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杞人憂天

我們把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用在想像最壞事情的發生。不要心懷恐懼,要知道,最難克服的障礙不是你所害怕的事情,而是「你害怕」本身的情緒。

馬堤說:「長久以來,我都一直害怕自己得到絕症。」

馬堤患有長期咳嗽的毛病,連醫生也束手無策。馬堤對此很擔心,老是跑不同的醫院去請教不同的醫生。有一天他又要去醫院看病,而一場暴風雪正席捲整個城市。馬堤不聽家人的勸告,拒絕與醫生改約時間而硬是冒著大風雪出門。

大風雪讓道路上的車況變得很糟。車子在轉彎時的一個不小心便發生了車禍,馬堤摔了出去,壓傷手臂。「當然啦,我最後還是到了醫院,只不過我當時想,應該換成去掛外傷科的門診。」他說。

結果馬堤摔斷了胳膊,在醫院用鋼板鋼釘固定並打上石膏後回家休養。 在家休養幾個星期之後,他發現自己咳嗽的老毛病好了,可是胳膊仍舊裹著石膏。

經過這件事,馬堤學到兩個教訓。

第一:大風雪時要乖乖的待在家裏。

第二:過度的擔心只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一句諺語對我很有用。你微笑,世界便朝著你微笑。你哭泣,世界便讓你哭泣。」他說。

積極參與

高中生在學校裡會積極地參加校刊社、辯論社、棒球隊等社團活動。你也許認為自己年紀大了,這些日子已經離你遠去。實際上,儘可能的參加社團活動、社區活動、市民活動與運動,參加任何你有興趣的活動,都讓現在的你,比對高中時的你更有價值。參與活動能夠鍛鍊大腦,讓你與其它人的關係更加緊密,讓你的生活品質更加美好。

曼尼不理解很多人對退休的觀點。「我脾氣不壞,行動也不緩慢,我甚至沒有老到要在搖椅上面呆坐一整天。」這位85歲的老人說。

曼尼已經從兩個工作崗位上退休,但他每天都鍛鍊自己的體魄,以便有機會能參加殘障奧運會。他還身兼數職,到處兼差打工。甚至還跑去參加陶藝大賽。實話說,曼尼從這些活動中得到很多樂趣,他唯一的煩惱就是時間不夠用:「幾年前我不得不退出了壘球隊,因為它和我網球隊的訓練時間相衝突。」

曼尼不僅打網球,還在美國網球公開賽上當過撿球員。「球打在網上後,你會看見有人會飛快跑去撿球,那個人就是我。」他解釋說。不同的是,儘管曼尼不想過多談論他的年紀,他還是成為錦標賽上年紀最大的撿球員。他說:「擔心自己的年齡是一件多餘的事,我認為年紀大小在於內心的狀態。」

曼尼知道,那些小他一半歲數的年輕人在一天內所做的事情,遠遠不及曼尼所做的一半。曼尼依舊忽略他的年紀,繼續安排他忙碌的生活。他說:「如果你整天都呆坐在椅子上,那麼你就有時間去煩惱那些生活上不必要的問題。」

【科學數據會說話】

˙一項對50歲以上人的研究證明,每週會積極參與各項社團活動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可能增加3%。
——馬可奎恩(McGuinn)和莫謝爾‧阿斯理(Mosher-Ashley) 2000

˙經常到醫院掛號看病的人,認為他們將來會得重病的可能,比少去醫院的人多三倍。
——塞克西(Sarkisian) 2001
不要在朋友面前丟臉


青春期的孩子很在意父母的形象,尤其深怕父母會在同儕面前出醜丟臉,其實只要讓他實際參與父母在外的各項表現,相信他會和父母站在同一條線。

很多朋友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對父母的「形象」特別在意,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不論是父母的穿著、言行都極盡要求,朋友們都大感受不了,同時也很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其實,青少年時期的子女,特別在意父母的「表現」
,原因在於他們擔心會在同儕面前「丟臉」;能獲得
朋友的認同,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最關心的事。根據調
查,青少年最關心、也最感困擾的兩件事,一為人際
關係,一為學業問題。很多父母都還記得,孩子小時
候,尤其是在幼稚園和國小低、中年級時,最聽老師
的話,動不動就說「我們老師說……」,以此來反駁
父母的話。

