有你們,我才能維持我的心靈能量,也才有力氣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主動關心朋友

主動關心朋友



日本有一家保險公司曾對東京、大阪的二十歲至四十九歲的日本人進行「人生課題的意識調查」,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認為,「結交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可是,有趣的是,人都有「惰性、怯性」,也都習慣於待在一個「舒適區」
(comfort zone)裡,而疏於主動結交朋友、也少主動與朋友們連繫;每個人都渴望認識好朋友,卻吝於「先給予、先付出、先主動」伸出友誼之手。過去談得來的朋友,咱們多久沒連絡了?我們是不是可以主動打個電話問候、寫個卡片關心他們?

我就曾打個電話給久未連絡的朋友,他很高興地說,他剛好要組一個「未婚男女遊沙巴」的旅遊團,有廠商贊助,邀我一起免費同行。就這樣,我與一群未婚男女到馬來西亞一遊!

所以,朋友是生生不息的「長青植物」,也是「蔓藤植物」,它可以長得茂盛翠綠,來擴大我們的生活圈。記得我有個女性朋友,已超過適婚年齡,但一直小姑獨處;其實,她滿喜歡某一位男士,而男士對她也有好感,但他們兩人一直保持若即若離的平淡關係。

我曾告訴她:「妳可以主動一點,約他吃飯、看電影、逛街啊,妳總要為自己製造點機會啊!」可是,這女孩回答我說:「這不是我的風格!」

「是,是,這不是妳的風格,但妳知道嗎,『妳的風格』會讓妳一直等,等到妳變成老姑婆!」我說。

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但那些風格就是對的嗎?如果「不主動親近別人、不主動結交朋友、只要別人來發掘我的優點」,就是我們一成不變、堅信不移的風格,則咱們的人際關係很難突破呀!(因此,這女孩至今還是小姑獨處!)

有人委屈地說:「我不是不友善,我只是太害羞了!」或「我很好相處,只是不好意思找你!」的確,「害羞」、「不好意思」,都是我們與別人溝通的「心理障礙」,我們一定要把它除去啊!

 

貧窮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這一天。日本商人橫田辰三仍舊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並不是他的身體有什麼病痛,而是一想到他岌岌可危的事業,不由得教他煩惱得賴在床上不願起身。由於信用擴張過度,使得橫田原先經營有成的公司,卻在一夕之間瀕臨破產邊緣,偌大的公司空盪盪地成了空城,只剩下兩名員工願意留下來一同繼續奮鬥。債主接二連三地上前催討,銀行也打算凍結資產,但是在這山窮水盡的關頭,竟然連枕邊愛人也棄他而去。

「難到我其的一無所有了嗎?難道沒有辦法東山再起嗎?」橫田癱在床上,腦海中不斷問自已,突然一陣吱吱喳喳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路,他略略地環顧四週,卻沒有發現聲音的來源。「吱吱喳喳:吱…吱……」聲音是從正上方的天花板傳出來的,咦!是老鼠嗎?老鼠也不至於發出這麼大的聲響吧!橫田「啐!」地一聲,終於按捺不住起身查看。

他搭梯子探頭一看,乖乖,原來是屋頂被油煙燻出個洞來,陽光可以投射進來,連一向令人作嘔的空氣也變得清新點,不見以往油膩污濁的模樣,難怪老鼠也興奮地活蹦亂跳。

「油煙真的很可怕,連老鼠都不喜歡。」橫田一邊搖頭一邊走下梯子。咦!一個模糊的念頭閃過他的腦海:「如果我們的房子也弄個洞,把油煙給排出去,那人們也會更舒適一點啊!」

他念頭再一轉:「不但要把油煙排出去,最好也能把油垢收集起來,對房子也比較好……」再想,再想,有一個答案似乎就擺在眼前……「啊!把它設計出來,一定會有人對這項新發明感興趣的,不!應該是說,會受到每一個家庭的歡迎才是!」想到這裡,橫田不由得眼睛亮起來,一掃長久以來的鬱結,立刻著手畫起構想圖來。

過沒多人,在兩位助手的幫忙下,樣品也出爐了,橫田立刻為新排油煙機申請專利,然後奔波日本南北推銷他這項發明,以販賣專利而重新再成為商界聞人。他每次與人洽談專利事務時,總會要求一個附帶條件─上市的產品名稱要有個「田」字,以彰顯排油煙機的發明,是來自於橫田的靈光一閃。

看完造則故事,或許有人會覺得是他運氣好,也許有人認為橫田該感謝那群讓他靈感湧現的「活」耗子。我卻覺得我們不應只艷羨橫田的機運,而該欽佩他的堅持與創新;更重要的,橫田要感謝的對象並非是躲在天花板的橫行鼠輩,而是應為那段苦難的歲月保持著深深的感激及幸福。

俄國大文豪商爾基曾經說過:「貧困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如果你能夠在這裡修完所有學分的話,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還有什麼不能超越與突破的呢?

