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選自 聯合書報攤

休閒農業要跳脫傳統旅遊概念,必須找出自己的特色,會說故事加上服務貼心獨到,才是康莊大道。

台灣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傳統農業門戶洞開,本土農產品難敵廉價進口農產品的大軍壓境,農地釋出與農業轉型,成為沛然莫之能禦的趨勢。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游文宏指出,農業轉型有幾個途徑,一是科技化,例如轉向生技業;二是精緻化,例如轉向有機農業;三是休閒化,例如開闢休閒農園。因為休閒化進入的門檻較低,休閒農園自然如雨後春筍般蔓延開來,可是台灣休閒農業屬於幼稚產業,無先例可循,而其他國家的農業制度與風土民情,又與台灣有很大的隔閡,因此無論是發展休閒農業,或是異曲同工的生態教育農業,都會碰到諸多法令與環境的束縛,難以伸展手腳,而且在市場操作尚不嫻熟,民眾對於休閒觀念也未與時俱進的情況下,休閒農業或生態農業看似生機蓬勃,前途卻還是荊棘密佈,舉步惟艱。

不走觀光老窠臼

休閒或生態農業的經營格局,往往也受制於傳統觀光、旅遊業的運作模式而進退維谷。例如旅行社每次安排觀光客活動的路線與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結果旅客來一回就夠了,不會想再來第二次,因此,不管休閒農園或生態農園的遊憩方式,絕對不能蹈襲窠臼,一成不變,更需根據整體環境與消費者生活型態加以調整。

就以民宿文化來說,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理事長張玉成表示,在日本,一個家庭當小孩出外念書或就業,空出的床位就能做民宿用,夫婦倆兼導遊接待遊客,把客人當遠方造訪的親戚招待,食物就地取材,讓遊客融入當地生活,分享生活體驗。但在台灣,情況卻不同,台灣民宿多已旅館化,將都市生活全盤搬到鄉下來,根本遠離民宿的本質。例如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生態村的建設,幫到財團反而比幫到原住民與農人多。而且,現在民宿愈蓋愈豪華,也被用傳統觀光、旅遊的概念在操作,以致於被觀光資源稀釋,難以走出自己的路。張玉成強調,要讓都市人遠離塵囂,體驗田園生活,民宿應該與所謂的五星級飯店享受有所切割,休閒農業與生態農業更應該與傳統觀光旅遊市場區隔。

有特色才玩不膩

張玉成主張,每個鄉鎮與社區要凝聚共識,不要互相模仿、競爭,如果到處都一模一樣,沒有特色,遊客去玩,久了就會膩。他建議分區做聯合行銷,設計一些有創意的行程,大景點搭配小景點,有如母雞帶小雞,例如宜蘭頭城一帶,結合頭城農場、北關農場、礁溪溫泉;通霄一帶整合飛牛牧場、西濱海洋園區;雲林一帶,則可以安排劍湖山樂園加上古坑咖啡。景點與活動不斷重新排列組合,套裝多元化的行程,每回到訪都可以有不同感受,讓遊客願意一度消費、再度消費、三度消費……

而塑造特色,自己說故事也很重要。例如宜蘭頭城農場,大約有1000隻台灣藍鵲活動,本來園裡有數百棵木瓜樹,後來擴大種植面積,做為藍鵲食物,藍鵲隨時掠空飛過,讓人歎為觀止。彰化大村的劍門生態花果園,原本兩分地種柑橘,一度因為市價慘跌不採收,結果昆蟲、鳥類反而聚集、繁衍,蛻變為生態果園,園主賴仲由也因此投身生態攝影而得了國際大獎,現在每天僅開放200人預約參觀,排隊都要排上半年。

政府角色莫混淆

在開發客源方面,張玉成與游文宏都覺得政府常用錯力。張玉成說,政府常扮演錦上添花的角色,而非雪中送碳,像竹苗客家地區的桐花祭,本來就是觀光旅遊旺季,何勞政府再費神推一把?如果政府真要幫忙農園轉型成功,景點的聯外道路、停車空間、環境工程、指標工程等基礎工程,才是應該著力的部份。

張玉成特別標舉農園服務品質的重要性,他說,台灣訓練不出世界級的服務人員,成了觀光業末梢神經病痛。中國有全陪、地陪的制度,我們國內旅遊只有全陪,缺乏專業分工、專業解說,鳥類、植物、昆蟲、文化的解說各有專精,解說員應有考試、認證,但是專精之外要保留彈性,像地方耆宿最了解地方掌故,但因學歷偏低,未必就能通過考試,應可以略加變通調整,用較為靈活的方式給予認證。

在農委會「園丁計畫」活動中,農委會輔導處休閒產業科技正簡秀芳戲稱,休閒農業是六級產業,因為它結合了一級產業的生產、二級產業的加工,與三級產業的服務,合起來是六級,恰好凸顯了休閒農業是整合生產、生活、生態的產業特質,這中間有很大的產、官、學合作開疆闢地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