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接受自己,才能接受別人

[從低潮中認識自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的景況,就像季節有著寒暑之節一樣,也會有冷暖交替的變化;情場失意、工作不得志、與家人無法溝通甚至是在同儕中不被認同,我們常因著無法得到他人或是自己的認可與肯定而陷入低潮。等到清醒過來再作反省的時候,偶爾會覺得當時的行為實在幼稚,或是自責自己曾經是那麼地莽撞、輕率乃至於是無知。可是,真不知是怎麼搞的,我們就這樣在低潮與清醒中來回搖擺,到了最後還是回到原點,少有任何的突破與成長。感覺上,自己就像月亮一樣有著陰晴圓缺,彷彿已接受了命運之神預定的安排,內心卻是滿滿的不甘、抱怨與無奈。

當我們處在低潮時,其實真是好好反省、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因為我們在所謂清醒的時候,往往並非是真正的清醒。不管是刻意壓抑或是潛意識中,都會在有意或無心的時候,否定了內心種種的孤寂、空虛、疏離的感受,也壓抑了由恐懼所引起的種種負面情緒。這並不是說,一般人從沒有想過辦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有人嘗試看了許多關於心理勵志的書,也聽了許多朋友的分析、建議。只是到了最後,還是不忘提醒自己這樣的話:「書上寫的、朋友說的我都懂,不過,懂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就這樣,不是畏懼改變,就是不耐於等待,而錯失了檢視自己的機會!

人在順境時得意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能在低潮中苦中尋樂,或是讓心情歸於平靜去認識平常疏於了解的自己,才能幫助自己隨著經驗而成長。讓我們這樣子說好了,生活中的低潮就像在馬路上開車遇到紅燈一樣,是為了讓我們停下來做個短暫的休息。伸個懶腰、做做深呼吸來放鬆緊繃的精神,甚至可以看看是否走錯了方向;不然的話,車子在行進當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若是沒有這些片刻的休息,實在是無法好好地繼續完成旅程。

[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不過,總是有人在等紅燈的時候習慣猛催油門,或是緊盯著紅綠燈,心情就像賽車手開賽前等待倒數讀秒一樣,深怕錯失了領先的契機。當我們無法獲得眾人的認同而陷入低潮也是同樣的情形,好像非得想盡辦法逃離一樣,顯然地,這是因為恐懼於面對內心的空虛——我們知道說,如果一味地感受自身的感覺、體會真正的自己,只會讓自己陷入孤單、寂寞的恐懼中;愈是了解自己,就愈是會感受到自己為了取得認同,在台上、台下角色扮演互異產生的衝突,也就愈加感到自己的矛盾、虛假與無助。

或許有人會覺得掩藏、矯飾自己,刻意表現圓滑或是美好的一面,是與人相處的最佳模式。但卻經常在空閒時就會覺得煩躁、不耐與疲倦,也會不想出門、不想看到朋友,甚至於是不願意面對自己。少有人會平心靜氣面對這樣的情況,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得到類似的結論:「唉!人就是不能閒下來,一旦閒下來便會胡思亂想、不知所措!」就這樣,車子行進時擔心遇到紅燈或是與人擦撞,真遇到了紅燈又著急地盼望綠燈,甚至於是爭先恐後搶黃燈、闖紅燈,非得等到愛車報修、自己進了醫院才「心甘情願」的反省、後悔。無論如何,生命自有它本身的律動,高潮、低潮就似紅燈、綠燈交錯運行,不懂得隨時調適心態的人,傷害、不幸就會如影隨形。

在人際關係中,即使你再怎麼在乎別人、費盡心血改變自己來討好別人,還是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有時候,我們不願意跟「大家」一樣,並不全都是自己的問題,只能說是我們真的不喜歡那樣的生活方式罷了。如果不願意接受自己與別人的差異,硬是要跟大家一樣,去扮演著與內心並不契合的角色,我們怎麼可能會曉得該如何珍惜、疼愛自己。當我們覺得累了、倦了,對於生活方式感到不滿與抱怨,未必是我們又在胡思亂想了,也有可能是因為無法滿足心中真切的渴望所致。在這個時候,若是肯靜下心來自我聆聽,或許就會聽見內心彷彿有某種聲音,盼望著我們停下腳步仔細地想一想!

