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虛擬人生


李翊菱



不久前聽到一個令人顫慄的消息,日本人與紐約客正流行「虛擬人生」,據說消費者可依個人需求,在網路購買爸爸、媽媽、妻子、女友來滿足當下的需要。二十一世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陷入只和陌生人交談而拒絕與親人接觸的危機,若不快速重建家庭價值,恐怕台灣的青少年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課業、交友、情感等,而是連親生父母都可在網路購買,情何以堪?人生走到這個境地,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最近一個青少年犯了案,任職大學教授的雙親到警察局見兒子,家長所關心的居然是「你養的狗會不會餓死」,而不是他的心情或法律問題。此舉令在場的警員也為之錯愕,親情何以如此疏離?

我到過許多國家,住在當地的接待家庭,對於不同國家的家庭教育有深入的觀察。我的接待家庭,無論生活條件如何,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教養者從不會為個人成就之需,而疏離孩子的生活教育。這些家庭只要發現孩子任何的需求,一定立即停下他們的腳步,以孩子為重。在了解孩子的需要後,經過彼此商討,再進行計畫。不論結果是否為孩子的要求,聞與問就是一種關心。

住在俄羅斯第二大古城「諾夫哥羅德」的米娜女士,是我訪問俄羅斯的接待家庭女主人,她是收入微薄的英文教師。蘇聯解體前,男主人安德魯先生在太空總署擔任研究員,解體後只能做個汽車維修工。巨大的社會地位落差,使得安德魯先生鬱鬱寡歡。我住在空間必須重疊使用,只有一房一廳的家庭裏。令人感動的是,貧窮沒有讓他們放棄孩子的教育,甚至在微薄的收入裏擠出一些費用,讓孩子學習傳統芭蕾舞,也租一架鋼琴習藝。他們的女兒,每天快樂地與我們有說有笑,落落大方。我要離開的那天,她還協助母親在狹小的廚房裏,共同準備大餐來為我餞行。

反觀台灣父母生活條件富裕,孩子卻發生偏差行為。真正的教育不能與生活產生斷裂,首先要檢討的是父母本身。你是否常讚美、鼓勵、關心、尊重孩子?是否為成就自己的事業,以致失去耐心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是否怕孩子變壞而圍堵他們的人際關係,卻又希望孩子有好人緣?

家庭想要把孩子帶往何處,應由成長過程來定奪。請探索內心真正所需,勇於面對。讓智慧的抉擇,帶領我們陪著孩子遠離虛擬人生。

 

郵差

唸小學時,每一個人必定都寫過「我的志願」的作文題目。記得大多數的同學都寫科學家、飛行員、企業家等,沒有人為要當司機、清潔工、郵差等平凡人物。

然而,有位日本人清水龜之助,三十歲進入郵局當郵差,樂在工作,到了五十五歲創下二十五年全勤的空前紀錄,被尊為可敬之士,並於一九六三年榮獲日本天皇召見嘉獎。

清水原來是一名橡膠廠工人,因志趣不合而轉任郵差。他只知本本分分送信,從未抱任何大志。 幹滿一年之後,由於郵差的工作單調死板,他感到厭倦,又想換工作。清水自言自語道:「每天就是送信,不但工作乏味,實在也沒什麼前途可言。」 他望了望腳踏車上的信袋,發現只剩一封信還沒送。他嘆了口氣道:「唉!把這最後一封信送完之後,立刻提出辭呈。」清水開始按址送信。然而這封信的地址被雨水浸淫而模糊不清,因此他找了好幾個小時,仍然摸不到頭緒。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由於這是他郵差生涯最後一封信,他發誓必定要送到收信人手上,東問西問,好不容易在黃昏時送達目的地。清水如釋重擔,輕鬆地敲門並叫道:「快來收信哦!」

屋內跑出一個年輕人,接信後向清水打躬作揖,並感激地說:「郵差先生,真是太謝謝您了。地址不清楚,有勞您送到了,辛苦您囉。」年輕人拆開信,立刻喜出望外地叫道:「爸!媽!我考取了。」接著一家人跑出來,興奮地抱在一起。

那一幕動人的景象,使清水深深體驗到郵差這一份工作的意義。他心想:「這份工作的意義非凡,即使明信片上的幾行字,可能給收信人帶來莫大的安慰或喜悅。我不能辭職,我要繼續幹下去。」從此,他不再覺得乏味與厭倦,他體會出工作的意義,也深悟職業的尊嚴,一幹就是二十五年。

 

嘗試找出真正的興趣



選我所愛,愛我所選。短短幾個字,卻是十分幸福的人生境界。對於大多數無法得到這種幸福的人而言,困難並不在於「選」及「愛」這兩件事,而是選來選去,選到以後才覺得不合乎心意;愛來愛去,愛了以後卻還是搞不清楚,到底愛什麼?

