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金鋒與王建民的台南中藥特質

文/米果

幾天之內,我讀到某大報體育版記者數落陳金鋒欠缺親和力、無法挽救台灣職棒票房的說法,也恰好在網路看到球迷耐心剪輯陳金鋒征戰美國大、小聯盟與屢次受國家隊徵召,在國際賽打下致勝分數的短片,影片溫火慢燉一種球員與球迷相惜的情感,緩緩浮現的文字訴說,「陳金鋒沒有虧欠我們什麼,但是我們欠陳金鋒一聲感謝!」

兩相比較之下,頗多耐人尋味的弔詭課題,而今來看王建民被吹捧消費的情形,比對陳金鋒在媒體記者眼中的形象,或再把受傷復健的曹錦輝加進來,甚至當年被記者以「叛逃」字眼撻伐、之後因為成為WBC台灣唯一大聯盟等級選手而有幸得到諸多讚美的郭泓志,以及其他在小聯盟農場孤獨奮鬥的台灣選手來說,「台灣之光」的字眼即便喊得愜意無比,但是對這些寂寞征戰異鄉的運動員來說,到底存在什麼意義?

以陳金鋒的親和力來論斷他對現階段台灣職棒的貢獻,看起來頗能挑起讀者敏感神經的聳動標題,究竟是執筆記者認為陳金鋒對他個人沒有展現親和力,或是普遍球迷認為陳金鋒的表現太過冷淡高傲使然,這都很難數據化跟客觀化,不如,我們來想想,我們到底期待怎樣的陳金鋒。

我們期待什麼樣的陳金鋒

我們希望看到陳金鋒上場守備可以在外野翻跟斗,跟女球迷眨眼飛吻,上綜藝節目耍嘴皮,或是賽前練習可以隨時暫停接受採訪侃侃而談,賽後MVP可以感人肺腑、聲淚俱下,即便沒有鈴木一朗的絕佳名言,也要有張誌家的活潑善言,而如果可以在情人節找他老婆在球場來一段雞皮疙瘩的示愛,或農曆新年來一段滑稽的跳加官,或者,返台出賽首場就可以讓球場爆滿,讓球賽轉播收視率擊敗2100全民開講或大話新聞,其他球團與聯盟只要「蹺腳捻嘴楸」數鈔票就好,倘若陳金鋒表現未如預期,就儘管嘲笑La new球團花大錢捧來明星卻無法從中獲利,什麼複數合約、什麼薪資信託,根本都是狗屁。

可是,這是我們所期待的陳金鋒嗎?或許換一種說法,這是陳金鋒應該取悅討好旁人而必須逼迫自己妥協的部分嗎?

雖然職棒舞台需要作秀的娛樂氣味,日本職棒有新庄剛志,台灣的林智勝與陳致遠也許有潛力,但絕對不可能是陳金鋒。

除了陳金鋒自己,所有人都不會知道他的感受,而或者,他根本不會因為這則新聞感覺懊惱或沮喪,因為他就是陳金鋒,沒有人比他自己更瞭解自己。

陳金鋒與王建民的台南特質

不管是媒體記者,還是球迷,我們可能都犯了一個錯誤,我們往往因為得不到答案,得不到預期的反應,就認為對方態度不好、不夠親和力。最糟糕的是,有時候我們又必須透過媒體來認識對方,包括遠在紐約洋基的王建民,以及近在台灣澄清湖球場的陳金鋒。

我自己也一樣,也一度透過媒體來拼湊王建民與陳金鋒的雛形,然後自以為跟他們熟到不行。後來我開始試著用自己的方法來認識他們,一方面也是同為台南人的原因,稍稍多了參酌的樣本,不管是陳金鋒或王建民,多少都有台南小孩的特質,他們低調、靦腆、不多話、懂規矩,即便有些小小叛逆與瘋狂,可是在父母面前,他們就會自動退後一步,變成聽話的後輩;他們對陌生人客氣,對好朋友講義氣,有時候他們選擇避開媒體,不是因為他們高傲,而是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把場子搞得很熱鬧,或認為那些都是不重要的私事,不必打擾到大家;他們不善於用言語來表達他們的情感,或主動吹捧他們的功力;就算他們對家人充滿感情愛意,也不會甜言蜜語,因此被消遣為不夠浪漫;心情煩悶或不被瞭解,也只是一個人在角落裡沈思,或騎車出去晃一晃,甚至,關起門來睡覺,就沒事了。

我的兄弟,我的同窗好友,我的成長過程熟識的台南男孩,超過90%都有這種人格特質,他們或許不是朋友圈裡相當討喜的人物,說不定經常臭臉,或面無表情,那不代表他們冷漠或沒有感覺,他們只是習慣安靜。

當然這時候來談台南男人的特質,可能不太妥當,因為有另外10%的樣本被凸顯放大,火熱到不行,也因此曲解了另外90%的空間,可是我確實在陳金鋒與王建民身上看到普遍台南男人的特性,他們其實很不想成為焦點,他們只是對棒球很執著,很努力,於是就必須承載許多人的期待,他們不得不變成經濟活動體系裡的商品,他們在面對媒體的時候,甚至要跳脫棒球領域,他們被期待擁有娛樂基因,最好每次都能侃侃而談,變成隔日的頭條標題。

