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選擇健檢,6大關鍵必問題

  攤開健檢中心的項目表就傷腦筋,該選哪些項目、怎麼選最划算、抽血真的就能驗出癌症嗎?

文.李怡嬅 攝影.陳德信

1.檢查項目愈多愈好??

項目愈多的健檢套餐,不見得最適合自己。

做決定前,首要做的功課是「摸清自己及家人的底細,」萬芳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英欽說,先了解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生活型態,有無特殊家族或個人病 史,是否屬於某一種疾病的高危險群,思考清楚想從檢查中了解哪些身體狀況,再仔細看項目表,了解每一項檢查的意義後,勾出最能滿足需求的選項。

「有的人吃陽春麵就飽,有的需要吃大餐才能滿足,」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比喻,例如沒有不良生活習慣及特殊家族或個人病史的人,可選擇標準套餐,能篩檢出90%左右常見的疾病。

選擇項目兩大原則:個人需求、預算

列出項目後,再依預算刪除或加減。

有些檢查不需要列為標準套餐的常規項目,不必每個人每年都做,例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林英欽解釋,不論是帶原者或有抗體的人,B肝的標記不會改變(除非是打疫苗才有抗體者,每10~15年可追打疫苗),而帶原者本來就應該進一步做完整的肝功能檢查及治療。

又如子宮頸癌篩檢,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晉祥認為,每年接受政府補助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都正常者,若考量預算也未必需要特別在健檢時做電腦薄層抹片檢查。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自費加做的部份更應審慎,例如有些檢驗項目是某種疾病的高危險群才需要做,不需要每個人都做。台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經理簡珮莉舉例,抽 血驗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會導致血管狀硬化,是體內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一種含硫氨基酸)、乳酸脫氫酵素(LDH,檢測體內是否有發炎或 異常反應),最好在經過專科醫師評估後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才需要加驗。

還有預測血管年齡的頸動脈超音波,吳晉祥建議無心血管疾病症狀的民眾經評估後,為心血管疾病中度風險(未來10年得病的風險10~20%)檢查的效益最好。

反之,有些人只做標準套餐是不夠的。例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最好加做大腸鏡;癮君子則要加強肺部及心血管疾病的檢查;嗜吃檳榔者要增加口腔癌及食道癌檢測項目。

40歲以上的女性最好加強乳癌檢查,因為台灣超過三分之一的乳癌患者年齡在40~49歲間,衛生署目前只提供50~69歲婦女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因此醫生建議40~49歲婦女最好一年做乳房攝影、隔年做超音波。

2.需要做高階影像檢查嗎??

高階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正子斷層掃描,標榜能早期讓癌症、心血管疾病現形,每種檢查各有其優勢及限制。

如磁振造影可做全身癌症篩檢,也可做心臟造影,不用擔心放射線暴露的問題,但對早期偵測肺癌、淋巴癌、食道、結腸直腸癌不敏感。

至於正子掃瞄能早期找出癌症病灶、評估心臟組織功能,但對肝癌、攝護腺癌的敏感度偏低,對心臟功能評估的解析度比不上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

正子掃描對大腸癌的敏感度也不高,吳明賢曾經請已經罹患早期大腸癌的病人照正子,發現高達一半的人沒有顯影。

花大錢全身掃一遍之前,最好經過完整評估,包括配合過去病史、家族史、生活習慣、及相關檢查,有需要再進一步安排。

3.抽血可以驗出癌症??

「驗血測腫瘤標記狀況很多,」吳明賢表示,包括敏感度及特異性都可能有偏高或過低的問題,容易造成偽陽性及偽陰性,例如檢測胰臟癌的標記CA19-9,女 性驗出的結果通常會比正常值37稍微高一點,而抽菸的人CEA(癌胚胎抗原,大腸癌篩檢的參考指標)也會比較高,卻不見得是癌症。另外像測全身上皮細胞癌 的DR70,正常值<1,但有些人驗出的數值在1~3之間的發炎狀態,還要等3個月才能再做檢查。

很多人一拿到檢查報告就坐立不安、煩惱得睡不著覺,其實,不能盡信檢查報告,應該要配合醫生問診、必要時加做其他檢查、以及自己察覺警訊。

另外,坊間標榜一滴血就能驗32種腫瘤標記的檢查,林英欽指出,目前常見的有肝癌的胎兒蛋白AFP、大腸癌的CEA,攝護腺癌的PSA,卵巢癌 CA125、胰臟癌CA19-9參考指標等,其他尚未被醫學界普遍使用的,可能還在實驗階段或尚未被認可,民眾最好多詢問專業醫師的意見。

總之,「抽血只能當參考數值,不能當診斷工具」,一位醫學中心檢驗科技術長強調,一定要配合影像檢查及醫生的臨床判斷。

4.當天知道結果比較好?

如果是一般的檢查如貧血、血壓、膽固醇等,當天就能知道結果,但有些如影像檢查,「看(判讀)5分鐘一定比看5秒仔細,」林英欽表示,給醫生充分時間判讀報告,也是給自己多一層保障,民眾不需要要求當天知道結果。

而檢查結果最怕判讀錯誤,建議你選擇健檢中心時,就要考慮實驗室品質,例如是否有美國臨床病理學會(CAP)或台灣的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以及醫檢師素質,包含是否有專業執照、定期訓練課程及考試等等。

5.沒有紅字就能高枕無憂?

「健康檢查不是健康的保證書,而是健康管理的開始,」吳明賢說,即便檢查報告沒有紅字,仍要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並且注意身體的警訊。

而如果出現紅字,切記詢問醫生是否該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有些異常是提醒你該改善生活型態,例如骨質密度檢查若出現紅字,可能是骨質流失,並非骨質疏鬆症,民眾要增加鈣質攝取及多運動,不一定需要服藥。

又如心臟閉鎖不全(血液從左心房流到左心室會經過二尖瓣,二尖瓣若太鬆或脫垂為心臟閉鎖不全,會導致血液倒流),乍聽覺得駭人,但近兩成女性有此輕微症狀,只要多運動就能改善。

不過如果脫垂情形嚴重,左心室的負擔加重,很可能併發心臟衰竭、心臟擴大或者腔室內壓力過大併發急性肺水腫,則需要動手術治療。

6.多做檢查沒有害?

其實,從非侵襲性到侵襲性檢查,都可能產生風險。

例如X光檢驗的輻射劑量對人體的傷害效果是會累積的,最嚴重可能致癌。

電腦斷層的放射線風險更為驚人。一般來說,照一張胸部X光的輻射劑量為0.06mSv(毫西弗),而做一次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掃瞄就有10毫西弗,尤其是照全身的電腦斷層檢查更為驚人,因此建議還是以單部位如心臟冠狀動脈或肺部檢查為宜。

侵入式的檢查則可能有內視鏡器材消毒不夠乾淨造成感染、或是消毒水引起腸胃不適的問題,新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呂志剛提醒,選擇健檢中心時也必須考量醫療器材的清洗狀況。

此外做無痛大腸鏡、胃鏡時,也有麻醉風險必須注意。

還有最容易被忽略的偽陽性、偽陰性問題,報告出爐時,記得請教專家數值代表的意義,需不需要做其他檢查增加診斷率。

有任何問題,都應主動詳細訊問幫你做報告解說的醫生,或是到醫院請教專科醫師,聽取建議後,更重要是身體力行,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from 康健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