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三月才剛進入股市投資,幸得友人的指點對績優股和投資方向有些認識,友人對鴻海有特別的愛好,沒有獲利的話,他也不會大力對我推荐鴻海集團的股票,因為抱持著長期投資的心態,也就是師法巴菲特的投資心法,一旦確定這間公司的遠景和獲利能力,就可以開始下手投資,因為這不僅是投資和累積財富,也等同是在累積自己的選股能力和下功夫查詢找資料,尋找獲利的投資標的物。

 

首先,我要先介紹鴻海集團的掌門人-郭台銘董事長。以下文字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NvCa5QieBR43zzZX1cic3Q--/article?mid=4018

 

鴻海是由郭台銘1974年開辦的公司發展而來。7,500美元啟動資金中有一部分是向母親借的。一開始他在台北附近生產黑白電視機的塑料調頻旋鈕。

 

80年代初期﹐郭台銘開始涉足個人電腦行業﹐事業隨之開始起飛。他最早是生產電腦的接口線﹐這種配件相對簡單﹐但使用廣泛。雖然不太懂英語和日語﹐但不久郭台銘仍然開始了他在美日市場尋找客戶的旅程。郭台銘說﹐在八、九十年代期間﹐他大量的時間都花在駕車穿梭於美國城市之間﹐以致於能對丹尼斯(Denny's)連鎖餐廳的菜單倒背如流。

 

隨著訂單增多和在台灣的生產成本飆升﹐郭台銘於1988年在土地和勞動力都很便宜的大陸開辦了首家工廠。與此同時﹐兩岸間持續數十年的緊張關係開始緩和﹐大陸也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經濟改革。這時候郭台銘看中了深圳這處靠近香港的中國市場改革前沿。

 

郭台銘利用深圳這塊規模尚小但發展迅速的業務來招攬潛在客戶。時任戴爾公司亞洲採購部負責人的方國健(Max Fang)透露﹐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 1995年到訪華南時﹐郭台銘以安排戴爾與他熟識的地方政府官員見面為交換﹐獲得駕車送戴爾去機場的機會﹐然後郭台銘又在途中安排了一次戴爾參觀他工廠的小插曲。

 

當時戴爾公司尚未躋身全球五大個人電腦廠商之列﹐而鴻海也還未生產戴爾直接購買的零配件。早在1979年就認識郭台銘的方國健稱﹐郭台銘看準戴爾是顆明日之星﹐因此一心想與他結識。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表示﹐如今鴻海已成為戴爾最大的供應商之一。郭台銘台灣辦公室內至今還掛有戴爾公司創始人的照片。

 

就在同一年﹐郭台銘拿下了一塊更大的地皮﹐後來發展成為龍華廠。當方國健1年後到訪時﹐這家廠僅有不到一千名工人﹐而管理人員以20英尺的集裝箱為家。

 

此行給方國健留下深刻印象。當時戴爾和其他電腦公司傾向於向不同供應商購買零配件然後在自己的工廠組裝。而郭台銘已建立了一條龍式的生產線﹐從電腦包裝的原材料採購到組裝成成品等大多數工序都包括在內。

 

美國加州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 Corp.分析師亞當•皮克(Adam Pick)稱﹐這些年來﹐郭台銘將越來越多的電腦零配件納入到產品序列中來。憑藉自產零配件﹐鴻海得以在降低產成品價格來打擊競爭對手的同時而又不損害自己的總體利潤。到2000年﹐郭台銘手下有近3萬名工人﹐營業收入突破30億美元。郭台銘還在將他那種“一應俱全”的經營策略覆蓋到其他產品領域上。鴻海早年成立了一家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如今成了全球最大的獨立手機製造商。他2003年開辦的一家公司如今是液晶顯示器業內的領軍製造商。去年鴻海還收購了一家重量級的數碼相機生產商。

 

如今鴻海有時是生產一件產品的大多數零配件﹐並以成品的形式提供給客戶﹐有時則直接面向零售商和消費者出售產品。

 

現總共有45萬名員工在郭台銘遍佈大陸的十幾個省份的工廠效力﹐此外出於將生產地向消費者靠攏的需要﹐他在匈牙利、墨西哥和巴西等全球各地的工廠還有數千名工人。鴻海公司成為捷克共和國最大的出口商之一﹐幾年前郭台銘還在那買下一座城堡。鴻海在向越南、印度擴張的同時﹐還在向其他行業滲透﹐其中就包括汽車零配件行業。

 