河洛話中有一句俗諺:「揀啊揀,撿到賣龍眼!」從字面上看來,似乎一聽便知道不會是什麼充滿祝福的話,無非就像是在河邊撿石頭,愈撿愈小而已。

但是,你可曾想過,最後中獎的那個「賣龍眼」的人,也有可能就是最適合的對象啊!關鍵是,必須先知道龍眼的滋味的確適合自己的口味。這是很個人的事,不必向誰交代、也不必附和誰的品味。

先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才會挑到真正喜歡的,尋找合適的對象,並沒想像中那麼難。最要緊的是,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如果,一時之間還是很難做決定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趁年輕的時候多多嘗試。

在沒弄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不要輕易做決定。寧願認真去試、去體驗,從比較中印證自己的價值觀,再做決定。儘管,多多嘗試必須付出很多成本,但總比因為不嘗試就做錯決定、或拖著不做決定,要更划算!

我看過很多失敗的愛情、破裂的婚姻,問題都是出現在這裡。因為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類型是擁有哪一個性、特質的人,所以,只要有人稍稍對他好一點,或主動一點,就認定是這個人。若再加上父母逼婚、自己恐慌,明明是時間壓力太大,憋不住氣,還騙自己說「時機到了」,匆匆決定結婚,到最後相處不來而離婚的機率很高。

還有另一種不幸例子,問題同樣是在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的情況下發生的。沒有感情經驗的人,若把「從一而終」當人生幸福的聖旨,不管後來相處時有多麼困難,還是認為「這是天意!」一味地委屈求全,平白糟蹋自己,也耽誤對方。

用心去突破自己的困境;不要一邊做一邊抱怨,選擇工作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一位面臨升學或就業抉擇的讀友,來信問道:「製圖或會計,考二專或讀軍校,應該怎麼選擇?」事實上,製圖或會計,考二專或讀軍校,都是截然不同的生涯發展方向,無法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他提問的方式,正顯示內心千頭萬緒,已經亂了方寸。這時候最好先定下心來,做一番檢討及反省的功夫,誠懇地和自己對話,看自己做什麼事情最感興趣。

如果,還是有困難,可以聽聽朋友、家人、師長或主管的意見,請問他們認為你有哪些優點、缺點是什麼,從這些分析裡慢慢發現自己的專長及興趣。倘若還是理不出頭緒,不妨透過學校輔導老師的幫忙,做個「性向測驗」,了解自己的志趣後再做決定。

當然,必要的話還是可以透過轉換工作來發現自己興趣之所在。雖然自己付出的代價,和僱用你的企業所付出的成本都很高,但只要做每一份工作時,都能全力以赴、認真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必然可以了解自己真正的志趣。

股市有名的投資理財顧問胡立陽先生,在跨入投資理財的領域之前,大學念的是土木工程,攻讀碩士學位時選的是會計,他告訴我:「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之前,曾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這些摸索的過程看似浪費青春,但假如走每一步時都能認真體會、思考,最後終於會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

最怕的是在嘗試發現自己真正興趣的過程中,未能全力以赴,做一行又怨一行,終究不能深入體驗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還有另一種極端是,過度追求外在的報酬及掌聲,只顧著爭取別人的肯定,勉強自己去完成別人的期望,做不喜歡的事,和愛不適合的人,都是十分痛苦的事,也難以持久。

就拿寫作這份工作來說,如果作者只喜歡作品發表時的掌聲,而不能在面對創作的痛苦時甘之如飴,也許短期之內還勉強能寫作,長期下來,不是自以為得了假性的江郎才盡〈其實才未盡,只是出不來!〉就是怨嘆自己抓不到讀者的喜好〈其實討好讀者,不如先讓作品感動自己!〉。漸漸地,掌聲愈來愈少,興趣愈來愈低,恍然發現:寫作不是他的興趣,他真正有興趣的只是追逐掌聲。

寧願「適」配;不要「速」配,愛一個人的情況也極其相似,有很多「金童玉女」相戀的時候,只是愛上別人羨慕的眼光,以及成為大眾焦點的那種虛榮感,而沒有愛上對方的優點及缺點,短暫的「速配」,並不能延長成為永遠的幸福。

最近幾年,大眾傳播媒體常使用英文字「match」來表達合適的意涵,但經過被翻譯成「速配」後,意思就有點走味了。我比較建議用「適配」這兩個字,既可以與河洛話的發音相近,和文字的意義也比較吻合。速度很重要,合適又比速度更重要!

