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與體蝨為媒介的立克次體疾病


不同立克次體疾病的傳染途徑不盡相同,有的是透過節肢動物叮咬感染傷口,有的是蚤或蝨糞污染傷口,或蝨糞隨灰塵進入呼吸道感染。


文/楊嘉慧
審稿/行政院衛生署暨國立台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蔡坤憲、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教授 方啟泰

法定傳染病中,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等均屬於蟲媒性立克次體疾病,然而後兩者的感染方式與恙蟲病不同,感染人數也不像恙蟲病嚴重,恙蟲 病近幾年感染人數在 300 例以上,地方性斑疹傷每年感染人數多在 100 例之內,流行性班疹傷寒國內目前仍無病例。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名蝨媒介性斑疹傷寒,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prowazekii)。它是以體蝨為媒介,當體蝨叮咬帶有普氏立克次體的宿主,菌體會隨血液進入體蝨的腸道,在腸壁上皮細胞內增殖,5 天後,菌體會破壞細胞而進入體腔,隨體蝨的血便排出。體蝨的血便乾燥後,立克次體可隨塵埃經呼吸道、口腔黏膜或眼結膜感染。一次世界大戰與二次世界大戰期 間,因行軍時衛生條件差,軍人不便洗澡,曾在軍營裡造成大流行。

地方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地方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Rickettsia typhi,舊名為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mooseri)。當病媒鼠蚤從宿主身上吸進帶有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的血液時,立克次體可在鼠蚤腸道內的腸壁上皮細胞繁殖,蚤糞再由搔癢抓痕的傷口侵入人 體,也可能隨灰塵進入呼吸道感染。

地方性斑疹傷寒主要的感染地區在台灣西部,其中以高雄縣、市及屏東縣較為嚴重,而東部及離島地區確定病例相對較少。由於鼠蚤主要寄生在家鼠身上,要避免感 染此病,最好的方法是注重家庭環境衛生,一旦發現家中有跳蚤,可立即在老鼠出沒的地方噴灑除蚤藥,防止跳蚤上身,並阻絕鼠類的取食和進駐。

當心貓蚤傳播的貓蚤立克次體病
到野外活動容易感染恙蟲病,接近有跳蚤寄生的流浪貓、犬也可能感染貓蚤立克次體病。該病為斑點熱的一種,是 1990 年代前後,首次於動物身上發現,且直到最近 5~6 年,才曉得人類會感染貓蚤立克次體致病。之所以這麼晚才確定人類會感染此病,是因為貓蚤立克次體病的病徵輕微,不需服藥即可靠自身免疫系統痊癒,所以很容 易被忽略。台灣也在 2008 年被衛生署疾管局證實第一例國人感染貓蚤立克次體的案例,為亞洲第一例被文獻紀錄的案例,同時也是全球第九篇人類個案的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暨國立台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蔡坤憲表示,貓蚤立克次體主要寄生在貓犬身上的貓蚤及狗蚤,透過牠們叮咬感染給人類。目前已 經證實貓蚤、狗蚤的腸道、卵巢和唾液腺均會感染貓蚤立克次體。台灣貓犬身上的跳蚤主要是貓蚤,狗蚤極為罕見,因為狗蚤主要是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的犬隻身 上。此外,雖然犬貓的爪子常有蚤糞的黏附,飼主被抓傷後是否藉由污染傷口的途徑而感染該病,則需進一步研究。

根據蔡坤憲和台灣大學昆蟲系合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台北市的流浪犬貓身上的貓蚤感染貓蚤感染立克次體的比例高達 22%,也就是每五隻貓蚤就有一隻貓蚤攜帶有貓蚤立克次體。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貓蚤立克次體病有大流行的跡象,然而貓蚤的騷擾和疾病傳播對公共衛生影響 日益嚴重,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立克次體疾病的診療
除了少數立克次體疾病,如貓蚤立克次體病的臨床病症較輕微,人類在感染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等立克次體疾病後,經 1~2 週潛伏期即會發病,若不加以治療可能會致死,台灣近年來已有多起死亡個案,而且不乏 30 多歲的青壯年族群。

地方性斑疹傷寒症狀包含全身忽冷忽熱、發燒、頭痛、全身肌酸痛,之後會出現咳嗽、食慾不振、斑疹等症狀。恙蟲病的症狀也會發燒、肩胛筋骨酸痛、出現斑疹 等,最典型的臨床症表徵是身上有被蟲叮咬過後所形成的焦痂,但並非絕對。至於為什麼有些人罹患恙蟲病後沒有觀察到焦痂,原因尚不明確,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 是因為這些焦痂大多形成在身體隱密的地方,通常不太容易發現。因此,病人如果被醫生診斷為恙蟲病後,應仔細檢查自己身體,以確認可能被叮咬的位置等。

臨床表現上,立克次體疾病一開始很容易被誤診為感冒或登革熱,即使身上已出現紅疹,也可能被誤以為是藥物或皮膚過敏引起的紅疹,或被不明病毒感染所致,患者近期若曾到山區、草原等處旅遊,或發現身上有異常焦痂,應先向醫師說明。

若醫師診斷為疑似立克次體疾病,就會通報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並抽血液進行檢驗,標準的檢驗方法是以血清抗體的反應作為研判,此外,配合檢測週邊血液 單核球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是否帶有恙蟲病、地方性斑疹傷寒等病原體的遺傳物質(DNA)。同時,也會以細胞培養方式分離培養血液裡的病原體,以建立台灣的病原體菌種資料 庫,供未來疫苗或藥物研發之用。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教授方啟泰表示,目前包括恙蟲病在內的所有立克次體疾病均無預防疫苗,常用的青黴素或頭孢子類抗生素對立克次體亦無 療效,治療首選藥物為四環素、其次為氯黴素等特殊抗生素。不過四環素、氯黴素均有副作用,前者是服藥期間若直接曝曬陽光,可能會引發紅疹;後者則可能導致 血液病變,嚴重時會傷害骨髓導致再生不良性貧血,因此一般醫師會優先選擇四環素治療患者。通常感染恙蟲病的患者開始服用四環素後 12~24 小時內即會迅速退燒;而地方性斑疹傷寒患者則可能需數天才能完全退燒。方啟泰強調,四環素和氯黴素對孕婦及胎兒均會造成不良影響,孕婦外出時,應盡可能避 免在草叢周圍活動或接近流浪貓犬。

伸閱讀
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地方性斑疹傷寒疫情查詢
〈什麼是地方性斑疹傷寒?〉,張科撰文,《高醫醫訊月刊》2007年10月號
《實用傳染病防治學》,林金絲著,華杏出版
高三課本《生物》下冊

【科學Easy Learn網路版‧行政院國科會補助案】

閱讀完整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