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祥如何讓富比士點名?新普科技拚研發量產搶 市靠速度

 是什麼樣的公司,能引起美國富比士雜誌的注意,並評比為亞太區最佳中小企業第5名、被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選入全球科技100強?過去5年來,只憑私募就獲得充足資金,而不需要向大眾伸手要錢?又讓代工皇帝—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心甘情願掏錢入股? 原來是連續7年,年年賺逾1個股本的新普科技。

筆記型電腦電池模組製造商新普科技,成立於1992年,原來的資本額只有600萬元,以筆記型電腦電池為主要產品,占營收的95%,2001年申請上櫃 時,資本額也不過3億元,但國內筆記型電腦廠商幾乎皆為新普的客戶,包括宏碁,還有大廠華碩、藍天、仁寶、大眾、神達、倫飛、廣達,為新普打下良好的基 礎。

自1998年起,恰逢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的成長期,新普也乘著這股浪頭前進,根據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統計,該年全球筆記型電腦銷售量不過1500萬 台,台灣廠商代工量占38.6%,約610萬台,但到了2002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已達到2,980萬台,成長將近1倍,而台灣廠商代工量達到1,820 萬台,成長近3倍,2008年全球筆電出貨已達1.3億台,其中台廠生產的筆記型電腦市占率已達到92.4%,穩居全球第一的位置,新普就跟著客戶大幅成 長。

創新思維 洞燭機先

2001年,新普科技首度上櫃,董事長宋福祥表示,「新普科技過去兩年的業務是以OEM訂單為主,去年起逐漸增加ODM訂單比重,預估今年ODM訂單將占 9成。」正式宣告新普將採ODM的主動策略。但真正讓新普出貨量在6年內成長10倍的關鍵,就在宋福祥那低調卻臨門一腳的決策。

2001年中國大陸對外資更大的開放,國際大廠如Dell、IBM等都將大陸地區設定為生產基地,紛紛將製造重心移往大陸,雖然當時筆記型電腦在全球PC 的出貨量還不算耀眼,但宋福祥已經看出,中國大陸將是新普超越日本電池大廠的關鍵。

當時筆電電池市場以日本廠商為主,三洋、松下及新力等大廠瓜分大部分市場,新普的市占率僅5%,但眼看未來筆記型電腦的潛力,勢必進入出貨成長期,唯有規 模經濟,才能以量帶價,創造出贏過日本大廠的優勢,但能到哪裡去擴大產能呢?答案是中國大陸。

日本廠商由於歷史因素,在中國大陸擴產的非經濟干擾因素重重,這給新普科技帶來了廣大的發展空間,宋福祥心知肚明,有了規模效應,單價硬是可以比對手低2 美元。果然,產能開出來後,2002年就搶到廣達、新惠普兩大廠訂單,兩家公司並占新普出貨量5成以上下,也讓營收大幅成長36.3%,當年全球筆電出貨 量較前一年僅成長28%而已。宋福祥說「新普最大對手是日本廠家,新普目前保持產品品質優於日本。但價格差2到3美元的競爭力。」

擴大產能 創造獲利空間

新普的大陸擴產策略,也配合著整個產業的移轉,資策會MIC的資料顯示,2002年台灣筆記型電腦業在海外生產的比重已超過4成,當年第一季在台灣生產的 比重占67%,在大陸生產的比重只占28%;不過,到了2003年第4季,台灣生產占25.8%,在大陸生產的比重提高為71.6%。

挾著成本優勢,2003年新普再奪下全球市占第3的戴爾電腦(DELL),至此,全球筆電市占率前3名中,就有2名是新普的客戶。新普的成本優勢持續發 揮,當年台灣廠產能為233萬9千套,而大陸廠產能在231萬2千套,合計生產產能在525萬1千套。2004年新普已經擁有6條生產線,年出貨量達 750萬套,大陸廠每年貢獻每股盈餘約1.55元,宋福祥並打算繼續擴大中國大陸的生產比重,他喊出「目標成為全球第二大NB電池組供應商,僅次於三 洋。」並於下半年將在中國大陸開設第二家工廠。

如果單憑擴大產能就能獲利,那麼競爭對手順達科等早就模仿了,宋福祥說「做製造,基礎要加寬、加深、加厚,要像101大樓的根基那樣扎實,否則蓋得愈高、 倒得愈快。」他所指的是用製造品質、效率、成本來服務客戶,達到雙贏使得結盟能更久。

