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快的人能賺大錢

除了具有原諒他人過錯的度量,也要具有讚美他人之心。

經商者需有果斷力,因此,對於做事猶豫不決的人,非常不合適經商。一個人如果不具備迅速判斷、快速下決心的性格,是無法將生意做好的。所以,有些個性豪爽的企業家,常能幹成大事。人的判斷,有時正確,有時錯誤,這些企業家敢大膽地採取行動,實在令人佩服。

一個商人,在接洽商務時,坐在椅子上,不慌不忙地撇開正題不講,而盡談些不相干的話。這樣的商人,在他的經營上,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因為他太緩遲,太不經濟了。現代的商業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商業談話中的每句話,都應該針對業務本身而發,時間才不致浪費。

商人最厭惡的,就是與那些說話不著邊際、節外生枝,喜用冗長的套語、無謂的廢話的人做買賣。「那個人真是個爽快的人……」這種話常常被用來形容成功的企業家或商人。

從事商業,需要用人的機會較多。企業家最好具有男性豪爽的氣概,如果連職員的小動作都要干涉的話,絕對無法做好理想的事情。

◎給人快樂

每個人都有享受快樂生活的權利,而給朋友帶來快樂的人自己就擁有了雙重的快樂。你願不願意學做一個快樂的人?

快樂的人能以自信的人格力量鼓舞他人。自信是人生的一大美德,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在社交中,和一個充滿自信心的人在一起,你會備感輕鬆愉快。充滿自信的人即使遇到困難挫折,也會以樂觀自信的態度去克服。這種人格力量本身對別人也是一種鼓舞。

快樂的人能用富有魅力的微笑感染別人。人人都希望別人喜愛自己、重視自己。微笑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融化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化解敵對情緒。生活中沒有人會拒收微笑這一「賄賂」。

快樂的人能不惜代價讓對方快樂起來。誰不希望自己快樂?如果你是能給對方帶來快樂的人,你也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為了使對方快樂,你應多尋找一些引起人快樂的方法,有時,為了讓別人快樂,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快樂的人能用幽默讓尷尬場合引發笑聲。幽默是快樂的槓桿,是生活幸福的源泉,是社交的潤滑劑。應付日常生活中最讓人傷腦筋的尷尬局面,最神奇的武器往往是幽默,幽默的語言常常給人帶來快樂。你要推銷你的快樂,最好的方式就是幽默。

快樂的人能說出令人高興的話語。讓人喜歡與你交談的前提是能使談話順利地進行下去,重要的是選擇符合對方興趣、年齡、工作的話題。例如,對於女性,問人家 「有男朋友了嗎?」「今年幾歲?」人家只能認為你是「神經質的人」。若有位男士對你刨根問底,那你一定也不會對他產生好印象。所以在開始談話時應先問: 「怎麼樣,喜歡棒球嗎?」、「這件衣服非常好看呀!」等等對方感興趣或嗜好的事情,從對方感興趣的觸發點開始進入話題。

因此,一定要避開以身體的某一特徵為話題的談話。必須注意不要談論身體太胖啦、頭髮太少啦等對方比較在意的東西。另外還應避開政治、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話題,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想法。

如果你想要自己快樂,也能使別人快樂,那麼你要經常自我檢查一下,你是否話說得太快?如果是,可能會給聽眾一種神經質的印象;你是否講得太慢?如果是,可 能會給聽眾一種你對自己所講的話題缺乏把握的印象;你是否含糊其辭?這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明確標誌;你是否用一種牢騷的語調說話?這是一種自我放任和不成 熟的標誌;你的聲音太高而刺耳嗎?這是神經質的又一種標誌;你用一種專橫的方式說話嗎?這意味著你是固執己見的;你用一種做作的方式說話嗎?這是一種害羞 的標誌。

快樂的話語是誠摯自然的,包含著信心與精力,還隱含著一種輕鬆的微笑。如果你掌握了這個訣竅,那麼你的朋友和你都會快樂似神仙。




運用焦點與企圖心(2)

像魔鬼氈一樣執著於你的想法

在職業作家開始相信自己對於未來的想法時,他們就會遇上所謂「寫作瓶頸」的情況。執著於這些想法會使得自由和創意毫無發揮的空間。

如果我們像魔鬼氈一樣,習慣性地執著於每一個掠過腦海的擔憂想法和受到的每一次批評,就會整天過著情緒激烈起伏的生活──一種恐懼而渙散的生活。

如果你和一名不成功(不快樂、痛苦掙扎)的管理者坐下來談,你會聽到他描述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裡:「我有太多電話要接。我有太多私人問題要處理。我現在的 健康狀況不好。那些坐在辦公室裡的傢伙都在上遊戲網站。我的訪客太多。我永遠都不可能回完全部的電子郵件。我的報告已經遲交了。我這週有太多會要開。我得 上台講話。」

