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年營收超過三百億美元、全球前四大休閒食品公司百事可樂高層特地前來拜訪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除了了解米食休閒食品在中國市場的爆發力,也尋求各種策略合作的可能。
百事目前在全球僅次於雀巢、卡夫與聯合利華,雖在二零零一年併購了桂格(Quaker Oats),旗下還包括了Lay's樂事、波樂、波卡、多力多滋、話匣子及奇多等休閒零食,每一品牌都有上億美元的規模,但就是缺乏米食類的休閒食品,等於少了進軍亞洲市場的終極武器。
以亞洲市場的分布來看,韓國人一年平均吃掉約二點二公斤的休閒食品,日本則約二點三公斤,而大中國市場一年平均吃掉約零點六公斤重的零食不到,加上中國人口是日本韓國的十多倍,特別是油炸的薯條及澱粉類食品,在健康減重的風潮下,市場佔有率節節敗退。
吸引李嘉誠投資
另一方面,非油炸類的米製品則越來越被看好,也讓中國第一大米果休閒食品公司旺旺,比其他食品廠商搶得關鍵的成長位置。如果說全球股神巴菲特在食品業中投資的是「卡夫食品」,香港經營之神李嘉誠在眾多食品企業中,選中的則是「旺旺」。
旺旺把日本的米果引進台灣,包括台灣的可口、義美等食品大廠與之爭鋒,蔡衍明仍佔據了台灣百分之八十五的米果市場,一直到大陸的各省市企業的挑戰,蔡衍明仍坐穩龍頭,「我覺得中國就是一條龍,總是要起來的」。二十年前他就如此預言。
自 一九八七年在大陸註冊、九二年正式拓展大陸市場以來,十五年的時間旺旺在大陸已變成了遍及食品工業、醫療事業、酒店、旅遊休閒、房地產等行業的企業集團。 蔡衍明指出,當初來大陸時,真的覺得什麼都能做、什麼都想做,因為台灣企業是很有工業生產基礎的,只是業務和工廠組織一時間跟不上而已。
更 重要的是,那句「吃旺旺,人旺、財旺、氣旺、運道旺」的廣告詞已深入大陸十數億人心。特別是中國人一向對於吉祥話或氣運相當注重,「這種結合風俗民情的行 銷方式,跨國企業不一定會學得來、學得好!」台灣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吉仁指出,休閒食品有其生活化的一面,所以廣告的「流行感」和「口語化」就相當重 要。
旺旺在一九九二年產品上市半年前,就花了一千萬人民幣的廣告費,但是第一年就創下了兩億五千萬人民幣的營業額,說明了蔡衍明對於廣告 的「銀彈」彈無虛發,他常告誡行銷團隊,「多花一塊錢做廣告,就是少賺一塊錢」,蔡衍明形容「廣告」一定要做到「轟炸機」的效果,才可以鏟除厚重的阻礙。
廣告「轟炸機」
像面對大陸經銷商一向寄賣後再付款的作風,旺旺卻一直堅持「款到發貨」,旺旺行銷處長黃品潔就指出:「中國這麼大,如果放帳做生意,生意越大、死的越快」,但是如何說服經銷商?旺旺的做法就是出動「轟炸機」:攻佔一個新市場,先打廣告,經銷商誰先付錢,就先供貨給誰。
「那個時候很少人打廣告,廣告一打,錢就來,接著就是排隊拿貨了!」蔡衍明形容。而旺旺在大陸的第一項挑戰,就是大陸國內業者見米果有利可圖,只要有機器就可以生產,於是在進入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旺旺米果從國內售價每公斤五十元,每公斤跌價到三十元。
同 一時間,旺旺也擬定推出副品牌應戰、並在各地擴建生產線,加大產量,以降低成本。有趣的是,旺旺為了要同時蓋很多工廠,又怕過度投資產能、資金調度不及, 於是蔡衍明就寫信給各縣政府,強調旺旺想在當地投資,但條件是希望對方能蓋廠房租借,「當時集團裏許多人認為,政府怎麼可能提供這種條件?我說不試怎麼知 道!」蔡衍明對媒體表示。
趕上大陸招商熱潮