想想看,如果沒有長年的經歷政治迫害及牢獄生涯,金大中不會淬勵出堅忍的意志,肩挑韓國元首重任。人生的頓挫往住驅使我們發揮內蘊的潛力,只要我們能堅持到底。

苦難,其實也是一種福報;困厄,往往帶來更大的祝福。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釀造美麗的心情

釀造美麗的心情



愛能治癒人心,只要你能付出愛與接受愛。

──卡爾馬林傑



一個燠熱的黃昏,我正為了炒菜做飯忙得不可開交,我的先生也跟著我團團轉。這是他的好意,就算他沒在做事,但看我在忙,他也總想來幫個忙,或是問我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我很感激他的好意,但看到他在一旁轉來轉去,卻讓我更緊張了。就在我火氣很大時,我的先生突然往窗外看看,然後好整以暇地說:
「愛麗絲,快來看,快來看,好漂亮呀!」

我一聽就不耐煩地說:「等一下啦!我現在沒空!」

我說話的語調好像在責怪他沒有幫到忙,還在偷懶。但實際上我又不需要他的幫忙。總而言之,他也不開心地安靜下來了。等五分鐘過後,我覺得自己的態度太不好了,便走過去問他要我看什麼?他這才說了:「五分鐘前滿天的彩霞,好漂亮。現在已經沒有了。」

我隨著他的手指往窗外看,一片昏黃的夕照將天空染成淡黃色的,實在沒什麼稀奇。我也回頭再做自己的事,這個黃昏就這樣過了。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我起床準備早餐,然後叫孩子起床、上學。通常我都是全家最早起的一個人,這天也不例外。我依照慣例拉開窗簾,打開窗戶,然後我看到滿天層次分明的彩雲,一層淡紫、一層粉紅,邊緣還鑲著淡淡的金光,迤邐到天邊才漸漸淡去。

面對著天然的神奇畫面,我有一種感動,也很想叫我的先生來與我分享這樣的感動,但是時間還早,我不想打擾他的睡眠,便想等一下再說吧。結果我才轉個身,再一回頭,天空已完全改變了,剛才那幅美景已經換掉了,太陽睜著金亮的眼睛照到我的窗戶上了。這時就算去把我先生叫醒,也來不及欣賞那樣神奇的美麗了。

我有點悵然的離開了那扇窗子,就在那一剎那間,我突然想到幾天前我的先生也是要我看窗外滿天的晚霞,卻因為我的不耐煩,使我錯過了人間的美景,想必當時他的心情也和我一樣悵然若失吧!

原來當我們在看到或經驗到任何美好的東西時,我們都會有心與人分享,特別是我們深愛著的人,但是這時總是有一些因緣際會使我們錯失了分享的機會,或許是因為當時某一方心情不好,或許是因為對方剛好不在身邊,或是任何的理由使我們害怕分享、無法分享、不懂得分享或拒絕分享、不願意分享,雙方的關係自然漸行漸遠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能當時立即分享內心的感動,時過境遷,有時就算想說出來也不知從何說起了。其實分享只是一種心靈的溝通而已,有時並不需要有實質的東西才能與人分享。即使只是一起分享花開日落的美麗,都是種很輕鬆容易的溝通方式。而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們也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與關懷。這也才是能釀造甜蜜關係的開始吧!

因此現在無論我手邊有多忙,只要我先生要我看任何東西,無論是貓在打架或小鳥在吃水果,我都會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走過去看一下。因為我知道分享的機會稍縱即逝,如果我不懂得掌握,沒有人能幫我留住那天然的美麗與感動的。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你可能要花一輩子來體會它的含意。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是每個人每天要問自己的問題?它的重要性不亞於「你吃飽了沒?」當你的事業受阻時,你會問;當你的愛情失去時,你也會問?當你家庭出了問題時,你也會問。

那麼,到底「誰搬走了我的乳酪?」說了什麼呢?

故事很簡單,它說的是二隻小老鼠和二個小人的故事,他們住在一座可以無限供應乳酪的迷宮裡,不過乳酪藏在迷宮的某一個角落,二隻小老鼠是憑著直覺去找;二個小人則是憑著分析和推理去找,他們花了很大的工夫終於找到一座看上去可以吃不完的乳酪山,於是他們連住的地方都搬到乳酪山的附近,日復一日,過的很快樂。直到某一天,乳酪山不見了。

二隻小老鼠立刻決定去找下一座乳酪山;但是二個小人卻被「乳酪消失」的景象震撼住了,他們不斷問自己以及相互討論「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其實,乳酪不是他們的,只是長期下來,他們早已認定乳酪是他們的,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誰有權力搬走了我的乳酪」這個事實。日子在困惑中一天天過去,其中一個小人決定接受這個事實,去找下一座乳酪山。可是他的朋友不願意,還是坐在原來的地方,希望「搬走乳酪的人」會將乳酪山「還給他」。出去找乳酪的小人在路途中幾度因為不確定“能否找到乳酪山”而動搖,但是他卻發現:當一個人擺脫了自己的恐懼,就會覺得無比的暢快和舒適!

