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轉載

> > ‧作者:亞歷士.羅維拉
> > ‧譯者:范湲
> > .......................................
> > 出版社/代理商: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 >
--------------------------------------------------------------------------
>
  本書是作者花費將近七年的時間,從閱覽過的許多書籍、故事、電影,以及聽過
>
的歌曲中,思考領悟出一些可以解決這些人生困境的答案,並將他將他這段思考的過
>
程,巧妙地以信箋的形式,慢慢引導亟欲在生命的旅程中尋找到出路的人,發掘自己內
> 心的能量,扭轉自己的命運。
>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為了創造機會,我們內心必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只要你願意真誠面對自己,下定決心改變態度,一定能
> 擁有充滿幸福、創意與愛的人生。
> >
> >
> > 本書特色
> >
> > ★暢銷書《Good
> >
>
Luck──當幸運來敲門》作者另一暢銷著作,在西班牙當地出版不到一個月,即狂銷
> 八萬本,並衝上非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 >
> >
> > ★中文版亞洲率先發行,作者即將來台為新書造勢。
> >
> > 作者簡介
> >
> > 亞歷士‧羅維拉(Alex Rovira)
> >
>
  身兼經濟學家、管理學教授、暢銷作家等多重身分,專精於企業再造以及消費行
>
為研究。亞歷士於一九九九年正式加入「Salvetti&Llombart」公司,並且成為該公司
>
合夥人,主要客戶包括微軟、新力、賓士、雀巢、百事可樂等國際知名企業。此外,他
>
在交易分析、策略治療、系統治療以及心理戲劇等方面都頗有研究。曾經與費南多‧德
> 里亞斯迪貝斯(Fernando
> > Trias de Bes)合著《Good
> Luck──當幸運來敲門》(La
> > Buena Suerte),以及與杜伯伊(Bernard
> > Dubois)合著《消費者行為》(Comportamiento del
> > Consumidor)等暢銷書籍。
> >
> >
> >
> > 摘錄書內之其中三封信,有興趣可去書坊購買
> >
> >
> >
> > 第一封信
> > 必須賺錢維生?
> >
> > 「我活了一輩子,卻從未好好過日子。」
根據全球知名的安寧照護權威伊麗莎白‧庫柏勒‧羅絲(Elisabeth
> > Kler-Ross)統計,這是臨終病患最常說的一句話。
> >
> > 如果許多人都有同感,那就證實了此事一點都不荒謬。
> >
> > ——羅素
> >
> > 親愛的老闆:
我一直很努力想把你交代的報告寫完,可是我卻無法集中精神。你也知道,你交代我
做的事,我向來很有效率的,但今天不一樣,我的內心開始拒絕像過去那樣麻木冷漠地
照著行事曆做事了。不僅如此,當我決定寫信給你時,我的心跳開始加速,我的手指則
在電腦鍵盤上輕盈地舞動著。
>
你一定會問,我為什麼不寄e-mail給你,或乾脆打行動電話不是更快?何必要寫信呢

?我也說不上為什麼,但我想是因為距離更有美感,而且我也不想趕時間。換個方式來
>
說吧,寫信讓我有機會邊寫邊思考,回顧過去種種,我自己可以很從容地自我檢視,不
>
必擔心浪費了別人的時間。總之,我可以慢慢來。至於我接下來要告訴你的事,更是一
> 點都急不得的。
事情是這樣的,我最近心情總是平靜不下來,不是莫名其妙覺得驚慌,就是不由自主
地憤怒,我已經因此失眠了好幾個禮拜了。事情很單純,也很容易理解,但這個困擾卻
是深沉地令人害怕。或許你會覺得這沒什麼,但我有充分的理由去思考這個問題,對於
自己和社會的未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問題在哪裡?我就跟你直說了:人們過得不快樂。當然這只是個概括性的說法,但實
 際人數之多,絕對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不久前,我問身邊的朋友、同事們簡單一句:「你好嗎?」卻得到以下這些不同的答
 案:
「唉!打拚啊!」(可不是嗎!開著裝甲車作戰,累得卻像頭拖車的老牛。)
「還不就這樣嘛!」他真正的意思是:「你自己看吧,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好不好。」
「繼續過我們的日子囉!」(聽起來像是永遠停不下來的動詞。)而且,你有沒有發
現,他說的是「我們的日子」,而不是「我的日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相伴的
 感覺總是比較好。
> > 「繼續奮戰!」(生活彷彿成了戰場。)
> >
> > 「混日子囉!」(怎麼混啊?鑽進水溝裡嗎?)