值得慶幸的是,王建民與陳金鋒都沒有中計,他們之所以沒有中計,不是因為狡猾或心機,而是他們自始至終都擁有運動員最坦率的純真,就好像王建民在大聯盟締造完投完封之後,只簡短以「Happy」來形容他的心境一樣,而那些慫恿王建民可以用犀利字眼來數落隊友A-Rod的記者們,同樣大失所望,王建民沒有掉入記者提問的圈套,因為他深知,即便是大聯盟等級的選手,也難免遇到低潮,遇到失誤,可是記者們不會善罷干休,正如同台灣電子媒體總是傲慢將麥克風抵住災難事件罹難家屬的嘴邊,問他們「心情怎樣?」「會不會很難過?」

從王建民再回到陳金鋒,我相信台灣有很多人對陳金鋒的感情,不是一場球賽或一個球季就可以論其功過的,我們可能沒有機會近距離與陳金鋒相處,但多少可以從他拎著棒子走進打擊區的態度得到啟發,一個人的專注與信念,絕對可以從他的眼神得到線索,我們大概很難看見陳金鋒精神渙散、眼色飄忽的樣子,就算揮棒落空、就算擊球點不佳,就算高飛必死球也拚命往一壘衝刺,他從來不會替失敗找藉口,「狀況不好就是不好」,他坦蕩蕩為自己在球場的表現負責,這對於台灣這個被政治推諉的藥水浸泡過度因而浮腫的病態來說,原本是正確普遍的態度,卻成為彌足珍貴的異類。

陳52與王40的中藥漢方療效

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們可能被太多精準華麗的行銷語彙寵壞了,被太多Step by Step的重點整理麻痺了,我們為什麼要因為一則「陳金鋒沒有親和力」的報導,就認為陳金鋒要替蕭條的職棒票房負責,他不應該是提振職棒營收的「特效藥」,不是什麼「大病吃兩粒,小病吃一粒」或兩倍快速解決疼痛的仙丹,昨天與鯨鯊聊起陳金鋒,他說陳金鋒是中藥,仔細想想,果真有中藥「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邪正辨正」的特質,他長久以來對於棒球人生的專注,就好像入口苦澀,入喉卻回甘深邃的藥方,時日經過,體質溫和蛻變,沒有副作用,猶如La new熊在新球季展現的整體暴力攻擊與精神凝聚力,與其說陳金鋒加盟帶來的效應,倒不如說,陳金鋒在球場上的態度自然催化得來的療效。

也許對陳金鋒來說,事情沒有那麼偉大與複雜,他只是秉持「球來就打」的簡單哲學,他只是話不多,可是「簡單」與「話不多」,不代表他沒有親和力,不信你看看他眉宇之間偶爾出現的笑紋凹槽;再見全壘打之後,被隊友狂K頭盔的喜悅;因雨暫停的球賽空檔,和許竹見相隔紅土比手劃腳的卡通滑稽模樣;我甚至偷偷懷疑,在陳金鋒的內心骨子底,其實存在黑色幽默的諧星特質,他以前不是說過,「泡麵用熱水比較好,冰敷用冰水就可以了」;當記者問他,記者會為什麼要在面前準備好三杯水,是不是有特別的儀式?咱們的鋒哥不也說,「我只是先把水倒好,放涼,等一下要喝比較方便!」

不應該是陳金鋒沒有親和力吧,應該是我們把陳金鋒搞得太複雜了,把他想得太遙遠了,他就像台南巷弄底,任何一個穿短褲、穿藍色夾腳拖鞋,會幫爸媽砍柴熬藥草燒洗澡水,喜歡養小龜研究慢活哲學,或閒來無事在大太陽底下發呆傻笑的鄰居一樣,你如果路過跟他問路,他可能會騎腳踏車載你一程。

這是我觀念中的台南小孩陳金鋒與王建民,也許是偏見也許很主觀,倘若把李安跟郭泰源也加進來,樣本好像更齊全。我根本不在意他們如何被媒體形容或定義,吹捧或消費,撇開他們在棒球紅土馳騁的光環,許多年經過,他們不再是媒體寵愛的焦點,他們的球速與打擊都不在巔峰,所謂「台灣之光」「台灣巨砲」的桂冠都遠離,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什麼是留下來值得回味的珍貴滋味。

╔═════╗
║▓ 編按 ▓║
╚═════╝

雖然文章針對媒體而來,但米果在眾多網友義憤填膺的回應之餘,仍建議「大家不必把重點都放在媒體這篇報導,」因為「不只是媒體,連我們自己都會犯這種錯誤。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因為我從王建民與陳金鋒身上,發現很有趣的共同特質。」從某個切入點來看某個事件,一直是米果寫作的強項。態度雖包容,但立場卻堅定明確,這也是米果文章最為人稱道之處。(giff)

米果的部落格: http://blog.yam.com/chensumi

載自南方人文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