挑選可以和自己激盪出幸福人生的人,選擇一份可以發揮才華的工作,都必須在「適配」的前提下去決定。時間固然寶貴,但有些事情的確急不得。所謂的「效率」,是先做對的事,再把事情做對。還沒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急著做決定,到時候不能反悔的痛苦、或反悔之後花在補救方面的成本,一定更是數倍之多。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實實在在,做好自己

實實在在,做好自己

阿仁畢業至今,工作一直不順利。他告訴朋友:「什麼樣的工作都可以,只要生活安定就好。」其實他的心裡並不這麼想。他心中對工作有份期待:希望自己的專長和能力受到重視;另一方面,他也並非沒有任何工作機會,只是他就是認為這些工作無法發揮所長。其實,阿仁的分析能力的確也讓周遭的朋友頗為激賞,但老覺得他太憤世嫉俗,無論什麼事情他總是會往不好的一面去想。甚至連朋友約他出遊,他也都會因為想到天氣可能會變,花錢似乎不應該……等等而考慮再三,彷彿連可以放輕鬆的玩樂,都還得放進比別人更高的期待。經常在與朋友不歡而散後,他又變的非常懊惱,最後只好開始閃躲這些朋友。
人若常以負面思考的方式,總是從不好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及周遭事物、甚至對未來的期待,就容易身陷在憂鬱的漩渦。

近來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一個人對自己及外在事物抱持比別人高的期待,但自己的表現卻不能滿足期待時,心理上便會產生落差。

「一步棋,一步到;一時風,駛一時船。」人生如棋,你只需一步一步來,謀定而動。就像船出航時是要考慮風向的,只期盼著目的地,但沒有風的助力,是永遠不會到達的。當努力的結果不如期待中理想,不是改變自己的表現或外在環境,就是降低原本期待的標準,甚至放棄。知其不可行而為之,不如為希望另起爐灶。

掌握當下你可做的,實實在在地做好自己,正是遠離憂鬱、擁抱快樂的最好方法。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與年輕朋友談心

與年輕朋友談心

我想各位都很清楚,民國五十四年以後出生的是新人類,民國六十五年以後出生的是新新人類,在座各位大概都屬於這個世代。像我這種三十幾年次的,就是LKK的舊人類了。
我跟同仁一起去唱KTV,年輕人都會說:「董事長、總經理,你們這一間,我們在另外一間,」我的同事還很不識相地問他為什麼。年輕的同仁就說啦:「哎唷,你們都唱那些『舊情綿綿』、『雨夜花』什麼!」妳要是到年輕人的房間,真的沒有一首會唱。

所以我都跟我的小孩借CD,現在我也會唱劉德華跟阿妹的歌啦,現在我一進KTV就先點個兩三首,唱完那些年輕人都眼睛瞪得大大的:「咦,你原來不像其他那些外太空人呀!」

於是才開始願意跟我講話,才覺得彼此的國度有一點接近。發現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非常可愛。年輕人會有很多我做夢都想不到的創意,現在環境變化這麼快,很多年輕人願意挑戰權威,不再有所謂的「法統」,認為過去的事情不一定對,敢挑戰傳統的觀念,這都非常合理。但是各位也不要忘記,你進入工作的崗位之後,有很多主管仍然停留在「含淚播種、必能收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那個時代。他沒有辦法跟上你的時代,你不能期待每一位主管都能夠跟上各位、用你的方式去談事情,因為許多主管小時候都是接受威權式的教育長大的。以我自己為例,我父親以前是開木材行的,他人很兇,我小時候不聽話,他抓起木材就打。我到大二還被他打過,各位很難想像吧。他罵我的時候常常就用力一推,「你給我出去!」我就被他推到外面,門砰一聲關上了。怎麼辦?只好站在門口等,到黃昏的時候媽媽就會把門開一條縫,說:「好啦,進來啦,爸爸不生氣了。」講到這個,就想到現在的父母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跟兒女辯論辯輸的時候,常常喜歡把最後一招拿出來,說:「不然你們離開這個家好了!」藉此強迫兒女接受自己的想法。

