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ublished on 04/04,2006

健康與環保意識抬頭,單車麻雀變鳳凰般地變身為文明健康的象徵,只要雙腳一踏、一踩,隨時可以帶著你翻山越嶺、上山下海,四方奔馳。

許多四、五年級生,一提到騎單車,就會哼起一首歌──"我騎了一部單車,啊啊啊~,要到路的盡頭…",腦海中也會同時湧現那段與單車相伴相隨的年輕時代。一路走來,從學會騎單車時的興奮、騎著單車闖蕩江湖、到鐵馬上的兩人世界,單車宛如良師益友般,在成長的歲月中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反觀今日,隨著交通工具的發達與環境的改變,單車逐漸變得遙遠且陌生……。單車,似乎早已被多數人排除在生活的領域外了!

健康環保抬頭,鐵馬大翻身
隨著健康休閒觀念與環保意識的抬頭,許多開發中國家視為落後交通工具的單車,卻悄悄地在歐美日等現代文明國家中,麻雀變鳳凰般地變身為文明健康的象徵!生產技術的突飛猛進,更使得單車不再只是以前的廉價貨、洛克馬,而是同時兼具運動、休閒、旅遊、環保等多功能的好夥伴。只要雙腳一踏、一踩,隨時可以帶你翻山越嶺、上山下海,四方奔馳。
台灣有著美麗、豐富的景觀環境,許多地方原本就適合單車旅行。近年來,由於〝台東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成為熱門景點的成功案例,許多縣市政府也開始著手規劃設置單車旅行道,提供民眾戶外休閒旅行的新去處。為了讓所有讀者可以一窺單車旅行的大樂趣,我們將以下列七個篇節,詳述展開單車旅行的必備知識﹔並精挑細選出全台最棒的單車旅行路線,帶你先騎為快!

全台最棒的單車旅行路線全台騎透透,我們特別為你挑選出六條適合全家大小單車旅行的路線──有浪漫河岸風光與博物館的台北八里,深入客家農園茶莊與湖畔風光的新竹峨嵋湖,騎進綻放著萬紫千紅花園的彰化田尾,消遙迎向悠閒海風的花蓮,輕踩綠色平原與河口生態的宜蘭,深入離島戰地風情及古厝建築的金門等,這些路線皆屬於距離較短、規劃清楚、安全無虞,且提供租車服務的單車道旅遊路線。
另外全台較知名的路線,還有北部的淡水河基隆河系、龍門、坪林、桃園新屋海濱,中部的苗栗貓貍山、中縣東豐單車道、南投集集、日月潭、彰化二水,南部的台南白河、高雄美濃,台東的黑森林、關山、池上,花蓮鯉魚潭、瑞穗,宜蘭的冬山河等,都頗值得一遊。
且讓我們鬥陣作伙,一起追隨單車旅行的風潮,騎上鐵馬來去凸全台灣﹔踩進台灣的小鎮風光、山光水色、藍天碧海、鄉村田野,一起享受深度且精緻的單車旅行吧!

一、基本認知篇
體認騎乘甘苦,心中無落差
有許多朋友在看到單車旅行或單車環遊世界的報導後,立刻就抱著〝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的決心,約好朋友、跨上家中的洛克馬,浪漫地想要騎著單車一起去吹吹風。
一趟路程下來,吹口哨、追風馳騁的感覺已全然不見。在又飢又渴的狀態中,不是被汽機車的廢氣搞得灰頭土臉,就是腿酸腳軟,接著又是屁股痛得哎哎叫﹔再加上頭頂不斷發威的烈日,渾身汗涔涔、淚漣漣,還得被朋友罵到豬頭……。這時總不免心想:何苦來哉!可別再有下一次了。
「怎麼想像會與實際落差這麼大?」其實,騎單車是需要付出體力的戶外活動,所以在從事單車旅行前,最好對單車騎乘有基本的認知。首先,必須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狀態的旅行路線,準備適當的車種、合適的裝備,並將單車調整至最佳狀態﹔同時還要了解騎乘技巧,學習基本維修。能如此面面俱到,單車旅行肯定輕鬆又愜意,保證讓你既上癮又成就十足。

二、伯樂找馬篇
為自己尋覓一匹千里鐵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單車依不同的騎乘用途與環境,可分為公路車、登山車、一般通勤車、旅行車等不同車種。公路車也稱跑車,外型具彎手把、細輪胎,適用於比賽與柏油路面的騎乘﹔登山車有前或後避震器,輪胎較寬,適用於非柏油路面的地形,目前台灣單車旅行的車種以這兩種為主。而一般通勤車適合都會間的短程騎乘,如媽媽的買菜車﹔旅行車則適合長短程的旅行使用,是歐美地區單車旅行的主要車種。
單車的價格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通常會因車種、車架材質、零配件的等級不同而有所差異。在選購千里鐵馬時,除了需考量用途與費用外,還需依照騎乘者的身高選擇車架的尺寸。一般來說,身高150-165公分者適合16吋的車架,而18吋配165-175公分,20吋配170-180公分。

三、隨身行頭篇
裝備大不同,備好再上路基本裝備──
有保護頭部的自行車安全帽、保護手掌的手套、以及照明與警示功能的前後燈和自行車水壺等。
隨身裝備──
以利於排汗、保暖、減低風阻的材質所製成的自行車褲與自行車衣﹔自行車褲在跨下有一塊軟墊,可吸震、分散壓力及防止摩擦,並減低屁股疼痛。
其他裝備──
有估算里程及速度的碼錶,防沙、擋風與隔離紫外線的自行車眼鏡,修理工具組(袋),袋內有內外六角板手、螺絲起子、補胎工具、補胎片、備用內胎等簡易的修理工具﹔並需攜帶伸縮式打氣筒,以便破胎打氣之用。
長程旅行裝備──
長程旅行由於裝備較多,若掛在或背在身上騎乘,身體容易疲勞且極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除了把手袋外,單車上還要裝置後行李貨架,以便掛置後行李袋﹔如裝備數量多時,可再加裝前袋。

