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修辰
資料整理/張珮菁+楊少強


雖然二○○二年的大環境不景氣,但在《商業周刊》首度針對國內一千零二十六家上市、上櫃公司進行的〈二○○二上市櫃營收排行〉的總體檢中(不包含轉投資認列的合併營收),發現仍有近六五.六%(編按:母體家數在扣除十一家二○○一年無營收公司數後,為一千零一十五家)的上市、櫃公司營收持續成長,而營收衰退家數為三百四十九家,占所有上市櫃公司的三四.四%。

這份排行顯示的第一個訊息是,科技產業仍為國內上市、櫃公司的成長動力。五百五十家非科技類股上市、櫃企業的平均營收成長為五.九%,仍遠低於四百六十五家科技類股平均營收成長的二四.八%。

‧ 營收成長前一百強
多數仍是科技業者


另一方面,營收成長最快的前一百強企業裡,同樣是以科技產業獨占鼇頭。根據這份排名來看,扣除二○○二年金控元年,合併效益所產生的營收快速成長特例,如營收成長第一名的國泰金控因為吃下世華銀行而出現成長一百倍的合併例子,以及開發金控、富邦金控的合併案例外,絕大多數的入榜業者都來自科技產業。

如去年上市的國內液晶面板族群的廣輝電子(第三名)、奇美電子(第二十三名)、友達(第三十六名)及瀚宇彩晶(第三十八名),由於去年產能全開,都站在產業發展的浪頭上,而取得超過九成的快速成長營收表現。

而憑著DDR熱門題材的南亞科技,則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產業中取得營收成長一五五%的高績效表現,名列營收成長一百強第十九名。

除去這些高資本投資的產業,許多次科技產業,在二○○二年仍產生耀眼明星,例如,薄型光碟機的霸主廣明光電(第十七名)成長一八一%、DVD晶片組龍頭聯發科技達九二%(第四十四名),以及數位相機製造商華晶科技(第五十一名)的八七%,這顯示出各個新興次科技產業的龍頭業者表現皆相當亮麗,絲毫未受大環境的影響,持續高成長。

‧ 營收成長,股價不一定受惠
TFT、DRAM先盛後衰


另一方面,這份〈二○○二上市櫃營收排行〉也透露出一個訊息,即是營收成長不見得對股價有激勵作用。

回顧二○○二年台灣股市表現,上半年,在科技產業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產業,以及DRAM產業兩大支柱帶領下,引領一波基本面回溫及資金行情搭配的走勢。

但下半年在科技產業產能供過於求的影響下,這兩大產業股價亦率先下滑,隨後在傳統產業股及中國收成概念股取代下,電子股在二○○二年的下半年幾乎魅力全失。

台証投顧協理張逸敦指出,電子類股由於全球產能供過於求,以及毛利逐年下滑的老問題,失去了過去高本益比的光環;而傳統產業中的中國收成股伴隨中國大陸龐大市場的機會,在認列中國投資收益上有較大的帳面盈餘,因而成了股市資金追逐的對象。

以在中國大陸投資東南汽車公司的中華汽車工業為例,二○○二年營收成長二七%,達五百四十七億元(名列第二十五名),但股價自二○○二年一月二日的二十三元起漲,至年底已漲至六十五元。

反觀友達光電,二○○二年營收達七百五十五億元、成長一○一%(名列第十一大),但股價從二○○二年一月二日的三十七元衝高到六十二.五元之後又回跌,到年底只剩二十元。

不過張逸敦也指出,這些所謂的中國收成概念股靠的都是認列中國大陸的轉投資收益,因此目前的營收排行在沒有合併轉投資營收下,尚難看出傳統產業股真正的獲利能力。

‧ 民營龍頭鴻海再創傳奇
以二千四百五十億掄元


不過二○○二年最令人驚艷的傳奇,還是台灣科技首富鴻海精密工業董事長郭台銘所締造的驚人紀錄。

鴻海在前年第一次取得民營製造業龍頭後,二○○二年再度蟬聯製造業冠軍,同時踢下前年上市、櫃公司營收龍頭中華電信,登上上市、櫃公司營收龍頭寶座。

二○○一年,鴻海營收已經高達一千四百四十一億元,但在如此大的基礎上,鴻海居然二○○二年營收還可以成長七○%,創造出一千零八億元的成長額,比去年景氣復甦的中國鋼鐵一整年營收還多。