我有個朋友,子女都在念國立大學,兩個小孩就是這樣負氣離開家,到了晚上己躲到公寓頂樓去。等到十二點半,爸爸媽媽急得要命,滿街找人,他們就在窗口看著爸媽滿街找。凌晨兩點半,親戚朋友電話也打遍了、報警也報了,他們才回來按電鈴,兩個小孩開門第一句話就是:「累了吧?」然後就回去睡覺了。所以我常常奉勸我的朋友,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兒子女兒趕出去,因為環境已經不一樣了。

很多人的心裡還是殘留了父權時代的觀念,認同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想法,從來不跟子女道歉。我有個朋友就很生氣,因為他要跟兒子一起吃飯,兒子對他說:「你又沒有跟我約!」我覺得這很對啊,本來大家就都很忙,又不是每天等著跟你吃飯,所以我後來就跟我小孩說:「怎麼樣,有沒有空,我們約吃飯吧?」他們都好高興,覺得第一次受到尊重。

我常跟我太太說:「我們做錯了就要跟小孩說對不起,我們又不是神仙,
難免會做錯嘛,這樣就可以跟小孩做朋友。」無論如何,世代之間還是有一些觀念的差距。

將來你的主管,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把觀念轉變過來。七○年代的人是「為生活而工作」,八○年代的人是「為工作而生活」,到了九○年代,則是「為快樂而工作」。所以在七○年代的時候,很多同事會主動來問你:「今天有沒有加班?」有的話他就很高興,趕快加班,可以多賺點錢。八○年代的時候,變成你要去跟部屬拜託:「今天加個班吧!」可是大多數的同仁還是會配合。到了九○年代,你拜託他加班,他會跟你說:「不行,我今天有事。」

有一次,我們有個廠長跑來抱怨,說他想請一位同仁加班,跟他說:「加班可以賺錢、又不需要出去花錢;不加班就會出去花錢,又不能賺錢,你為什麼不加班哩?」我聽了也覺得這個邏輯說得通啊!結果那位同仁回答說:「我錢太多,沒有時間花啦!」害這位廠長氣得要命。

另外一次,我們有位班長也是氣得要命,因為有位同仁在裝車尾燈、鎖螺絲的時候把燈殼弄破了,這時候只要換個新的燈殼就可以了,他卻把整組尾燈都拆下來,「啪」一聲扔到不良品的地方去。這位班長氣死了,因為每條生產線、每項零件都要統計不良品的比率,這樣影響很大的。他對那位同仁說:「我小學的時候連鞋子都沒得穿,在學校看到唯一有鞋穿的同學,把穿破的鞋子扔到垃圾桶,我跑去撿回來請媽媽縫一縫讓我穿。哪裡像你這樣浪費!」那位同仁回他一句說:「你衰呀,誰叫你這麼早出生,晚點出生就有鞋穿啦!講那麼久以前的事情,聽不懂啦!」所以我常常勸我們的主管,要調整心態,學習跟X世代、Y世代的新人類和新新人類相處。

但是在這裡我也要反過來勸各位:你們要跟「舊人類」相處,也是不容易的喔!舊人類要了解新新人類的觀念、思想,你們也要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雙方都給對方一點時間,才能夠融合。所以現在年輕人的流行語啊、喜歡唱的歌啊、網路上的東西啊,我都有在學,也覺得很有意思。像我女兒穿一雙要綁鞋帶的高筒靴,每次出門都在那邊一根一根拉,綁個半天。我說:「你怎麼買這種鞋子呢?」她說:「爸爸,你去外面看看。」所以禮拜六我們去Sogo,我叫他們先進去逛,我站在外面看,還怕一百個樣本數不夠,數了兩百雙鞋,結果發現有56%,也就是112雙是高筒靴,其中還有很多靴筒比我女兒那雙還要高。於是我自己終於有所覺悟,當她下來的時候我問她說:「妳一雙夠不夠?要不要再去買一雙?」她嚇了一大跳。所以我們也再調整,彼此溝通也比較沒有障礙,能夠互相欣賞彼此的才華,也才有機會去傳承一些經驗。

各位是不是很想從前輩那裡學習很多經驗?可是當長輩開始說話的時候,你一定會開始想:「啊,又要唸了。」根本就聽不進去,對不對?