沒想到當時中國大陸正值招商引資熱潮,各地方政府之間也在競 爭。蔡衍明發了一千多封信馬上就有許多回音,旺旺馬上進行評估比較,只要當地政府蓋房快速,旺旺馬上進駐,加上租金便宜,讓成本更低,而且五個月就能蓋完 一座廠房,做出每公斤十元以下的產品,從而把那些準備用低價競爭、剛起步的對手擠出市場。
一九九五年五月,中國最大的方便麵公司康師傅宣布正式進軍中國「米果市場」,並且以成為中國龍頭為目標,當時在大陸剛坐穩王座的旺旺正準備到新加坡掛牌上市,緊鑼密鼓的進行定價階段,但蔡衍明沒有反擊,只是按照計劃讓旺旺順利上市。
旺 旺採用的是東北大米,澱粉質含量比較高。像旺旺湖南總廠長林焰火三十年前就進入旺旺,參與了第一間米果廠的流程建立,每天都在觀察空氣中的濕度、溫度變 化,從大米送入工廠開始,為洗米製粉,蒸煉、成型、快速乾燥FBD、收胚等過程把關,他的宿舍就在廠房裏面,「我們是用生命在做米!」他感嘆的說。
事 實上生產米果不難,難就難在生產一百萬個米果和一億個米果都是一樣的品質,而且隨著各地生產條件和市場狀況不同,還保持一樣品質,難怪對於林焰火來說,每 一天都是挑戰,像旺旺光是米果生產線就有三十間米果廠,只有西藏、雲南、海南島沒有廠房。台灣中華大學民生與科技學院院長紀學斌指出,米果的品質難以維 持,這是許多全球大廠花大錢也做不好的最大原因。
從一九八四年元月十七日那一天,旺旺在台灣開始生產米果以來就沒有停歇過,一九九六年在 新加坡上市以來,純利率都一直維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和享有低稅率補貼的蒙牛乳業不相上下,市場佔有率也沒有因為對手越來越強而失去龍頭地位。到一九九 八、九九年,更推出旺旺牛奶、旺旺QQ糖等利用品牌優勢乘勝追擊,毛利率也都優於同業。
靠改缺點便能獲利
二 零零五年,康師傅找來了日本最大的胧田製果,各出百分之五十的股份,重新捲土重來進軍米果市場,而面對競爭,旺旺最強的後盾,就是經營團隊都有二、三十年 默契,「大家在一起很久了,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就來了」,蔡衍明自信地說,他常想旺旺最大的優勢是:缺點太多,還賺這麼多,未來單靠改正缺點便能獲更高利 潤。
蔡衍明認為,「對於旺旺來說,現階段還不希望推出太多產品,以免分心無法照顧好的產品,我們也不擔心產品生命週期,因為我相信產品品 質,就是產品的生命力。」蔡衍明的名言之一是,「只要有嘴、有錢,就有市場」,像美國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光是靠國內市場一年就做到八十億美元,美國只有中國四分之一人口不到,旺旺不但有可能是世界米龍,而且,還有可能是一條企業「巨龍」。■
from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Path=2292543042/32ae2.cfm
「只要有嘴、有錢,就有市場。」 註:在大陸發展18年、在中國有105間工廠、全球用米量最多、年產480億片「旺旺」米果」、有「世界米龍」之稱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的一句名言。 出處:亞洲週刊 作者:蔡衍明 日期:2008/8/17
蔡衍明小檔案 亞洲週刊 星期六, 2008年08月09日 00時33分 現 任旺旺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一九五七年生,高中肄業,南京大學 榮譽 博士。二十歲時當上外銷加工廠、主攻魚罐頭加工的宜蘭食品總經理,他將公司轉型為內銷品 牌廠商。之後他到日本找到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岩塚制果技術合作,並與節慶拜拜市場結合行銷。自一九八七年在大陸註冊、九二年正式拓展大陸市場以來,旺旺在大 陸已變成了遍及食品工業、醫療事業、酒店、旅遊休閒、房地產等行業的企業集團。旺旺目前已是中國第一大休閒食品集團、世界第一大米果製造商。
