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雲端上另一個台灣奇蹟


雲端正夯,各國政府都積極介入,希望幫助該國在雲端產業佔得一席之地。台灣政府也很快制訂出一套雲端政策,不過,這套政策是否真能引領台灣 創造下一個經濟奇蹟?

台灣能有今天的經濟成就,30年前建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可說是最主要的原因,當年政府大膽決定投入半導體產業,產業界的領導人又選擇了「專業代 工」這種首開先例的做法,由於策略正確,為台灣創造了驚人的產值,成為舉世稱羨的「台灣奇蹟」。

台灣雖然成為資訊產品生產大國,但是近年來,這種製造業的利潤越來越低,發展另一項不以製造為主的高科技產業,成為台灣下一步必須要走的方 向。雲端運算屬於資訊領域,做為資訊大國的台灣當然具有某些優勢,但是,雲端產業中能發展的領域不只一種,政府能否提出正確的方針,將決定台灣下一個30 年的命運。

與世界同步起跑

綜觀目前全世界的雲端運算產業,毫無疑問,美國是最領先的國家,目前已經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如Google、Amazon、IBM、HP、 Salesforce、Yahoo!、微軟、賽門鐵克、甲骨文等,全都是美國的大公司。但美國政府並沒有提供什麼政策支援,只是在2009年年底決定建置 「政府雲」,導入雲端運算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效率、減少耗電。

至於其他國家,包括日本、韓國、中國、歐盟各國及台灣,都是從2009年才開始注意到雲端運算的前景,並陸續提出一些政策與計畫。目前各國 都打算建置政府雲,除此之外,工研院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科技中心主任闕志克指出,韓國是選定已有應用服務優勢的線上遊戲、網咖等產業加以雲端化,歐盟也是從 具有優勢的電信領域出發,而中國提出的政策還不具體,但手筆很大。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研究中心副理謝雨珊表示,日本目前比較著重於雲端資訊安全、相關法 規、著作權的部份,強調雲端服務出問題時責任該如何釐清,但相較於其他國家,這樣的發展腳步似乎稍嫌緩慢。

台灣行政院剛於4月底公佈「雲端運算產業發展方案」,包括了「發展全方位、高度整合C4產業生態鏈」、「推動政府雲端應用」、「全方位協 調、統合與管理執行方案」等三大策略案。台灣的腳步可說與美國之外的各國並進,並不算慢。

雲端領域由底層到高層可分為:基礎的軟、硬體技術、建造雲端資料中心所需的組裝硬體及系統軟體技術、提供網路服務業者使用的平台技術、提供 各種網路服務的應用軟體、與網路服務連結的上網裝置,此外還有貫通各層的寬頻網路。

台灣是電腦硬體大國,最底層的基本硬體及最高層與服務連結的各種硬體裝置本就是產業界強項,目前政府提出的雲端產業方案中,主要強調的是發 展第二層將硬體組裝成資料中心的軟、硬體技術,以及第四層的網路服務應用軟體及與其連結的創新上網裝置,至於資料中心和應用服務之間的雲端平台則未特別強 調。

以應用服務強化硬體裝置

資策會及工研院是政府擬訂雲端政策背後的主要幕僚單位。資策會副執行長王瑋坦言,雲端運算興起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危機,因為台灣的主要產值來 自硬體產業,原本利潤就偏低,而雲端運算會使硬體的利潤再減少,一方面是雲端運算提高了電腦的工作效率,以前很多機構都要採購伺服器,以後會漸漸集中到提 供雲端服務的資料中心,使需求總量減少;另一方面,以前用戶端的電腦需不斷升級,以後卻只要擁有最簡單的上網裝置即可,這些都會對台灣硬體產業造成衝擊。

王瑋主張台灣應發展各種應用服務軟體,才能將雲端的危機化為轉機。他指出,有人把雲端運算比擬做20幾年前的晶圓代工廠,那是台灣創造的成 功模式,就是IC設計者不必管如何生產IC,只要將設計好的樣品交給晶圓代工廠負責生產就好了,這種分工模式創造了現今的IC兆元產業。現在的雲端就像晶 圓代工廠,可以執行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式,軟體設計者只要專心設計出受歡迎的應用服務即可,不必擔心複雜的平台和資料中心的問題。