雖然那時他還沒有找到乳酪,但是他不再為過去曾經擁有又失去乳酪山而感到痛苦。最後他終於找到了新的乳酪山,也見到了那二隻小老鼠。二隻智慧的小老鼠因為早就發現舊的乳酪山有越來越少的現象,所以,當舊乳酪山消失時,它們毫不猶豫的開始尋找下一座。

然而,當這個小人興高采烈地帶著新的乳酪找到他的朋友仍守在舊乳酪山的那個小人時,他的朋友卻拒絕吃新的乳酪,因為他仍然想吃到舊的乳酪,仍然希望「拿走乳酪山」的人有一天會「還給他」。

這個故事對你是不是有一些啟發性呢?書裡面有許多「乳酪格言」,把「乳酪換成「事業」、「婚姻」、「財富」或是「機遇」,你會發現終身受用!想想看,什麼是你的「乳酪」?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武術黑帶

武術黑帶



有位年輕人向一位美籍的日本師父學師拜藝,想要求得武術中很
難獲得的黑帶資格。他經過了幾年堅韌不懈的鍛鍊,終於在武藝
上達到一個顛峰的境界。

「在授與你黑帶的榮譽以前,你必須通過另外一項的測驗。」師
父態度嚴肅的告訴年輕人。

「來吧!我已經準備好了。」年輕人回答著,並且準備好接招的
架式,原來他以為要和師父來一場比劃。

「你必須回答我一個很基本的問題,"黑帶的真正含意是什麼?"」

「真正用意?那是代表我學習過程的終點,」年輕人回答說「代
表我這段期間,所有辛勤苦練最實質的肯定!」

師父沈思良久,遲遲不語。很明顯的,他並不滿意這樣的回答。
師父終究開了口說:「你還未具備黑帶的資格,必須再留下來學
習一年!」

當年輕人在師父門下繼續學習一年武藝後,師父同樣又問起相同
的問題:「黑帶的真正含意是什麼?」

「在我們武術界中,黑帶代表著一種卓越的榮譽,與特殊的成就
。」年輕人回答說。

同樣的,師父又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思慮,仍然不滿意這樣的回答
,他對年輕人說:「你依舊沒有資格得到黑帶,必須再留下來學
習一年!」

又過了一年以後的某天,年輕人屈膝跪拜在師父的面前,聆聽著
師父的問題:「黑帶的真正含意是什麼?」

這次年輕人回答說:「黑帶代表的並非是結束,而是個開端;是
對武術永不停歇的旅程,唯有不斷的付出,才能追求更加高深的
層次。」

「是的,」師父點頭說:「你現在已經具備資格能夠得到黑帶,
並且可以去開展你的職志!」

或許您並非正在期待著獲得如同黑帶般的殊榮,而是站在相當嚴
峻重要的抉擇當頭。也許您現在必須面臨一個生活的改變,甚至
可能是痛苦的改變。或者您現在正努力辛苦的追求著某種事物~
想要順利取得學位、面臨一個新的工作挑戰、追求一個事業的提
昇、或面對即將要退休。

有智慧的人會把這樣的改變視為一個新的起點,面臨改變並不必
感覺畏懼。我們並不必要找尋一個永久的避風港,因為一個完整
而且快樂的人生,是永不停滯的變化與挑戰。

您是否確定目前所面臨的改變,並非是結束或是逃避,而是人生
旅程中新的起點呢?如果是的話,我想您已經準備好要開始「長
風破浪、勇往直前」了!(譯者 威廉)

(摘自 Your Life Sup! port System 作者 Steve Goodier)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真情的二十萬

真情的二十萬



那是五年前的往事了。我決定到英國唸書時,手頭很緊。在一次同學會中,我無意提到缺錢的窘境。

「缺錢?來跟我借呀!」台麗弓起雙手,大棘棘的作出「來呀,來呀」的動作,當場引起哄堂大笑。「我是說真的,我快和我老公離婚了,最近會有一筆兩百萬的贍養費,我一定夠借你的!」

同學會結束後,台麗主動打電話給我,劈頭就問:「你需要多少錢?說一個數字來。」在大學時代,台麗就是我們這一票人的大姐大,她熱心助人,不管誰有困難,她一定幫忙,不管她幫得上幫不上忙。

就這樣,我不費吹灰之力的借到20萬元,比我實際需要的數字還多出2萬元!

到了英國,待一切就緒,我寫一封信給台麗,一來謝謝她的援助,二來說明兩年學成歸國後,以一個月還一萬元的方式還錢,直到還完為止。

在英國,這20萬元確實讓我如魚得水,班上的同學下課後不是打工就是幫傭,我則得以專心唸書兼吃喝玩樂,兩年後,我拿到學位,回國的第一件事就是謝謝台麗。

台麗一如以往,開朗如昔,兩人哈拉哈拉之後,我說,從今起我得履行一個月還一萬的承諾了。就在我還清所有的債務後,有一天,台麗的妹妹打電話給我,她說,這一通電話忍了20個月,她強調無意讓我難過,但是希望我了解實情。

她說,台麗並沒有拿到200萬的贍養費,一毛錢也沒有,她的前夫無力照顧兩個家庭,台麗則以「看錯人」自己也有責任為由放棄打官司,她帶著女兒搬出前夫家,找房子、找工作、找保母,一切從零開始,而當時她身上僅有的錢只有萬把元。她起了一個20萬的會,如期的把錢匯到我戶頭,接著就帶著女兒過著苦日子,白天拉保險、晚上還兼差,第一個月就瘦了5公斤,她的話還沒說完,我已經淚流滿面了。

