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中國力推的產業新星

 文/林立綺

從1950年代第一台電腦問世以來,每隔15年,全世界的IT產業就會經歷一次革命性的進化。1965年大型主機問世,乃至於1980年代個人電腦興起, 到1995年網際網路的浪潮來臨,每一個變革都代表著舊科技產業時代的逝去,同時迎來了另一個嶄新的科技新時代。從1995年網際網路普及,到今年 2010年,正好又是經歷了15個年頭。不意外的,在包括RFID技術及各種WSN無線感知技術的成熟之際,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也將引領下一個15年的科技發展。

而中國這個自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的超級大市場,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電信廠商的通力帶領下,全力發展機器能夠彼此溝通的M2M (Machine to Machine) 物聯網系統及相關應用,更以「感知中國」(Sensing China)作為中國政府在物聯網產業策略的總稱。中國更準備在2020年之前,在物聯網領域投入5,500億美金的研發經費。儘管中國目前主要的產業, 仍然是勞力密集的製造業,但是站在下一個科技變革的起點,「感知中國」不僅會將中國的科技產業帶進另一個全新的進程,更是台灣科技廠商跨入物聯網的重要機 遇。

為深入了解中國在物聯網的發展以及「感知中國」的發展進行,本刊特別專訪知名美國研究機構IDC中國區服務暨電信研究部門經理相斌斌,分析中國在物聯網的發展策略,以及台灣廠商的可能商機。以下是專訪的內容:

感知中國 帶動經改及產業結構重組

問:請介紹目前中國及台灣在M2M及物聯網產業方面的最新發展

答:在中國,主要是中央政府的層級在推動發展物聯網,「感知中國」則是中國政府對物聯網策略的總稱,顯見中國政府對於發展物聯網的重視程度。因此,在中國 政府全力推動「感知中國」策略的帶動下,物聯網的發展,將不僅會驅動中國內需產業的創新發展,更會帶動中國經濟改革以及產業結構的重組及調整。

而中國發展物聯網的策略,在「感知中國」的大方向主導下,目前在各省及主要城市已經開始進行不同的試點專案,包括江蘇省的無錫,以及上海、浙江、四川和山東等地。在這個階段,各級市政府是主要帶動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以及推動多項物聯網先期計畫的主要推手及動力來源。

制定標準 與國際接軌

然而,中國在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過程中,也出現不少發展上的阻力。最主要的困難是中國目前在發展物聯網的時候,缺乏主要的產業標準。而這個障礙,也成了中國 要全力推動物聯網發展成為具有經濟規模的產業時,最大的絆腳石。因此,中國政府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已經成立了M2M標準委員會,委員會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協 調並制定中國的物聯網業界標準,以及和國際間的標準進行整合。

在台灣方面,由於目前物聯網產業缺乏地方政府的大力協助,發展進度相對地落後。因此台灣在發展物聯網的產業上,現今主要是由私人企業所推動,例如高科技產 業中的半導體廠商、LCD/LED製造廠商,以及個人電腦的製造商等企業。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發現,台灣的政府因為受到這些高科技公司的要求,近期也經開 始關注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而在學術界方面,許多台灣的大學及研究機構,也相繼成立了實驗室,針對物聯網產業及相關技術進行研究。

問:請您談談在物聯網產業上,是否已經出現關鍵級創新應用(killer application)?

答:目前在物聯網產業上,主要的應用多數是針對基礎建設的應用、交通工具上的應用、環境保護上的應用以及健康照護和能源產業上的各種不同應用。在這幾個產業方面,中國政府都進行重點式的強力推動,因此在整體的產業上,都出現有潛在的商機。

在物聯網針對不同產業的應用模式上,我可以舉幾個例子以供參考。例如,在飛機場的周邊,可以裝設具有安全及即時監控功能的監視器,可以將動態隨時回傳到營 運中心,以掌控飛航安全;針對湖水是否受到污染的即時監控應用系統;針對計程車調度的管控應用系統;針對食品生產履歷的追蹤應用系統,以及智慧電表應用系 統等。

不過,儘管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於發展物聯網產業上,保持相當積極的態度。但是,以現階段來說,中國發展的物聯網產業,仍然只是在起步時期,剛剛提到的各個產業,雖然已經陸陸續續看到物聯網的應用,卻都還沒有看到大規模的應用模式出現。

問:中國政府對於物聯網的發展策略為何?

答:中國政府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上,始終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在物聯網的發展計畫、生態系統以及市場培育上,中國政府都相當積極的主導介入。首先, 在物聯網的發展計畫上,中國透過中央政府的層級,部署物聯網的全國發展藍圖,以及各個階段的發展計畫。在地方政府方面,則採取整合不同地區特色的方式進行 發展,或是和現有產業進行合作及互動,以及成立產業園區,吸引相關產業進駐。

至於在產業生態系統的建立上,中國政府不僅成立產業生態鏈、相關的發展政策以及規範,同時也協助找出在整體價值鏈中的商業及獲利模式,並透過政策支持指標型企業,達到帶動產業發展的效果。
當然,在最重要的市場方面,中國政府也透過直接投資將物聯網應用在能源產業的方式,帶出市場需求。此外,中國政府也積極鼓勵私人企業投資物聯網在基礎建設、環境監控、公共安全以及健康照護產業方面的應用。

問:「感知中國」是中國政府對於物聯網產業策略的總稱,請說明這個計畫以及其發展目標。

答:中國的「感知中國」計畫,主要是希望透過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及產業結構的轉變。發展的目的包括:解決高度都市化所造成的基礎建設不足和能源問 題;透過「感知中國」計畫的充分練兵,中國的企業,可以將在中國市場所開發成熟的物聯網相關產品。像是將關鍵零組件、軟體設計以及系統整合等產品,銷往國 外市場;當然,透過發展以軟體開發為主的物聯網相關應用,中國也可以降低目前對於勞力密集以及高能源損耗之傳統產業過度依賴的產業結構。

可促成兩岸互補互利

問:請說明在現在以及未來,物聯網產業將為大中華地區帶來何種商機?

答:物聯網這個新興產業將為大中華地區帶來相當大的潛在商機,而台灣以及中國,又可以透過其各自的強項,在物聯網產業中得到全新的合作機會。眾所周知的 是,中國在垂直製造生產的領域,具有獨特的專精能力;而台灣在RFID的研發經驗則已具備相當的應用基礎。我預測兩岸之間,將可以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物聯網 產業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將涵蓋物聯網產業所需要的生產製造、系統整合、軟體設計以及服務營運等各個必備的流程。就創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來看,物聯 網為大中華區域所創造商機及潛在機會將是相當大的。

問:台灣的ICT產業在「感知中國」計畫中的機會何在?

答: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感測網絡以及感測器,是在物聯網整個生態系統中相當關鍵的零組件。而要生產這些零組件,必須要高階的半導體科技才能完 成。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世界是屬於領先地位,而中國則是處於相對弱勢的位置。因此,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若是能和中國廠商合作,提供中國內需市場所需 要的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將是台灣廠商在切入「感知中國」時的重要商機。

此外,台灣科技廠商在RFID技術、食品履歷、監控系統等M2M的應用上,都有充足的技術及生產經驗,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物聯網時所需要的重要技術,也都會是台灣廠商的機會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