他舉Facebook上最有名的遊戲Farmville(農場鄉村)為例指出,因為這款遊戲廣受歡迎,開發者Zynga在第二年營收就達到 一億美元,比當年的Google還快,而且團隊也不過30~40人。Farmville有一間「戰情室」,每天分析玩家點了那些指令、趨勢如何,以掌握販 售什麼產品對玩家最具有吸引力。正是因為有雲端的平台,給了Farmville這樣的機會,而且剛開始也不需投資太多就可以推出遊戲。

像這樣善加利用雲端平台的創新雲端服務,比的是創新,看誰有好點子。雲端這個平台是提供給全世界的,那麼,台灣的優勢在哪裡?王瑋表示,台 灣的資訊終端機產品世界第一,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應思考可以開發哪些雲端服務,跟我們的資訊終端裝置結合。

例如可以開發「教育雲」。台灣國中以下的學生有350萬人,若能把雲端服務跟電子書之類的裝置結合起來,就會有產業優勢,甚至還能賣給有上 億學生的中國,這就是值得發展的方向。或是將台灣生產的各種醫療設備和雲端服務結合,也可提供很多不同的服務。

利用硬體優勢

建造貨櫃式資料中心

不過闕志克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同意台灣確實應該發展雲端的各種應用服務,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資金,或是提供政府雲的一部份平台,讓年輕 創業團隊試著開發創新的應用服務。但以政府的角色與功能來看,提出的政策應該要能為國家創造豐厚的外銷產值,他指出,除非能發展出全世界或至少所有華人都 會使用的應用軟體,否則利潤有限,像台灣最有名的創新網站無名小站被雅虎奇摩併購時,也只值1億台幣,而台灣的伺服器大廠一年的利潤就有10幾億台幣。因 此他主張,台灣在雲端產業最應該發展的,是建造資料中心的技術,而且是從硬體到軟體的完整技術。

闕志克指出,要建造雲端資料中心,需要有很完整的技術,現今大型資料中心內的各種電腦組件如伺服器、硬碟等,大部份都是台灣製造的, 我們有很好的基礎,除了美國和正朝這方面積極發展的中國之外,別人都無法跨入。

然而,台灣雖然擁有硬體製造技術,卻缺乏把很多部伺服器組裝在一起成為雲端資料中心的技術。例如一個可移動的貨櫃型資料中心,裡面可 能有1000個伺服器、2000個硬碟、50個網路交換器,這些組件要如何配置才能省電、容易散熱、讓網路順暢,這種系統架構的設計就需要研究。另外,還 要注意資訊硬體以外的技術如防火、防震、防盜、建築法規、環境影響評估等,如果以後要外銷貨櫃型資料中心,也得了解其他國家的相關規定。

更重要的是其中的軟體技術,即管理這麼多部伺服器(每部伺服器又可用軟體分成多部虛擬伺服器)、硬碟的「雲端作業系統」,要能監測系 統、掌握每一部虛擬伺服器正在使用多少資源、哪些資料存放在哪一部硬碟、當有伺服器壞掉時如何自動修復或馬上跳到備源伺服器、如何把閒置的伺服器關掉以節 省電力等。

國內有些人認為作業系統的軟體技術不難,只要拿現成的開放源碼來修改即可。闕志克對此無法認同,他認為要做這種系統軟體,一定要有一 套完整的想法,了解每一個元件之間如何連接、互動,如果有開放源碼就盡量用,沒有的就必須自己從頭寫。唯有這樣做,當系統發生問題時,才知道該怎麼解決, 而且也沒有智慧財產權的疑慮。現在工研院正和英業達、緯創合作研究雲端系統架構及雲端作業系統軟體,他相信有七成機率可以成功,明年底就可推出產品;而這 樣的時間剛好,因為現在建造雲端資料中心還沒有成為趨勢,預計兩年後才會出現大量訂單。

【完整內容請見《科學人》2010年第100期6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