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規可以違反嗎?──企業的權宜之變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從一而終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提倡變通,才讓變通變得那麼重要。

所謂「叛變」行規者大概有兩種情形。第一,在對待同樣是江湖人的某些人就沒有必要講行規;第二,在某些特定的地方,不是不想講「行規」,而是不能講。

還是先來看看李堯臣的揚z:

鏢局子,除了應付賊,還得對付北京市面上的地痞流氓。在北京城裡當時專有這麼一種人,社會上稱為「嘎雜子」,專門吃倉、訛庫,到寶局跳案子。因為鏢局子專門保護倉丁、寶局,不能聽憑他們訛詐,他們就專跟鏢局子作對,彼此斷不了尋仇鬥毆。

在當時有個最有名的嘎雜子叫做康小八。他和鏢局子的人只要一碰頭,在哪兒遇見哪兒打。那時候北京城裡從珠市口往南一帶,人煙稀少。鏢局子常和康小八在天橋一帶打群架,仇越結越深了。

康小八是京東康家營的人,沒有什麼真功夫,就是手黑。後來有了洋槍,他身上總別著洋槍,看誰不順眼,就給誰一槍。有這麼一回事:他找個剃頭的給他剃頭。他 剃著頭,信口問:「你知道北京城有個康八太爺麼?」剃頭的說:「那小子不是東西。」他忍住氣問:「怎麼不是東西?」剃頭的說:「淨胡來。」他又問:「你認 識他?」說:「不認識。」康就說:「好,叫你認識認識他。」掏出手槍,一槍就把剃頭的打死了。康小八手下本來有一夥人,後來他就單挑了。

他打死的人越多,疑心越大,總疑心有人暗算他。黑夜裡走道,後面有人腳步比他快,他就給一槍。後來,康小八叫五城練勇逮住,剮在菜市口了。

對於這種人,是不需要講行規的,即使你想跟他講,他也不會跟你講,所以,只能以「打」來解決事情。

鏢局行規是,雖然和盜賊是朋友,但絕不能一起共事。除非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以「背叛」此一規矩。

【危機四伏的江湖路,以和為貴】

在路上行走,免不了會遇到不遵守行規的盜賊,在這些盜賊裡,有的不只是因為吃不飽飯才走上這條路的。遇到盜賊迫不得已的時候,鏢師們只能以武力來解決事情。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還沒有逼到動用武力的時候,鏢師們都是抱著「和為貴」的心態力圖將事情圓滿解決的。

「和為貴」出自《論語》:「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後來又衍生出「和氣生財、和氣 致祥、和衷共濟、家和萬事興、百忍堂中有太和」的古訓來。儒家的「太和」觀念,包含著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諧。儒家 是通過道德修養達到自身的和諧,再推廣到「人與人的和諧」。

「和為貴」,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重大特徵。不僅溫文爾雅的儒家,就是江湖人物的鼻祖墨子所創立的墨家也主張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和」。儒家說「和」,墨家說「非攻」都是希望人與人之間不要起爭端,即使起爭端,也要以溫和的方式來解決。
「和」是寬容主義精神的表現。和睦的人際關係,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於人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人類自古至今,因國界、宗教、種族、主權、經濟利益的差 異,思想、語言的差別,乃至因家庭、財產、感情等諸多問題,所引起的衝突不勝枚舉,以至常常上演「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慘劇。「和 為貴」的觀念的確解決了不少這樣的事情。但是,「和」雖然在任何時代可以講,但卻絕對不是對任何人都講的。



笑話4則

1. 毛主席臨終

毛主席臨終前把鄧小平叫到床邊說:「平平,有件事我放心不下,我擔心黨內有些同志不願跟著你走。」
小平回答:「放心吧,東哥,不願跟我走的我讓他跟你走!」

2. 你進來,我出去

胡錦濤去看毛澤東,拉開水晶棺說:「毛叔,天上沙塵不散、地上污染不斷、北方缺水大旱、南方雪雨泛濫、奧運聖火難看、西藏喇嘛亂竄、官員貪污扯爛、人民暴動千萬、股市一片混亂、黑心商品太爛、港澳不聽使喚、地方政府蠻幹、台灣民主單幹、美帝逼我一戰,我該怎麼辦?」
毛說:「你進來,我出去,嚇死這群王八蛋!」

3. 兩頭牛

話說胡錦濤到農村視察,他想知道人民對黨的忠誠度,就問一位農夫:「如果你有兩畝田地,你願意奉獻其中一畝給偉大的黨嗎?」
農夫答:「噢,是的,我願意。」
胡又問:「如果你有兩幢房屋,你願意奉獻其中一幢給黨嗎?」
農夫答:「是的,我願意。」
胡又問:「如果你有兩部汽車,你願意奉獻其中一部給黨嗎?」
農夫答:「我願意。」
胡又問:「如果你有兩頭牛,你願意奉獻一頭給黨嗎?」
農夫答:「不,我不能。」
胡感奇怪地問:「你既然肯奉獻一畝田、一幢房子、一部車,為甚麼不肯奉獻一頭牛呢?」
農夫說:「因為我真的有兩頭牛啊!」