所以各位也要學著跟長輩、跟兄長做朋友,跟他們學經驗。我也常常跟很多同仁說:「你們有滿肚子的學問、滿肚子的人生哲學要教給年輕人,可是你們要先跟他們做朋友,從他們那裡多學點東西,這樣才有交流,也才有機會傳承經驗。」

這是我特別要強調的。



【林信義(中華汽車副董事長);時間:88年4月;地點:成功大學】

 

成功三階段



生涯專家曾對工作與事業的成功因素做過研究指出,凡是要能獲致成功,必需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自我認定」(TO BE)。人們的需求與價值觀是何等的繁複,因而唯有先確定要追求什麼,才能真正得到什麼。好比說當我們希望從事傳教的義工生涯,那麼期待小MARCH長大成為凱迪拉克就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如果想要成為最優秀的女性領導者,也許投入職場才更有一展抱負的希望。

第二個階段是「全力以赴」(TO DO)。要使美夢成真的唯一途徑就是去實踐它,只要定位清晰,目標明確,那麼當你投入一分心力,也將往成功愈近一步。「JUST DO IT!」正如這則廣告所訴求的:不要猶疑,全力以赴。

最後是「所獲所有」(TO HAVE)。當你自我定位,全力以赴之後,對於期間的酸甜苦辣,就只能敞開心胸去擁抱它,將它融為生命中的一部份。唯有如此,才能驗證是否真正成功,亦或只是隨波逐流而已。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執著與放手

執著與放手



常常覺得「執著」跟「放手」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在追求自己的執著時,往往需要做出犧牲,而那樣的犧牲就叫做放手,在決定放手的時候,又經常是為了追逐別的。

想要天底下出現事事完美的好狀況,機率實在是低的可以,魚與熊掌有九成九的機會不可兼得。這就是抉擇。選了這個,就得放棄那個,要想兩手都抓,到頭來很可能發現自己落個什麼都沒得到的下場。

有時候,放手是不得不然的選擇。可是能夠完全放下的人不多。一個朋友曾經說,就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吧。我不這麼想。時間只是療傷的工具,答案是人自己給的。

或許答案的殺傷力可以要了我們的命,可是我們選擇勇敢的接受它。

藉由口中的嘶喊和狂奔的淚水,我們知道自己心中所受的創痛,也可能因為深深的悲哀而造成精神上的麻痺,在他人看來,我們一點反應也沒有。可是我們做出了選擇。

如果說在執著或是放手之中必須做出選擇,只不過是決定要把創口放在哪裡的話,就讓我們祈願,我們的心靈都能夠因為這樣的斲傷而變得更加堅強。套一句某齣戲中的對白:「如果說這樣是讓我的心靈被狠狠的切去一大塊,就讓它能夠向蜥蜴的尾巴一樣,雖然說斷掉了,但是還能夠不斷的再長出來。」如果說抉擇都必須經過掙扎的煎熬,就讓我們在煎熬之後能夠將自己再次粹煉得更貼近自己與生俱來的本質。仔細的思量加上靈魂深處的勇氣,將成就我們在面對每一次抉擇,每一次執著或放手時的那種無畏。即便有悔恨和不捨橫阻面前,我們都能夠洞察來自心底的聲響,向前邁步。

在人的生命旅途中有很多事是需要決擇的。既然痛下決心了,就不要再想什麼後悔不後悔的問題了,「捨得」、「捨得」這兩個字是分不開的,有「捨」才有「得」,當你決定了就別反悔,生命的火車是不等人的,也許在你下決定的同時,你已經失去了一些東西也說不定呢?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給它人的最佳禮物

給它人的最佳禮物

──微笑 出自內心的,為周圍的人。
──問候 不是應酬的,為認識的人。
──聆聽 不帶批評的,為與你談話的人。
──鼓勵 加油打氣的,為不敢走下去的人。
──感謝 非習慣性的,為共事的人。
──祝福 溫馨虔敬的,為遠方的友人。
──反省 謙虛自持的,為日常的言行思慮。
──節省 大大方方的,為不必要的面子。
──犧牲 甘心情願的,為更高的價值。
──包容 心平氣和的,為令人生厭的事物。
──寬恕 帶著諒解的,為有意無意的傷害。
──祈禱 全心投入的,為小我,為大我。
──讚美 全心全意的,為一切生命的存有。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幸福,請在對的地方尋找