「沒啥好抱怨的啦!」延伸的版本則是:「我們不可以抱怨。」說話的人,其實處在
> 被虐的狀態,卻不自覺地沾沾自喜。
至於最常聽見的大概是這句了:「運氣很背,但日子還過得下去啦!」話中透露的訊
> 息是,其實這個人本身就是個倒楣的失敗者。
很少人回答「還不錯」,更少人能夠以堅定、誠懇的語氣馬上回答:「很好啊!」由
> 此可見,我們大部分人的生命一定少了點什麼。
事實上,據我觀察的結果,在當今這個社會裡,幾百萬人天天都是不情不願、愁眉苦
臉地在工作,對於脫離苦海,他們只能寄望樂透,只要中了頭彩就可以過幸福的日子
 了。
許多人從事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天天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內心深處是無盡的哀傷,
覺得自己活得一點價值都沒有,簡直像個被賣掉的長工一樣。但他們常會這麼說:
> > ……「我沒辦法改變了。」
> >
> > ……「我還有三十年的貸款要還呢。」
> >
> > ……「我得養活一家子。」
……「堅持崗位是我的責任,況且,不做這個,我還能做什麼呢?」
關於這件事,我思考了很久。我想,人們不幸福的原因,多半跟我們熟知的某個句子
有關。這句話,我從小聽到現在。人人都視之為理所當然。這句話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
根深蒂固,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它究竟意味著什麼。
>
它看起來毫無殺傷力,有點攻擊性,但沒啥好擔心的。你如果不注意聽的話,頂多是
>
這樣回應:「喔,那又怎樣?」可是,你如果再三思索,一旦理解了它真正的含意之
> 後,你八成會嚇得直發抖!
> >
> >
> >
>
讓我直接切入主題吧!這個短短的句子,總共才六個字:「必須賺錢維生」。
> > 怎麼樣?看了有什麼想法?有沒有突然從椅子上跳起來?
> >
> > 它是否讓你有所警惕?
> >
> >
>
事實上,我一直到幾個禮拜前才對這句話有特別感受,當時我正在跟客戶開會,其中
>
一個人就很無奈地說出這句話。突然間,我的腦海中浮現了這個想法:
> >
> >
> > 若說我們必須賺錢維生的話,
> >
> > 那就意味著生命已經奄奄一息了。
> >
> >
>
你再仔細讀一遍,沒錯,奄奄一息!這是件很震撼人心的事實!所幸,幾乎所有的人
> 都很正常地生活著,大家都很認命地過日子。
> >
> >
> >
>
如果我們接受了這句話的觀點,那就等於葬送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以及大好的未來。如
>
果不想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那就忘了「賺錢維生」這件事吧!
> >
> >
> >
>
因為,我們的生命應該是充滿感覺、幸福、創意、愛和親密感,這些才是我們應該努
>
力去賺取的。打從我們出生開始,這些寶貴的資產就已經漸漸在流失了。
> >
> >
> >
>
我們從小就被這個可怕的觀念給吞噬了,天啊!居然還一聲都不吭呢!直接就成了潛
> 意識的一部分。
> >
> >
> >
>
如果我們期盼的是幸福人生和美麗世界,那就得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呀!老闆,而且
>
是越早越好。當然,這也有助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我相信你一定會想到這一點的。
> >
> >
> >
>
我們該如何改變思考模式呢?我既非心理學家,也不是哲學家,但我和每個人一樣,
>
對此也會有一些個人看法的。因此,我有個建議:我們若能賦予這句話不同的意義,人
>
們對此會有不同的想法,生命將有全新的價值、全新的姿態,比以往健全,卻不再委
> 屈。
> >
> >
> >
>
你覺得呢?我的建議是,讓我們睜開雙眼,把那句話忘得一乾二淨吧!
> >
> >
> > 因為……
> >
> > 只要活著就不需要去想賺錢維生,因為:
> >
> > 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已經賺到了生命。
> >
> >
>
你是個明理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理解堆積在我心中的這些不安。不僅如此,我確
>
定你必能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然後找到我需要的結論(畢竟你是老闆嘛)。
> >
> >
> > 期待早日收到你的回信。
> >
> > 請接受我熱情的擁抱!