專訪:旺旺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蔡衍明 兩岸交流要一氣呵成 張殿文 星期六, 2008年08月09日 00時33分 蔡衍明認為,中國大陸領導班子越來越年輕、素質越來越高、觀念越來越新,臺灣要謙虛一點,才能看見別人優點;不要只看過去,要看未來。兩岸交流,趁現在一氣呵成。 訪問食品界傳奇人物蔡衍明之前,會經過總部大樓,正中央有兩個純金的「旺旺」大字,後面則有一千一百一十一個旺字。公關處長黃麗惠解釋,這是一千一百一十一位幹部親手所寫,旁邊則有員工人數,和公務飛機的模型,讓人馬上感受到旺旺的「精神力量」。以下是訪談摘要: 兩岸直航之後,臺灣一直有人擔心兩岸走得太快,甚至連日本都在關切臺灣大陸關係發展過熱,你的看法如何? 對 臺灣來說,現在是「開大門,走大路,跨大步」的時代了,像投資上限從百分之四十,開放到五十、六十其實都還太慢,臺灣其實已經沒有時間了,互信基礎其實很 難建立的,日本對大陸其實又愛又怕,但是臺灣一定要趁氣氛好的時候,和中國彌補過去的裂痕,建立互信基礎,一切就會不一樣,沒有什麼好怕的。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你認為臺灣的出路何在? 改 善經濟的問題不外乎「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目前似乎只有觀光業比較有機會,旺旺其實一直想在臺灣投資,而且投資的專案是能增就業機會、提升附加價值 的項目,這樣才會對臺灣人民有幫助,我們過去只是買一、兩家公司,其實是「沒路用」的,因為這些公司原本就存在,只是換老闆而已,但我們也不能蓋工廠啊, 臺灣已經沒什麼成本優勢,既然是投資,就要賺錢,我實在想不出來要投資什麼,或許就純做公益就好了。 在節流方面,只要大陸與臺灣雙方互信基礎增強,臺灣可在國防外交方面省下很多開支。 那麼臺灣人要如何重新開始瞭解大陸? 民 間其實交流很多了,大陸的官員過去也經常到臺灣考察,反倒是臺灣官員最應該來看看,現在大陸官員的學習精神如何?如何急起直追?兩岸應該互相多學習,發生 落差的原因,主要過去十多年臺灣政府官員是看「選績」來升遷,也就是選舉成績決定位子;而大陸官員主要則是看「政績」,也就是為地方及人民爭取建設的成 績。 台要看到大陸優點 大陸進步很快,臺灣要如何面對未來的大陸? 或許有人會說,我是因為在大陸賺了錢, 才會強調大陸優點,我在臺灣也很賺錢耶!臺灣的旺旺米果一直是臺灣第一品牌,另一方面,我在大陸受的苦,還會比別人少嗎?剛來的時候,地方領導每句話、每 個字我都聽都懂,其實真正的意思都不知道,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現在看大陸一直進步,心裏很痛苦。你看他們的領導的班子越來越年輕、素質越來越高、觀念越 來越新,臺灣要謙虛一點,才能真正看見別人的優點,臺灣不要只看別人的過去,每個人都有過去,要學會看未來,而兩岸交流,要趁現在一氣呵成。 民進黨隱瞞大陸真相 你認為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為何? 從 一九九六年開始,臺灣就和大陸發展脫節了!除了李登輝的「戒急用忍」之外,民進黨一直把真相和臺灣人民隔離,只宣傳大陸落後的一面,好像大陸人都不是靠實 力起家的,大陸好的一面的新聞都被民進黨封鎖了。臺灣沒有自我反省,所以進步太慢,大陸有今天,人家也是一番風雨走出來的。不過,我認為臺灣人有一個特 點,只要內心真正認輸,就會馬上調整、迎頭趕上。 以台商的角度,你對新政府有什麼期許? 臺灣有些官員一被人攻擊,就反 縮,一被攻擊,就修改。