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人情趣味,炒熱轉播賽事


十年前,ESPN在亞洲只有外國觀光客看;十年後,他們學會說故事的方法,不但創造橫跨二十五國的電視網,收視戶更成長超過六倍。

文●林宏達

十月一日,站在可容納五萬人的洋基棒球場投手丘上,棒球明星王建民剛三振最後一名打擊手,從比數看來,第十九次勝投已經是囊中物,他將打破亞洲投手單季勝場紀錄,挑戰今年的勝投王。那一瞬間,數十萬觀眾的注視,讓收視率瞬間飆高。

在攝影機背後,另一場更激烈的收視率大戰正在進行,ESPN star sports(全球體育衛星電視)亞洲區總裁戴杰明,正不停的翻閱收視率報告,決定這個擁有亞洲一億八千萬收視戶的運動頻道,下一次將向對手投出什麼樣的挑戰。

九月,是ESPN star sports在亞洲成立十週年,他們從十年前兩個虧損的運動頻道,發展出亞洲最大的運動頻道。過去十年,ESPN在亞洲收視戶成長超過六倍,營收成長超過五成。而過去五年,在台灣的廣告營收也成長了一五○%。

為了轉虧為盈,戴杰明必須面對亞洲上百個對手,包括從韓國到印度的電視台,同時必須嚴密監控分布二十五國、十三個運動頻道的業績狀況,同時ESPN還跨足手機網路,要帶動這個複雜的媒體網走向獲利,並不是件容易事。

「不可能靠一套播全亞洲」 權力下放,因地制宜

ESPN的母公司是美國的傳播巨人迪士尼公司,同集團還包括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ABC sports,擁有龐大資源,ESPN對進入亞洲,原本是信心滿滿。

然而,轉播體育賽事,是全球每個國家電視台都有的業務,「如何在全球資源和在地化中間平衡,對ESPN是挑戰。」MTV台總經理袁棟分析。在亞洲,每個市場喜好的比賽都不一樣,像印度人風靡板球;即使是同樣講中文的大陸和台灣,喜好也完全不同,台灣熱中NBA籃球賽、職棒,而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才是大陸球迷關心的話題。

在地運動比賽的轉播權之爭,也是挑戰之一。像在台灣一九九五年,中華職棒最熱的時候,緯來就曾以十五億四千五百萬元的天價,標下三年的轉播權。對ESPN來說,如果沒有在地內容,要抓住本土觀眾並不容易;但如果花大錢買內容,從跨國運動頻道的經營成本上算,又不是樁好生意。

十年前,ESPN只有兩個英文頻道播全亞洲,這十年,ESPN不斷學習,在二十五個亞洲國家,成功的用在地觀點,講出在地運動迷最想聽的好故事。

「現在我們很少用『亞洲』媒體定義我們自己,因為你不可能靠一套東西,播全亞洲。」戴杰明也同意,在地化正是ESPN剛進入亞洲時遇到的挑戰。「你想,如果我在台灣,用英文轉播印度人最愛的板球節目,有幾個人會看?」他說。

為了在地化,ESPN先從組織調整開始,他們交給各個國家決定節目內容的權力,讓他們從ESPN簽下的全球體育節目資源中,選擇當地最有興趣的內容,或是選擇標下有價值的在地節目。

接著,他把美國ESPN和ABC sports的資源,灌到亞洲節目團隊的身上。「轉播節目,每個電視台把攝影機架起來,誰都會。」戴杰明說,ESPN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有一套說故事的方法,而且擁有豐富的全球資源,能把一場比賽變得更有娛樂性。

像轉播棒球賽,如果比賽陷入膠著,節奏慢下來,觀眾很容易覺得無聊,「我們會加入各種元素,讓比賽更刺激(exciting)。」戴杰明說。比賽前,製作人員就會先做研究,分析這場是不是明星球員打破紀錄的關鍵比賽,或是找來著名的球員播報,夾雜十個不同角度的精采鏡頭重播,讓內容變得更有趣,節奏更快。

拿不到轉播權就自製節目 重新包裝,炒熱票房

不同的比賽,有不同的播報方法。戴杰明解釋,像乒乓球賽,場地小,攝影機的角度變化不那麼重要,背景研究就變得更加重要,「這場比賽,可能是某個球員父親過世後的第一場比賽。」或者如果是雙打,拍檔最近起衝突的新聞也會放在轉播中討論,這會讓比賽更有吸引力,「人情趣味(human interest)永遠是最吸引人的話題。」他說,為了累積這些內容,ESPN不但在美國有大量的研究人員負責製作資料庫,亞洲ESPN的六百名員工中,也有三分之一負責蒐集資料製作節目,把比賽包裝得更好看。

不過,如果因為轉播的權利金太高,無法取得轉播權的時候,ESPN還用得上講故事的本領嗎?「如果買不到,我們就自己創造(produce)。」戴杰明說,自己做的價格雖高,但因為擁有節目所有權,創造的效益也十分可觀。

台灣的超級籃球聯賽(SBL)就是個好例子。ESPN star sports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奚聖林分析,曾有一段時間,因為票房太差,台灣沒有籃球聯賽,後來ESPN重新包裝,為比賽引進DJ、音樂、專業燈光和熱情的啦啦隊,「把比賽做成NBA的等級。」

奚聖林說,原本沒有人要做的籃球市場竟然熱起來,緯來、東森等電視台甚至買下球隊,要跟ESPN分轉播權。三年來,超級籃球聯賽的票房成長五三%,收視率成長七一%。

另外,像國外流行的極限運動(X-Game),其實就是ESPN做起來的。一次大型的極限運動比賽,例如滑板、摩托車,ESPN只要投入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三百萬元)的成本,觀眾卻可以塞滿一個美式足球場,成本比美式足球低得多。自己創造當紅比賽,不但延伸他們講故事的核心能力,也強化他們的品牌主導地位。「ESPN是少數品牌力極強的電視頻道品牌。」袁棟觀察。

進攻手機與網路 美國第一,攀向高峰

現在,他們還急著把說比賽故事的能力,移植到手機和網路上,在台灣,3G手機的播報服務和網站服務,去年已經上線。

戴杰明分析,手機畫面小,不適合全程轉播,卻適合馬上要知道比賽結果的運動迷。為了設計在手機上講故事的方法,ESPN會把比賽濃縮成幾個簡短的片段,同時用更少的字、更精簡的語言,讓觀眾隨時能在小小的手機螢幕上,看到濃縮的菁華故事。根據美國《商業週刊》的報導,ESPN在美國已經是排名第一的手機新聞平台,用戶高達四千九百萬人。

十年過去,ESPN不再只是個講英文的老外,他們不但能用六種亞洲語言轉播比賽,也累積出亞洲專屬的比賽資料庫。他們的故事證明,雖然技術和環境不斷在變,如何更貼近人性,用不同的形式,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才是傳播產業不變的挑戰。

ESPN star sports小檔案
成立:1996年
員工人數:600多人
亞洲訂戶數:ESPN和衛視體育台合計1億8千萬戶
成績單:過去10年亞洲訂戶成長6倍

 

載自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