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造鎮──陳俊朗的「建和書屋」
文‧張瓊方 圖‧林格立

「身心健康的孩子,長大後才有能力組織健全的家庭;一個個健全的家庭,才能造就健康自主的社區。」45歲、台東知本長大的 陳俊朗,8年前回到故鄉,從2個孩子的父親,變成建和社區裡的「陳爸」,他設立書屋、組鼓隊、樂團、單車隊,自編教材為孩子做課輔,目的在斬斷家鄉依賴、 缺乏競爭力的世代連結,一步一步實踐「教育造鎮計畫」。

星期五晚上,鐵皮搭建的「台東教育發展協會」聯合辦公室人聲鼎沸,十幾位參與教育部「攜手計畫」國中基測提升方案的國3學生,在放學後匆匆趕來。阿 強拿起一旁的吉他認真地彈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這首齊秦唱紅的「外面的世界」,貼切地表達了這位15歲少年對外面世界及未來的 憧憬。

飛翔在教室

「逼急了,孩子會跑;太鬆了,孩子會放縱,」陳俊朗說,每晚課輔都是他與孩子之間的費力「拉扯」。一個半小時的課輔時間,陳俊朗使出渾身解數,吸引 這些一天下來已經快「沒電」的孩子,將心思放在千年前的南北宋時期。陳俊朗唱作俱佳,還不時要穿插笑話,讓快與周公打交道的孩子醒過來。

令人好奇的是,課輔上的為什麼不是一般孩子普遍問題較大的國、英、數?陳俊朗坦言,從比較沒有「程度門檻」的史地入手,一方面是自己比較拿手,但主要原因是,這群孩子的英、數、理、化基礎太差,講述帝王將相、英雄美人故事的歷史,比較容易吸引他們「入門」。

對國中教材瞭如指掌的陳俊朗,自己其實只有高中學歷。為了教孩子,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仔細研究坊間國中各版本參考書,發現內容大同小異,刻板無趣且 零碎缺乏連結,陳俊朗於是決定自編教材,從史地開始,進而到語文、數理,要編一套名為「飛翔在教室」教材,以實作、體驗的方式提升孩子的學習意願。例如藉 由建造電影《魔戒》中的「投石車」,讓孩子理解輪軸、槓桿、拋物線、力學等原理。

陳俊朗的「飛翔在教室」教材編撰計畫,獲得2008年第五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100萬元的圓夢起步金資助,這對他來說,不僅是金錢上實質的幫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肯定。

「搶人」大作戰

以溫泉著名的台東大知本地區,地廣人稀,轄區中各級學生人數加總起來也不過1,007位,陳俊朗籌組並擔任理事長的「台東教育發展協會」,在各社區約協助400名國中小及高中生。

涉入社區教育這麼深,事實上也是陳俊朗回鄉之初始料未及的。8年前,原在台北經商、疏於照顧家庭的陳俊朗,為了挽救婚姻、彌補親子間感情疏離的缺 憾,決定結束一切,返鄉陪伴孩子。回到社區後,他才愕然發現,身邊盡是一些家庭破碎、課業也沒人照顧的孩子,於是推己及人,「雞婆」地順帶照顧起來。

在外省、閩南、客家和原住民混居的知本,閩南籍的陳俊朗雖是在地人,但畢竟不是原住民,「愛管他人瓦上霜」的作為,意外地在社區掀起一場原、漢教育 權的爭奪戰。「有些原住民覺得漢人是文化的掠奪者,破壞他們的傳統,取代他們的權威,」陳俊朗說,家長擔心孩子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受到影響後,回家會反抗 父母,因此警告孩子不准來書屋,也有人乾脆登門嗆聲,甚至還有人藉酒壯膽、帶番刀找陳爸「理論」。

台東大知本地區原住民比例佔4成,建和社區則是居民不到2,000人的平地部落,失業、喝酒,父親打人、母親離家…,家庭問題層出不窮。根據建和社區知本國中2008年2月所做的調查,學校學生來自單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的比例高達72.4%。

「書屋的任務是要教孩子從逆境中成長,走出和父母不一樣的人生路,」陳俊朗說,社區裡弱勢家庭的孩子,長期接受補助優惠,逐漸喪失競爭力,久而久之,連夢想都「弱化」了。

「原住民學童享有考試加分(25%~35%)的優惠,然而,出社會後,社會競爭是殘酷不留情的,只想享受特權的心理,會讓孩子挫折連連、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書屋給的是Second Chance,」原在金融業服務、現為書屋幹部的鄭賀元(阿元),一年多前來到台東這個偏遠部落後再也離不開,原因是看到了部落裡的需要。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累積,孩子也開始有了轉變,社區幫派氣焰收斂了,打架、吸毒問題也少了。慢慢地,多數社區居民從質疑轉而支持。如今,書屋彷彿變 成社區的「托兒所」、「安親班」,孩子下了課就到書屋看書、寫功課,享受免費的「家教」輔導;有些部落居民更積極參與,主動到書屋為孩子們做晚餐。

