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遺忘的節奏,是枝裕和的電影烏托邦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出生地:Tokyo, Japan

出生年月:1962年6月6日

星座:雙子座

代表作品:1995年《幻之光》Maborosi、1998年《下一站,天國》After Life、2001年《距離》Distance、2004年《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Nobody Knows、2004年《橫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
獲獎紀錄:1995年 威尼斯影展導演新人獎(《幻之光》)、2004年 坎城影展金棕櫚提名(《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2004年 日本藍絲帶電影獎最佳導演(《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2008年 日本藍絲帶電影獎最佳導演(《橫山家之味》)

簡歷:
是枝裕和出生於日本東京,1987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藝科,畢業後他加入TV Man Union主要拍攝電視紀錄片,關注的題材多具社會關懷以及人文主義的色彩,這一段時間的經歷也對他今後的電影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95年他執導了由 宮本輝同名小說改編的《幻之光》,此為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影片一經上映便引來各界關注,在日本以及海外獲獎無數,獲得威尼斯影展導演新人獎、最佳攝影獎 以及芝加哥影展最佳影片,影片女主角江角真紀子以該片一炮走紅。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國》以及第三部作品《距離》都非常具有個人特色,而2004年根據 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更讓他揚名國際影壇,影片年僅14歲的小男主角柳樂優彌則成為坎城影展最年輕的影帝。2005年他推出了自己風 格獨特的作品《花之武者》影片雖然沒有取得像前四部影片一樣的好評,但也是打破常規之作。2008年是枝裕和回歸家庭,再現他的細膩情感,執導了這部《橫 山家之味》,而拍攝這部影片的起因卻是導演雙親的去世。影片以一句「啊,母親還在哪裡活得好好的呢!」這樣的對白來開場,飽含了是枝裕和的無限情感,關於 家庭,關於人性,關於細微的平凡一一都找到了好的歸結。

含蓄矜持,質樸隱忍。沒有大開大闔,一切皆融入平穩而沉靜的生活。細節的力量在光影間滲透,那些被我們遺忘的節奏一一召回,這就是是枝裕和的電影世界。提點了日本民族深處的感嘆和傷感,卻總有柳暗花明的曙光。電影世界的烏托邦觸手可及。

因愛之名無關死亡

傳統日本電影中最令人稱道的是它所表露的那種含蓄、清淡、矜持、質樸的東方意境。或許是相對平穩的日本歷史,也或許是相對獨立的島國地理而造就了這種特殊 的來自東九區的美。但也正是在這種平淡幽謐中,在這片狹長的土地上,人的情感被無限放大。在人的各種感情中唯有憂愁和傷感才是最深刻的,而這種深刻正巧被 東瀛電影導演更加深化,這種深刻的美學理念已經滲透到了整個國民性中。如此的導演如小津安二郎,從看似平實樸素而溫暖的故事中,潛藏著對人生的感傷。這種 狀況到了是枝裕和身上便起了些許變化。

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是枝裕和畢業後即加入了TV Man Union主要拍攝電視紀錄片,這一時期他參與的電視作品大多都是關注社會問題以及頗具人文主義色彩的題材。幾年的紀錄片拍攝生涯,造就了他站在攝影機背 後的客觀與細緻。一九九五年,他拍攝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幻之光》,這部作品被認為是九○年代中期最好、最細膩的作品。影片以極其緩慢的節奏講述 了一個多次喪失親人的女人的故事。女人幼年時期祖母失蹤,成年之後結婚生子,本以為日子幸福無虞,卻因為丈夫的意外死亡而宣告幸福的終結。經過調查得知, 丈夫的死並非意外而是自殺。女人輾轉帶著孩子遠嫁他鄉的海邊漁村,看似日復一日的平穩並沒有消除掉女人心中的鬱結。一連串的事情又讓她質疑現任丈夫的情 感。潮起潮落,春去秋來,女人終於無法忍受而離家出走,孤立於海邊的女人對著找來的現任丈夫哭訴自己的迷惘和不解,丈夫把一切歸於幻之光的傳說。死亡是由 於幻之光的召喚,任誰遇到,都會跟隨而去。終於,又一個春天裡,女人家裡有了洋溢的笑聲。在講述這個「生與死」「失去與再生」的故事的時候,是枝裕和刻意 營造出一種灰暗的冷調。大片大片暗夜的場景,女人黑色的服裝,鉛色的天空,都讓我們把這看成一種肅穆的儀式,這些視覺的壓抑從影片開始貫穿到結尾的時候, 終於撥開雲霧重見天日,煩惱、彷徨煙消雲散,有沒有幻之光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時此地的情感。宮本輝的原著文字當然也是相當細膩,但是導演能夠將這麼散 文化的故事做到如此的精練,確實也是一種功力。影片中女人、男人對與情感的態度透過導演柔和細膩的鏡頭語言恰好觸碰到我們的心底。固定鏡頭和空鏡頭似乎是 導演的最愛,也或許他深知用這樣的鏡頭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是多麼的有震撼力。在定格的那一刻,給我們一個緩衝的時間,讓情緒自然而然的醞釀到足以讓我們戰慄 的地步,這難道不是導演彼時的心境嗎?

