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帶路,驚嘆國際級公共藝作

厭倦了北部城市陰沉單調的陰霾天空,或是再也受不了灰暗壓抑的極簡風?來一趟高雄吧,高雄捷運紅線開通,這裡集結了國際藝術大師的公共藝術作品,除了造價驚人,更重要也更有趣的是,這些藝術作品都呈現出明亮溫暖的調性,如同高雄這塊地方,來自光的手筆。

一小時半的高鐵行程之後,只要走出車站,就可以迎接很大片的晴空,沿著相應於捷運紅線的道路「美麗島大道」,一些新規畫的公園綠地,像是中央公園,搭配著特殊造景的捷運出入口,坐在車子裡,透過車窗往外看,頗令人有置身時尚城市之感,這裡,莫非是東京中城(Mid town)的街道?

R9中央公園站 「飛揚」雨庇
陽光綠意鋪進地下車站


高捷「玩藝」之旅第一站──R9中央公園站,有英國景觀設計師羅傑斯(Richard Rogers)以「飛揚」為主題所設計的大片雨庇入口。羅傑斯連續在2006、2007年奪得英國建築界最高榮譽的史特靈獎(RIBA Stirling Prize)與被喻為全球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全球矚目的重量級城市景觀建築師。

中央公園的站內站外,不論白天或黑夜,處處透著羅傑斯作品一貫的摩登、輕盈與明亮感。

出口處外型搶眼的大片雨庇,長57公尺,寬54公尺,厚度1.1公尺,重達200公噸,2007年10月裝設定位時,動用了四輛吊車,然而鋁合金材質與近似飛舞葉狀的簡潔線條,卻讓雨庇看來絲毫不顯笨重。

羅傑斯沒有浪費中央公園充沛的綠意與陽光,他利用開放式雨庇、緩坡扶梯、植栽與流水造景,將大自然的氛圍,延伸至地下車站。白天,這進入地下的大片綠色緩坡,因為可愛的太陽花風車而顯得親切有趣,晚上則因為數個太陽能環保燈的投射而充滿設計感。

除了特殊的站外造景,站內洗手間以顏色區隔性別的巧思,也如同羅傑斯2006年得獎作品──馬德里機場第四航廈,以顏色區隔使用空間的人性化思維。男廁藍,女廁紅,親子廁黃的分別,不僅以明亮多彩取代公共廁所向來的陰暗單調之感,也讓使用者一望而知。

R10美麗島站 光之穹頂
6000片玻璃構築絢麗穹頂


車站本體施工耗時六年,位於紅橘線交會處的R10美麗島站,圓形的地下結構,與直徑140公尺,地下大廳挑高直徑50公尺的巨大規格,使站體施工本身就是一項交通工程藝術,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地下圓形車站建築。

美麗島站因為樞紐位置與人文地理意義,被執政當局高度重視,在艱難的站體工程之外,站內、站外分別有兩位國際藝術巨擘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站外四個出口由日本建築師高松伸設計,他以「祈禱」為主題,創作出四個巨型角狀玻璃雨庇。

高松伸與羅傑斯大約同時揚名於國際,他將圓環四方做了四個扇型開口,以白色鋼管依角度變化排列,並用三角型的透明玻璃組合,形成了漸漸向上尖起的弧型。這個概念要呈現的是「合掌」、「祈禱」,出入口像是一座教堂般,讓人沉思、反省。

這個形狀可以象徵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湧入廣場祈求和平的人群,也像是一艘揚帆出航的巨船之首,非常符合高雄「港市合一」的城市意象。

站內則是義裔美籍藝術家水仙大師(Maestro Narcissus Quagliata)耗時四年半(從構思至成形)所創作的「光之穹頂」,大家印象中的「穹頂」,多半是歐美教堂天花板上的大幅畫作,而水仙大師以玻璃為材質製作穹頂畫,並裝置於建築物中,其技術工程之繁複,可以想見。

這件作品以將近6000片窗面為單位的彩繪玻璃,融合所有代表性的玻璃技法製成,直徑30公尺,面積660平方公尺,為全世界最大單件玻璃公共藝術。

水仙大師在設計之初,應允將美麗島事件的寓意放進作品中;最後穹頂畫完工時,整幅畫作以水、土、光、火等自然元素,分為四個區域,描繪生命創生、成長、毀滅、新生的四個階段。顯見大師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有更高層次與境界的理解與詮釋,他認為生命其實就是一場大夢,鬥爭只是其中一個過程或是元素。

玻璃材料由水仙大師購自三個國家,由四個國家四個團隊合作,在德國百年玻璃公司出力之下組件,分成四批,裝了兩個貨櫃,運抵台灣,捷運站內的組裝工程就花費了兩個月,但因為橘線尚未通車,故必須於2008年10月橘線完工,這件巨型穹頂才能再次重現市民眼前。