想一想說,如果跟別人相處的「最佳模式」,是我們真真不願意的,我們又要如何跟自己相處呢?我們與人相處時,所盼望的真是現在這個樣子嗎?是什麼原因使得我們不得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是別人的過度期待,還是自己過於恐懼別人的眼光?如果真要改變這樣的生活,或者說是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我們會得到或是失去些什麼?如果我們不是真正的自己,別人要如何來愛這戴著面具的自己呢?

我們得要認真地思考這些問題,否則總是恐懼於別人的眼光,即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會窮於應付而戴上所不願意的「面具」!這樣一來,任誰也不會曉得該如何來愛自己!

[月有陰晴圓缺!?]

有位大學時代認識的男同學,他對「女人」有著某種微妙的情愫,仔細觀察這情愫的發酵作用,其實是件有趣的事情。他最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天下的女人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傻』!」他會嫌自己的媽媽做事情沒有方法、原則,其實是不希望她過於操勞,也常常幫她把家裡的事情先做好;有時候一夥人出去玩得太晚,會故意打電話回家讓媽媽說說他,其實是因為怕媽媽會擔心;雖然對女朋友嫌東嫌西的,仔細觀察後,發覺他只是擔心女朋友照顧不好自己;自己常說女生笨,不過見到女生難過,其實他也會捨不得,然後想辦法去安慰人家一番。有句他常說的話,真是他自己蠻好的寫照,他說:「別人對我們說的、做的『是什麼』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他自己就是一個「刀子口、豆腐心」的男生,如果沒有好好地認識他,實在也很難想到他其實是個細心、體貼、懂得關懷別人的人。

就在最近,有位朋友常提起說,這幾天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月全蝕」,使人想起人際關係和我們看月亮的「陰晴圓缺」,有著許多有趣的契合與聯想。我們都曉得月亮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是因為月球繞著地球公轉,使地球上的人們看月球的角度不同所致。不過,對於月球而言,它總是會有一面固定向著太陽,所以本身可是沒有什麼陰晴的變化喔!換句話說,即使我們的表現都一樣,別人看我們的眼光還是會隨著其心態、角度的影響,對我們的表現有著不同的觀感。

這世上的人看月亮,有人喜歡月圓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象徵圓滿;也有人喜歡弦月,可能是因為富有詩意;不一樣的人看月亮,就會對月亮有著不一樣的想法。但是,不管人們對於月亮是如何的想法或觀感,月亮終究還是得循著自己的軌跡前進,反正它永遠也無法滿足所有的期盼。更何況,人要怎樣看月亮,對月亮有怎樣的想法、觀感,反映的是人們自己的狀態或需求,可未必是為了月亮著想才這樣的。至於別人對我們的眼光,常常反映的也是他們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人就是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看誰都是一樣不滿,我們當然也不會例外;有人過於主觀,常是以偏蓋全,認識我們沒有三分鐘,就已經對我們抱持著成見了;也有人像是三姑六婆,對你品頭論足只是為了幫助消化而已;還有人根本不在乎別人,對這樣的人而言,你怎樣表現都好、也怎樣都不好,反正他是看自己心情說話的人。如果我們過於在乎這些人的想法,只會顯示出對自己太沒有自信,更是徒增自己的煩惱罷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像是我們的父母、長輩或是朋友知己,他們會是真心關愛、在乎我們的人。如果用心聆聽他們的想法或建議,對我們自己會有很大的助益,因為他們是真心為我們著想的人。不過,即使是作父母的也未必能夠完全了解自己小孩的需要,有時候父母也常會因為自己的限制,而對小孩有著某種過度期待,更別說是其他人了。所以,即使是那些愛我們的人,我們雖然能夠了解、體會他們心情,但是對於他們所做的建議、分析,還是得要經過我們自己的檢討、過濾才行。畢竟,要對自己負責、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的,往往還是自己。

這倒不是說,那些不是為我們著想的人,就不必在乎他們的想法了,只是說我們得清楚地知道別用情緒來回應別人個性、習慣上的不圓滿,才能平心靜氣去接受那些對我們有益的建議。至於對那些關心我們的人,彼此的關係應該是分享與聆聽,並不是遵從對方的期待而改變。對於那些真是不能接受或是無法達成的期待,還是得要適時地拒絕才行,否則就容易成為關係中造成決裂的隱藏炸彈。也有些時候,我們的理想與那些關愛我們的人相抵觸,或許自己非常清楚為什麼要作這樣的選擇、清楚地知道將來的發展,但是別人並不知道,如果我們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也得要盡力溝通清楚才好。

在關係中有一種良好的互動模式,那就是「推己及人」;我們都不願意勉強所關愛的人,也不應該為了回應他們的關愛而勉強自己。彼此應該是對「事」來溝通,而不是就「人情」來回應,更何況關於「事」的部份又何必勉強呢!誰都很難說得準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若是我們今天「遵從」別人的建議,等到明天出了什麼狀況,不就給了那些關愛我們的人對我們感到抱歉、遺憾的機會;更何況,任何結果仍然必須由自己來吸收、承擔,畢竟自己的路還是得由自己來走啊!