在臺灣做官常常被罵,其實越來越沒成就感;反觀大陸連一個最小的官出去都有威嚴,做官要有成就感,否則得不到尊嚴,如何為人民服 務?我認為臺灣的馬英九應該趁全民支持之際,利用這個機會大刀闊斧,要去思考如何建立盛世,要大破大立,才能有大格局。 全球經濟大環境現在也很嚴峻,通貨膨脹和人民幣的升值力道,對企業的影響如何? 我 們主要以中國大陸做內銷市場,影響其實不大。中國通貨膨脹的幅度是個位數,許多人加薪都不只這個幅度,所以工資上揚對我們的影響反而比較大。二零零七年我 們的淨利潤是百分之二十,今年毛利率可能會受一些影響;至於原物料漲價,從包材到米有幾十種原料,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漲,有的跌、有的升,明年是糖漲、後年 是米漲,這是我們每年都要做的習題,每一年都難過,但是每一年都會過。 但另一方面,由於我們收的是人民幣,全年整個匯兌收益就很不得了! 像去年用一美元兌人民幣七點五五元去平均,但是今年上半年就以六點九九來兌換一美元,光是從七點五五到六點九九,就是百分之十以上的匯兌收益,以去年我們 賺兩億美元為例,人民幣匯兌收益就是二千萬美元,我們的庫存也是一樣用人民幣計價,所以完全是人民幣的公司。所以,很多人想炒作人民幣未來的升值,我看大 家不用炒了,只要來投資純收人民幣的公司就好了。 許多人認為大陸經濟也面臨極大挑戰? 大陸的外匯已達到一兆七千多億美 元,每個月以七、八百億美元的速度在增加,也難怪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否則有多少國家的貨幣受影響?不過我認為,中國如果政治能夠持續穩定,經濟一定不得 了。這也考驗了中國官員的抗壓性,我印象最深的是SARS期間,大陸官員到第一線視察災情,竟規定不准帶口罩,以免影響形象,不過書記和省長都會分開,而 像水災地震時,許多書記跑到第一線去救災,也都表現得很鎮定,即使生死攸關,也不為所動,好像古人所言,做官是一種天命。 我還是要強調,今天要回頭來看歷史上的盛世如何形成的?中國今天政治當然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如果持續走向穩定之路,以前文化大革命受的苦,及各種災難的考驗就比較值得了! 當時你為何會有念頭買中國第一部企業用公務飛機? 我 們要做全中國的生意,中國太大,早晚都要買,不如先買,而且可以提早享受這一種成就感。但是我現在看見臺灣人變辛苦,心裏其實很苦,在大陸賺錢的成就感也 少了大半,人家說我很有錢,反而變得我很不好意思,因為人家都沒米吃,我還說吃大魚大肉。如果大家日子過得好,我走出去可以更大牌,過去十多年臺灣如果不 是採取閉鎖政策,臺灣可以變成全球最富裕的一塊樂土。 你們從日本學來技術,到今天超越日本,往「世界米龍」之路邁進,你們的關係如何變化? 日本的岩塚制果公司對旺旺來說就像是父子公司,他們當初投資旺旺幾百萬台幣,到新加坡上市時,股票的市值就有兩三億美元。還有每年配息配股。我們懂得感恩,他們也懂得感激。 今天我們很多自己製造的米果機器設備,已經可以回賣給日本公司,但是日本人在品質管理上有獨到之處,和堅毅過人的精神,今天也一直是我們的重要顧問和技術夥伴。 我們都是米果養大的,把米果製造當做一種藝術,也是日本人灌輸的觀念:品質的追求永無止境,因為有一些在進步,但有一些也在退步而不會自覺,所以必須每天反省每天進步。