我假裝什麼都不知道,但是,從那一次起,每次見到台麗,我心裡就有說不出的激動、說不出的感謝,我想,這世界上能遇到像台麗這樣的一個朋友就非常非常足夠了。

(刊登於88年10月10日聯合報繽紛版 撰文:陳芸英)

 

了解壓力



了解壓力絕非為了逃避壓力,逃避壓力就跟逃避食物、運動或者愛一樣不合理。【塞利博士(Dr. Hans Selye)】

根據「國際壓力研究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ess)的創辦人塞利博士(Hans Selye)的說法,老化只是每一個人一生中的疤痕以及緊張的總和。這些疤痕不光只是醫學意義上、留在你皮膚上的痕跡;也可能是情感上和心靈上的疤痕,指的是無可挽回的創傷。

塞利教授在他四十年前開創先河出版的《生活壓力》 (The Stress of Life) 一書中,即對內在壓力帶來的巨大危險有精闢深入的研究。他說,壓力的殺傷力,比我們周遭環境中的任何事物都還要強大。

未化解的憤恨,積在心中的怒氣,以及日益滋長的積怨,不但會讓我們情緒不穩,更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脆弱;這些負面的情緒,會讓我們身體的免疫力降低,使我們常常覺得不舒服,接著感冒、發燒、腸胃潰瘍和高度緊張等等的疾病也就悄然掩至。

我們一同來看看壓力對我們的影響。

你一定聽別人說過他一早起來心情就不好,在接下來的一整天裡,什麼事都不對勁,情緒不好、彆扭,連平常慣有的幽默感也不見了。

一早起來就心情不好的人,只要有人願意聽他發牢騷,他一定會劈哩啪啦說上一大堆:

▼我昨晚沒睡好,事實上,我幾乎沒睡著。

▼我在床上翻來覆去七、八個小時,真是累死了,可是就是睡不好。

▼我的脖子好痛,肩膀也好痠,但是還是睡不著。

▼現在別叫我集中精神(「我的注意力早就四分五裂」)。

▼想到以上這些,我真想回到床上,把它們通通都忘掉。

但是幾乎沒有人能夠這麼好命,回到床上,把一切都拋開。不可能。那些潛藏的因素總是困擾著你、妨礙著你、威脅著你。這些因素,就叫做壓力源,是說也說不完的。譬如說,再過半個小時就要開會了;電話響了;又有推銷員來按門鈴了;孩子上完芭蕾舞課,得去接她回來;報告已經遲交四天了;支票被退票;狗狗病了等等。

明天會變得更好嗎?也許不會。今天的憂慮,通常會滲進夜晚的睡眠中,讓人一直到天快亮了才睡著。通常,明天只不過是另一個痛苦的今天罷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不過是一連串枯燥乏味、死氣沈沈又累人的日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塞車變得愈來愈讓人無法忍受,總機聽起來似乎愈來愈沒有禮貌,自己的配偶似乎變得愈來愈沒有思想,這世界每一分鐘都變得讓人更加難以忍受。

人們打心裡討厭這一切,而這種日子彷彿又無休無止:一定要採取行動,改變它!

在我們自己變成周遭人的壓力源之前,一定得採取某種行動改變它。好抱怨的人會是其他人沈重的負擔。誰願意一天到晚聽別人發牢騷?你願意跟認為這世界遭透了的人共度週末嗎?

了解壓力,它就不再那麼可怕。

其中一種解決的方法是別讓自己醒來心情不好,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是,如果整個晚上都在和紛亂的思緒作戰,如何帶著微笑迎接嶄新的一天?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把壓力控制在可以紓解的範圍裡,如此我們的身心才能夠常保健康快樂。

找出壓力的本質,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了解壓力,它就不會那麼可怕,也比較容易將它打倒。

對於壓力,有個非常好、同時頗符合這本書目的的定義:「壓力」是一種認知,認為某種情況超出個人能力所能應付的範圍。

這項定義的關鍵在於「認知」這兩個字。我們常常認為壓力是外來的,一旦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就認為那是壓力。所以我們會犯一種基本的錯誤,就是只注意外在因素。但事實上,我們所感受到的壓力來自我們自己,是我們對壓力源的反應。因此我們應該往內心探索。

適度的挑戰是讓我們的人生不枯燥乏味的必要條件。每個人都討厭枯燥無趣,而單調的生活方式,會對心理造成不健康的壓力。心理學家賽登柏格(Robert Seidenberg),把這稱為「生活平靜無波帶來的心靈創傷」,生活一成不變、缺乏挑戰的人就會罹患這種病。看科幻小說或者恐怖電影時那種毛骨聳然的感覺,往往可以減輕這種症狀。我們真的需要壓力嗎?適度,而且在能夠紓解範圍之內的壓力,其實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亮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不斷的規畫長途旅行,運動健身,訂定人生目標,以及做各式各樣計畫的原因,我們這麼做的目的是在告訴自己:「嗯,又完成一件事了!」

如果沒有事情打斷我們的計畫,那再好不過。但是,真實的人生處處充滿了突如其來的事情。如果你期待了一個早上的那通電話,剛好就在你洗完澡步出浴室的那一刻響起,那不叫人生;如果你剛把一整個禮拜份量的菜塞滿冰箱,你的先生恰好帶著六個飢腸轆轆的客人回家,那也不叫做人生。一般比較會發生的情形是,你在洗澡的時候電話來了,電話鈴聲被嘩啦嘩啦的水聲蓋過,使你沒接到電話;或者是客人意外到訪,你家的冰箱剛好唱空城計。