新普賺的是管理財、也是創新財,宋福祥表示,新普既標準化又彈性化,生產線也預留3成訂單成長空間。機動接單後,各單位立刻開會,第二天彙整資料,找出問 題,整合、過濾,能不能解決,最晚兩、三天一定要給客戶答案。有些特殊零件的採購時間太長,他就會親自去談。

更重要的是,1999年新普就開始自行研發所有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宋福祥的理由竟然很簡單,「我覺得人工不可靠,因為人工會變貴、會缺,機器卻不會受到任 何影響。」就因為自動化起步早,當別家廠商為中國勞動合同法改變窮於應付時,新普的成本早就在掌控之中,獲利一點都不受影響,而且品質始終如一。

研發掛帥 效率永遠比別人快

新普還有一項利器,就是研發,其研發預算,即使遇上不景氣也不凍結,新普的研發戰略,是架構在整個出貨流程下,研發出的電池必須送到國際的實驗室去檢測, 不但耗錢也耗時,有時甚至要等上2個月。平白等待是科技業最無法容忍的事,因此新普乾脆去取得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美國最大測試認證機構)和TUV(TUV Rheinland,德國萊茵,歐洲最大測試認證機構)的認可,成立自己的實驗室,是台灣業界少數的國家二級實驗室。宋福祥說「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平常需 要6周的測試時間,便縮短成2周,研發速度可以跑得比人家快。」

有了研發、流程的控管,才有能力不斷的接單,創造出規模經濟,讓新普的市占率從上櫃當年的5%,到2004年的市占率達14%,次於三洋、新力並穩居世界 第三,2005年市占率已到20%,2006年新普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廠。

新普在 2008 年NB 電池模組約共出貨2,950萬組,已是當初上市時的5倍以上,從2001年到現在,搭在NB換機潮的大浪上的新普也讓自己成長茁壯,然而市場都清楚,NB 已經無法提供更多跳躍性的成長,因此電池廠必須找到下一階段的成長動力,新普將這個目標鎖定在電動車,出手也是又快又準。

國內具有鋰鐵電池技術的廠商包括台泥集團旗下的能元科技、大同集團旗下的尚志精密化學,中電轉投資的鋰電池廠冠碩,然而新普和這些廠商的不同是,在於可運 用其電池封裝製造之專業技術,包括電源管理及散熱管理以及軟體,成為影響汽車性能的關鍵技術,再加上量產經驗,是一般廠商少有的,是一種「實驗室VS.代 工廠」的差距,這也是新普受到中國普天、上汽及裕隆青睞的原因。

今年2月4日,新普公布與中國國有企業中國普天 (未評等) 共同成立合資企業合普,並受到大陸政府支持。而所成立的合資企業業務為製造電動車電池,並將電池銷售予由中國普天與中海油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瞄準中國電 動車市場,也帶給新普下一波超越對手的機會。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切入電動車市場 新普增添成長動能

新普科技以生產電池組為主,其中筆記型電腦用電池組占其9成以上的產品比重,且於2006年自日本大廠SONY電池發生事故後,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一大NB 電池供應商,而客戶方面已囊括全球前三大NB廠商。

另外,該公司近年來更積極跨足非NB電池組市場,如車用、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及手工具電池市場,未來成長潛力驚人。

根據中華徵信所2008年出版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資料顯示,電池業的Top10業者近5年營收總額以25.4%的年複合成長率呈現高度 成長,其中Top10營收總額由2003年的163億元逐年成長至2007年的686億元。入榜TOP10的業者中,大致分為生產筆記型電腦(NB)電池 及生產密閉式鉛酸電池兩大類,而近5年電池業的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NB出貨量的高度成長。

根據BCC Research研究報告顯示,預估2012年鋰電池材料市場將達到美金75億元的規模,目前二次電池主流應用市場以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為最大宗,但隨 著技術發展,車用領域將可快速成長。

而根據集邦科技預估,2012年電動車數量將高達200萬輛左右,其中鋰電池系的電動車將高達60萬輛。到了2015年電動車數量450萬輛,鋰電池系的 電動車將高達400萬輛以上。

此外,行政院在2010年出推出「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計畫,3年內將補助不超過新台幣30億元,推動3,000 輛電動車上路,電動車電池製造廠商將可望受惠。由於3C產品、電動車及智慧型儲能系統,是未來鋰電池最具潛力的三大成長領域,在資訊新產品持續推出及電動 車市場可望逐年成熟下,將可望進一步帶動我國鋰電池產業整體產值提升。


from 創新發現誌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