四、基本維修篇
懂得維修,鐵馬跛腳也不怕單車騎乘時,千里鐵馬有時也會因故障變成跛腳馬,所以必須學習一些基本維修,以避免發生車騎人的窘況。排除外力碰撞的因素,較易遇到的故障狀況是〝破胎〞與〝鏈條脫落〞。
破胎時的處置──
愛車如有前後輪快拆裝置,即可輕易地拆下輪胎,換上修理工具包裡的備用內胎,打完氣後就可迅速上路﹔而破掉的內胎則利用晚上或休息時再行補胎。如果沒有快拆裝置,那就只能在現場慢慢的補胎了。
鏈條脫落時的處置──
鏈條脫落的主因是變速不當,所以在騎乘變速時,踏板要保持往前踩踏,不要往回空踩,往回空踩往往極易造成鏈條脫落。當鏈條脫落時,只要將脫落的鏈條重新掛回齒輪盤,手握腳踏板,回轉一圈,鏈條即可輕鬆掛回齒輪上。
  除了具備上述基本維修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出發前的單車檢查與事後的保養。舉凡輪胎氣壓、煞車、變速系統、座墊高度、鏈條潤滑清潔、車燈等,都須一一檢查與調整,才能真正確保騎乘的安全與舒適。


五、安全騎乘篇
單車旅行樂無比,安全擺第一行進時注意事項──
1.出發前需熱身,並試騎車況,檢查煞車與變速器,調整座墊適合的高度。
2.配戴安全帽與手套,遵守交通規則與號誌。
3.靠右騎乘、不隨意變換車道,停車時靠右方。
4.煞車時先煞後煞車、再煞前煞,或前後同時煞,並以多次漸煞取代一次煞車。
5.轉彎需打手勢,手臂伸直,指向欲轉彎的方向。
6.除了作轉彎手勢信號及換檔外,雙手不可離開手把。
7.上坡騎不動時可下來牽車,避免硬踩或站立著踩﹔下坡遇急轉彎時,先減低速度再通過。
8.遇砂石、泥土路面,速度放慢,以防滑倒、爆胎。
9.輕鬆騎乘不趕路,適當距離稍休息,較不易過度疲勞。
10.夜間或進入隧道等光線不佳區域時,需準備前後車燈。
飲食注意事項──
1.勿空腹或太飽騎車,隨時補充水分、食物,以防體力消失。
2.剛下車時不可猛飲開水,應待緩和後再多次補充。
隨身裝備──
1.以透氣衣褲為主,避免穿太多、太緊、太密,以防中暑。
2.戴眼鏡可防細砂、小蟲入眼。
3.避免穿小飛俠雨衣,最好雨衣褲分開,以防捲入齒盤。

六、交通運送篇
掌握運送原則,輕鬆又便捷
台灣都會內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嚴重,想要騎著自己的愛車到郊外或距離較遠的景點,可能還沒出市區就已灰頭土臉、騎興大失!所以,建議搭配汽車、巴士、火車、捷運、飛機等交通工具,將人與單車運送到目的地後再開始騎乘。
搭乘自用小客車者──
目前最流行與便利的方式,是所謂的「4輪+2輪」,即在車上加裝固定於車頂的「車頂架」、或移動式懸掛在後行李箱上的「車後架」,整台單車可輕易地固定或綁掛在攜車架上,載到目的地才下架開始騎乘。若不想安裝攜車架,車內就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並準備有前後輪快拆裝置的單車或摺疊車,才能輕易地拆解輪子放入。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者──
一般規定需將單車分解裝入單車攜行袋中,分解、組裝單車與裝袋的技巧,必須請教老手並實際操作──例如:搭乘需要自己扛車袋上車的火車、捷運、巴士等,可能會騎車抵達或離開車站,因此為方便分解與組裝,單車可只分解前後輪,能裝入車袋即可﹔但搭乘飛機,為避免托運時的損傷,單車就需做較細部的分解與保護。

七、事前規劃篇
選好等級、路線,快樂出發 哪裡可以騎單車旅行?是初入門的朋友常有的問題,尤其目前台灣單車旅行路線的書籍與資訊並不多,因此最便利的方式就是參加單車協會或俱樂部的活動,由有經驗的老手帶路,團體行進中也可互相照應。但這些活動會有等級區分,參加前須確定路線的等級與難度。目前協會有安排國、內外入門的單車遊程,而俱樂部大多以中級以上的路線為主。
四種單車活動等級──
目前單車活動依距離、難度、騎乘者的實力來分,可區分為以下四種等級──
1.20公里以下的肉腳級。
2.20-50公里的中級。
3.50-100公里的健腳級。
4.100公里以上的普羅級。
四種單車旅行路線──
單車旅行路線以騎乘環境、路況來分,可區分為以下四種路線──
1、單車道旅遊路線:包含單車專用道與有規劃設施的單車旅遊道路。這些路線的距離較短、路線清楚與安全,提供出租單車服務,沿途並可結合景點做逍遙遊,適合沒車、沒體力的肉腳級朋友騎乘。
2、休閒運動路線:適合健腳級的朋友騎乘,距離50公里以上,可自行規劃路線。
3、登山林道路線:需要好的登山車與山路騎乘技術,才能挑戰大自然。
4、長征挑戰路線:可騎一趟南北或環島長征,台灣縱騎約600公里,一般需要6-7天﹔環島一圈約1200公里,則須2個星期。

 

http://www.taiwanbike.com/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8&blogId=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