而進入青少年期,老師已不算什麼了,父母更是不放在眼裡,這個時候只有「朋友」說的話最值得重視!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生活小品【成人之美】

生活小品【成人之美】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愈深愈無聲。」──哈利法克斯

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其實共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壯外,還有一位是奧德倫。

當時阿姆斯壯所說的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

在慶祝登陸月球的記者會中,有一個記者突然問奧德倫一個很特別的問題:「由阿姆斯壯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

在全場有點尷尬的注目下,奧德倫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

大家在笑聲中,都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默想─成就不必在我,團隊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你會不會欣賞同事的成就呢?你會不會願意從心裡給別人熱烈的掌聲?

「成人之美」不但是一個修養,更是一項美德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認真地和孩子說話

認真地和孩子說話


一歲半的孩子正值語言學習敏感期,語言學習速度
快,已能說出簡單的句子如:「我要ㄋㄟㄋㄟ」、
「媽媽抱抱」,其實語言學習早從出生會發出聲音
即開始,也可說是從「聽」開始學說,所以當寶寶
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時,他們是認真地在和你
說話,你可要雙眼凝神、深情脈脈,認真地和孩子
對話,「哦!你想和爸爸說話啊!你的聲音好可愛
哦!來!爸爸唱歌給你聽!」甚至孩子一歲之後語
彙增多,表達各種訊息時,照顧者也要認真誠懇地
,放下手邊工作,雙眸凝視孩子與之應答,倒不必
強迫孩子看著嘴形發出正確的音,一切以自然為原
則,更毋需購買語言學習機來讓孩子學習說話,大
人認真地和孩子說話,除了有助於孩子學習語言,
更可讓孩子感覺受重視,建立起正向的自我認同感
,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進而信心加倍

有些心急的照顧者,面對孩子無法順利地以語言表
達時,如:指著奶瓶發出「嗯,嗯,嗯」,明知孩
子想喝果汁,卻會要求他一定要說出「果汁」,才
肯達成願望,殊不知有些孩子會誤以為照顧者是在
懲罰他,更不敢說話。

碰到此一情況,照顧者可以溫和地拿起杯子,轉向
孩子,與之面對面,親切地問他:「你想喝果汁是
不是?來!這是柳丁汁,你最愛喝的柳丁汁,拿好
喔!慢慢喝,好好喝的柳丁汁喔!」

多一點時間和孩子對話,讓孩子多一些自然的練習
機會,用溫和的態度對話,不要只是命令或指責孩
子。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透過意志選擇快樂或痛苦

透過意志選擇快樂或痛苦


本文由【大家健康雜誌】提供

有些人在遭遇重大創傷,心靈難以承受時,常會不自覺陷入高度警覺的病態性過度反應;或退化到自己原先熟悉的人物場景舔撫傷口,這時不難發覺他們不但自閉退縮,甚至好像忘了曾發生的劇變。

醫學界過去僅能由心理層面分析解釋,記憶機能的潛抑、轉化,或局部性、選擇性的喪失也絕非環境和心理因素就會形成,當事人的邊緣性人格特質,和此類人格特質背後所蘊藏的情緒性疾病和神經質性體質往往才是核心。

親人、重要關係人的陪伴支持和溫馨氣氛的籠罩,對創傷記憶的恢復極為重要,適度以肢體表達關懷或哀傷情緒,都能舒緩罪惡感與自責;耐心聆聽,多聽少說,不下判斷,配合其信仰,陪伴禱告或誦經等,都可協助脫離不愉快的記憶。

痕跡深淺與烙印長短並非人的主觀可操縱,是福是禍亦難論斷;鮮明記憶常無礙生活,不經意和不可預期的記憶則常改變人生。人們無可選擇自己該記得什麼
,唯一可做的,只有在過程中實踐理想生活。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40歲大腦就開始慢慢退化

40歲大腦就開始慢慢退化


日前英格蘭瑞丁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發現,人的大腦機能在40歲的時候就會開始慢慢退化,而如果想要刺激大腦那麼可以多吃功能,可以多吃銀杏與人蔘。

