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城市

發揮城市創造力與創新潛能的最佳方式,就是用網路串起人們,然後任其揮灑創意。
撰文∕拉堤(Carlo Ratti)、湯森(Anthony Townsend)翻譯∕王怡文

重點提要
■當市民及他們手上的眾多電子裝置,一同成為日常生活的即時感應器時,真正的智慧城市才會因應而生。
■以網路串聯起無所不在的感應器,並把它們連到政府資料庫,就能提升城市的創造力、效率與服務。

2011年1月25日,埃及開羅街上擠滿抗議人潮,反對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的高壓政權。接下來的72小時,埃及政府關閉了該國的網際網路及手機系統,企圖制止反動行為,但徒勞無功。臉書、推特及聊天室等豐富的互 動圈,已將數百萬開羅人民集結起來,義無反顧地推動社運。最後埃及政府讓步,恢復該國經濟賴以維續的通訊系統,但民眾繼續施壓,直到14天後穆巴拉克辭職 為止。

在那數週之前,即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期間,異議份子、部落客兼社運策劃者安曼姆(Slim Amamou)利用行動社交服務「四方廣場」(Foursquare),通知友人他於1月6日被捕的消息。安曼姆被拘禁在突尼斯監獄,由於他在四方廣場的 虛擬突尼斯監獄上「打卡」,使得全球的支持網民得知他身處何地,也立刻成為國際注目焦點。新聞報導引發了更多社運,在位已久的班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不久後被迫下台。

在「阿拉伯之春」反政府浪潮所及之處,公民利用新興的網際網路應用程式以及無所不在的手機,在網路世界與「城市世界」之間來回運送資源,掀起城市精神之 戰。我們可以將這些轉變過程,和一些競逐未來「智慧城市」典範的大型都市發展計畫相比較。最極端的當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馬斯達(Masdar),這個封 閉社區位於阿布達比城外的沙漠中,預計容納五萬居民,每個建築、路燈和個人運輸工具「艙車」(pod),都預先經過規劃、配備高科技零件,在在追求能源效 率最佳化。無論是馬斯達、南韓的新松島(New Songdo)或葡萄牙的普蘭尼特谷(PlanIT Valley),不動產開發者、全球資訊科技公司及政府都試圖從零打造充滿高科技基礎建設及服務的都市中心。設計者說,這些偉大的構想將成為未來城市建設 的方針。

但是就典範來說,新興的型態是藉由網路串聯數百萬網民,進而從中爆發出智慧,相形之下,那些上級主導的計畫就遜色多了。真正有智慧而真實的城市,不是像軍 團一樣聽將軍命令、整齊劃一地行動,而比較像成群移動的鳥群或魚群,在群體中,個體會回應鄰居社交與行為的微妙暗示,來決定移動的方向。雖然開羅和突尼斯 群眾看似亂無法紀,他們的行動卻是以數位方式協調出來的人類活動,其規模前所未見。出現在開羅塔利爾廣場(Tahrir Square)的數十萬民眾,是受簡訊與推特召喚而來,這正是另一種極民主強大且富生命力的智慧城市樣貌。

網路硬體的設置與控制不是重點,政府、科技公司和都市計畫顧問可以利用民眾所推動的策略,讓民眾擔任改革的推手,創造更有智慧的城市。在適當的科技設施相 助下,民眾就能比中央治理更有效率地處理能源利用、交通壅塞、醫療照護和教育等問題。網路化城市的居民可以運用分散式智慧,創造新的社區活動,以及新型態 的公民社會行動。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1年第116期10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