總而言之,與他人的互動中,別人對於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在我們聆聽別人意見時,先要了解他們對我們的心情是什麼,然後再仔細考量他們的建議是否適合。我們總是應該要聽聽別人對自己的想法或建議是什麼,但是永遠要記住的是,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而且最終的目的,是透過別人像是照著鏡子一樣地看清楚自己,然後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並不是一味地把自己塑造成別人眼中完美的形象。

[追求完全而不是完美]

我們希望透過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己,是因為自知對自己的認識會有死角,就像我們對著鏡子看自己也會有看不到的地方,而且還常常會忘了隨時檢視、反省自己。但是我們要如何來過濾別人的意見呢?那得要我們先了解自己的特質、能力,還有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觀。

前面提到說,月球總是會有一面是向著太陽,當然囉,就會有另外一面是背對著太陽。人也是一樣,我們總是會有優點、長處或是缺點、不足的地方,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認識也就會愈完全。我們要如何來面對自己的優缺點呢?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順其自然還是要求完美?我們該如何來設定自己成長、努力的方向?我們真的必須要做到盡善盡美,或是可以借用別人的長處呢?

有些人開口閉口就是要求完美,也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真有信心,但是絕大部份的人其實是因為害怕於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即使他們有能力去追求所謂的完美,也往往會因為用同樣的態度來要求別人,而令人無法靠近他們。我們或許應該追求更完美、更高品質的生活,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仔細地想想,我們真是不完美的,不是嗎?難道我們就應該要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忽略了生活當中值得體驗、享受的部份,甚至於是否定自己也否定別人的生存價值嗎?

那些口口聲聲追求完美的人,也常常會是放棄自己生活的人,他們會一直為自己設定更高、又更高的目標,而沒有辦法停下來仔細享受、品味生活中的趣味;他們犧牲了自己的時間,也不願給那些愛他、關心他的人時間,因為所追求的往往是個人的目標,雖然嘴裡常說是為了別人好才這樣做的;他們緊張而小心翼翼地追求完美,就怕自己那裡做得不夠好,同時也失去了對他人的耐心且吝於讚美。如果他們願意停下腳步來聆聽內心的聲音,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要求完美,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完美,祇不過或許是由於曾經受到過傷害而不甘願面對罷了。他們也不了解說,用心於完全地體驗生命比追求完美來得更重要,因為生命本身是一種流動的現象,生存的意義就是體驗這流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執著於所設定的目標,總是試圖著逆流而上;年輕時看似有機會一搏,總有一天還是得學會順流而流,不然他們會永遠只是停留在原地、流連駐足在自己設定的框架裡面。

小時候,自己常常需要修馬桶、修電燈、換保險絲,難道長大以後,就要自己學會蓋房子嗎?如果我們每件事都要自己來,甚至是要求樣樣精通,那麼這個世界上的水泥工、木工……水電工等等,他們學有專精的技術不就浪費了。求學的時候也常會發現,即使是每堂必到、不遲到早退、認真讀書的同學,都還是會有一、兩種學科是不拿手的,同樣地可以藉著讀書會分享學習的結果。我們每天與人生活相處在一起,真的是不需要每件事都自己來,有很多事情可以透過彼此的幫助而達成。至於在團體當中,最需要的是凝結向心力,其次是發揮個人特質的長處來完成目標,更是不必每個人都得齊全十八般武藝。

真正有自信的人,會對自己有信心是因為了解自己的特質、能力,不需要過分謙虛,也不會用驕傲、冷峻來掩飾自己;他知道什麼事情可以自己來,什麼事情需要幫助,不會礙於自尊心而每件事都硬是強出頭;他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也能夠欣賞別人的長處;他願意包容自己不足的部份,也能夠體諒別人的缺點。最重要的是,他會了解說,在團體生活的互動關係中,適合自己的位置到底究竟在那裡,也就能夠在互動中保持自己的風格,而不會一味地改變自己求好於他人!

