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一世紀的好工夫,必訪職人藝匠

藝匠的手藝經過一世紀的千錘百鍊,許多在日常生活已不復見的傳統工藝,不甘沒落走入歷史,推出體驗、參觀活動。藉由旅人的到來,為老舖注入生命力,讓素人也能一窺職人生活的面貌。



火光不滅的老打鐵店-苗栗西湖年盛打鐵店
苗栗西湖鄉在早期交通不發達的時候,許多來自後龍南勢山的農人挑著蕃薯、蘿蔔,一路走到苗栗市區販賣,中途一定會經過西湖鄉。也因此民國四十幾年西湖鄉的店仔街上人來人往,「家家戶戶都有開店」,打棉被的、賣麵的、賣木炭、殺豬的、做豆腐的,一片繁榮光景。

那時短短六百公尺的店仔街上,就開了五家打鐵店。已經有142歲的年盛打鐵店,早在西元1870年就屹立於此。目前第四代傳人鄧仁富的曾祖父鄧進秀在現址 開了這家店,老舖便一路傳承至今。現年70歲的鄧仁富,從14歲開始就向父親學習打鐵。他說,聽老一輩的人轉述,清朝時期打鐵業相當有賺頭,鐵匠會替原住 民製作打獵工具,以換取鹿茸、鹿皮。



到鄧仁富父親那一代,則以生產農具為主。當時因為戰爭,鐵和鋼等原料十分缺乏,「老百姓連窗戶的鐵都要捐出去」。因此,西湖的打鐵店只好向後龍鎮龍港購買 船隻拆卸後的廢鐵,或到台中買高雄拆船業者運來的廢鐵作為冶鐵原料。現在鐵材、鋼材充足,選擇性也多。除了中鋼的鋼材外,質地較純的日本鋼和德國鋼都容易 取得。

打鐵近期最興盛的時期,是民國40年左右,西湖鄉大多栽種香茅與製作木炭所需的樹種,「要挖那種樹就需要柴刀、斧頭和山池。」目前店裡還留著一把提煉香茅油所需的爪子狀鐵夾,是提煉過程中把香茅從爐子裡夾出的工具。但早就不生產了。

店裡目前生產家用菜刀、農具,也有一些原住民部落會訂製早期用具。鄧師傅說,日前花蓮南昌部落為了推廣傳統文化,興建阿美族文化館,族人尋找多時終於找到年盛打鐵店,還可特製當年打獵工具。




鄧師傅說,早期每天可做足八個小時,現在產品需求量不大加上年歲已高,每天僅做三、四個小時。早上八點與下午三、四點各升一次火,鼓風爐每一件作品都得燒到一千至一千兩百度,才能拿出來鎚打。打鐵師傅冶煉過程中必須忍受高溫帶來的煎熬,才能成就一件滿意的作品。

由於冶鐵辛苦,鄧師傅的兒子並不打算接手,或許等到師傅的體力無法負荷後,這家百年老舖就會走入歷史。但「打鐵是祖傳行業,會做到不能作為止。」地方政府 近年也持續推廣在地休閒農業,許多父母會帶著小朋友來看家裡菜刀是怎麼製造的、暸解早期農具的製作情形,鄧仁富也樂得示範打鐵過程。店裡也因此擺掛著許多 早期常見農具,以及從國外蒐藏的各式刀具。別擔心有些從未見過的鐵製工具會看不懂,鄧師傅會仔細一一講解它們的故事。


fr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