郭台銘單單靠鴻海一家公司的二千四百五十億元年營收,只比「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台塑三寶」」南亞、台塑、台化,三家公司加總營收少了一百一十二億元。

郭台銘徒手創業二十八年,由一家塑膠加工廠,到今日的全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者,台大工商管理系教授洪明洲分析,韓國政府傾全國之力才發展出三星(Samsung)電子、現代(Hyundai)集團等知名企業,但鴻海從中、小企業起家,能成長至今日的規模,可說是台灣的奇蹟。

‧ 轉型科技成果豐碩
來自新力、英特爾與戴爾


二○○二年,是郭台銘誓言將「製造的鴻海」轉型為「科技的鴻海」的第一年,就能繳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這一千億元的成長動力來自新力(Sony)電腦娛樂公司的Play Station2、惠普(HP)桌上型電腦及英特爾(Intel)、戴爾(Dell)兩家的主機板訂單。

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的統計顯示,二○○二年全球PS2的銷售量超過兩千萬台,其中在台灣出貨數統計,至十二月為九百七十二萬台。但根據外資法人的估算,由鴻海、華碩兩家出貨的PS2約在一千一百萬台左右,產值約為五百五十億元。

郭台銘為何能夠拿下這些重要訂單,而且成功轉化為獲利?

美林(Merrill Lynch)證券硬體中下游分析師曾省吾指出,鴻海藉著過去為新力製造PS零組件的經驗,快速複製到PS2的組裝生產上。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出貨後,隨著PS2在全球市場上大賣,鴻海在第三季時就達到單月出貨超過一百萬台的成績。這項產品成了鴻海每月營收不斷創新高的動力。

相對而言,華碩則在第四季才開始大量出貨,因此,二○○二年台灣PS2產值的五百五十億元中,據法人估計,有超過三百億元落入了鴻海的口袋中,鴻海也藉此優勢,正與新力電腦娛樂密切合作PS3的開發工作。

‧ 順利承接新惠普訂單
主機板更做到全球第四大


另外新增的六百億元,則是來自新惠普桌上型電腦及英特爾、戴爾的主機板這兩項新訂單。

與惠普合併前的康柏(Compaq),是鴻海最大的桌上型電腦客戶。二○○二年四月中,鴻海設在捷克的歐洲總部正式開幕,這裡是鴻海為了服務康柏所設的歐洲運籌與裝配中心,讓合併後的新惠普仍然倚重鴻海的運籌能力,使得鴻海成為二○○二年國內桌上型電腦出貨第一大廠。

主機板則是郭台銘在二○○二年的另一項重大斬獲。鴻海切入主機板市場的經驗不超過三年,最早是在二○○一年,開始小量為英特爾出貨的主機板訂單。

二○○二年開始,鴻海開始大量為英特爾產製主機板之外,也從美國電子專業代工製造廠(EMS)手中搶到戴爾釋出的新訂單,一舉將鴻海的主機板出貨量拉升至約一千二百萬片左右,超越技嘉科技而名列全球第四大主機板業者。

一位基金經理人指出,鴻海能在二○○二年成長近七成,與其客戶新力、惠普、英特爾、戴爾、思科(Cisco)、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等全球一級大廠合作有絕大多數關係,因為無論景氣如何起伏,這些大廠在PC、手機、通訊以及消費性產品的結構上都能互補。

去年營收成長二六%,在上市、櫃公司營收排名第四名的廣達電腦執行副總王文華說,鴻海成功的機構整合技術是在不景氣中大幅成長的關鍵,而且硬生生從許多國際EMS大廠手中搶下不少訂單,是廣達學習的對象。

‧ 以機構整合搶下對手訂單
躍為全球專業代工第五大


在二○○ G年一月鴻海尾牙宴上,郭台銘曾說︰「最近,集團最大的客戶從美國帶給我一份世界知名的採購雜誌,裡面報導了全球具領導地位的EMS供貨商,把鴻海排在第六名。第六名這個成績對我來說是一個很不滿意的成績。……我希望集團未來將從第六名迅速往上爬升,……建立一個全球的科技鴻海!」