[接受自己才能找到生命的平衡]

科學家發現,地球跟月球可以保持目前的關係,其實是一個巧合;朋友之間能保持和諧平衡甚至是默契十足,需要的則是一種緣份。有時候,我們在團體中不論做了何種的努力,還是難免會有格格不入的狀況發生,未必就要因為這樣而難過、沮喪。當我們不能在團體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可是又必須得要在這個團體生活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那我們就要調整對自我的期待。我們可以把這當作是一種學習的機會,既然無法透過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來認識、了解、提昇自我的價值,就更應該多花些心思來自我成長,學習與自己好好地相處。

生命是由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連結而成的,我們在每個階段都會有它值得學習的課題,如果我們經過認真、適度的反省改變之後,還是無法得在團體中獲得認可,或者是無法接受在團體中自我的表現。我們就要了解說,有些事情需要時機時候的搭配,不必勉強自己來取得別人的認可,否則失去對自己的認同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我們勉強自己,假裝自己是快樂、自由的,心靈便會因此疲乏而無法敏於感受,到了最後,就會連自由、快樂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何況,當我們對自己不認同,即使勉強打進了團體之中,別人接受的還是那個自己所不認同的人,他們認同的並不是你,反而會使自己裡外都無法平衡。我們應該要把焦點拉回到自己身上,等到團體的氣氛改變了,或是自己透過成長帶來更大的彈性與包容,也許就能夠在團體互動中找到平衡。

任誰都渴望能滿足自我的群己意識,但還是會有機會來到必須單獨面對生活的階段,真是不必因為這樣而懷憂喪志、自暴自棄,因為心情上的回歸自己,可以是為了調適再融入團體的心情。就像月球也會渴望著太陽的關注,但即使是在「月全蝕」的時候,地球擋住了照射在月球上的陽光,月球依然是完全的,它還是能夠照著既有的軌跡而移動。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會因為無法得到外在的認同而失去平衡,甚至感到恐懼與不安,那我們更需要的是反省自己為何失去平衡,而不只是為什麼無法得到認同。反省自己說,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迫切需要團體的認同?為什麼我們會感到恐懼與不安,是不是對他人產生了依賴心結?既然環境是我們所無法掌握的,那要如何樂觀地來面對它?

事實上,我們所採取的每個行動都是源於內心的兩種能量:「愛」與「恐懼」,

而不只是為了滿足人際關係而需要的行動。我們可以是個單獨行動卻能夠享受生活的人,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愛沒有條件,即使是一個人生活也能夠好好地愛自己;我們也可以生活在團體中而感到孤單寂寞,因為我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自己,卻恐懼於被團體所孤立,也就無法去愛自己了。當我們願意無條件地接受自己,成為我們所該「是」的狀態,愛就會自然地促使我們成長而通過任何階段性的考驗;成長是透過心中的愛或說是神而來,並不是透過對別人的依賴而來的。

如果我們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隨時隨地與自我對話、與內心的神真摯坦白地祈禱,愛就會流露出來,而為我們帶來伸展、開放、送出、留住、顯露、分享、治癒、關懷的能量。

生命該像是蘭花一樣,總是等待那能接納它的獨特、欣賞它的美麗,也熱愛生命的伙伴!它的等待是充滿能量的期盼,是隨時與大地分享而不是孤芳自賞;它知道美好祝福的時機,總是在準備好的時候到來,不會因為失去耐心而顧自凋零。這一切都是因為它了解到,生命來自陽光、空氣、土壤、水,也是來自內心深切的祈禱和堅苦卓絕的信心!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馬戲團

馬戲團


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父親曾帶著我排隊買票看馬戲團。排了老半天,終於在我們和票口之間只隔著一個家庭。這個家庭讓我印象深刻:他們有八個在十二歲之下的小孩。他們穿著便宜的衣服,看來雖然沒有什麼,但全身乾乾淨淨的,舉止很乖巧。排隊時,他們兩個兩個成一排,手牽手跟在父母的身後。他們很興奮的吱吱喳喳談論著小丑、象,今晚必是這些孩子們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刻了。

他們的父母神氣的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這個母親挽著父親的手,看著她的丈夫,好像在說:「你真像個佩著光榮勳章的騎士。」而沐浴在驕傲中的他也微笑著凝視著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沒錯,我就是妳說的那個樣子。」

賣票的女郎問這個父親,他要多少張票?他神氣的回答:「請給我八張小孩兩張大人,我帶了全家看馬戲團。」售票員說出了價格。這人的妻子別過頭,把臉垂得低低的。這個父親的嘴唇顫抖了,他傾身向前,問:「妳剛剛說是多少錢?」售票員又報了一次價格。

這人的錢顯然不夠。

但他怎能轉身告訴那八個興致勃勃的小孩,他沒有足夠的錢帶他們看馬戲團?