你會注意到,這名管理者腦中塞滿了所有這些帶來壓力的想法。一名放手式管理者能學會,一次只處理這些想法之中的一個就好(「我有太多電話要接」),然後解決它(「我把電話直接轉到語音信箱。稍後等我準備好,可以專心處理這些留言時,就能帶著期待的心情好好聽它們」)。

放手式管理者是創造者。他們一次處理一項帶來壓力的情況,並從中創造出好的成果;相反地,緊抓式管理者只能反應。他們對所有的想法都產生反應,整天如此,高度戒備著。對他們來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緊急狀況。

當我們變成創造者時,就能提升自己脫離這種情境。當我們以宗教用語指稱上帝時,我們時常將祂(或那股力量)稱為「造物主」。這也是為何狄帕克‧喬普拉 (Deepak Chopra)曾幽默地說:「上帝是我的模範。」他想透過創造,以自己的創造者的形象而活。無論是否意識到,在生命過程中,我們最終都是在尋求和冀望愈來 愈高的創造能力,創造出成就、快樂,以及最大的事業滿足。我們想要的,作為人性核心一部分的,就是那種創造能力。每當我們失去焦點,也失去了那種能力。

身為一名專長於人類意識的優秀老師,拜倫‧凱蒂指出:「如果你想變得不快樂,就去思考未來。」

如果我們希望朝某種特定成果邁進,就必須立刻做些什麼來創造出那項行動。我們無法移動位於未來的東西,我們也當然無法取消任何過去。只有在當下,我們才能前進。只有這個神聖之處能給我們空間進行努力。

別專注於自己的恐懼所在

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你會漸漸了解,在你以和當初使問題產生的同樣低落心情想著那項問題時,是不可能解決它的。只有以一種層次更高、具系統觀的意識專注於問題上,才有可能解決它。或者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你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好。

當你成為一名放手式管理者時,總會意識到,和自己真希望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那些東西對抗,反而給了它們力量。因此,如果你告訴一名員工他的表現很差勁, 等於種下了未來工作情況不良的種子。舉個例子,如果你跟有藥癮的員工說,藥物上癮者都是糟糕的傢伙,他們會覺得很沮喪,又想再去使用藥物得到安慰。但如果 你跟他們說,他們是有潛力的,只要能找到方法正面看待那些經驗,就可以從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之中學到東西,你就能夠邀請他們進入一個完全復原的新境界。






中國時報2001.07.25浮世繪版


創立於一九三年的新莊樂生療養院,長年來安頓了台灣痳瘋病患的生活,其中帶領院友精進佛學的﹁棲蓮精舍﹂更被證嚴法師譽為「超越天堂的地方」。但在都市擴張建設的巨鏟下,樂生現址即將面臨被夷為平地的命運??


行過新莊過密的建築、市招和車流,置身與桃園縣接壤的﹁樂生療養院﹂,六十一棟閩式、日式和歐式建築錯落有致地配置在丹鳳山三十公頃的山腹間,以遺世孤立之姿自成小型社會。


依照不同建築樣式,賦予饒富地方色彩的名稱,比如高雄舍、台南舍、玉山舍??,小小巧思,以慰藉痳瘋病患的思鄉愁緒。屋前屋後植栽老樹、蒔花、種菜或養雞,外在環境清幽,陪伴痳瘋遺老度過漫漫歲月。


樂生療養院設立於一九三年,進入五年代,院友多達一千三百人,一旦成為樂生人,多數在這裡終老一生,骨灰安厝院區山腰上的靈塔。許多四肢殘缺、五官變形的院友,只因為五年代以前未引進新藥﹁滴滴實﹂就感染發病之故,目前仍住有四百多位平均年齡七十三歲的院友,他們遠離故鄉五、六十年,親情凋零,歸鄉夢斷,在療養院與患難之交遇合,相互扶持。


宗教是撫慰身心靈的良方,讓生命重獲新生。唸佛會址﹁棲蓮精舍﹂是由院友募款、出力建造,完成於一九五四年,從此,日治時代﹁宗教集會所﹂佛教、基督教共用的格局形制才一分為三,各自擁有信仰中心。


