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業務員回來了!

 

《商業周刊》多年前報導過的72位Top Sales,如今,有人升上總經理,也有人淪為罪犯,還有1/4的人,持續踩在成功的飛輪上,再拿一次冠軍!這些持續攀高、不讓自己走下坡的超級業務員,如何維持不墜?

文/胡釗維

他們曾經是台灣業務歷史的締造者:

張麗玉,創造台灣賣車紀錄、第一位在十年內銷售一千輛汽車的三陽汽車業務員。

劉陳傳,賣出台灣最高價豪宅(約新台幣五億元)的前ERA不動產加盟體的Top Sales。

廖順榮,全錄第一位角逐全球總裁級業務員者,是台灣最會賣印表機的業務員。

陳光隆,前中信證券國際業務部經理,民國九十二年獲《亞元》雜誌評比為前十大業務員,成為本土券商在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圈的第一人。

現在,他們何在?還在第一線,繼續締造歷史嗎?

續攀高峰或走下坡? 拿過兩次冠軍,再奪冠機會逾八成

過去二十年,《商業周刊》曾經七度以「超級業務員」(Top Sales)為主題,製作封面故事,當年的英雄人物在報導當下,全是鎂光燈前的寵兒,站在舞台上,享受無盡的掌聲。這年度報導,已有五年未再進行。這群曾經攀上事業最高峰的英雄際遇如何,英雄安在?他們繼續攀登高峰嗎?而當高峰不再時如何自處?第一名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為此,本刊進行地毯式蒐索,大海撈針一個半月後,終於過濾出七十二位超級業務員。

他們的際遇有如天壤之別,可喜的是,有人變成董事長、總經理、大中華區的負責人、兩岸名嘴;惋惜的是,有人變成罪犯、屢次創業不順、負債累累。

將這些際遇,做量化統計,我們第一個探索是:這群曾是領導品牌企業的頂尖銷售員,在被《商業周刊》報導後,有多少人能在往後再拿下一次所屬公司的業務冠軍?(編按:所屬行業若為傳銷業,則必須是第一位升等為公司更高一階者)調查發現:僅二二%,只有十六位再拿下一次冠軍,不到四分之一。

曾經這麼風光的一群人,為何只有二二%能再奪冠?由於,這份調查的母體是「當年該產業傑出公司的最傑出業務員」,業務員素質相當高,因此對於「僅不到四分之一的超級業務員能再拿冠軍」的發現,做業務二十年的劉陳傳,不覺意外,他甚至認為如果普及到一般公司,比率還會更低,他在很多行業幾乎看不到Top Sales再奪冠的可能。

能否堅持考驗實力! 「新人運」用盡,就要靠超越自我成長

我們第二個想探索的課題是:有多少人轉為管理職?調查發現,有四九%、三十五位超級業務員如今擔任高階主管職務(包括自行創業者),譬如,胡德興現升任摩根富明林投顧董事長;曾經拿過五次惠普(HP)Top Sales的史庭瑞,現任易利信(Ericsson)大中華區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

歸納這群超級業務員其後的發展,出現三種軌跡:其一,高峰不再者,這占大多數;其二,擔任主管、創業;第三種,報導後仍能再拿一次業務冠軍者,此一比率僅有四分之一不到。

我們如果將「維持高峰」定義為:「曾經再拿一次冠軍」與「轉為管理職」,扣除兩者重複的十二位,粗略得出:能「維持高峰」者,僅有三十九位,約占五四%。

為何連這群已是佼佼者的超級業務員,將近半數極難再創一次事業高峰?