隨著鴻海精密的規模一天天壯大﹐要想憑一己之力直接管理這家公司﹐幾乎是不可能。面對這種情況﹐郭台銘以自身個性作為基礎﹐培養了鴻海精密的企業文化。在龍華科技園﹐郭台銘與中國政府官員的合影被放大鑲嵌後懸掛在顯眼處﹐而在工廠書店銷售的郭台銘轉記中﹐也能看到他的照片。

 

從公司其他管理人員那裡得知﹐郭台銘身先士卒﹐不僅確保產品按時出廠﹐還必須滿足客戶需求。他每天工作16個小時﹐到了晚上依然駕駛著一輛配備了自行車鈴的高爾夫球車在龍華園內巡視﹐數十年如一日。他會時不時停下車﹐或是抽查生產線的運轉狀況﹐或是幫助工人維修設備。

 

公司經理往往被要求閱讀並背誦一本名為“郭台銘語錄”的小冊子﹐其中有一條這樣寫道:對任何組織而言﹐最重要的是領導層﹐而非管理層﹔領導者必須具備為了大眾利益而充當獨裁者的決斷力。會議期間﹐郭台銘往往站著發言﹐一邊說一邊用筆在旁邊的大紙版上勾畫。他一方面鼓勵與會者積極討論﹐但另一方面如果他認為某人的發言太過愚蠢﹐他可能會命此人起身立正。“他會說﹐我這不是在懲罰你﹐因為我也站著﹐”鴻海精密的一名高級經理說。

 

業內管理者和分析師都說﹐當客戶把一條生產線外包給鴻海精密後﹐便會把更多的生產線外包給他們。方國健說﹐這就跟做什麼事兒上癮似的。方國健2002年離開戴爾﹐現在經營著一家風險投資基金﹐該基金與鴻海精密共同投資了一家機器人玩具生產企業﹐名為Ugobe Inc.

 

對於鴻海精密的競爭對手而言﹐他們怕是很難望其項背。四年前﹐鴻海精密的收入尚不及那斯達克上市企業偉創力國際(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Ltd.)﹐後者穩坐業內頭把交椅已有數年之久。而如今﹐即便偉創力國際於今年6月宣佈與加州企業旭創(Solectron Corp.)合併﹐二者收入相加也僅為鴻海精密的三分之二左右。

 

 但鴻海精密也有其不足之處。分析師指出﹐由於缺少產品設計方面的能力﹐該公司無法在筆記本電腦生產領域傲視群雄。此外﹐它所從事的合同製造領域也存在一定風險﹐不僅競爭激烈﹐利潤率也不高。雖然擁有眾多客戶﹐但鴻海精密卻對其中的一小部分十分倚重。在科技行業﹐單一產品線既可以成就、也可以毀掉一家企業﹐其供應商的禍福命運往往也懸於一線。不僅如此﹐鴻海精密還面臨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將收入增幅提升至投資者所期望的水平。

 

郭台銘在鴻海精密的角色也正逐漸發生著變化。他表示﹐雖然自己目前仍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但重點已從以往的日常例行工作轉移到了重大戰略問題上。他還更多地關注於慈善事業﹐曾承諾最終將捐出個人財產的三分之一。同時郭台銘也把更多時間用在了處理一系列生活變故上﹐他結發多年的妻子2005年去世﹐上月﹐他的弟弟(生前曾是鴻海精密某關聯企業的負責人)又因久病不治﹐最終離他而去。

 

郭台銘已開始在鴻海精密尋找接班人﹐重點對象是那些年齡在35-45歲左右的員工。他還開始要求手下的高級經理在各自子公司獨攬專權﹐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身實力。郭台銘不大可能從家族成員中挑選繼任者﹐因為膝下一子一女均不在鴻海精密就職。

 

他說他之所以作出現在辭職的決定﹐是受到了中國歷史的影響﹐尤其是乾隆皇帝(1736-1796年在位)。乾隆在位時大大提高了清朝國力﹐使得當時的中國幾乎成為世界上最為富強的國度。但在其執政晚年﹐決策出現失誤﹐清朝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導致這個朝代的滅亡。“他控制整個中國長達60年﹐”郭台銘說﹐“可他在位時間太長。我想休息休息﹐把更多機會和責任留給年輕人﹐雖然我自己還不老。”

 

投資鴻海的迷人之處

交代完鴻海的背景資料之後,我們再回頭來看,他能為投資者帶來多來的投資報酬率。假設近5年來,你每個月固定投入1萬元,用盤後交易的方式買鴻海,鴻海的股價上漲再加上每年的配股配息,換算下來,一年至少15%的利息,持有10年,就等於增值1.5倍、20年變3倍,試問你到哪去找這麼好的投資標的?