台商旺旺從中國走向世界 張殿文 星期六, 2008年08月09日 00時33分 台 商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小時候被長輩告誡不准和外省人做朋友及說國語,但他卻比其他台商走進更遠更深的中國,而且堅持帶給臺灣人一個真實的大陸,支持兩岸 直航和更開放。旺旺在大陸發展十八年,目前在全中國有一百零五個工廠,是全世界用米量最多的企業,年產四百八十億片米果,可繞地球一百二十圈,堪稱「世界 米龍」,吸引李嘉誠、劉鑾雄等富商投資,並在香港上市。 一架鮮紅色灣流G200飛機降落在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從上海飛行 四千五百公里 ,相當於臺灣海峽二十倍寬,途中沙漠橫亙。這架企業公務飛機,擁有者是來自臺灣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 「中國太大,未來大陸企業公務飛機是一種趨勢,晚買還不如早買!」蔡衍明解釋。旺旺全中國投資一百零五個工廠,是全世界用米量最多的企業(二十四萬噸),年產四百八十億片「旺旺」米果,若一片片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一百二十圈。 臺灣要真正成為「亞太籌資中心」,旺旺這種台商正是臺灣拼經濟急欲爭取回臺上市的對象。 八月四日 ,臺灣新任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就指出,海外台商招商很重要,尤其「純大陸台商才是重點」,這和過去民進黨時代的海外招商回臺上市方向大不相同。 二 零零八年旺旺從新加坡下市後轉投香港上市。當時蔡衍明棄投資銀行和私募基金,而以自己公司團隊名義向高盛(亞洲)、瑞士、法國巴黎銀行等聯貸八點五億美 元,買下在外流通的百分之二十六點三五新加坡股權,再到香港上市,成為近兩年來亞洲最大杠杆融資收購(Leveraged Buyout)案。吸引包括香港「經營之神」李嘉誠、華人置業集團主席劉鑾雄等投資這家毛利率在亞洲同行中居於前列的、中國最大的休閒食品公司。「我們希 望未來可以開發大陸更多的農產資源!」蔡衍明說。 坐上旺旺的企業公務機,可以看見 五千公尺 以上高度流下的天山雪水,如何滋潤了比臺灣大四十五倍的新疆,生產葡萄、西瓜、蜜桃等,還有全中國最大的畜牧場,這架鮮紅色飛機也因為載送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灣總統大選後首度訪問大陸而走紅。 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國民黨在總統大選重新奪回執政權,當江丙坤四月初內定為「海基會董事長」後第一次出訪大陸,就表示要向台商「謝票」、也會順便就新的兩岸關係發展向台商做說明。 過 去十年,在大陸台商號稱百萬,二零零八年總統大選中是國民黨的鐵票,而其中上海五萬台商,更是國民黨堅強的後盾,蔡衍明是最具代表性的台商。一名熟悉兩岸 事務的人士透露,江丙坤刻意搭乘旺旺公務機的舉動,除了強化「台商、臺灣及國民黨」三者的「命運共同體」,也拉升了自「戒急用忍」政策十多年來被打壓的台 商重獲地位。 名列《福布斯》(FORBES,富比世)港澳臺四十大富豪,蔡衍明快速行動常讓他「留名青史」,像一九八七年臺灣開放兩岸探親時,旺旺就是第一個在大陸拍攝廣告、並在臺灣放映的企業,「新聞局登記到大陸拍片註冊前三號都是我們的啦!」蔡衍明得意的說。 廣告比產品先登陸 二 十年前旺旺分別到黃山、蘇州和「媽祖娘娘」故鄉福建湄洲拍了三支廣告,在臺灣播放時就引起話題;同樣的,蔡衍明也是第一家在大陸播放廣告片的台商,但一九 九零年那時旺旺連產品都還沒有在大陸上市,蔡衍明選擇員工團體旅遊時到了廣東,大家一起在旅館看「歷史性首播」。當員工質疑這個做法時,他振振有辭回答: 「你看人家日本NEC(日本電器公司,全日本最大的電子集團)來臺灣還沒有賣產品,不也就到處做廣告嗎?」 蔡衍明對市場天生敏感,旺旺也快速深入內陸市場。一九九零年,旺旺正式考慮進軍大陸時,原本也是決定在廣東福建一帶的沿海城市投資,但最後卻選擇湖南,主要是湖南省領導一再表達邀請旺旺投資的誠意,旺旺總經理廖清圳回憶當時到長沙來投資時,全長沙只有一個紅綠燈! 