> >
> > 亞歷士
> >
> >
>
偉大的美國作家梭羅,十九世紀就說過這樣的話:「沒有什麼人比那些把大半輩子用
> 來賺錢維生的人更可悲的了。」
> >
> >
> > 第七封信
> > 你曾傾聽過內心的聲音嗎?
> >
> > 「為什麼我們必須傾聽自己的心聲呢?」牧羊少年問道。
> >
> > 「因為你的寶藏都在那裡呀!」
> >
> > ——摘錄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著
> >
> >
>
「你們這些白人啊,一天到晚問東問西的。你們難道就不能好好觀察和傾聽嗎?人只
> 要懂得觀察和傾聽,大概就能學會所有重要的事情了。」
> >
> >
> > ——美國印地安老人之語
> >
> > 敬愛的老闆(雖然你依舊保持沉默):
> >
> >
>
我猜你八成也掉進了「賺錢維生」的陷阱裡了,每天忙著打拚,根本沒時間理我。我
> 想,你天天處理急事,卻錯過了重要的事。
> >
> >
> >
>
突然間,你的沉默卻讓我有了尋找自我的念頭。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其實就藏身在
> 我的沉默裡,那個常讓我感到不安的黑暗角落。
> >
> >
> >
>
有一次,一個好朋友告訴我一句非洲部落的諺語,簡單卻充滿智慧,真實且極具意
> 義,它是這麼說的:「無盡的沉默:震耳的喧嘩。」
> >
> >
> >
>
內心的沉默起初會讓人惶惶不安,因為你突然間會發現,這種沉默其實是虛假的:事
>
實上,你的內心有太多雜音了,這些雜音是一種激烈的表現,有太多不同的聲音、對話
>
和影像不斷地來來去去,困惑、疑難、矛盾交雜叢生……。看看下面這些例子吧:
> >
> >
> >
>
——「我也很想過得悠閒自在一點啊,可是,誰負責賺錢養家呢?」
> >
> >
> >
>
——「我想多賺點錢讓自己過好一點的日子,但這也意味著我必須更努力工作,自己
> 的時間也變少了,既然這樣,賺那麼多錢給誰花呢?」
> >
> >
> >
>
在這些雜音之間,有個微弱的聲音出現了,像個吱吱作響的小蟋蟀一樣,耐心等待某
>
天會有人聽見它微弱的叫聲。為了避免被雜音干擾,你必須挨近「小蟋蟀」旁,才有可
> 能和它對話。
> >
> >
> >
>
換個方式來說吧:如果你想主導自己的人生,讓生命邁向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首先
>
要做的就是傾聽自己的心聲,時時自我警覺,認真去探究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
> >
> > 自我診斷的第一項工具就是自我傾聽。
> >
> >
>
探究自己這一生最想做的事,最困難的部分並非預設「年老」時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 而是你當下要怎麼安排自己的生命。
> >
> >
> >
>
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足以讓我好好重新認識自己。請特別注意啊,是「重新認
>
識自己」,換言之,我是回過頭來再一次認地識自己啊!生活節奏如果長時間處在疲於
>
奔命的狀態,那麼,我們將會變成連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
> >
> >
> > 卡爾‧羅傑斯(Carl
> >
>
Rogers)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很清楚有人一直在傾聽他說的話,長大後也會充滿自
>
信的。相反地,意見總是被忽視的孩子,他會讓別人的想法和期望,慢慢進駐到他的思
>
維裡,最後,他自己的願望將會完全被取代。」也就是說,一個孩子,當他需要被接
>
