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生勝負 40歲才開始

  現在40歲的人盡量延長青春,企圖晚婚,遲遲不肯生孩子,享受了史上最長的青春期。拜醫療科技之賜,許多人父母健在,自己看起來年輕,被稱為「新30歲」。面對完全不同於上一代的責任與挑戰,40歲的人如何突破?

文.黃惠如 攝影.陳郁文

「光陰的故事」主角孫一美54年次,如果她是真實人物,現在應該已經44歲了。她會不會也顧老顧小,奔波於辦公室、幼稚園、家裡和醫院之間?陶復邦會不會想從機長提前退休轉業?許毅源會不會厭煩了修車想去流浪?美麗的汪茜茜會不會去做脈衝光保持美貌?

現在40歲這一代,所謂的五年級生的舉止與行為,和以往的人已經大不相同,有人形容他們是「新30歲(New 30s)」。

科學家也用人口學證實此觀點。他們用「人們期待還能活多久,取代人們真正活多久」來計算。德國維也納人口學研究所(Vienna Institute of Demography)測量德國、日本與美國人發現,在2000年時,39.9歲的德國人認為他們還能活39.2歲,若到2050年,51.9歲的德國人 認為他們還能活37.1年,所以「中年」在2050年應該發生在52歲,而非2000年的40歲。

無論東、西方,40歲上下的公眾人物,如妮可.基曼、莎拉.傑西卡.派克、碧玉、黑木瞳、張曼玉、陶瞴B陶晶瑩、劉若英,都用他們的風采說明40歲不再是「中年」。

外貌上,40歲的人不顯老,也不要老,不要人家猜出他們的年齡。雖然他們在辦公室已經變成「哥」、「姐」字輩了,工作負擔與壓力與日俱增,卻不願在外表上變得一樣有「份量」,便勇於投資抗老產品、微整形和減肥。

40歲還不是大人?

現在40歲的處境與過去不同,「以前學的生涯理論都不太能用,」呂旭立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李島鳳也同樣認為。

以往的生涯理論認為,40歲面臨的中年危機是一種反轉。男性一生貢獻事業,忽略生命其他重要事物,到了中年會想找生命意義;而女性前半生都貢獻家庭,一到中年反而想建立自我價值。

但現在的40歲,在成長過程中,目睹自己的父母太早因為生兒育女、房貸,跳入委屈求全的中年生涯,他們對承擔責任特別謹慎。

他們儘量延長青春,企圖晚婚,遲遲不肯生孩子,享受了史上最長的青春期,拜時代之賜,他們六、七十歲的父母都還健在,依舊以青少年的規格對待自己的「40歲的大孩子」,仍期待孩子能走向他們心中暗自設定的人生,有意無意不剪斷臍帶。

「40歲有什麼用,媽媽還不是老叫我吃水果,」56年次的微軟全球技術支援中心副總經理洪志鵬自嘲。

洪志鵬在37歲時離開高薪穩定的高科技業去當作家,他離職時,父母表面上說支持,「其實無影(台語,不是真的)」,他寫了科幻小說、愛情小說,寫了一年多,自覺寫不出什麼名堂,當他決定重返職場,感受到父母鬆了一大口氣。
若按以往的習俗,沒有結婚就不算大人,那現在有一大群沒長大的40歲「小孩」。

10個阿拉佛,3個是單身

女性的狀態尤其特別,不婚、晚婚成為這個世代最閃耀的風景。

台灣的阿拉佛(日本流行語,指40歲上下的女性,around 40)近三成是單身,高達53萬人,約半個台中市人口,創造了台灣有史以來最高比例與特別的社經地位、生活型態與心理層次。她們收入穩定,自足自得,一人 飽全家飽,捨得寵愛自己,是現今不景氣下最被重視的消費族群。

「幸福不是圓的,也不是扁的,而是你喜歡方的,剛好也得到方的,」《光陰的故事》編劇、55年次的徐譽庭用《光陰的故事》裡孫媽媽的台詞自喻自己的單身。




from 康健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