我的父親目睹了一切。他悄悄的把手伸進口袋,把一張二十元的鈔票拉出來,讓它掉在地上。(事實上,我們一點兒也不富有!)他又蹲下來,撿起鈔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說:「對不起,先生,這是你口袋裡掉出來的!」

這人當然知道原因。他並沒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的感激有人在他絕望、心碎、困窘的時刻幫了忙。他直視著我父親的眼睛,用雙手握住我父親的手,把那張二十元的鈔票緊緊壓在中間,他的嘴唇發抖,淚水忽然滑落他的臉頰:「謝謝,謝謝您,先生。這對我和我的家庭意義重大。」

父親和我回頭跳上我們的車回家。那晚我並沒有進去看馬戲團,但我們絕沒有徒勞而返。

心靈點滴-省思小故事

相信相依



白光勝,一個世居在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的布農族殘障青年,從小在山間長;李麗雪,一個居住在北台灣基隆海邊的漢人女子,自小與海為伍。這兩個成長背景差距如此之大的人,卻在關渡的基督書院結識,進而相知、相戀、結婚。而今,白光勝成了族人尊敬的「白牧師」,他在台東家鄉為年輕族人的未來打造希望工程,為殘障族人的生計建立關懷中心,並積極地為維護布農文化而進行多項工作。李麗雪則成了與族人融為一體,深受族人喜愛的「白師母」,堅定地協助忙碌的白牧師推動各項工作。他們兩人的背景條件,違反了世俗一切「門當戶對」的認定,但他們共同攜手所走過的十七年,卻在布農族的土地上栽下精實的種子、結出豐盛的稻穗。相信在讀過他們的愛情故事後,您會對「愛情」有另一番省思。

因罹患小兒麻痺症,需依賴拐杖行走的白光勝,是個典型的原住民青年,他的雙親皆為原住民,並且從小就在布農族部落中成長,他深受布農文化的影響,愛屬於家鄉的一切。但這個熱情的青年卻由於殘障的緣故而在成長中飽受挫折。初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保送師範學校,但剛讀了一個星期,老師就以殘障者無法勝任教師工作為由,請他回家。

教師夢碎,他孤單落莫地回到家鄉。幸而有母親的鼓勵,他方振作起來進入一所私立高職就讀商科,他用心地學著珠算、會計等等商業專業科目,期待能開創人生另一條坦途。由於響往公家單位的穩定,白光勝一心希望藉參加公職考試成為公務員。他在畢業前就取得了珠算一級的資格,而且他的學習成績也超過班上許多同學。但,正當他埋首準備考試並滿懷期待地去鄉公所體檢時,沒想到,他又面臨了同樣的問題--他的體檢單上被醫師蓋上了「不合格」的戳記!他連上考場和人競爭的機會都被剝奪了。這再一次深深的打擊了年輕的白光勝。有一年的時間,他蟄居家中,對周遭的一切懷著莫名的不滿。

雖然在這一段期間充斥著許多挫折,然而如今白光勝回想起這一段遭遇,仍懷著深深的感謝,並相信這是上帝的帶領,因為在商職時,他遇到了多位用心的基督徒老師,幫助他在課業上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基督信仰更讓從小就是基督徒的他,在最灰澀的那一年中仍尚存一絲較正面的價值觀,不致落入自暴自棄的深淵,並能進而體會神要在不同的人身上成就不同的事。

一年後,白光勝再度帶著母親的祝福獨自北上求學,這一次,他進入關渡基督書院就讀。在那兒,他的殘障、他的原住民身份不再被特殊看待,來自師長、同學的接納和關懷,打開了他的心結,也在那兒,他決心要成為一名原住民傳道人。
  大四那年,他認識了他此生最好的朋友,他也相信這是上帝所賞賜給他的一份禮物─李麗雪。對白光勝來說,他從不敢奢望會有女孩子喜歡他,畢竟,這是一個注重外表的社會。可是當時尚就讀大一、青澀的李麗雪卻勇敢而堅定地接受了他,絲毫不以白光勝的原住民背景和殘障狀況為意。