英格蘭瑞丁大學「認知藥物研究中心」的一群心理學家日前對2282名年齡18歲至87歲的的自願進行腦部機能者測試,測試項目分別有對面容與名字的記憶力、緊急狀況的反應速度、以及對事物的專心度等。

結果卻令人驚訝,主任研究員維司涅斯表示,這些測試結果發現,人在中年之後,腦部機能一定會比20歲時退化。維司涅斯指出,40歲之前,也許沒什麼變化,但40歲卻是一個分界點,不管是集中力、記憶力、或者是做事的衝勁,40歲之後都會大不如前
,而且一年不如一年。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某些藥草卻可以刺激大腦的功能,經過研究,以合併服用銀杏與人蔘療效最為顯著。可刺激中年之後退化的腦部功能。不過,科學家目前仍尚未瞭解,為何人的大腦機能在40歲之後會開始退化。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有一派學者提出,是因腦細胞在40至50歲之間會喪失腦神經傳導細胞溝通的能力。此外,另一位名為山波的醫師則指出,人在中年之後,會以累積的生命經驗彌補腦功能的退化。

所以平日多攝取深海魚油所含的DHA對於嬰幼兒的腦部發育極為重要,而膽鹼則是一種經常被認為對於腦部有所助益的化學物質,膽鹼對於兒童出生前與新生兒的腦部認知能力發育被發現極為重要,建議懷孕中的女性要多攝取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鯖魚等
,膽鹼在許多食物中也都可以找到,像是蛋,蔬菜,
花生,肉類中都有,而以肝臟中最多。保護我們的腦
,才不會提早退化喔!

真正成熟的愛


情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包容、尊重珍惜,很多人常常會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去翻去看對方的東西,或是在對方告訴你一件事後,而你卻說「是嗎、你在說謊」這樣不相信他的話,這樣的話是很傷人的。然而傷害不是一天造成的,當傷口越來越大,痛越來越深時,也就是結束這段感情的時候了。

一個成熟的愛,是要給對方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很多人總認為我愛你,所以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或是無時無刻電話拼命打,這樣只會讓對方反感,覺得不自由,愛一個人是要做到讓對方自由、快樂,感覺到有安全感、更不讓對方覺得有壓力,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愛。

愛,還要愛原來的他,要懂得體諒他,很多人總是不懂得珍惜,老是抱怨對方,像他不夠亮麗、或是他不夠時間陪你等,那你大可以去找一個比他更出色的人或是去找一個閒閒沒事做的人來陪你,男生常常會說:「你的胸部不夠大,或是太小!」既然這樣,那你為何不找一個巨乳、胸部大的人呢?人沒有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有缺點,只要想想自己又有多完美,就知道憑什麼去要求別人了,如果你要對方變成一個你喜歡的樣子,那麼直接換一個不就好了?如果你曾想過要改變你的另一半,那你就不是真的愛他,愛他就要愛他原來的樣子、個性、愛他原來的一切,甚至是他的缺點。

記得,真正成熟的愛,是要讓對方快樂、自由、覺得被尊重、被信任、被關心,不讓他有壓力,愛原本的他,不要一直想要改變他/她。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醫院感人見聞

醫院感人見聞


「和妳聊天真好。看看他們,各個哭喪著臉,叫我
想走都走得難過。」一位開朗樂觀的垂死老人這樣
抱怨著。

在安寧病房裡大致上分為悲觀和樂觀兩類病人。

悲觀派者,我們就該給他多點安慰,去除他死亡之
前的恐懼感,並要求他家屬多多陪伴,去除他心裡
被遺棄的失落感,安然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但對樂觀開朗型的病人,家屬只要順其意,開開心
心的陪他聊天,讓他走得無怨無悔即可,過度的關
懷,反而讓他走得不乾不脆。

這位老伯就屬於後者,所以每當這位醫護人員出現
時,他就特別的開心,因為她瞭解他,她從來不給
他任何無謂的安慰,只迎合他的嗜好,和他論時事
、談女人、打哈哈。

呵呵~這位醫護人員竟然成為他這生中最後一個忘
年之交。

老人是帶著微笑走的。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珍惜陪你走過每一段的人

珍惜陪你走過每一段的人


想起舊情人,心裏不期然有些唏噓;除非你知道由始至終對方也是在欺騙你,否則每一段逝去的愛情始終有其價值。

人生的路那麼長,恰如由鬧市走到草原、由草原走到海灘、由海灘走到沙漠,在每一個階段也有人陪你走,免你於孤獨,其實還怨甚麼?

