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大酷招擊退夏季病

  室外大太陽,室內像冰宮,讓你疲累、頭痛、失眠、毫無食慾?簡單秘訣預防小毛病,從此愛上夏天。

【文/朱芷君;攝影/陳德信】

在高溫濕熱的台灣,夏天不僅讓人昏昏沉沉,還可能引發其他不適,例如:

‧食慾不振

‧疲倦、全身無力,提不起勁活動

‧腸胃不舒服,拉肚子、便秘

‧精神不濟,心情浮躁

‧頭痛、發熱、暈眩

‧不易入睡,淺眠多夢

‧早上懶洋洋,爬不起來

這些「夏季病」症狀雖不至於需要打針吃藥,卻會消耗體力心神,降低免疫機能,影響健康。尤其腸胃機能弱、自律神經調節力差的人,及幼兒、老人家,對氣候變化反應較強烈,更要留意。

《康健》為讀者準備3大酷(cool)招,讓你元氣過夏天。

1.吃對了,不發夏季病

不少人想趁著夏天節食減重,其實吃得少不如吃得巧,營養均衡才能有體力運動、加速代謝,長肌肉而非長脂肪。

※ 多吃鰻魚、全穀類、豆類等含豐富維生素B的食物,這類維生素容易因出汗而流失,需要多補充。

※ 尤其維生素B1是代謝糖質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夏天所需攝取量約是其他季節3倍,一旦缺少,糖質無法順利分解,就會導致食慾減退。

※多運用薑、胡椒、辣椒、咖哩、檸檬、醋(包括料理醋和飲用醋)、梅干等富含檸檬酸的食材來入菜,這些辛料能促進胃液分泌、提升食慾、也能消除疲勞。許多濕熱地區如印度、泰國或四川,料理都偏辣,便是利用香辛料的發汗效果,降低體溫以消暑。

※口渴時改喝薄荷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花草茶,可舒緩燥熱不適,香氣並有減壓效果。別碰含糖或碳酸飲料類冰涼飲料,以免增加腸胃負擔,糖份、熱量高,還影響正餐食慾。

※飯後冰啤酒,肝臟受不了。喝啤酒不但會有啤酒肚,還讓肝臟為了分解酒精,加重做工。酒精的利尿作用也會消耗大量水分。喝酒小酌即可,並記得多喝水。

※外出或運動時隨身準備水壺。夏季病發作時,切忌冷飲,以慢慢喝溫熱的飲料減輕不適。人體一天所需的水分為2~2.5公升。食物裡約可攝取1公升,其餘要靠喝水或飲料補充。例如早、午、晚餐前,上午及下午各喝一杯200㏄的水,

2.好好睡覺,充飽電

沒有古人夏夜「輕羅小扇撲流螢」的閒情逸致,現代都市的熱島效應,讓「熱帶夜」等於「失眠夜」。炎炎夏日裡想一夜好眠,得在臥室環境和身心放鬆上下功夫。

※ 不管吹冷氣或電風扇,都不能直接對著身體吹。寢室冷氣在睡前提早打開,以降低室溫。溫度最好調到26℃並定好自動關閉,不要整夜開著,因體溫會隨著入睡漸漸下降,容易受涼。

※選用透氣性、排汗性佳的寢具。

※ 涼爽的清晨或傍晚,可外出散步到稍微出汗,快走、騎自行車、游泳等也是很好的有氧運動,以促進新陳代謝,打造好睡體質,預防夏季病惡化。

※睡前一小時,以37~39℃半身浴(水在胸部以下)二、三十分鐘,更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排汗,有助自律神經調節恢復正常,還有放鬆效果。可搭配喜歡的芳香精油或入浴劑。

時間不夠的替代方案:以稍熱的42℃熱水浸至肩部以下泡3分鐘,離開浴缸冷卻3分鐘,再進去泡3分鐘。

※用足浴泡到腳熱、微微出汗,將火氣往下帶,讓頭部冷卻,以解除工作用腦過度,血液集中在腦部讓你疲累卻睡不穩的困擾。另外搭配涼枕、涼席及退燒用的冰枕,也可以幫助頭部降溫好睡。

3.聰明善用冷氣效果,省電又養生

剛從外頭的炎熱地獄進入冷氣房,雖然立刻獲得涼意,但室內室外的溫差過大,就會影響調節體溫的功能,使自律神經失調而加重夏季病的症狀。

過敏體質、血液循環差、手腳易冰冷的女性或關節炎患者,更要在冷氣房裡做好保護措施。

※開冷氣時,室內室外溫差盡量維持在5、6度內,桌上可放杯水或室內植栽增加室內濕度。

※準備好長袖衣物,進入冷氣房時穿上,保持皮膚的恆溫狀態。穿短裙、短褲時更要注意下半身保暖,可蓋上披肩或薄薄的小毯子,或腹部圍上圍巾。

※ 以除濕機搭配電風扇代替冷氣,降低濕度到40~60%,幫助排汗,又能減少冷氣吹太久的後遺症。同樣的溫度,濕度低(較乾爽)感覺更涼爽。用此對抗台灣濕熱、汗水無法順利蒸發的不舒服。

※冷氣溫度調高但風量加大。訂在26~28℃左右,可將風量調大或搭配電扇,加速室內空氣的循環。

※另外搭配一些小技巧製造清涼感:

‧傍晚涼爽時打開窗戶讓熱氣散出,相反一邊的窗戶也要打開,以增加空氣對流,加速散熱。也可用電扇輔助。

‧沙發套、寢具等換成清涼的藍、白色系。

‧ 陽台上養爬藤植物當成天然的隔熱簾。

‧ 解決西晒屋的問題。在原本的西曬窗內部,再裝一層玻璃,內外窗相隔10公分,中間放置百葉窗。利用熱空氣向上、冷空氣向下的原理,並以百葉窗控制遮光方向,調節排熱。

還可在混凝土的牆上裝木板牆,中間填入隔熱材。岩棉、泡沫玻璃、玻璃纖維球三種材料都有用,但岩棉最便宜。


from 康健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