4. 江澤民是他的司機

江澤民還是國家主席的時候,一天因私外出,嫌司機車開的太慢,催促了好幾次。但因交通擁擠,還是不能讓他滿意。最後江澤民一把搶過方向盤,把司機推到後面,自己開起來。他一路橫衝直撞,造成一片混亂。
有人打電話向交通局長反映。局長大怒,質問該地段交警。
局長:「看到肇事者沒有?」
警察:「看到了。」
局長:「?什?! 不逮捕他?」
警察:「我不敢?」
局長:「?什??」
警察:「他的官很大。」
局長:「有多大?」
警察:「不知道,反正江澤民是他的司機。」



菜市場名的背後

菜市場名的背後

每年大學放榜時,網路上就會掀起一陣「菜市場名」熱。人們都想知道哪些名字最常出現。我也是,所以我自己也經常做統計。但我也想提醒,名字的頻率分布,不 是只有娛樂價值,它其實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十年前,不論是前二十五名或前一百名的名字,都有三分之二的名字是女性的名字。這個三分之二的比例,在今年的 統計仍然完全一樣。我們知道男女考生比例相當,這個三分之二的比例反映的,其實是父母的命名態度男女有別。如果是為兒子命名,就會很用心選字,務求名字響 亮有意義。如果是為女兒命名,通常就是好聽就好。於是,男性的名字獨特性較高,有同樣名字的比較少,女性的名字獨特性較低,有同樣名字的比較多。一般人可 能沒有意識到這樣細微的態度差異,但從大樣本的統計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台灣社會就像傳統華人社會,一直重男輕女,命名態度當然男女有別。今年要念大學的這一代,絕大多數是在解嚴那年或前後一年出生的。他們的父母成長於解嚴前 的傳統台灣,為子女命名的態度多少反映了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如果榜單所謂「菜市場名」的分布反映的是十八年前的價值觀,我們更應該觀察的是,十八年過去 了,兩性在台灣社會是不是更平等了。

我其實有點憂心。因為每年大家談到「菜市場名」這個話題時,還是把焦點放在女性身上,而且帶有貶抑的態度,例如媒體大幅報導的「雅婷Vs.怡君」虛擬賭局。在立法院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後,看到這樣的現象及部分媒體報導的態度,總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每年統計大考榜單上哪些名字最常出現,其實是一件很有啟發性也很有樂趣的事。台灣人應該可以更敏感,更懂得反省,也更有同理心。希望這個時候,大家都能不 再帶著歧視與偏見來享受大考榜單常見姓名統計的「放榜」樂趣。更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真正有機會在性別平等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選自 中國時報 作者:蔡志浩)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

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

模擬考甫結束,我承諾招待考前幾名的學生到家中作客。約定時間的前一個星期,我和外子忙裡忙外的打掃兼採買,而我那從不下廚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譜,費心準備當天的餐點和零食。

星期六早上,我開車去接學生,看見他們雀躍的模樣,我忍不住洩漏中午的菜單內容,沒想到他們竟七嘴八舌的說:「為何不叫披薩或麥當勞呢?」「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 「老師妳煮的東西能吃嗎?」一陣哄笑之後,我有點被潑冷水的感覺……

才進家門,我正要開口介紹師丈時,聽見有人竊竊:「他是誰啊?有點胖!」「一點也不帥……」 我抬頭看見外子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趕緊要學生向他問好。

趁他們坐定,我趕緊走進廚房和外子一起準備飲料,誰知道這時竟有三個同學偷溜進我們的臥房,對著房裡的照片及擺設品頭論足起來。我強忍心中怒火,提醒他們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難道已經國三的學生,連這點基本禮貌都不懂嗎?一陣說教之後,他們變安靜了,氣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飯,他們嚷著要離開,我也不想強留他們。只是一回頭,面對滿桌未收拾的杯盤和一地的雜誌、撲克牌、CD……我忽然覺得臉上一陣熱,是我沒把他們教好嗎?

這些孩子功課都很好,怎麼那麼不懂事呢?

不會體貼別人,不懂得別人的用心,將一切視作理所當然;不懂得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甚至連做人的基本禮貌都不懂,吃完飯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臨離去連一聲謝謝也沒有……

是因為升學考試不考這些,所以不會?

還是家中父母沒教或不懂得教呢?

 

這些孩子生活在優渥環境中,只學會了自以為是,學會了理所當然的接受,只學會了永不滿足。

或許我已LKK,但是每天面對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面對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未來棟樑」,我竟心虛的想問:「他們會變成這樣,是誰的責任和損失呢?」(摘自2004/04/2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