對於這些突如其來的事情,我們的反應非常重要。

對突發狀況以及其他讓人覺得有壓力的情境,我們通常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把這些事情的影響減至最低嗎?少之又少。我們往往會因為這些事情,使自己對外在世界的既定看法更加深信不疑。重要的電話常常在不恰當的時間打來;不請自來的訪客常常在你最沒有準備的時候突然出現。考試總是讓人害怕;孩子總是弄得亂七八糟;交通堵塞總是那麼可惡;稅總是課得那麼重。

我們認為這些都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同時也會不自覺的誇大這些事情的影響。壓力不是我們這一代才發明的。早在一八八○年代,美國醫師畢爾德(George Beard)就已經有著作論述當代生活的壓力。他形容壓力足以讓人「神經耗竭」。

美好的過去並非真的那麼美好。事實上,每個時代的人,都得面對他們那個時代不知名,而且似乎無法治癒的疾病或天災人禍,譬如飢荒,譬如戰爭。

每個時代的人,也都有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憂慮。至於我們這一代,大家憂心的莫過於事業、物質,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等等。

力研究領域的先驅塞利博士寫道:「了解壓力絕非為了逃避壓力,逃避壓力就跟逃避食物、運動或者愛一樣不合理。」

塞利博士認為壓力是「人身體對於任何加諸其上的要求所產生的反應。」
以此為前提,那麼任何事情,從接聽電話到失去抵押品的贖回權,都可稱為壓力。此一無所不包的定義,讓壓力成了人生的同義詞。

這麼說來,只要是活在這世界上,就不可能完全逃避得了壓力。既然如此,對於不斷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各種要求,學習怎麼樣有智慧地因應,就屬絕對必要了。

我們的身體,就是設計來應付突發的危險以便作迅速反應的。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的突發狀況時,壓力在剎那間湧現,這也是我們的身體發揮最大潛能的時候。此時,我們的身體會迅速分泌腎上腺素到血液裡頭,對我們意識到的危險做最迅速的反應。就像我們在千鈞一髮之際,從車輪下救出一名兒童或小動物,那種神經的突然繃緊,會讓我們的精神維持在一種很高亢的狀態。我們突然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是同時也把我們的體能和精神狀態推到了最高峰。事實就是這樣。

我們為何無法應付現代生活中的壓力?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個人的力量

個人的力量



今年十五歲的瑪莉莎.普是一九九五年溫史得少年成就獎 (Wind star Youth Award) 的得主,她在九歲時成立了「兒童的信心」(Kid's Faith) 組織,目前這個組織定期發行兩百萬份的郵報,有二十五萬個付費參加的會員,會員遍佈俄羅斯、澳洲、希臘、菲律賓等二十個國家。

她對於領導能力的定義為啟發每個人的潛在能力,並且引導他們善用這種力量,她認為成功的領導者並不是要取悅每個人,而是能圓滿達成既定的目標,而她確實做到了!以下是她在接受頒獎時的演講辭:

很榮幸能參加這個盛會,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科羅拉多,這裡和田納西景觀完全不同,在這裡我也遇到了很多支持我的人。

最近我讀到一篇故事,覺得這個故事非常地引人深思,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

有一天黃昏時,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墨西哥海灘散步,走著走著,他看見遠方有一位當地的墨西哥人正不斷地從地上撿起一些東西,並丟向海中,等他走近時,他發現這個墨西哥人撿的是海星,這些海星被海浪沖到岸邊,而這個墨西哥人正一個一個地將這些海星撿起並丟回海中。

我的朋友覺得很疑惑,他問這位墨西哥人說:「先生,你好,請問你在做什麼?」

「我正在將這些海星丟回海中,現在正在退潮,如果我不將它們丟回海中,它們將會缺氧而死」,墨西哥人回答道。

我的朋友說:「我知道,但這海灘上起碼有上千個海星,你是不可能將它們全丟回海中的,而且在這沿海又有多少的海灘,每個海灘都可能發生同樣的事,你這樣做和沒做又有什麼差別呢?」

這位墨西哥人聽了微笑並彎腰再撿起一隻海星丟回海中,回答說:「你瞧,對這隻而言,就有差別了吧!」

你要如何減低日益增長的犯罪率?你要如何停止社會經濟衰退所帶來的飢荒?你要如何消滅那些傷害整個地球的污染?一個人要如何面對暴力、飢餓、污染這些重大的問題?答案是發揮個人的力量,我是在九歲時寫了一封信給美國總統時體會到「個人的力量」的,當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節目:《天堂之路》,在二十至三十年後的我們將要戴防毒面具上街,地球將沒有花草樹木,小孩也將因為嚴重的污染而極易死亡。這些景象讓我很恐懼,因為這並不是我幻想中的未來,在節目的最後,男主角說:「現在還不算太遲,因為有心人會做一些事來預防悲劇的發生。」聽了之後,我決定要當一位關心地球的有心人,也是此時我了解「個人的力量」。