納、被愛、被安慰時,他原有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反而被排擠掉了。長此以往,不管是孩
> 子或成人,總有一天會陷入危機。
> >
> >
> >
>
親愛的老闆,或許你會覺得驚訝,其實我多年來一直很熱衷閱讀心理學的相關書籍,
> 而且受益良多。有個名叫柏恩(Eric
> >
>
Berne)的心理學家,以創立互動式個性分析法而聞名,他說:「當我們的童心完全
>
被蒙蔽時,問題就出現了,最後會演變成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是一味
> 地照著別人的期望過日子。」
> >
> >
> > 另一位知名的心理學家暨心靈導師布雷(Antonio
> >
>
Blay)則認為:「教育一個兒童比糾正一個成人更具成效。」所有的心理治療專家都
>
非常清楚:一個成年人必須重拾自己內在的童心、重新定義自己生命的意義、思索他人
>
在自己生命中的角色,如此一來,徹底的改變才得以持續下去。
> >
> >
> >
>
但糟糕的是,我們往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才開始傾聽自己的心聲,這時候不僅情緒
>
低落,連身體都開始發出吶喊,或肌肉緊繃,或病痛不斷……
> >
> >
> > 因此,
> >
> > 及早傾聽自己的心聲,見證自己內心的感受。
> >
> >
>
剛開始的時候,傾聽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若要執行傾聽這個動作,那就意
>
味著你必須先敞開心門,開放自己最脆弱的角落,這些過程,當然會引發恐懼感。但
>
是,你應該覺得很安慰才是,因為許多智者、天才都曾經歷過這個尋找自我的過程,也
> 因此找到無窮無盡的創意來源:
> >
> >
> > 老子:「無聲,世間最令人震撼的聲音。」
> >
> > 貝多芬:「美妙的旋律,盡在寂靜中。」
> >
> >
>
泰戈爾:「置身擾攘的人群中,只會淹沒自己內心的寧靜而已。」
> >
> >
> >
>
從現在起,我要更關注自己:我要好好地觀察自己,就當是自己內心的見證者。此
>
外,我也會隨身攜帶小冊子或迷你錄音機,隨時記錄腦海中突然興起的願望、幻想或新
> 點子。
> >
> >
> >
>
最好的靈感,總是出其不意地湧現。這些靈感是從心靈深處冒出來的氣泡,真實而澄
>
淨的呈現,絲毫不受現實生活影響。為了保存它原有的珍貴價值,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
> 記錄下來:這些都是發自童心的訊息。
> >
> >
> >
>
自我傾聽不但讓我更了解自己,也讓我更了解陪我一起走過這趟生命旅程的人,並且
>
虛心接納他們。這個世界到處都有滿懷熱情的人,我自己就是!發現熱情的人並不難,
>
付出時間、付諸行動是僅有的必備條件。誠如尼可斯(Michael
> > P.
> >
>
Nichols)所言:「被人傾聽與否,清楚地界定著被接納或被孤立的差別。」
> >
> >
> >
>
我們常常是嘴巴說個不停,耳朵卻懶得傾聽。這讓我想起《為自己出征》裡的一段文
>
字:「他往地上一坐,不斷地思索著,過了半晌,他突然驚覺,自己這大半輩子,不是
>
誇口炫燿當年勇,就是對未來畫大餅……,他發現自己從未真正傾聽任何人講過的任何
> 話。」
> >
> >
> >
>
敬愛的長官,我發現我可以自己找到生命的答案了。因為你的沉默,我才有這個傾聽
> 自己、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 >
> >
> > 為此,我誠心誠意地向你致謝!
> >
> > 亞歷士
> >
> >
>
「聽見」和「傾聽」看似同樣的動作,但結果可能是天壤之別。請看看以下這則簡短
> 的寓言吧!