深愛家鄉的白光勝,對那塊土地和土地上的族人,總有一份感動和責任。他心心念念著家鄉,盼望自己有一天羽翼豐滿,能夠為族人盡一份心力。也深深期待這個女子會因著愛他,也能愛布農文化、布農族人。因此在交往的四年當中,他經常帶著李麗雪回到台東,熱切盼望她也能對這個他深愛的家鄉產生認同。
  李麗雪回憶當時到台東時,其實是很不習慣山裡的生活。與北部比起來,這兒太安靜,在很多生活習慣也都不相同。另一方面她也同時面臨了摯愛的父母對這份感情堅決反對的考驗。

年輕的她,心情陷入了徬徨無措,也只盼上帝能夠為她指引前面的道路。知曉麗雪雙親的反對,白光勝並不意外也不氣餒,他理解:兩位老人家是因為不了解,因而不放心將女兒的幸福交付在一個殘障者的手中。所以,在交往的四年期間,每年的一月一日,白光勝一定陪李麗雪回家,準備面對終究要來的考驗。然而,每次他倆在基隆車站打電話回家,她父母總是拒絕和白光勝見面,使得兩人不得不在濛濛細雨的基隆街頭散步,就這樣度過一年年的元旦。到了第三年,父母終於答應見見白光勝,但,仍未肯讓白光勝進李家大門,他們選擇在外頭的咖啡廳做為第一次面試的「試場」。

白光勝記得很清楚,當時他看到兩位老人家表情充滿了絕望,那表情清清楚楚說明了:他們不敢相信他們所鍾愛的女兒竟然會愛上這樣的一個人。雖然如此,抓住這好不容易獲得的機會,白光勝誠懇的對他們說:我可以放棄,但如果您女兒不願放棄,我就絕不會放棄。他謙卑的態度多少化解了麗雪父母的敵視。

可是李麗雪仍然堅持地選擇了當一個殘障原住民的妻子。還記得結婚當天,女方僅有母親和兄弟姊妹參加,父親的缺席,是兩人婚禮上最大的遺憾。婚後,他們一有空就回基隆,希望他們幸福的生活,能讓老人家放心。當白光勝一直為族人生活奉獻的事蹟,受到媒體的注意與報導後,老人家的成見也漸漸改變了。結婚後的第二年,岳父在看到女婿的報導時會喜孜孜的對朋友說:「麗雪就是嫁給那個白牧師。」第三年見到夫妻倆物質匱乏,岳父母從基隆寄來冰箱、電話、還送了轎車,這樣的舉動表示真誠接納了女婿,父母的愛也深深鼓勵了白光勝夫婦。(本文選自伊甸基金會圓與緣業書)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向大哥學尊重

向大哥學尊重

有天帶幼兒到一家大賣場購物,採買完畢,買了杯飲料在門口的露天休息區歇歇。忽然有位狀似精神異常的老者,衣衫襤褸、臭氣熏人,口中不知念些什麼,直向我靠近。我怕嚇到幼兒,趕緊抱著孩子換張桌子坐。不料,他卻破口大罵,轉身走向休息區的另一頭。

這時,有位口嚼檳榔、腳穿木履,樣子像「大哥」的中年男子走了過去,勾著他的肩,想要把他勸走,他怎麼也不肯:僵持了一會兒,也許是累了,「大哥」走去買了杯飲料,坐在一旁隨意喝了兩口,人走了,杯子卻留在桌上,還彈了根抽一口的香菸在地上。

我心裡想,垃圾桶就在桌邊,這位「大哥」真沒

公德心。說時遲那時快,那老者迅即撿起地上尚未熄滅的香菸放到口中,很珍惜地抽了一口,又拿起那杯飲料,咕嚕咕嚕地喝起來。我一回頭,竟看到那位「大哥」站在大門裡往外看,並且對我微微一笑,原來,他是故意的,他的心思是如此細膩,我傷了老者的自尊,而他卻用這種方式來撫慰他。霎時我的心中又感動又慚愧,不禁紅了臉。也許那位「大哥」並不介意,可是卻給我上了一課:即使是陌生人,也要學習相互尊重。

4摘自聯合報88.10.31日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想像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帳戶裡存入八萬六千四百元,可是每天的帳戶餘額都不能結轉到明天,一到結算時間,銀行就會把你當日未用盡的款項全數刪除。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當然,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數提領是最佳選擇。