 

「鴻海是中長期投資的最佳標的。」世新大學助理教授梁彥平說明,鴻海是高成長型的公司,近10年來的每股盈餘穩健成長(圖1),從每股7塊多、成長到2006年的11.59元,由每股盈餘走勢圖可看出,鴻海的獲利不受景氣循環影響,每年都有成長,還能配股配息。再加上股價走強,「投資人等於兩邊(資本利得與股利)都賺」梁彥平說。

靠長線投資賺大錢的案例,在多數人眼中,他們的投資方式很傻、很懶,因為只買一檔個股,在股價高點時還不會賣;卻也因為「情有獨鍾」,讓他們賺大錢,從一開始第一年平均報酬率15%,利滾利之後,隨著時間越拉越長,個股的資產價值也跟著利滾利,最後是翻了一倍、兩倍以上。

 

「會長期投資的人有三種特色:多金、知識程度高、早期買股票。」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分析,十年前,正是股市走多頭的時候,吸引投資人一窩蜂把資金投入股市,再加上當時能夠選擇的個股不多,因此投資人寧願把錢放在他們信任的企業老闆身上,像張忠謀、王永慶等。

不過有趣的現象是,這些長線投資人有很多是因為不懂股票、不看財經雜誌,因此不容易受到市場氣氛操弄、不輕易買賣股票,所以往往一抱就是5年、10年以上。「不靠股價賺錢的心態,反而讓這些長線投資人比波段操作的投資人賺得還要多。」儲祥生說。

根據調查,長抱股票10年最賺的就屬鴻海。10年前,鴻海股價165元,以281元來計算的話,每股價差116元,相當於一張鴻海資本利得就賺了116,000元,要是再加上鴻海每年平均配23元現金股利、股票股利23元,如果,投資人長期持有鴻海都不賣,10年總報酬率高達867.68%,資產增值9.68倍,居所有上市櫃公司之冠,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今年的股東會上開宗明義就說:「你們買鴻海股票,就等於錢放在那邊,我們會幫你把錢變出更多錢來。」這番話雖然霸氣,卻也顯現出像鴻海這般營收、獲利高成長的公司,長期投資下來,絕對能擁有高報酬。

 

再加上高的驚人的股利政策可以讓你的錢生錢、股票長出股子股孫。舉例來看,從2001年買進10張鴻海,隔年參與配股配息,到了2006年,投資人可以領取11萬元的配息;更吸引人的是,透過配股,原本的10張鴻海股票已經變成20張,短短5年,資產就暴增2倍以上。

這樣一來,還有什麼理由或藉口可以不投資鴻海的嗎?
尤其在台股攻上8千點,多頭大師還揚言2008年總統大選前的行情還有可能站上12,682的波段高點,若真是如此,代表現階段還有投資空間,在許多投資人還在盲目的跟隨市場流言撒錢買股的時候,我們鄭重推薦,長期投資的買點真的到了。

汪潔民認為,依據歷史經驗,台股有40%的時間是下跌的,剩下60%多是在整理期,真正大波段漲幅的時間很短,換句話說,投資人想要抓住大盤指數趨勢、波段操作,真的不容易。再說,台股的資金結構當中,法人戶至少占了3成以上,影響力動見觀瞻。


而一般投資人資金分散,力不從心,市場消息又不對稱,當利多出現時,往往已經是第二手消息,小投資人無法掌握金流,又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公司動向,往往是吃虧者,最後,總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因此,不如選支好股,長線投資,透過每年發放的股利,降低持股成本、墊高報酬率,平均下來,一年的報酬率至少都有10%。

另外,值得注意和提醒的,除了股價之外,還要留意產業的景氣循環;當景氣循環正準備反轉走跌時,就不要買進。相對地,要選擇景氣好轉的時候買進,如此可以賺資本利得,還能賺股利報酬,兩頭都賺。


要選出未來10年值得投資的標的,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提出「三個條件」說。是哪三個條件呢?第一,是產業特質;第二,企業所處產業位置;第三,財務狀況。依照這樣的選股條件,他認為中鋼、台塑、晶電、聯發科、五鼎都值得中長線布局。


在投資界20年的華頓投信投資長楊師銘則表示,還可以觀察這家公司在面臨景氣循環時,能不能一個波段走得比一個波段還要高,要是企業獲利能夠隨著產業前景愈爬愈高,代表這家企業的賺錢能力,能夠打敗景氣循環,長線還是值得抱股。


根據巴菲特的選股方式:「挑對好股,長期持有」。想要賺錢,不一定得靠波段操作、累個半死;只要抱對一檔股票,長期持有,你也可以輕鬆地穩賺不賠。

當然除了鴻海這個金雞母之外,他的集團股也是不容小看的。

 

 

Luis Hsu  編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