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為帝王或帝王師?

文/鄭志凱

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熊彼得和凱因斯在歐洲經濟學界有如兩顆閃亮的明星,熊彼得30歲剛出頭,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文及兩本足以傳世的書籍,名滿全歐,36歲還 曾短暫出任奧國財政部長,權傾一時。年輕的熊彼得意氣風發,矢志成為當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1950年1月,彼得·杜拉克陪同父親造訪老友,那時熊彼得已 經66歲,父親追問他是否還記得當年的宏願,熊彼得說現在不同了,若能收三五個入門弟子,教導他們成為第一流的經濟學者,於願已足。(5天之後,熊彼得在 睡夢中腦溢血,與世長辭。)

年輕的時候希望千古留名,可能是普遍現象,但是為什麼熊彼得人近暮年,生命的意義卑微到只求改變幾個人的生命?也許熊彼得自知經濟學史上已穩居一席之地, 所以轉而追尋其他的滿足;也許他自覺創作高峰已過,退而求其次,希望透過幾個優秀的學生,傳承他的學術生命。但是否可能熊彼得覺得名氣固然可愛,卻難以捉 摸,不如掌握機會,實實在在改變人的生命,即使是周遭寥寥數人?

以傳媒及名氣為槓桿

「發揮影響改變世界」(Make a Difference)是許多人的志願。有人選擇致力於下一個偉大的發明,設計出改變人類明日生活的新產品,有人著書立說,四處宣揚理念或信仰,也有人獨 行於沙灘,拾撿起脫水的海星,一隻一隻丟回大海。用哪一種方式改變這個世界固然是個人的選擇,卻也視各人的才具、努力和機運而定。

改變世界的過程,即是運用各種影響力達到目的的過程。在這大眾傳播的時代,無論舊媒體如電視書籍報章雜誌,或者新媒體如部落格或微博,大家趨之若鶩,因為 大眾傳播能夠產生槓桿效果,擴大影響的力道和傳播速度,尤其是互聯網,同一份訊息,千萬人可以即時分享,與一對一口語相傳的短力臂槓桿不可同日而語。

名氣是另一個擁有超長力臂的槓桿。名氣和互聯網相互哄抬,既能產生三分鐘成名的蘇珊大嬸或小胖林育群,也能讓超級名人如女神卡卡藉著微博隨時與1,500 萬粉絲氣息相通。對許多想要改變世界的人而言,名氣既是誘惑,也是一項工具,和大眾傳播一樣,可以發揮槓桿效果,放大他們的影響力。

名人光環與無名的母親

不過拿破侖早就發現,近距離看名人,尊貴的光環泰半慘澹失色。在一本名為《所謂的知識份子》的書裡,英國籍的作者遍數歷代西方最受後人景仰的歷史人物,包 括盧梭、雪萊、馬克斯、托爾斯泰、羅素等十餘人,沒有一人的私生活為周圍的人帶來陽光與歡笑。盧梭的《懺悔錄》似乎為自己的暴露狂做心理分析,啟蒙當代教 育思想的《愛彌兒》恐怕不能合理解釋為什麼盧梭要將5個小孩全送進孤兒院。羅素主張道德不應限制人類追求快樂的本能,結果自己身體力行,結了4次婚之外, 地下情人不計其數。最近去世的賈伯斯也有類似的複雜人格。他早年拒絕承認自己的親生女兒,所有為他工作的人都必須適應他暴君式的管理風格,連他的太太都坦 白承認,賈伯斯最大的缺點是完全不會為他人著想。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些知名人物曾經捲起滔天巨浪,巨河甚至為之改道,他們改變世界的能量巨大無比,但是他們對最親近的人帶來的卻只有不可彌補的傷害、無窮盡的痛苦。

這些改變人類命運的人物有一個極端的對比。有人說上帝因為分身乏術,因此為每一個人安排了一位母親。任何一位母親,他們無私的養育子女,不計回報,只願子 女健康快樂。這份勞心勞力的工作只能透過一對一、全天候的方式進行,毫無任何槓桿效果可言,卻扎扎實實的改變了子女一世的命運。

不宜量販的小眾路線

因此我們不妨簡單分類:任何有抱負、想要改變世界的人有兩條不同的途徑可以選擇,一種方式採群眾路線,以言論、思想、發明、創作為載體,善用各種媒體、累 積名氣,透過槓桿的操作,間接從裡層向外擴散影響力,但是最終效果像廣播,不知道究竟撥動了哪一位聽眾的心弦。另一種方式走小眾路線,影響力只能透過人與 人、面對面的接觸傳遞,難以量販,但是效果明確,容易掌握,更能即時得到對方反饋,直接感受到效果。

群眾或小眾路線各擅勝場,不一定需要分出高低上下,猶如偉人與偉人的母親,帝王與帝王師(英文稱 king maker),各有各的貢獻。古哲曾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能夠立言得靠天生的才具,想要立功難脫機運的造化,唯有立德,幾乎百分 之百操之在我。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明日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我們的言行成為這些人的助力或障礙,全在一念之間。

當年看到杜拉克的父親滿臉疑惑,熊彼得接著解釋:「到我這年紀才體會到,若沒能改變他人的生命,哪算改變了世界(One does not make a difference unless it is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people)」。古人將立德放在三不朽第一順位,也許值得我們好好深思回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