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偶像》賣不賣,iTunes幫你檢驗

台灣有《超級星光大道》,美國也有《美國偶像》,但《美國偶像》不只製造暢銷歌手、製造話題,他們將音樂、網路及公益緊密連結,徹底發揮娛樂經濟的強勢動員力。

美國去年的專輯銷售冠軍是《道奇樂團》的同名專輯《Daughtry》,而該樂團的靈魂人物克里斯道奇(Chris Daughtry),是出身於全美最大的歌唱選秀節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

今年堂堂邁入第七季的《美國偶像》,為福斯電視網(Fox Broadcasting Company)旗下的招牌節目,不但在美國掀起收視熱潮,也帶動全球一波素人歌手的實境歌唱節目風潮。在今年新一季的節目中,除了舞台更豪華、報名人數創下新紀錄外,也做了一些重要的改變,包括與iTunes的合作,以及舉辦名為「Idol Gives Back」的全球貧困兒童援救募款活動,將整個節目的影響力發揮到最極致。

第一季到第五季時,《美國偶像》挑選進入前十二強的參賽者(第一季為前十強),選擇一首在比賽過程中表現最佳的歌曲,重新錄製合輯。但這樣的合輯銷售情況始終差強人意,並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市場迴響,原因除了賽後節目熱度多少會退燒,收錄的歌曲數量過少,無法將參賽者的精采演出一網打盡也是主因。

因此,製作單位自去年第六季起,開始做了重要的改變與突破,打破以往十二強參賽者的口水歌合輯模式,取而代之的新方案是與目前全球最大的線上音樂銷售平台iTunes合作,在比賽進入前十二強之後,讓參賽者進錄音室,將當週表演的曲目重新錄音,並且獨家在iTunes上販售。由於購買過程相當地便利,又能收集自己喜愛參賽者表演過的所有單曲,因此迅速引發銷售熱潮。

目前正在播出的第七季節目,前六強、且未落入失敗區的選手大衛庫克(David Cook),他的單曲於今年三月上架後,下載次數一度超越iTunes排行榜常勝軍──知名歌手瑪麗亞凱莉。這樣的作法,不僅滿足了歌迷追星的渴望,對節目製作單位來說,也從中了解參賽者的人氣變化,作為節目製播時的參考,並賺到了廣告費外的另一種收益。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有鑑於《美國偶像》強大的影響力以及曝光程度(英國、澳洲、菲律賓等地都有播出),因此製作人富勒(Simon Fuller)透過與各方的合作關係,在第六季時成立了名為「Idol Gives Back」的慈善募款計畫,主要援助對象為全球各地(特別是非洲)的孤苦無依兒童,以及受到卡崔娜颶風襲擊的德州地區災民。

第一次的Idol Gives Back募款活動與慈善義演是在去年的四月二十五日舉行,除了觀眾可透過網站與電話進行捐款之外,也由當時的前六強參賽者進行表演,並呼籲全國觀眾踴躍捐款。而娛樂界的許多重量級人物,如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休葛蘭(Hugh Grant)、U2樂團靈魂人物波諾(Bono)、席琳迪翁(Celine Dion)以及瑪丹娜(Madonna)等也共襄盛舉,分別進行表演或錄製短片,呼籲觀眾踴躍捐款,援助全球的貧困兒童。活動結束後共募得約七千六百萬美元的善款。而《美國偶像》也邀請節目中的評審與之前的參賽者,親自前往非洲的安哥拉等地進行善款與物資發放,並製作成影片在節目中播放。

今年四月九日《美國偶像》舉行了第二次的Idol Gives Back募款活動與慈善義演,除了知名女歌手瑪莉亞凱莉、知名演員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等娛樂界人士的參與之外,更延伸到體育、政治、媒體等各個領域的名人,包括共和黨美國總統參選人麥坎,以及民主黨兩大天王歐巴馬與希拉蕊,甚至英國首相布朗也都共襄盛舉。合作伙伴則包括福特汽車(Ford)、美孚石油(ExxonMobil)、可口可樂與iTunes等八個企業。

更特別的是,這次義演中的所有歌曲都可透過iTunes購買,所得也將捐贈給和Idol Gives Back合作的兒童福利機構,順利達成募集一億美元的款項。

走過了六個年頭,《美國偶像》除了收視率居高不下,並打造出多位暢銷的流行歌手之外,順應娛樂產業數位化的趨勢,與iTunes合作並取得極大成功,讓備受數位化衝擊的流行樂界找到一條可行的新路。

而援助全球貧困兒童的舉動,除了提升獲利與企業形象外,也讓一般人對五光十色的娛樂產業有了正面的觀感。
fr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