你可能不曉得,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銀行,它的名字是「時間(TIME)」。每天早上「時間銀行」總會為你在帳戶裡自動存入八萬六千四百秒;一到晚上,它也會自動把你當日虛擲掉的光陰全數註銷,沒有分秒可以結轉到明天,你也不能提前預支片刻。如果你沒能適當使用這些時間存款,損失掉的只有你自己承擔。沒有回頭重來,也不能預提明天,你必須根據你所擁有的這些時間存款而活在現在。

你應該善加投資運用,以換取最大的健康、快樂與成功。時鐘總是不停地在運轉,努力讓每個今天都有最佳收穫。

想要體會「一年」有多少價值,

你可以去問一個失敗重修的學生。

想要體會「一月」有多少價值,

你可以去問一個不幸早產的母親。

想要體會「一週」有多少價值,

你可以去問一個定期週刊的編輯。

想要體會「一小時」有多少價值,

你可以去問一對等待相聚的戀人。

想要體會「一分鐘」有多少價值,

你可以去問一個錯過火車的旅人。

想要體會「一秒鐘」有多少價值,

你可以去問一個死裡逃生的幸運兒。

想要體會「一毫秒」有多少價值,

你可以去問一個錯失金牌的運動員。

請珍視你所擁有的美好時光,特別是你可以和一些值得付出的人來分享這些時光。別忘了!時間不等人。昨天已成為歷史,明天則遙不可知,而今天是一個禮物,所以英文把「現在」稱為Present(禮物),請珍惜這份禮物。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用幽默雕塑智慧

用幽默雕塑智慧



羅斯福還未當上美國總統之前,家中遭竊,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心中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偷去我的財物,並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只偷走部分的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美國前總統雷根,在任初期,有一次被槍擊重傷,子彈穿入胸部,情況危急。在生命交關的當頭,雷根面對趕來探視的太太的第一句話竟是:「親愛的,我忘記躲開了。」美國民眾在得知總統在身受重傷時,仍能不忘幽默本色,康復應指日可待,因此也穩定了可能因總統受傷而動盪的政局。



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一次演講中,剛進行到一半時,台下突然有個搗蛋份子,高聲打斷了他:「狗屎!垃圾!」

威爾遜雖然受到干擾,但他情急生智,不慌不忙的說:「這位先生,請稍安勿躁,我馬上就要講到你提出的關於環保的問題了。」
全場不禁為他的機智反應鼓掌喝采。



邱吉爾首相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演講,由台下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面只寫著兩個字:「笨蛋。」邱吉爾知道台下有反對他的人等著看他出糗,便神色輕鬆地對大家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只記得署名,忘了寫內容。」

邱吉爾不但沒有被不快的情緒控制,反而用幽默將了對方一軍,實在是高招。



法國名人拿破崙,有一天到野外打獵,突然聽見遠處有人呼叫,他循聲走去,看見一人落水,正大聲求救。拿破崙毫不猶豫的舉起槍來,大聲叫道:「喂!聽好!你要是不爬上來,我就開槍打死你。」

那個人聽了,頓時忘記落水的危險,立刻使勁全力向岸邊游去。上岸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救我就算了,為什麼還要開槍打死我?」

拿破崙從容不迫的回答說:「假如剛才我不嚇唬你,你就不會奮力游上岸,又怎麼能脫險呢?」



艾森豪將軍參加某餐會,會中安排演講節目,總共邀請五位貴賓致詞,艾森豪排在最後一位上台。前面四位,個個千言萬語、贅言連連,輪到艾森豪時,時間已近十點了,台下早已意態闌珊、興致缺缺。

善體人意的艾森豪將軍一上台便說:「任何演講都會有句點,我就做為今晚演講的句點好了。」語畢鞠躬而退。



達賴喇嘛訪台時, 輕鬆自在,幽默風趣,有位記者訪問他:「佛教有過午不食的說法嗎?」

達賴喇嘛說:「是啊!」

記者又問:「那肚子餓了,怎麼辦呢?」

達賴喇嘛說:「就到廚房去偷吃囉!」



有一次,蕭伯納在街上行走,被一個冒失鬼騎車撞倒在地上,幸好並無大礙。肇事者急忙扶起他,連聲抱歉,蕭伯納拍拍屁股詼諧的說:「你的運氣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揚四海了。」



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某個法案,因此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報紙一賣出,許多抗議電話隨之而來,這些國會議員可不認為自己是混蛋,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