所謂「個人的力量」就是你自己有能力選擇要做個「有心人」或「無心人」,如果我們都有這種能力,為什麼我們不善用它呢?那是因為我們常常會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或「沒人會聽我的」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以我為例,當時我認為自己是個小孩所以沒人會重視我說的話,所以我想到了美國總統,在一九八九年我寫了一封信給美國總統,問他是否願意幫我防治污染,十二週以後我才收到他的回信,在等回信的時候,我不斷地猜想,他是否認為我是個小孩而不理我,或他認為這只是普通的信而將之丟掉,也正是此時我克服了自己心中的第一個障礙,我開始寫信給報社,打電話給廣告商,希望他們能將我寫給總統的信刊登出來,我不斷地努力,在一九九○年的三月,全美各地總共有二百五十個佈告欄刊登了我寫給總統的信。

在同時,我成立了一個叫「兒童的信心」的組織,當時雖然只有六名成員,但我們卻是一群充滿了熱誠的小孩子,希望能替地球盡點心力,我們所做的事有種樹、回收等等。我也體會到「個人的力量」的第一條規則:「如果你看到任何問題,不能等別人來替你解決,你必須自己去解決。」

讓我們不能使用「個人的力量」的第二個理由是別人會告訴你「你不可能做得到」。你也許有一個很好的主意,但當你告訴別人時,別人常常會澆你冷水地說:「你不可能做得到。」拿我來說,當我收到總統的信時,那是一封公文般的信,是寫給「親愛的小公民」的,信中提及要我好好的讀書,不要吸毒,當時我是有點生氣他並未提及任何有關防治污染的話題,所以我決定要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這個工作。我寫信給美國電視台《今天》這個節目,要求上他們的節目,而學校有些同學常常取笑我,叫我「回收小姐」等,我不了解他們為什麼對我這麼壞,我只想盡一點力罷了,我選擇了不聽他們的嘲笑,繼續做我認為該做的事。就在一九九○年的一月,我真的上了《今天》這個節目,這件事讓我了解了「個人的力量」的第二條規則:「不要因為別人說你不可能做到而放棄,有些時候你必須聽從自己內心的決定,堅守自己的信念。」

我們的祖父母、父母曾經利用他們的力量將他們的夢想化為現實而改變這個世界,而如今他們將這個「營造更美好的世界」的棒子交給我們,現在是我們的責任,來發掘「個人的力量」吧!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我不能做所有的事,但我仍能做事,既然我不能做所有的事,我也不會拒絕去做任何我能做的事,這個世界最大的損失就是我們個人選擇了袖手旁觀,不拯救大自然資源,就因為我們自己錯誤地認為或相信別人說「你不可能做得到」,我們所能給予這個世界最大的禮物就是將我們的恐懼、疑惑、夢想、希望化為行動,加入世界上許多已經選擇要貢獻自己力量來改變現況的人的行列,同心協力,我們就能改變世界,我們要選擇成為「精神永在」的一群人。

我僅有一人,但不容忽視。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大膽投資自我

大膽投資自我



1.不要放棄學生時代所學。
大概很多人會說:「大學裡學的東西,對現在的工作一點幫助都沒有。」如果因此就將從前所學拋諸腦後,是很可惜的。人不太可能一輩子都做同一個工作,持續花心力在學生時代所學的學科上,非但不是浪費,在轉職時反而能增加選擇的機會。

2.柔性思考,多角度閱讀。
現今職務有細分化的趨勢,在高度專業化之下,大家都竭盡所能加強專業知識,卻造成不少人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其他的事都不瞭解。

3.每個星期給自己一個新的挑戰。
心理學家表示,換穿新款式的服裝或改變房屋擺設,可以給人新的刺激,具有「自
我啟發」的功效。長期處於相同的環境下,年輕人也會加速僵化衰老。所以每個星期給自己一個新的冒險吧!買本新書、到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逛逛,給自己新鮮的刺激與活力。

4.實際接觸熱門商品,思考其暢銷的理由。
現今的年輕人可說都是用電視機餵養長大,鮮少關心社會脈動,因此也造成一進入職場就對社會變遷鈍感,邁向老化一途。現代社會的變動速度驚人,若不跟上潮流,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對於暢銷的產品,並不一定要購買,但應該要實際去感受思考,為什麼會暢銷。公司並不是圖書館,只想在辦公桌前了此殘生,那真的就像在養老了,多出去走動走動吧!

5.放假時到熱鬧的地方去感覺時代的脈動。
據統計,居上班族休閒娛樂首位的就是「看電視」,佔五成以上,剩下三成的人則是選擇「睡大頭覺」。當然在辛苦工作一週後,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但休閒生活的品質也應該兼顧。趁休假時到百貨公司、聽音樂會等活動,能夠看到許多平常沒有機會看到的各形各色人物,說不定會啟發新商品的構想。

6.利用通勤時間做「定點觀察」。
對於廣大的公車族、火車族來說,通勤時間的運用也是一大學問。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是發呆或打盹,要不然就是默默忍受擁擠之苦,到公司時已經筋疲力竭。其實,花一點心思,也能在上班的途中獲得不少意外的收穫。尤其每天相同的通車路線,剛好可以做定點觀察,一樣的區域、固定時間的觀察,很容易察覺到一個地方的改變。