大環境不佳,是原因之一。整體經濟趨緩,導致更多人進入業務員這個低進入門檻的行業,競爭更激烈。尤其在汽車與房仲業最明顯,根據行政院勞委會的統計,現今汽車與房仲業的就業人口,較二十年前增加約二五%,銷售據點的成長幅度更高達將近三倍。

「在大廟門口掃地的小和尚,自以為是能普渡眾生的菩薩。」是本刊此次進行昔日超級業務員追蹤採訪時,不只一次聽到的話。史庭瑞指出,許多外商公司的超級業務員在原公司待幾年,會碰到挖角機會,因此急著跳槽,卻忽略掉自己的成功可能與運氣、景氣及公司資源有關。轉戰後,幾年內所學即用罄,最後遭淘汰。

躁進與傲慢是致命傷! 每天歸零,每天都做能成為英雄的事

李經康才二十三歲時,就因為業務戰功,成為巨東建設這家擁有千餘員工的公司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總經理。當時,他才進入房仲業兩年,就已累積三千萬元資產。後來,他興起創業念頭,自己當房仲業老闆。那段日子他花錢如流水,生意還沒上門,業務員的影子還沒看到,就在市區租下一百多坪的房子大肆裝潢,初期開辦費用就花了數百萬元,坐吃山空的日子撐不了多久。兩年後他回到巨東,從一個每天騎著摩托車沿街跑的業務員重新幹起。

「昨日英雄並非英雄,要當英雄,必須每天都得做能成為英雄的事。」保德信人壽首席壽險顧問游文伶,雖然在八十九年接受本刊訪問後未再奪冠,但受訪前已連續兩年是保德信人壽的業務冠軍,而且持續十年取得百萬圓桌會議資格,因此成為終身會員。

她在為新進業務員進行教育訓練時,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招牌動作。站上演講台時,她都會問新人:「你認為一個成功sales的關鍵武器是什麼?」得到的答案經常如出一轍,包括保險以外財經專業知識、懂得擅用科技工具等。此時,游文伶會彎下腰,忽然將鞋子脫下後,高舉說:「最好的武器就是你的鞋子!你若不能做到數十年如一日親自跑客戶,其他的都是附加的。」

游文伶指出,每天都做能成為英雄的事,一開始得強迫自己,久了就會變成習慣,她以「飛輪效應」舉例,飛輪轉動第一圈時得花很大力氣,第二圈時還好,當你轉動到第五圈時,飛輪就會自動飛起來了。

飛輪效應成就英雄不死! 辛苦三百六十四天,只能慶祝一天

昔日信義房屋的超級業務員劉陳傳,在八十一年離開老東家,加入ERA體系自立門戶,創設住邦房屋,由於銷售的是豪宅,客戶全是政商界名人,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台南幫大老吳尊賢的公子與勞力士(Rolex)駐台代表等人。他坦言,當年創業就是犯上大頭病問題,認為連拿兩屆全台最大房仲公司Top sales後就可獨當一面。如今,他更懂得「鑽石才能琢磨鑽石」。

只不過,若真想能夠創造英雄不死,這些卻還不夠,國內保險業天后,創下連續六百五十五週,每週三件成交保單紀錄(編按:此項紀錄仍持續進行中)的保德信人壽董事陳玉婷就說得明白:「其實很簡單,就是持續做第一次成功時做的事情罷了。」

心態不同,際遇也不同! 屢屢換山攻頂,做不一樣的第一名

整理過去《商業周刊》對超級業務員的所有報導,可得出,他們的成功關鍵,最重要來自於他們對金錢的渴望與成交的快感,誠如被譽為「史上最偉大業務員」,因此進入金氏世界紀錄名人堂的喬.吉拉德(Joe Girard)就指出:「今天我賣出六輛,明天我就渴望十輛,我感覺每成交一次,就像是被顧客升遷了一次。」喬.吉拉德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年輕時候如此想,退休已然白髮時依舊如此,因而得以創造世界金氏紀錄。

十五年了,不同業務員,不同際遇。有人登過陽明山,以為已站在世界屋脊,再無心登山;有人下山後,換裝備,換山攻頂,沉醉於登上高峰的成就感,屢屢攀登。同樣的山,同樣的第一名,不同超級業務員詮釋不同價值。畢竟,第一高峰上,還是人煙稀少之處。

 

from 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