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博幕後-撼動人心的『花』心故事

撰文/王則文 攝影/林勝中

逛完了展區,是否還沉浸在五彩繽紛的園藝場館、嘆為觀止的場館影音科技或主題展覽之中意猶未盡呢,接下來, 我們要告訴你花卉博覽會背後10個「花」心故事,有一群默默努力的人,他們或許來自不同的產業,有的是數十年與花為伍的花農、園藝系教授,有的是跨界策展 的流行音樂歌手、三D動畫製作團隊,共通點是對自己的技藝或職業有著無比的熱情與執著,他們的成就打造出舉世驚嘆的寶島花花世界,透過這些感動人心的故 事,你不只能看到更多「台灣之光」的驕傲,更能深入我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重新發現它充滿生命力的全新面貌。

守候竹藝傳承薪火的藝術創作者

台灣山林雖然盛產竹子,但是都市裡卻不容易見到。平日在這個處處「居無竹」的都市叢林裡,當然要趁著花博的機會,親近一下竹編裝置藝術,免得自己變成俗到 不行的都市土包子啦!看著令人嘆服的手藝時,不免好奇是哪一個想不開的藝術家,在這個年代依然堅持著從事竹藝工作?他就是現居南投草屯、盛之華台灣竹藝館 的負責人─徐暋盛老師。



誤打誤撞闖入竹藝殿堂的獨行者

雖然故事的開端有點兒像是誤打誤撞,不過後來也是真的有興趣,才讓他有機會走上竹藝創作的不歸路。徐老師回憶,當年有些同學只是想學著玩票的,做作品時往 往這週進度做到哪裡,下週上課時依然是從那個進度接續下去。但是他下了課之後,還是會每天做一點。學習態度不同,結業後的成果自然也差很多。



愛竹成痴 願為良材長年等待

竹藝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是講究實用的,常常就地取材。但是對以創作為業的徐老師來說,就有更多細節必須要注意。所以,徐老師經常親自到山裡去找材料,甚 至「看到竹林就很快樂」。竹林裡經常有令人驚喜的事情,尤其是當竹子因為地形或是障礙物的影響,在生長的過程中出現變形的情況,更是渾然天成的創作媒材。



意外的結合 留下難忘的創作經驗

記者還在為等待竹子成長的漫長歷程而咋舌,徐老師卻補充說,竹子並不是拿回去就馬上能用的。更多的時候,千方百計蒐集而來的材料,只能暫時堆放在倉庫裡,因為靈感不是天天都有的,什麼情況下才能把素材用得最洽當,還得經過時間的淬鍊。



熱心推廣竹藝 只盼傳統技藝傳承

竹藝的工作,其實是條孤單的道路,徐老師為了推廣竹藝,教學的足蹟從城市到部落,學生從大學生到弱勢災民,盡心盡力。但是大環境對文創產業不夠友善的情況下,學的人還是玩票的多,能把這個當成終身志業的人少。儘管如此,徐老師還是把竹藝的傳承,當做給自己未來的期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