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字幕】 終點站,美夢成真:《北極特快車》
導演:Robert Zemeckis
出品:USA/2004
延伸閱讀:http://www.imdb.com/title/tt0338348/
文 / Lydia
(Boy reading the cover of a magazine)
“The Discovery!”

-----

Conductor: What in the name of Mike? Get us the blazes out of here!

-----

Conductor: The flying elves, they are specialists. Do not try this at home.

-----

Elf: Alright, you stole-aways. Party’s over.

-----

Hero-girl: I’m sorry about the bell. It’s a really special present.
Know-it-all: Well, you know what they say, it’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
(男孩讀著雜誌封面的幾個大字)
「大發現!」

-----

列車長:你們到底在搞什麼鬼啊?火燒屁股了,快走啊!

-----

列車長:他們是飛行精靈隊,他們都是專家,可別自己在家偷練喔!

-----

精靈:好了,你們這幾個搭便車的,玩完了吧!
-----

女孩(新朋友):鈴鐺不見了,我也很難過。
男孩(新朋友):你也別太難過,心意收到就好啦。
 
「不是看見才相信,而是相信才能看得見。」多年前的電影《聖誕快樂又瘋狂》(The Santa Claus,1994)為不計其數的耶誕鉅獻下了此發人深省的註解。十年後,本片又與之呼應,《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不是單純敘述一個孩子的白日夢,而是提出一個可能性:也許魔法在我們拒絕相信的那一刻起便失效了!

男孩來到人生中的第一個十字路口:繼續等待聖誕老人?抑或拋棄這不切實際的童話?以往每年的聖誕節,他都會準備點心,徹夜等待聖誕老人的到來;而今年,年紀已半大不小的他開始質疑這位素未蒙面的老人是否真有其人。

午夜時分,窗外傳來隆隆巨響。好奇心驅使著男孩出去一探究竟,這才發現,屋前赫然出現一列火車!猶豫一陣後,他還是決定登上「北極特快車」,跟著前往車長 先生說的目的地──北極。男孩在這裡遇見了其他年紀相仿的孩子,隨著一路上的冒險,他心中的懷疑漸漸淡卻。而抵達北極—聖誕老人的神奇國境後,一連串的驚 喜衝擊著男孩心中的疑惑,「眼見為憑」將逢重新定義。


本片的字幕翻譯,普遍避開了「翻譯語言」的困擾。這命運轉捩的夜晚,男孩就寢前翻著從報章雜誌蒐集來的「證據」──關於聖誕老人傳說破滅的文章。平面傳媒 為增加聳動性,通常會放一個斗大的字在報刊封面,點出文章主旨並引發讀者好奇心。男孩翻到的一本雜誌上有個一臉驚訝的孩子,底下配上一個粗體字「The Discovery!」這裡字幕翻譯為「大發現」頗耐人尋味,因台灣本土的雜誌也會以這樣的語氣和文字呈現主題。

「大」在整個辭彙中起了畫龍點睛之效。假設中文只照原文翻譯為「發現」,如此無法發聲的文字也就更顯弱勢,不能吸引讀者目光。再者,英語會話中經常出現由 “The”帶出的名詞,通常是社會話題性累積的結果,有點類似中文所謂的「關鍵語」,配上quote的手勢會更清楚。無論中外,社會中總有些討論性極高的 「大哉問」,卻常常不得其解,答案也見仁見智。在美國,本片的主題「聖誕老人真的存在嗎?」正是其中之一,耶誕故事對大人來說,也許是白色謊言,但對依然 深信不疑的孩子而言,謊言拆穿的那一刻,或許真是個大發現。因此這個地方的字幕處理,拿捏相當得當。

較優的字幕翻譯通常須結合目標語言的日常俗語。前往北極的路上,列車遭遇重重挑戰。當兩位駕駛員手忙腳亂地想將火車駛離冰河,列車長一方面為顧及乘客安 全,另一方面又為行程拖延而著急,於是衝著他們喊“… Get us the blazes out of here!”這段原文以blazes取代兒童不宜的“hell”或以“F”開頭的髒話,不過真正的趣味在於翻譯中加入中文俗語的使用:「火燒屁股了,快走 啊!」很適合用在狀況如此十萬火急的情境中。


另一種結合時下流行用語的翻譯方式也很特別。北極特快車載著孩子們來到聖誕老人村,大夥在廣場上看著小精靈們為雪橇裝載貨物、做行前準備。當幾個「飛行小 精靈」完成大禮物袋的安裝,乘著降落傘回到地面,列車長趕忙呼籲孩子們「可別在家偷練喔(Do not try this at home.)!」近年由於傳媒發達,娛樂性節目中出現的用語很容易在社會大眾間口耳相傳,成為所謂的「流行用語」,「偷練」便為一例,但因其危險性,翻 「請勿在家嘗試」也許更好。這兩種翻譯運用使得字幕更顯生動活潑,也更貼近觀眾的生活。

人人都愛參加派對,它是「樂子」的代名詞。經常看洋片的觀眾也許對英文常用語“Party’s over”感到特別熟悉。這看似簡單的句子,放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不同的翻譯方式,仰賴譯者的功力。主人翁和新朋友們誤闖小精靈的包裝生產線,最後和禮物 一起落入聖誕老人的大袋子中,臨行前被小精靈發現而將他們趕出來:「好了,你們幾個搭便車的,『玩完了吧』!」在一般洋片中,這句話通常出現在派對終結者 (party buster)闖入派對,把大家趕走的喬段。如果直譯「派對結束了」便失去中文口語的流暢性,本片翻「玩完了吧」的處理可謂恰到好處。

“Count”本身是具有多重含義的辭彙,在英語會話中經常用以表達某件事物真正的重要性。本片某喬段是個典型的範例:結束了精彩的夜晚,特快車載著孩子 們回家了,臨別時,男孩發現他向聖誕老人要的小禮物──鈴鐺,不知何時自口袋中掉了。難過之餘,新朋友安慰道:「你也別太難過,心意收到就好啦(It’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表達出禮物是表面,情意才是本質的意涵,也用孩童的語言呈現,不失原意,也更加白話。


「眼見為憑」或是「因相信而看見」?我們這些大孩子早已脫離癡癡等待聖誕老人的年紀,但藉著本片的「魔法」,我們重溫了兒時的美夢和純真的幻想。

藉由此片,放映週報祝讀者聖誕快樂,也願大家的夢想成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