> >
> >
> >
>
「村子裡的鐵匠收了個學徒,很能吃苦耐勞,每個月只領微薄的零用錢。這個高大健
>
壯的年輕人,個性雖然有點迷糊,但很聽話,鐵匠交代的工作,他都乖乖照做,只是常
> 常出錯,因為每次鐵匠在解釋做法時,他總是心不在焉。
> >
> >
> >
>
鐵匠心裡難免也會犯嘀咕,但他心想:『他不認真聽我說話,其實也沒什麼,畢竟他
>
也都把工作完成了,況且,我每個月只要付他一點點錢就可以了。』
> >
> >
> >
>
有一天,鐵匠告訴年輕人:『我把鐵塊從火裡夾出來之後,會先放在鐵鑽上,然後,
> 你一看到我點頭,就用鐵錘用力去敲它。』
> >
> >
> >
>
年輕人照著他聽到的話去做了。就在那一天,這個村子失去了唯一的鐵匠,因為,他
> 的頭意外被鐵錘擊中,死了……。」
> >
> >
> >
>
看到沒?老闆,年輕人的確是聽到了做法,也以為自己都了解了。也就是說,他聽見
> 了鐵匠的話,卻沒把話聽進去。
> >
> >
> >
>
不管是對自己或對別人,認真傾聽、懂得傾聽絕對是值得的。
> >
> > 第十封信
> > 尋找自己遺忘多時的才能
> >
> >
>
所有的人一生都會有個目標,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分或特殊才能,那是我們能夠
> 奉獻給他人的禮物。
> >
> >
> > ——節錄自《成功的七種精神指標》,丘浦拉(Deepak
> > Chopra)著
> >
> > 為感冒所苦的虛弱老闆:
> >
> >
>
在我的前幾封信裡,我跟你提過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荒謬狀況,也是經常在我們身邊
>
上演的戲碼:那些在職場上表現傑出的專業人士,投注大量心力去分析或管理公司大大
>
小小的事務,卻管不好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說,他們的個人生活其實是一團糟。
> >
> >
> >
>
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為自己的公司或產品做過數以百計的研究或分析。然而,奇怪的
>
是,他們卻從來沒想過去探究更重要的事:他們自己、他們的人生……。原因不一而
>
足,或許是偷懶、無知,也可能是恐懼或忙碌。或許是因為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需要太
> 多誠懇、恆心和勇氣。或許,他們連想都沒想過這件事。
> >
> >
> >
>
曾有智者這樣說過:「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要航向哪一個港口,那麼,任何風向都對
>
你不利。」由此可見,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是值得的,而為了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
> 第一步就是好好重新認識自己。你不覺得嗎?
> >
> >
> > 自我分析後的結果,可以解答下面這幾項簡單的問題:
> >
> > ——我這一生不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 >
> > ——我自己在這一生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
> >
> ——我最拿手的是什麼?我擁有的特殊才能和專長是什麼?
> >
> > ——我活得幸福嗎?我是否太忍耐或太屈服於現實?
> >
> >
>
——如果我的答案就在忍耐和屈服間搖擺不定……那麼,我要怎麼做才會幸福?
> >
> >
> >
>
總之,對於那些不快樂的聰明人來說,如果他們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相信他們的內
>
心已經發出吶喊,要求重新省視人生……,假如他們想為自己的生命找出方向,甚至注
> 入情感,自我分析可以是一項很好的工具。
> >
> >
> >
>
這個自我分析的過程,必須在樂觀、正面的心態下進行,因為……
> >
> >
> > ……我們內心一切的能量,都是樂觀而正面的。
> >
> >
>
我的內心藏有一股能量,若要取得它,我只要關注自己就可以了。
> >
> >
> >
>
我們要做的事,無非是找出並確認自己的力量,包括那些被遺忘多時的才能。我們無
>
須和自己的弱點搏鬥,而是將它們轉化,變成你能夠發揮的正向才能。我們一直擁有一
>
股力量,現在有,過去也有,只是都被忽略了。從此時此刻起,我們要拭去它上面那層
>
厚厚的塵埃,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一部分。然後,我們將會發覺,原來自己可以這麼能
>
幹。事情就這麼簡單:回想自己曾有的才能,然後讓它盡情發揮就是了。
> >
> >
> >
>
因此,我們必須釋放那些被囚禁在遺忘的牢籠裡的才能,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忽略了它
>
們的存在,原因不外是生活環境使然,或是天天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所造成的。事實
>
上,我們上班時,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內容和前一天是一樣的(這可不是我編出來的,而
>
是研究報告所公布的數據),而且,脫離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並不容易,我們稱之為
> 「習慣性的循環」。
> >
> >