早先由幾位佛教信徒發起成立以照護重病患者為主的﹁慈惠會﹂,一到黃昏,會友在玉山舍和次高舍門前榕樹下聚集,一起背頌吟唱︽大悲咒︾、︽阿彌陀經︾,逐漸地形成建造佛堂誦經共修的共識。


佛堂建地位居院所中心,便於散居各方院友集會,不過這塊坡地必須填土才能興工建築。於是一、二百位院友發願挑土回填地基,雖然行動不靈活,但一個多月就挑來近三萬擔土石。而佛堂建築只請來水泥匠和木匠共三人,在院友戮力合作下,不出一年就告竣工。


官拜少校的金義楨染患痲瘋病,不得不結束意氣風發的軍人生活。剛到療養院那幾個月,金義楨不吃不睡,蓄意自我放棄,夜裡全身神經痛,痛到徹夜在地上打滾,有一回,他竟然吞服上百顆止痛劑。


親近佛學,金義楨絕處逢生,從心中升起自我超越的力量,他思考縝密,被佛堂﹁蓮友﹂推舉為會長,至今將屆滿四十年,不斷為院友福祉付出心力,乃至引領蓮友投身社會公益,回饋眾生。


證嚴法師一九七八年初訪﹁棲蓮精舍﹂,盛讚院友建構了這個﹁超越天堂的地方﹂。證嚴法師撥款翻修癱瘓病舍,並為老院友提供加菜金。五年後,院友獲悉法師籌建慈濟醫院,主動要求停止補助,並開始響應捐款建醫院,三百多位院友從每月捐出一百元做起,經年累月,涓滴可成河。


院友按月可領取省衛生處︵精省後,隸屬衛生署︶給付零用金和副食費,從光復初期每月可支領十九塊五,逐漸調至目前的七千八百元,平日省吃儉用,以備不時之需,像是到院外開刀或留作身後事之用。然而大家知福惜福,捐款行善不落人後。


捐作慈濟醫院的建院基金,經由募款運動,很快累積到一百多萬元,另有一筆二百萬元善款,是﹁蓮友﹂宋金緣把分得高雄老家的祖產悉數捐出。而聖嚴法師發起籌建中華佛教研究所,六十多位﹁蓮友﹂又發心連續九年按月捐二百至五百元護持校地工程。


台灣發生百年大震以來,金義楨登高一呼,首次捐款在第三天就送到慈濟功德會。三百多位院友為九二一捐款逾百萬元,大家為災區重建發動了五次募捐,投注的熱情未曾降溫。


回溯四年 代晚期,院友仍不能、也不敢輕易踏出樂生的大門一步,想要買塊豬肉補給營養,務必託指導員外出採買。指導員把收到的錢投進消毒水再行使用,而院外店家也備 有消毒水供樂生人投幣。民眾因曲解導致無謂的畏懼,加上院友自身的自卑感,療養院雖沒設置圍牆,卻被無形的障蔽隔絕了。


一 九七三年起,輔仁大學醒新社﹁樂生隊﹂同學赤忱投入療養院,每逢周日午后分組深入各病舍與院友開講、唱遊,真情相待;谷寒松神父每年定期舉辦兩次﹁愛之旅 ﹂,參加人數最多一次多達七、八部遊覽車,不少阿公、阿婆第一次踏出樂生大門,行動不便的,醒新社同學毫無隔閡地揹起他們四處瀏覽。了解與愛卸除了院友的 心牆。


因不了解而被外界視為禁地,意外的保留了樂生院這塊北台灣最後的都會綠洲,終因捷運局相中該區段作為新莊線終點站十五公頃的機廠用地,預定明年九月動工,屆時包括﹁棲蓮精舍﹂和許多超過七十年的古宅老樹都將被夷平。


在此緊急籲請文建會及時出面,會同衛生署、新莊市公所、台北市捷運局重新研議施工藍圖,局部保住古宅老樹,這裡何嘗不是建構﹁台北縣文物館﹂的好所在!刻記痲瘋遺老和輔大醒新社的人性光輝,典藏台灣醫療發展史上不可欠缺的篇章!