郭台銘這一席話,在換算二○○二年的二千四百五十億元營收為美元後,約為七十一億美元,已正式達到目標,因為這樣的營收超越過去曾為戴爾代工主機板的專業代工業者Jabil,而Jabil流失的訂單,就是轉到郭台銘手中,也讓鴻海正式名列全球第五大EMS業者。

「郭台銘為鴻海首創的CMM(Component Module Move,以鴻海擅長的零組件與模組設計相結合,以發揮快速且彈性的開模、組裝工作)模式,就像是一個黑洞,將所有的資訊產品全都吃了進去。」曾省吾指出。

曾省吾進一步分析,鴻海能夠搶下訂單的關鍵是,一般的EMS廠如Flextronics不承擔客戶零組件的庫存成本,但郭台銘的鴻海承受一切成本,做到讓客戶百分之百滿意,因此能不斷的搶下訂單。

全球第一大EMS廠Flextronics去年營收為一百三十二億美元,約為鴻海的兩倍,排名第二的旭電(Solec tron)為一百二十二億美元。

‧ 自有資金不虞匱乏
是最值錢EMS公司


曾省吾表示,三年前Flextronics的市值是鴻海的兩倍,但從去年開始,Flextronics受到景氣影響,股價直線下滑,最低到五美元,現在Flextronics的市值反而只有鴻海的二分之一。

鴻海與其他EMS廠最大的不同是自有營運資金越來越高。

鴻海在前年取消了兩次全球存託憑證(GDR)發行計畫,但過去五季的營運資金卻不虞匱乏,因為過去鴻海所賺的錢全部盈餘轉增資,讓鴻海擁有足夠的現金流量。不像其他的EMS業者,通常靠著發行公司債,或購併的槓桿方式擴大公司規模。如Solectron雖為全球第二大,但卻是靠購併成長,因此營收雖大,卻處於虧損狀態。

在鴻海的CMM模式中,憑藉零組件的製造優勢,讓鴻海能享有其他EMS業者所沒有的較高毛利。以PS2為例,華碩只負責組裝,毛利約為五%;而鴻海除了組裝之外,亦有零組件製造收入,因此,整體毛利較華碩高。

靠著一步一步的穩健成長,鴻海雖然只排名全球第五大EMS業者,卻擁有七十多億美元的市值(約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是全球最值錢的EMS公司。

「但現在廣達與華碩兩家公司市值的總和,剛好等於鴻海的市值。」曾省吾分析,主機板的暴利時代至今,毛利下滑越來越嚴重,華碩與廣達的股東報酬率(ROE)從三年前的四○%下滑至目前的二○%,但鴻海的股東報酬率一直維持在二五%至二七%之間,如此高績效的表現,讓鴻海的外資持股比重高達三四%。

‧ 手機廠將為諾基亞代工
可望成為另一個一千億動力


郭台銘不靠購併,靠著一步一步的扎實成長,不斷瞄準新領域的布局策略,讓鴻海在科技產業面臨微利時代的殺價競爭中,能以一年時間增加一千億元營收的速度,凸顯出鴻海真正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郭台銘在北京科技園區設立的手機廠將在三月底完工,並開始量產,全球第一大手機業者諾基亞,將成為今年鴻海複製去年新力PS2的成長模式一樣,逐漸成為鴻海營收創新高的動力。

去年十二月,鴻海單月營收已升高至二百九十億元,相當於股王聯發科一整年的營收數字,也許今年鴻海的營收,郭台銘又會交給股東一張更驚人的成績單。

不過,向來說到做到的郭台銘卻在去年留給股東一個疑問,那就是他的接班人問題。

去年五月時,郭台銘在股東會上說出將召開記者會,宣布他最新的接班人培養計畫。郭台銘說︰「大家越不相信的事,我就越想做,大家都不相信我會退休,我就要做給大家看!」但是這個記者會卻臨時取消了。到底是接班計畫難產?或者是郭台銘又有了新的想法?大家都在等待他的答案。

 

from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30213&s_code=0041&s_ca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