分手當刻固然傷心,但每一個經歷過分手的人,如果想起當天呼天怨地的情景,不禁會笑自己傻:「我現在不是活得好端端的?」

如果可以豁達地想想,那一段日子沒有他(她)的出現,真不知怎樣把空餘的時間填充。

有時分手不一定是為了性格不合、感情丟淡或第三者,當一個人的生命列車要轉軌時,在旁的伴侶未必能並肩而行。明明戀愛得如火如荼,但為了升學、移民、為了轉工而受到時空阻隔,不能天天見面,漸漸感情不再鞏固,而人也在變。

因為要成長、因為要上進而錯失的愛情是淒美的。一個人的生命是路遙遙般漫長,只要我能夠陪他(她)走過十分一的路程己經是一種榮幸了。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認錯未必就是輸

認錯未必就是輸


曾聽過一個故事:山上有二間和尚廟,甲廟的和尚
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卻
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快樂。於是,甲廟
的住持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你們為
什麼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小和尚回
答:『因為我們經常做錯事』。甲廟住持正感疑惑
時,忽見一名和尚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
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去,扶起他
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濕了!』站在大門
口的和尚,也跟著進來懊惱的說:『都是我的錯,
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被扶起的和尚則自責的
說:『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
經知道答案了。您知道了嗎?

我們往往為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或與人爭吵,殊
不知認錯未必是輸,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
養,反省自己激勵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為祥和。
朋友間發生衝突,如有一方能先認錯,戰火必然馬
上平息一半。人的一生,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
:家庭中,當子女不肖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
未盡教養之責;公司裡,當屬下績效不佳時,我們
應該檢討自己在教導管理方法上,是否出了問題;
社會上,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我們應該檢討自
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

轉換一下角色,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
那麼,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貌。渺小
的你我可能並無能力為世局扭轉乾坤,但若每個生
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
,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將會不斷的擴散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學會與孩子溝通

學會與孩子溝通


一聽到孩子要外宿,您「過分關心」的態度是否會引
發孩子的反感?

比比放學一進門,就「昭告」他星期六晚住同學家的
行程。對於這種只「告知」,而非「徵求同意」的模
式,媽咪已習以為常。經驗告訴我:先別反對,否則
必有風暴!

高一上學期,他也曾提出這樣的「告知」,結果是不
歡而散。一來因為他要住女同學家;二來是沒有處理
過這類問題,結果操之過急地直接表達大人的看法,
惹得比比沒耐性跟我們說明,最後以大吵一架收場,
這次可不能再重蹈覆轍了!

我好整以暇地問比比,住誰家啊?有啥活動呢?要不
要幫忙準備什麼?比比一聽媽媽的口氣,不像是反對
,也就收起了「刺蝟」表情,心平氣和地將細節完整
地告訴我們。

比比把原委說清楚後,又主動問:「要不要留同學的
電話和地址給你?」真是令人快慰啊!上一次我們只
問比比:「你要住同學家,人家的父母同意嗎?」就
已經讓他大為反感;再要求他留下同學電話,以備不
時之需時,更是把他激怒得像隻失去理性的暴龍。這
回怎麼會差這麼多?不但自己全盤說明白,還主動表
示要給我們同學的電話,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分析一下原因,除了事隔半年後,比比成熟了一些,
我想,最大的差別在於媽媽的態度有了不同的轉變。
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被人懷疑,被不信任,心高氣傲的
青少年更是如此。比比上一次表達要住同學家,我們
做父母的一時心急,從表情與言語中,傳達出不放心
、不信任的訊息,當然就容易引起比比的不滿,直認
為父母一定反對他外宿。現在,我改變了對話方式,
絕不讓他認為我們是一口回絕他,而是和他站在同一
國,「假設」可以去,幫他出點子,如此善意的開頭
,自然就會得到善意的回應與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