高松伸中晚年以後偏好運用玻璃配合早期慣用的金屬材質,為建築物引進自然天光,也柔和金屬冷硬尖銳的調性;水仙大師運用攝氏700度高溫液態玻璃有如水彩顏料,在玻璃凝固前數秒,便可勾勒出畫一般的線條。這兩位大師在R10美麗島站的創作,是送給高雄人的無價之寶。

R4高雄國際機場站 凝聚的綠寶石
漣漪造景牆感受水都意象


R4國際機場站公共藝術名為「凝聚的綠寶石」,為兩幅翠綠色玻璃造景牆︰A牆「生命之樹」、B牆「無窮無盡」所組成,並且配合先進的燈光投射技術。創作者為德裔藝術家樂子(Lutz Haufschild)與法國A380空中巴士燈光設計師彼得.瑞許(Peter Raasch),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3D玻璃雕塑公共藝術作品。A牆寬15.3公尺,高3.3公尺;B牆「無窮無盡」寬14.7公尺,高3.3公尺,共使用1萬220片6釐米的特製翠綠玻璃,這一萬多片的玻璃相連,總長可達3.6公里。

也許因為太過逼真,搭著電扶梯升上月台,第一眼看到B牆「無窮無盡」,我竟以為那是一大塊綠色布幔,懷疑已公開的作品為何還要以布遮掩。樂子大師耗時一年半發想、設計主題,希望在即將三鐵共構,往來人群行走匆忙的高雄門戶R4站裡,不論是市民或是造訪的過客,都能因為這逼真漣漪狀玻璃牆,停下腳步,感受牆面散發出的強大寧靜感,懷想高雄的水都意象。

樂子大師曾經在世界數個知名景點,創作公共藝術作品,如英國威斯特敏斯教堂的「The Four Elements」,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的「The Great Wave」。求好心切的他,在一年半的設計期裡,為了精確呈現光波與水紋交織穿透的樣貌,他以傳統陶塑製作模型,再用3D動畫模擬方式,打出1︰1的大樣圖,這陶塑轉換成玻璃的動作,使每片玻璃都有單獨的電腦樣圖,但是轉成電子檔,又費時了五個月之久。

樂子將玻璃交由德國Derix工作坊製作,在製作期間,他曾因工作坊採購的玻璃色質不如預期,要求其將重達70公噸6毫米厚的翠綠玻璃全數丟棄,並自行吸收所有耗費成本,重新採購。他要求使用同一礦砂,由同一家廠商製作,同時為了怕落塵影響成品,Derix工作坊特地租下一處無塵廠房,耗時半年製成重達35公噸的半成品。

樂子希望公共藝術作品可以親近人群,希望所有人都能實際用手觸摸美麗的玻璃,為了人們不傷手,也為了精確呈現光線折射的紋路,技工們捨棄雷射製法,以手工切割、打磨,使一片片黏著堆砌的玻璃,完美表現出光波與水流的狀態。

R17世運站 半屏山之魂
車站玻璃天棚投射植物圖像


R17世運站是高捷爬出地底的首站,觸目所及是半屏山自然公園遼闊的綠意,還有綠叢中雪白美型的巨蛋「2009世界運動會場館」,眼前慷慨的陽光、毫無阻隔的視野,還有純粹的顏色,都讓人感到明亮而安靜。

雖然簡介上的解說,偏重於站體外型、採光、通風、環保節能各方面是如何符合「張帆遠揚」的主題構想;但我感興趣的是,設計團隊將半屏山的植物圖像嵌入玻璃天棚的設計,畢竟,令人心裡充滿寧靜的綠意才是真正的「半屏山之魂」。遠道而來,將作品命名為「半屏山之魂」的設計師,應該也感受到了那份綠意的神聖。

世運站「半屏山之魂」,是目前全球最大數位輸出玻璃藝術作品,由建築藝術玻璃發展先驅,美國Wood Janssen Incorporated團隊,兩位負責人Ron Wood及Christian Karl Janssen 親自操刀。這個團隊以數位處理手法著名,十五年前即用數位電腦做為主要創作工具之一,也是最早將數位藝術應用到大型建築藝術玻璃(AAG)的藝術家團隊之一。

他們擅長使用「多層折光法」(Light Bending),將素描線條做數位處理,造成視覺上的動感。「半屏山之魂」這件作品,他們想要以燈光穿透玻璃天頂,投射彷彿漂浮在空中的半屏山植物意象;於是以數位技術處理繪畫,將繪畫線條轉為3D動態,經由一百多道手續,撰寫四套專屬數位程式,再轉回2D,用高解析數位輸出方式,將圖像呈現在約1000平方公尺的建築玻璃上。

跨越2D與3D之間,繁複的方式是極其考驗藝術家耐性的創作過程;對此,觀察過半屏山上打坐的人們的負責人之一Christian在發表會上表示,日後高雄市民到世運站搭捷運,只要有一分鐘的心靈沉澱,去體會玻璃藝術內涵的平靜,他就了無遺憾。
from 30雜誌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