到了一九九八年《下一站,天國》的時候,這部打著「鬼片」旗號的電影,雖然也有講述死亡,但是死亡卻不是唯一的主題,影片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遠離影片之外的 東西。在這裡「死亡」、「去天國」成為一段幸福的時光。老爺爺、老奶奶最安詳,最瑣碎,最無奇的時光是導演所認為的「大愛」之所在。這部充滿日常瑣碎以及 善和人情的影片,任誰也不會把它和「鬼片」劃上等號吧。

似乎是枝裕和對「死亡」這個詞有著天生的敏感,也或許是多年的紀錄社會問題而對「死亡」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一定要在自己的影片中穿插這個關鍵詞。 《幻之光》中丈夫的自殺,《下一站,天國》中的死亡紀錄,《距離》中的最終祭奠,《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妹妹的意外死亡,到去年的這部《橫山家之味》中 大兒子的死去,而就連那唯一一部風格迥異的《花之武者》中,復仇的背景也與死亡搭上了邊。然而我們在看完所有的影片之後細細體味這種「死亡」背後的含義, 不難發現這個背後卻是情感的再現,雖然平淡卻也因愛之名。

生存之境柳暗花明

有時候在無法歸類日本電影中某些絕望的因素的時候,就把他們歸為日本狹長獨立的島國民性。在這個生存之地上,長久的孤立感帶來的有絕望,也有長久以來遠離 塵囂的淡定從容。這個民族自稱「大和」,是否也寓含了他們的生存之道?是枝裕和所追求的電影世界縱然有絕望,感傷,但是這些之後一定是柳暗花明的希冀。這 也是他不同於其他導演的所在。

影片《幻之光》用一個傳說解構了死亡的含義,給了活著的人生存下去的理由。春天的來臨,洋溢的歡笑都是生之人的希望。影片《距離》起於一場對於親人的祭奠 也終於這場祭奠。距離的兩端是生和死,是枝裕和用一種完全抽離的眼光來看待死亡,拋開了世俗的眼光和偏執,對死者的寬慰和解脫,對生者的坦然和釋懷豁然開 朗。而到了《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時候,導演把這種對於希望的追求更是完全地曝露出來。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九八八年的東京西巢鴨,一位母親為了和 新的戀人一起生活而拋棄了四個同母異父的孩子。最大的孩子不過十二歲,最小的妹妹才幾歲。孩子們一起艱難生活了一年後,小妹妹因病死去,此後三個孩子終於 窮困潦倒相繼自殺。這個事件震驚了整個日本,也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相當大的反應。是枝裕和基於這個真實事件經過長達十五年的構想,拍攝了這部電影。影片以 秋天為始,母親帶著大兒子明搬家,行李箱打開卻探出了兩個孩子,原來母親帶著四個孩子,他們是明、京子、茂、雪。因為擔心鄰居的不滿,所以只能藏匿其他三 個孩子。四個孩子一直呆在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讀書上學。兄長明在母親上班的時候便充當了父親母親的角色,對兄妹關愛有加,縱使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爸爸。兄 妹四人感情之深從一個個小細節一一展現,這個時候的他們儘管艱辛卻充滿快樂。母親的突然不辭而別讓這個家陷入了困境。四個孩子開始了「漂泊」的生活。攝影 機圍繞著四個孩子的生活運動,或者突然的特寫,或者長長的空鏡頭,是枝裕和用他慣用的手法來調動著我們的情緒。看這樣的影片更像是一種閱讀,散文式的文 筆,生活的瑣碎,似乎導演要給我們看的只是這四個孩子如何在拮据的環境裡生存下去,一次次生活的危機,總有辦法來解決。然而最後小妹妹死去,為了實現帶小 妹妹去看飛機的夢想,明向曾經推開的紗西借錢,妹妹再次被裝入了行李箱,兩個人踏上了親手埋葬她的路。滿身泥淖的兩人面無表情的返回家中,本以為影片會到 此戛然而止,導演卻讓他們重新收到了母親寄來的錢,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也讓我們看到了夏日清晨四個孩子提水歸來的歡樂和睦。本該是為生存的殘酷而感慨的影 片一下子峰迴路轉,生活就是靠著這樣的希望來延續的。


from iLOOK看電影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