院 民住在省政府土地超過一甲子的為數不少,被告知已然變更為捷運用地,才猛然感受到一夕之間淪落成喪家之犬。為了拆遷院址及其衍生佛堂、教會補償金問題,五 年來,院方和院民代表開了十多次會,但院民的不確定感依然如故。院民代表說,整個決策過程不夠透明化,執行拆除的人奉命行事,萬一哪一天重機械開進來,不 是病人可以抵擋的。


反 觀今年五月二十三日對日本痲瘋病友而言,是終生難忘的日子。熊本地方法院判決﹁痲瘋病友控告政府持續實施隔離政策違憲,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勝訴,並理 賠十八億二千三百多萬日圓,審理速度比通常快了三倍。而首相小泉純一郎基於人道考量放棄上訴,以表達因行政疏失帶給病友痛苦的謝罪之意,第二天讀賣新聞社 論指出:關照痲瘋病友不斷老化的現況,重視原告期望早期獲致解決的立場,作出明快的政治判斷,這回的全面勝訴,不啻是劃時代的判決!


樂 生療養院拆遷的前置作業,談了五年,仍停留在混沌不明的紙上作業階段,兩相對照,雖不宜放在同一個天平評比,但人性化、有擔當、重效率的行政風格,卻是放 諸四海皆準的指標。捷運建設勢必壓縮院民生活空間、折損歷史記憶,但是,端看政府能否及時用智慧彌縫人道與文化缺口,逆轉形勢,創造三贏局面。




有漏洞的水桶


無需自行慚穢,即使微小也能發揮生命良能。

從前有一個美麗的花園。園丁為自己的花園感到很驕傲,而且很溫柔細心地照料它。他每天都會走到花園盡頭的小堆房,拿出水桶裝滿從附近河流引來的乾淨清澈的水,然後沿著通往花床的小徑,把水提過去澆花。

為了替他的花兒澆水,他使用了兩個存放在花園堆房裡的水桶。其中一個水桶是新的,顏色鮮亮有光澤,是最近才從園藝中心買來的。另一個水桶則破舊不堪,他已經為這個花園服務了好多年,昔日最佳的狀態已經不在。

園 丁每天早上都會把這兩個水桶裝滿水,然後一手提著一個前往花床。顏色鮮亮有光澤的水桶很自豪。他可以將滿滿的水一直運送到花床而不會溢出任何一滴。相較之 下,破舊的水桶感到很羞愧。他知道自己有漏洞,每天早上園丁提著他到達花床時,他都很難過,因為大量的水已經灑落在小徑上,浪費掉了。

有時候,園丁提著這兩個水桶沿著小徑走向花床時,他們會互相交談。

「你看我多麼有效率。」閃閃發亮的水桶自豪地說,「園丁因為我才能確保每天替花兒澆水,這多棒啊。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還要麻煩你。你根本是多餘的。」

「我知道我沒多大用處,不過我會盡力做到最好。至少,我很高興園丁覺得我還有一些用處。」

有 一天,園丁又聽到他們這類的對話。園丁抵達花床時,照例用閃閃發亮的水桶裡裝滿的水,以及有破洞的舊水桶裡剩下的半桶水澆花。然後他拎起這兩個水桶,現在 裡面已經沒水,然後對他們說:「謝謝你們兩位。你們都把每日的工作做得很好。我現在要帶你們回堆房,不過途中我希望你們仔細看看小徑。」

於是,這兩個水桶依照園丁的吩咐去做。他們發現,小徑的一邊——園丁提著閃閃發亮的新水桶那邊——沿路只有光禿禿的泥土。然而另一邊——園丁提著有漏洞的舊水桶那邊——沿途長滿新鮮嫩綠的幼芽,再過幾個星期,它們就長成一排通往到花園的快樂野花。

改寫自傳說故事

工作中的男人

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心境就不一樣。是悲或喜,取決於你的態度。

在中世紀,一個旅人偶然來到法國的某個地方,那裡有許多建築工程正在進行。於是他開始和幾個石頭切割工人談話,詢問他們工作上的一些事。

他走向第一個工人,然後問:「你在做什麼?」

這個男人很不高興,顯然對於他的苦差事很不滿意,回答說:「我正在用最簡單的工具切割這些大石頭,然後再依照指定的方式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我在酷暑下流著汗,而且背部疼痛。除此之外,我徹底厭倦,但願我可以不必做這種辛苦又無意義的工作。」

旅人趕緊離開,去訪問另一個工人。他詢問相同的問題:「你在做什麼?」

工人回答:「喔,我家裡有太太和小孩,所以我每天早上來這裡,依照指示把這些大石頭切割成標準的規格。雖然有時工作反覆,但這可以讓我養家活口,那正是我要的。」

旅人稍微受到鼓舞,於是他走向三個工人。「你在做什麼?」他問。

第三個工人眼睛閃著亮光,舉起手指向天空,回答說:「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