陳爸的「示範」,也吸引越來越多人加入「伴讀」的行列,書屋照顧的範圍,也由最初的一個點慢慢往外擴散,目前大知本地區共有13個點,不僅擔負了教育部的校園「攜手計畫」課輔工作,還組了2支森巴鼓隊、4個樂團及單車隊。

會累但不會倒

從只想做好2個孩子的爸爸,變成協助社區400個孩子的「陳爸」,付出時間、賠上心力,沒有「薪水」,陳俊朗都甘之如飴。「人生中要找到自己真正想 做的事不容易,」陳俊朗說,身邊圍繞著一群不講名利的伙伴,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活在「就算明天死了都無所謂」的無憾中,感覺真美好!

「會累但不會倒,會慢但不會停,」阿元也說,再沒有什麼回饋比孩子的改變更真實。書屋的第一號志工「阿娘」和兒子阿強的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阿強在小學5年級時,父親罹患猛爆性肝炎驟逝,母親帶著他回到台東知本娘家,家庭鉅變再加上高壓的管教方式,讓阿強變得封閉、自我放棄、與母親對 立、蹺家。國一阿強遇到了陳爸,跟著他學吉他,也因此找到了出口與慰藉。「吉他是阿強生命重生的切入點,」陳俊朗說,因為仰慕他的吉他,阿強漸漸聽得進他 說的話。現在阿強就自組「化學式樂團」,還成為社區裡的吉他小老師。

「我過去的對待方式不對,我要真心的向兒子懺悔,」看著一度迷失的兒子慢慢回頭,阿強的媽媽「阿娘」對陳爸的協助充滿感激。

元旦假期,建和與鄰近社區聯合籌辦「單車挑戰花蓮」活動,沿著縱谷騎到花蓮,再改走海岸線回台東,3天2夜,騎乘300公里,對孩子的體力、毅力都是很大的挑戰。挑戰成功的孩子在獲頒證書那一刻,儘管臉紅害羞,卻感無比榮耀。

已屆中年的陳俊朗,仍精力無窮地計畫著明年要帶孩子們橫越中央山脈,後年要與孩子們駕著帆船繞行台灣一圈……。陳爸說,所有的努力只為向孩子證明:「只要你願意,絕對可以做到!」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03月號)

鐵皮搭建的書屋就是「飛翔教室」,陳俊朗要帶著建和部落裡的孩子挑戰命運、扭轉人生。
沒有威嚴、百無禁忌的陳爸,在孩子眼中是「同國的」。
既然要帶兒子(左2)讀書,何不連社區孩子一起帶?「建和書屋」就在陳爸(右圖)的「雞婆」理念下誕生。
「夢孵一半,怎能說走就走?」阿元一年多前來到部落,看到孩子的需要,決定留下來,帶著孩子「孵夢」。
不同於都會的處處陷阱和誘惑,看似環境單純的部落,隔代教養、失業、家暴、父母離家…等問題嚴重,孩子無憂的笑臉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淚水。
少年阿強的煩惱,從激昂的吉他聲中流洩而出,就連守候一旁的忠狗,似乎也能感同身受。
陳爸(前排左一)為參與「單車挑戰花蓮」的孩子舉辦烤肉慶功大會,孩子們開心之餘,相約明年再一起完成「單車橫越中央山脈」的壯舉。
只要努力,美夢就能成真!建和書屋所組的第一個樂團「小董事」,在台東伽路蘭登台表演,看看他們,像不像另一個《海角》主角「阿嘉」?(建和書屋提供)

  1. 陳俊朗坦言,從比較沒有『程度門檻』的史地入手,一方面是自己比較拿手,...........
    Chen acknowledges that he starts with history and geography, which have a lower bar in terms of difficulty, partly because he has a better handle on that material.
    ◎ have/get a handle on something 瞭解、掌控某事
    With the economy slowing down, classes that teach people how to get a handle on stress are becoming more popular.


  2. 陳俊朗費盡心思引發孩子的興趣。
    Chen Junlang goes all out thinking of ways to hold these kids' attention.
    ◎ go all out 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Our government is going all out to save the country's exporting industri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