當 旺旺的日本技術合作夥伴岩塚集團社長楨計作得知了旺旺在湖南長沙落腳的消息時,不免歎息說:這完全是「緣份」。因為當年日軍侵華,他參與了長沙會戰,結果 受傷脫隊,當時一度以為自己死定了。沒想到湖南人不但沒有把他殺死,還放他和部隊會合,讓他在戰後一直耿耿於懷,不知如何報答。 直到三十年後,一名來自臺灣的二十三歲的年輕人蔡衍明找他來轉移米果技術,當時楨計作已經六十四歲,公司營收達數十億台幣以上,而旺旺還只是不知名的小企業,但他覺得「欠中國人一份情」而接見了這個小他四十一歲的年輕人,他不得不歸於「緣份」。 因此,「緣」成為旺旺集團「發展信念」之首,旺旺的發展信念是「緣、自信、大團結」。蔡衍明說,這個「緣」字,是禎先生給的,他尊稱他為「米果之父」。對於蔡衍明來說,他的人生幾經波折,從臺灣到大陸又何嘗不是一種「緣份」? 從小在臺北市大稻埕圓環長大,圓環是當年國民黨剛到臺灣鎮壓民眾的「二二八事件」發生地點,長輩一再告誡他不准和外省人做朋友,也不准說國語(普通話),誰會想到他會比其他在沿海投資的台商走進更遠更深的中國。 「我 在中學之前根本沒有講國語的朋友!」蔡衍明說。加上父親在臺北事業很成功,自己口袋裏零用錢通常是公務員一年的薪水,身邊總是圍繞著「哥兒們」,讓他覺得 自己可以掌握人生,直到二十多年前他幾乎虧光了一億台幣的公司,外界視他為敗家子,他抱著「無路可走」的心情前往日本尋求米果技術,他才開始認識另一面的 自我。 從做人到做事業,甚至到社會國家,蔡衍明認為最基本的就是「認識自我」,徹底認輸之後再認識自我,讓他從學看帳目、採購機器、甚至 做廣告、到大陸投資,淬煉信心,相信自己長久努力所創造的價值,這就是「自信」,這也是旺旺經營信念之二。蔡衍明認為,臺灣目前想要拼經濟、賺大陸人的 錢,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老百姓還看不清楚「自己」。 主要是臺灣人心態還停留在過去,把大陸人當做是暴發戶、甚至從心眼裏看不起大陸人。蔡衍明指出,臺灣想要拼經濟,就要先瞭解大陸人的思考,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很多成功人士不只靠關係而已,是憑實力來致富的。 「大 陸的確有很多問題,但是別人也在進步,臺灣人不能一直把眼光停留在過去啊」,蔡衍明指出。這種互相瞭解的隔閡,主要還是過去八年臺灣執政當局有意造成的 「區隔」和分化,所以蔡衍明也常常提醒子公司要多多利用企業的大陸平臺,除了內部向心力凝聚外,要把中國各地優勢「團結起來」,開創新的價值,這是旺旺經 營信念中強調的「大團結」。 這也是國民黨所看重的部分。事實上從民進黨政府時代,就一直希望吸引全球的台商,回到臺灣股市上市,像統一集 團在臺灣比大陸成功,而康師傅在大陸比在臺灣成功,但統一、康師傅在臺灣已有上市公司,只有旺旺在臺灣大陸兩地都很成功,卻一直沒有回到臺灣。法國里昂證 券(CLSA)分析師許慧慧(Heather Hsu)就指出,旺旺不管是在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和毛利率都是全中國表現最好的食品公司,儘管目前看不出有什麼籌資必要,但旺旺股權穩穩抓在蔡衍明 手中,所以為了支持臺灣,最有可能回臺上市、發行預托證券(TDR)。 「台商的成功,是臺灣的成功」,這句話必需要台商回到臺灣投資、上 市才算成立,國民黨中常委、目前在香港管理基金的連勝文就指出,其實台商根本已經全球化了,舉例而言,一家台商就算在越南投資,如果需要籌資,只要到香港 就好了,根本不需繞過臺灣。未來如果旺旺等台商回臺上市,正是馬團隊執政「拼經濟」、吸引台商回鄉上市的代表。 江丙坤拉高臺商地位,也算 是還蔡衍明一個公道。