幸福,請在對的地方尋找

夜裡,在沙漠的帳棚中,有個阿拉伯人掉了一根針;於是他拿著油燈在棚外找尋。他在月光下找來找去,卻怎樣也找不著,覺得非常苦惱。「你為什麼要在戶外找尋?」智者問他。

「因這裡比較亮,比較好找嘛。」他回答。

「但是針是掉在裡面,而不是外面呀。」

在正確地方找你要的東西,可也是一門學問呢。你看到有人股票賺了好多錢,於是跟著去玩,但錢砸下去大半年,一顆心臟坐上雲霄飛車上上下下,結果卻是被套牢-你的心被套牢了。究其原因,不過就是因為「這裡比較亮嘛!」

你跟著大家去念自己其實並不喜歡的科系,每一天都在內心交戰,因為那是熱門的科系,比較實用、比較有名,但真正的原因也許只是:「這裡比較亮嘛!」

許多人一看到流行的,「比較亮」的狀況,於是就朝著那個方向走去,好像可以在那種熱鬧裡找到溫暖,於是大家拚命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生怕自己落了單,一窩蜂去做直銷、減肥、除脂手術、吃威而鋼,卻忘了自己心靈越來越萎縮在某個黑暗角落。但努力打拚了好久,你茫然的感覺總是揮之不去,總是覺得自己還在尋尋覓覓。在人間輝煌與燈火闌珊的寂寞之間,你徘徊、掙扎,徒然的過了一年又一年。一直到有一剎那,你驀地回首。你發現屬於自己幸福藏那幽微之處,像一根金針在黑暗中發著微光,等著你輕輕一摸,將它拾回到自己手上。



法則一:一定有另一條路可以走。
  如果你覺得自己與別人擠得研破血流,卻仍然沒有出頭,是否可以想一想,你真正潛能可能是在別的方向?你不必受到別人功成名就吸引,你的路與他們不同。你也不必陷入與他人競爭泥淖裡。與其分食眾人搶食的大餅,不如創造自己的大餅。這不一定導致辭職:你也可能在同樣職場,但卻生出新創意、獨特的風格、新的生活觀等。


法則二:找到你自己的「天命」(life's work)。
  首先請你相信,上天創造了你,就賦予了你一個獨特的天賦。也許你必須奮鬥一段時間才能發掘出來,但這個天命一定存在。它使你的生命獨特,有意義,生出自信。做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快樂、滿足、廢寢忘食也不厭倦?什麼興趣在你心底浮浮沈沈了好幾年,卻總也沒有忘懷?

你是否能將這種滿足感和你工作結合?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成功來自習慣

成功來自習慣

我個人覺得「成熟的人格」還可以讓人獲得真正成功的人生。我知道有好幾本書談到如何成功的書,其中又以已經行銷全球千萬本以上的「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天下雜誌出版,精闢的指出如何養成成功的習慣。就我的認知,養成成功的好習慣,也就等於培養出成熟的人格。

在「與成功有約」這本書中,作者史帝芬‧柯維( Stephen Covey)談到一個人的成功來自他的習慣,我們如果能培養成功的習慣,就會成功。他認為一個人要培養七種成功的習慣:

「主動積極」(Be proactive)

「先思考前因後果」(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優先順序的設定」( Put first things first)

「雙贏」(Think Win-win)

「先了解別人,再尋求他人的諒解」(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一加一大於三」(Synergies)

「不斷的磨練」(Sharpen the saw)
前三個成功的習慣,是使你從依賴的個體走向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為你贏得個人的勝利;後三個則是使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相依的群體,可以為你贏得公眾的勝利,最後一種習慣則是使你進入成功的循環,越來越成功。

面對多變的時代,大家都需要培養成熟的人格,而我們已經知道成熟的人格可以經由養成習慣來塑造,所以,何不即知即行,從今天、從現在就開始?希望,大家在面臨各種問題時,都能夠用較寬關廣的態度來面對,因為,給別人機會就等於給自己機會,而越多的機會,離成功也就越近。

 

from inter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