7.在星期天閱讀一週的報紙。
報紙中有相當多即時性的消息,是吸收情報的重要管道。但每天一部份一部份的閱讀,只是「點」的層面,利用星期天翻閱當週的報紙,對一個議題可以連接起「線」的層面,瞭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8.看報導不要只看財經新聞。
對於上班族而言,財經新聞當然是重點必讀,但如果只閱讀單一報紙,視也難免會過於狹隘,因此多翻閱幾份,對磨練自己對新聞的敏銳度絕對有幫助。而其他的版面,如體育版、文藝版也應該瀏覽一番,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有利情報。

9.每週閱讀一本書。
藉由閱讀習慣的養成,能幫助大家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充實資訊取捨的能力,在滾滾情報洪流中獲得最有利的訊息。古典文學、世界名著、偉人傳記、學生時代喜愛的讀物,這些看來和工作不相干的書籍,能擴展視野,在人格養成及思考能力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10. 多和不同領域的人接觸。
大體而言,我們和能談論相同話題的朋友比較處得來。但事實上多接觸不同領域的人,聽聽各行各業的工作概況和甘苦,能給予頭腦新鮮的刺激,活化思考,是培養情報蒐集力的絕佳機會。剛開始工作的新鮮人,在增廣見聞、開拓視野上是相當重要的。

11.至少學習一種外文。
有不少上班族在學校畢業之後就和語言學習絕緣,尤其是在非國際性的公司工作,常常會疏於外文上的進修。以未來的趨勢而言,有潛力的企業一定會朝向國際化發展,不趁年輕儲備實力,等三、四十歲成為公司的中堅份子時才來學習,不但費力,也失去競爭力。

12.每週給自己一個私人時間。
上班認真是值得嘉獎,不過一味埋首於工作可是會出現危機!每天反覆於相同的工作中,是否有停下來為這些日子的工作績效、人際相處、家庭關係等等問題做檢討與規劃呢?習慣忙碌可能會讓你變得盲目,每週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做做心靈的沈澱。

13.不要吝惜自我投資。
市面上有所謂「在三十歲前致富」的書籍,或「二十五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的報導,讓一般年輕上班族也開始流行以金錢的累積作為工作的目標,對於進修或旅遊增廣見聞的投資就相對減少。年輕時代需要儲存的應該是智慧、知識資產,「無形財」的累積才能創造人生最大的財富。

14. 避免使用信用卡。
美國人消費能力之高是眾所皆知,其中一個原因可說是拜信用卡普及所賜。大家對信用卡的消費方式一定都相當瞭解,缺乏現金的使用感,難免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非必要的消費。少用信用卡除了看緊荷包之外,也可以避免失去金錢概念。尤其在工商社會中,沒有金錢感如何談生意買賣呢?

15. 自己購買書籍雜誌。
書籍是用來「查」的,並不只是用來「看」的。在有限的時間中很難將一本書仔細讀完,但總有些瀏覽過的資訊將來在工作上會有所幫助,在需要時能立即取得,才不枉費花時間閱讀。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自殺的植物人

自殺的植物人



我在報上看到了一則舊聞。有個植物人自殺了。

說植物人自殺其實用字不確。大家都知道植物人是「睡眠人」,除了安樂死,不可能有「自殺」的方法。我們所說的這位對象,是「前植物人」。他是難得的,
長年昏睡後,居然甦醒的例子。

這男孩成為植物人時,只有十九歲。正在念大學,有一位要好的女友。他因為腦溢血,轉成中風,成為了植物人。在他陷入昏迷時,他的女友沒有放棄他,一直來醫院探望。據報上所載:這時間接近一年。之後是因為病者的母親覺得不應該耽誤女孩子的青春,所以力勸她不要再去探視自己的兒子。而女孩離開時,還要求男孩的母親:萬一男孩醒了,一定要通知她。

一年後,男孩居然真的醒了。母親將他接回家中。由於昏睡了一年,身體機能受到影響,肢體似乎退化了,男孩變成了半殘廢,靠輪椅輔助生活。母親為他在親戚開的相片沖洗店找了工作,但是男孩的社交和生活圈縮小,沒有朋友,看不到未來,意志始終十分消沈。

女孩子這時候回頭來找他。而由於男孩的情形,母親認為兩人在一起不會有好結果,再度「為了那個女孩好」,也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害人」,所以要求兩人分手。兩人是何時分手,報上沒寫。但是透露說男孩的意志益發消沈,多次起厭世之語,因此家裡一直擔心他會自殺。依此也許可推斷這不會是太久前的事。

自殺的直接原因是男孩接到了同窗好友的喜帖,看到別人能正常的結婚生子,而自己一生無望,於是在自己臥室內割腕而死。而他終於棄世時,離他甦醒已經七年。

他的死實在是令人扼腕。將心比心,就從報上所提供的這些資料,其實也可以推理出許多事情來。

這位母親顯然是有良知有道德的好人,不願意耽誤兒子女友的青春,不願意害別人家女孩子守著自己殘廢的兒子終老。也或著她整個出發點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擔心兒子萬一被女友拋棄後會受不了打擊。但是,無論哪一種理由,其實都只反證了她對自己兒子的看法,她覺得她的兒子沒有用,不可能有未來,不夠資格與正常人平起平坐。無論是因為愛,還是因為無知,這位母親在他兒子甦醒後所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剝奪他兒子的生機。