> >
>
有一次,我偶然聽見有個節目中的受訪者,這樣大言不慚地說道:「我在這個領域已
>
經有十年的經驗了。」然而,反應機智的節目主持人卻看著他的履歷質問他:「很抱
>
歉,我個人倒覺得:同樣的工作做了十年,那只算是一年的經驗重複十次而已!」
> >
> >
> >
>
所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特別放在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上,因為這些特質能夠幫我們
> 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讓別人更容易就看見我們。
> >
> >
> >
>
為了確認自己的力量何在,首先必須了解的是,最好、最完備、最深刻且最真實的自
>
我定義,必定是在無畏無懼、不悲不怒的情況下完成的。你再也不怕被拋棄(例如:別
>
人不要我、離開我或丟下我一個人……),不必擔心能力不足(我一無是處、我不知道
>
如何完成這項工作、我辦不到……),也沒有自我認同的疑惑(我不知道我是誰)。
> >
> >
> >
>
或許,這個自我診斷的過程不如我們預期的那樣清楚或快速……。我們的天分或才華
>
多半都和自己黏得太緊,沒有好好放在眼前好好地檢視,當然就容易忘了自己還有這些
>
才能。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別人的幫助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當然啦,這個人必須是對我
> 們真心誠意的人才行。
> >
> >
> > 如此一來:
> >
> >
>
——我要傾聽並重新認識我既有的才能。我會把我的才華條列式地記錄下來。
> >
> >
> >
>
——為了讓上一個項目的資訊更完整,我會向身邊的好朋友們請益,他們都是相當樂
>
觀的人。我會敞開心胸向他們提出心中的疑問,同時也會請他們毫無避諱地回答我的問
>
題。而且,我會請他們特別指出在我身上所看到的正面特質。
> >
> >
> >
>
這麼一來,我就可以把自己的力量列出來了:不僅是我自己看到的部分,還有別人在
> 我身上看到的特質。
> >
> >
> >
>
有了這個清單,我就能檢視相關的條件:由此當然就能找出我與眾不同的特殊之處
> 了。
> >
> >
> >
> > 然而,自我檢視的過程不是這樣就結束了……。
> >
> >
>
我們過去或許曾經有過某些才能,但現在卻無法表現,或者只能發揮其中一小部
>
分……。為了找回原有的才能,我必須把這一生所有的經驗好好地回顧一番。
> >
>
我靈機一動,不妨玩個遊戲吧!我想像自己並不是現在這個年紀,而是把過去每一年
>
的歲數都加起來,這才是我的年紀。假如我今年三十三歲,那麼我將會回顧自己三十二
>
歲、三十一歲、三十歲……一直回溯到三歲、兩歲、一歲的我,然後,我會把這些歲數
>
全部加起來,因為,事實上,我活過的每個年紀,各有不同的經歷和經驗,由於這些經
>
歷和經驗,因此而造就了今天的我。接下來,我還會逐一記錄自己在各個年紀所表現出
> 來的才能、態度和才華等。
> >
> >
> >
>
這雖然只是個簡單的數字遊戲,但當我算出年紀總合時,還是嚇了一大跳。(我已經
>
五百七十一歲了呢!)從這個角度看來,即使是個十歲的孩子都是值得尊重的,因為他
> 也擁有相當可貴的經驗呢!
> >
> >
> >
>
因此,此時此刻的我不但是個快活的孩子,樂於學習,創意十足,而且自由自在。我
>
也是個聰明的成年人,充滿活力,經驗豐富。此外,我還是個親切的父親,也是個具備
>
熱情和魅力的年輕人……。以上這些都是「我」,因為那些都是我的經驗。
> >
> >
> >
>
我想,在尋找生命方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重視自己的才能,珍惜它、相信它,並
> 大大方方地將它展現出來。
> >
> >
> >
>
還有一件也是很重要的事:我不能將所有的才能都往自己身上攬。我要誠實面對自
>
己。我應該接受自己會有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正如我的英國朋友說的:「Be
> > the best of you, not better than
> > you.」呈現你最好的一面,但不需要打腫臉充胖子!
> >
> >
>
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擁有優質生活的人(這裡所指的是廣義的優質,不只是物質)都
>
曾經探索過自己的才華,而且至今仍未間斷這樣的自我探索。他們不但找到了個人的目
>
標,而且也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心裡始終很清楚,自己的工作不但要能夠滿足自己,
> 也應該要利益他人。
> >
> >
> >
>
誠懇的自我診斷或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永遠都不會嫌遲的!
> >
> >
> > 請接受我最誠摯的祝福!
> >
> > 亞歷士
> >
> > 阿普里雷(P.
> > Aprile)曾在他那部傑出的作品《歌頌笨蛋》(Elogio
> del
> >
>
imbecil)中提到:「腦子不願思考、別人的期望都照單全收……,這樣的你,和隔
>
壁鄰居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應該要遏止陳腐、無用的思想在腦海中出現才對。」
> >
> >
> >
>
所以,如果我們夠聰明的話,就應該開始思考自己真正的願望是什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