當民進党政府執政時,旺旺不但沒有回臺上市,二零零六年時還和台塑及明基集團一起大手筆投資大陸醫院,成為大陸第一批擁有醫院執照的 台商。二零零六年臺灣經濟部「投資審查委員會」指出,如果依照旺旺醫院對外宣稱投資金額高達人民幣七億元(約一億美元)的規模,依照行政裁罰基準,投審會 最高可判罰旺旺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台幣(約六百萬人民幣)!這也讓蔡衍明成為臺灣近年來最大違規登陸案。此前,二零零四年經濟部針對高科技外移的中芯半導體 創辦人張汝京罰款一千五百萬元,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聯電因違法在蘇州創設和艦半導體,也不過被判罰五百萬元。 過去投審會的重罰物件多集 中在高科技業,蔡衍明以一介「米果業者」竟受到如此待遇,說明了其個人特殊地位。當時官員還特別指出,旺旺新加坡控股公司不是臺灣法人,不須受到登陸百分 之四十投資上限的規範,但大股東蔡衍明是臺灣人,仍須遵守「個人投資大陸不得超過新臺幣八千萬元」的規定。 儘管民進黨政府咬住蔡衍明是臺灣人,蔡衍明也一直沒有放棄臺灣戶籍來規避,卻只能選擇和臺灣漸行漸遠:台商面對大陸市場的競爭加劇,只能用國際資金和大陸盈餘再投資,所以沒有用完臺灣投資限額的問題,但從企業的眼光來看,如果大陸沒有一直進步,他們也不敢一直投資。 面 對扁政府的「抹紅」只能低調以對;面對市場詭譎多變,唯有更快更靈活的應對才能生存下來。過去二十年,旺旺也是一個台商心路最佳縮影。他們看見中國在轉 變,台商卻只能「化明為暗」,也難怪當「政黨二次輪替」,一向低調的蔡衍明也出借飛機,「過去十多年臺灣如果不是採取閉鎖政策,臺灣可以變成全球最富裕的 一塊樂土。」他語重心長的說。 大陸是一條不歸路,但是台商卻頻頻回頭。或許是蔡衍明瞭解,再長的征戰路、再大的市場,但是故鄉只有一個。 吳伯雄盛讚蔡衍明 二零零八年六月,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第一位踏上大陸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唯一參訪的一家台資企業,就是旺旺集團。「我今天來,一方面是和旺旺結緣,也希望沾旺旺企業的福氣,讓國民黨旺起來,兩岸關係旺起來!」吳伯雄並盛讚蔡衍明有一顆柔軟的心,熱心公益。 站在曾招待「吳主席」的旺旺貴賓室裏,蔡衍明也感性起來。他指出許多台商都希望事業有成後能榮歸故鄉、多盡心力,但意識形態作祟,讓他們只好默默來往於兩岸之間。現在兩岸氣氛非常好,希望能盡速達成兩岸直航,「最好在這幾天」!蔡衍明激動地說。 七月四日,兩岸包機直航沒有跳票,但是大陸台商資金歸鄉仍有一段路要走。 畢竟許多台商認為:「好不容易把錢匯出海外,賺了錢,哪有理由再把錢送回去受管制?」企業在臺灣籌到資金不能用到對岸市場,這在自由化的市場很難讓人理解,臺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也坦承:「現在政府把過去不正常的作法一舉撤除,就是回歸臺灣以往被評比為自由市場的常軌!」 馬政府上任一百天,拼經濟成效尚待驗收,原因之一是臺灣政府鬆綁兩岸的誠意尚待檢證。對台商來說,經過十多年來的兩岸奔波,他們其實早就是自由人,不只是私人飛機而已,像蔡衍明甚至已在澳洲買了私人小島,「Google Earth上也查得到喲!」他開心地說。 只要他願意,那架紅色的旺旺飛機可以隨時起飛,去看工廠,或是去小島渡假,只是希望家園依舊完好,讓飛機不只是降落遙遠的烏魯木齊,也可以飛兩小時降落臺北,找來兒時的玩伴好好「臭屁」(台語:炫耀之意)一下。
from http://news.sh2sg.com/news?a=4743984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