馬克吐溫於是又登了一個更正啟事:「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



天才諧星卓別林曾被歹徒用槍指著頭打劫。卓別林知道處於弱勢,所以不做無謂抵抗,乖乖奉上錢包。但他要求搶匪說:「這些錢不是我的,是我們老闆的, 現在這些錢被你拿走,我們老闆一定認為我私吞公款。大哥,我和你打個商量,拜託您在我的帽子上打兩槍,證明我遭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這筆鉅款,子彈錢算便宜了,於是便對著帽子射兩槍。

卓別林再次懇求:「大哥,可否在衣服、褲子再各補一槍,讓我的老闆更深信不疑。」

頭腦簡單、被錢沖昏頭的搶匪,統統照做,六發子彈全射光了。

這時,卓別林一拳揮去,打昏了歹徒,趕緊取回錢包,笑嘻嘻的走了。



幽默大師林語堂曾在某大學教授英文,第一天開 始上課,他手提一個大大皮包走進教室,學生都以為是課本,當他打開來盡是有殼花生,林語堂則用英文大講其吃花生之道。

他說:「吃花生要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就愈有味道。」他再補充說:「花生米又名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但願大家吃了花生果,更有長性子,不要逃學!」語畢全堂莞爾。

此後每逢大師講課,總是座無虛席。


幽默的機智反應並非只是能言善道,而是一種快樂、成熟的生活態度,掌握了它等於掌握智慧結晶,是真正的『生活大師』。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實現願望

實現願望

記得上一次過生日時許下的三個願望嗎?如果,你沒有許願,或根本忘了曾經許下的願望。那麼,讓我提醒你:趕快許願。並祝福你,美夢成真。

不一定要在過生日那天才能許願,當你有一個強烈的念頭,願意傾一生之力,去實現、去完成,這個時候就可以說出你的夢想,或許下你的願望。

只有努力作夢的人,才會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也只有用心盼望的人,能夠享受「如願以償」的快樂。

千萬不要害怕說出你的夢想,會被取笑。也不要顧慮:「萬一將來做不到,會很沒有面子!」。更不要擔心:「願望若沒有實現,多麼丟臉!」當你說出夢想、許下願望,親友們才知道要如何幫助你達成。

就算有人要說風涼話、扯後腿,他們這些心懷不軌的人,都會敗在你的決心中。別忘了,邪不勝正!只要你的決心夠堅定,只要你的付出夠盡力,所有的阻礙終將節節敗退。而你,最後一定會贏得夢想、實現願望。

保羅‧柯賀這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暢銷書作家,在他的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名:鍊金術士〉」一書中提到:「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我一直很喜歡「伸手摘星,雖不一定能夠次次如願以償;但至少不會弄髒你的手!」這句座右銘。這至理名言,是通往夢想、實現願望途中,最有力道的心靈補給。

「對那麼好的成果,想都不敢想!」這話聽來若入不是謙虛,就是很沒有志氣。缺乏夢想、沒有願望的人生,真的很沒有意思。我不能說這樣的人生一定是黑白,但絕對沒有太豐富的色彩。你怎能指望一個對未來沒有任何期待的人,活得多麼精采?

不敢作夢,有些人是害怕失敗,有些人則是不敢實現夢想。從前,有一位從中國大陸來台灣的老兵,思鄉甚切。一生刻苦工作,一心努力存錢,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返鄉探親。政府開放大陸探親政策之後,他也存夠了返鄉的錢,但他還是沒有立刻返鄉。很多朋友關心地問他:「你猶豫什麼?」他說:「我這麼煎熬了大半輩子,為的就是等這一天。我是靠這個心願活存下來的。我怕要是這麼一去探親,了了這樁心願,將來就不曉得要靠什麼活下去?」直到他的幾位好友從中國大陸探親回來,和他分享故鄉的訊息。他才想開:「我還是回去看看,他們還需要我幫忙,完成了這個願望,也許我會生出更多願望!」

實現願望,像在孵蛋。破殼而出之後,還會生生不息。

天下最可惜的是只會作「白日夢」的人。光用會腦袋想、只用嘴巴說,對自己夢想的內容沒有信心,對實現願望的努力也做得很少。這種人的夢想或願望,講出來的時候,別說聽見的人會笑他,恐怕自己心裡也覺得十分可笑吧!

證嚴法師說:「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人生有夢,不再是夢,我必實現我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