他醒來後還活了七年。植物人甦醒是多麼大的奇蹟。而這個母親沒有看到奇蹟,只看到限制。她所做的是要他安於這個限制,而不是突破這個限制。這七年,我以為正是這孩子從掙扎到屈服的過程。他的死等於完全贊同了她母親對他的看法:他沒有未來,他的生命只是個拖累,他沒有資格做正常人能做的事,唯一應當有的生存方式是無聲無嗅,不要害人的活下去。

當有人讓我們相信了自己的生命毫無價值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除了就死,他還能有什麼想法。

我決無意要懷疑或譴責這母親對孩子的愛。但是忍不住要想:腦痲痺患者孫嘉梁的母親如果也只看到這孩子的限制,那麼孫嘉梁不會成為聯考狀元。日本的「熊寶寶人」乙武洋匡,一生下來就無手無腳,如果他的母親只看到他的限制,那麼他不會成長成這樣富朝氣有幽默感的人。

想對天下的父母親說話:你把你的子女當成什麼樣的人,他們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你用限制教導他們,他們就會學到限制,你用希望教導他們,他們也會學到永不對自己失望。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朋友是沒有月亮的晚上

朋友是沒有月亮的晚上



十六年前,我剛服完兵役,從外島回來,當時經營飯店的父親年歲已大,幾位哥哥都不願屈就在山區這間小店,接手的工作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當時,父親只告訴我一句話十個字:「朋友是沒有月亮的晚上。」

事業一路發,執山區飯店之牛耳。從生手,到飯店大大小小事務都能駕輕就熟,兩年後,父親終於放心地把全部重擔卸交給我。那年,我和從小在嘉義山區長大的女友,完成了終身大事;飯店也從原有的二十六間房,擴充到五十四間房,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

隨著北部都會人群,掀起旅遊中南部山區的熱潮,山區飯店的生意因之蒸蒸日上,加上我花了不少經費在報紙、雜誌、電台的廣告宣傳上,飯店的知名度不斷攀升,客源也源源不絕。

八年前,為容納日益增多的旅客,我一口氣向銀行貸款了六千五百萬元。兩年後,一棟九層樓、擁有一百四十六間房、設備完善的大飯店,落成啟用了!當時一度造成全台山區觀光業的大轟動.因為飯店周遭觀光景點陸續地開發,每逢星期假日,遊客如織,一房難求。在我的印象中,這段期間,我似乎未曾看過沒有月亮的晚上。

藉著飯店的服務、招待工作,我接觸了來自全台各地三教九流人物,甚至結交許多稱兄道弟的朋友.不料,在前年嘉義大地震中,我的飯店首當其衝,成為各界矚目且批評的焦點。高峰跌谷底,兩次地震擊垮信心。我和太太咬緊牙根,努力地熬過一整年遊客寥寥可數的黯淡歲月,原本心想就快要撥雲見日,詎料人算不如天算,去年九二一大地震接著而來,終於動搖了我繼續經營飯店的信心和堅持。

一些昔日號稱生死至交的朋友,在我最艱困的時刻,幾乎都敬鬼神而遠之,不是找不到人,就是在對方大哥大語音信箱留了言,卻沒有接過回音;人情的炎涼,徹底地把我擊垮了。而肩負沈重的利息壓力,以及遭地震破壞的飯店善後問題,更讓我萬念俱灰。

已經連續兩天沒有換洗衣服,一件灰色外套整整穿了一個多星期,那一天,我在市區毫無目標地開著伴隨我五年多、跑了十多萬公里的吉普車,不知道繞行了多久,在一道圍牆旁,我停了下來,拖著沈重的腳步,走進了學校的操場。看著落日餘暉,我的心就和天色一樣,愈來愈黯淡。這時,突然有人叫著我的名字,原來是小林,他正在操場上慢跑,遠遠地向著我走來.小林是個認識已久,不過,並沒有深交的朋友。他笑著說:「我的家就在學校外那棟大樓。」在他熱誠邀請下,我和他一道回家。

患難見真情無星無月唯存友誼小林親自下廚煮了一頓三菜一湯。坦白說,自從地震後,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了;不知道為什麼,這時的飯菜覺得特別可口,一口氣吃了兩碗。晚飯後,小林泡茶請我,還極為不好意思地說:「這是一般的茶葉,一台斤只有五百元。」平時我喝的不是一斤五六千元,就是半斤三四萬元的比賽茶,但是,此刻清茶入喉,竟然甘美無比!談話中,小林向我道謝,他說兩年前的中秋節前夕,他一位要好的台北同學,臨時南下要上山賞月,我為他挪出飯店一間房,讓他的同學不至於掃了玩興。事實上,這件事要不是小林提起,我早已忘了,想不到他這麼念舊,還記得清清楚楚。臨走之際,小林還從房間,拿出了一件他公司的新外套送給我。

在回家的山路上,冷風從車窗外徐徐吹了進來,我穿上小林送給我的外套,一股暖流襲上心頭。我仰望遼闊的天際,竟看不到星星,也見不到月亮,剎那間,我流下了眼淚,終於深刻地體會出父親的那句話:朋友是沒有月亮的晚上。

from inter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