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二版)

Tuesdays with Morrie

 

作者:米奇.艾爾邦

譯者:白裕承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09 月 27 日

本書作者,米奇,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社會,載浮載沈,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十六年後,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於是,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

  米奇每個星期二到老師家探望他。這位老師,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面對著死亡一步步接近,誠實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脆弱,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墨瑞不僅自己勇敢面對死亡,窮究死亡的多重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讓米奇因為世故而僵硬的心逐漸柔軟,讓他重新看待生命。

  作者在夢想褪色、視野變窄、情感變得僵硬的時刻,有機會聆聽昔日恩師的教誨。讀到這本書的人,也彷彿跟著旁聽了這堂叫做「什麼是人生」的課,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與溫暖。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故事,讀後會讓你一輩子難忘。

  中文版銷售超過六十萬冊,全球銷售超過一千萬冊。本次為大塊文化十週年新封面紀念版。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體育記者,曾十度被美聯社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體育專欄曾經集結出版。《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他的第一本非體育文章的作品。另外著有《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大塊文化),中文版銷售已逾三十萬冊。

 

多年前就開始醖釀這個決定。他問自己: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或是要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觀察我身上所發生的事,和我一道學習,要走過生與死之間的最後一道界線,並留下最後的記述。

第一次和死亡交鋒。這是我生命中最感無助的時刻。幾個星期之後他過世了。喪禮過後,我的生命正在逐漸的改變當,我突然覺得時間變得很珍貴,就像流水,一去而不返,一刻也不容錯失。

我到底怎麼了?現在的我到底怎麼了?

我們的文化讓人無法自知自適。你得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

這就是人生的終局嗎?

有時候你不能相信眼睛所見的東西,你要相信你所感覺到的東西。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把這當真。不然的話,我們就不會這樣。

它的確來了,但它和我擦身而過。它找上了試著超然於經驗之外!

這些情緒的實感,感覺到它的形質、它的濕冷、背脊的震顫、他腦部急閃而過的熱流。你相信輪迴嗎?

北美洲極地有個原住民種族,他們相信,世上萬物的形體之內,都有個小小的靈魂,也就是鹿體內有隻小小的鹿魂,人體內也有隻小小的人魂。

當外在形體死去,小靈魂仍然活著,它可能在附近一帶投胎轉世,或是升天暫時歇息,住在「天后」的腹中,等月亮重新將它送回人世。

族人傳,說有時月亮忙著應付這些升天的靈魂,因此只好從天空中告假消失,這就是為何有些晚上看不到月亮。但到最後,月亮總會再露臉,我們都會重回人世。

年老並不只是衰老。它是成長,它不止是你年復一年離死愈來愈近的消極面,年老也是你了解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

我們如此害怕看到死亡。死亡是不會傳染的。它就和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的本然。

摘自內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