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一場決鬥被判禁足42天,期間又適逢熱鬧的嘉年華會如火如荼展開之際,對於一位血氣方剛的二十七歲年輕軍官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懲罰。軍令、屋牆固然可以禁錮身體的移動,卻無法禁止一顆活躍心靈上天入地,穿梭古今,讓想像力獲得最大的釋放,帶領他自由翱翔,何況還有善良忠僕、惹人疼愛的小狗羅西娜陪侍在旁,讓原本鬱悶不堪的禁足,脫胎成一趟熱鬧活潑,多彩輕盈又富哲學探索的房間旅行。難怪,本書於一七九五年甫一出版,便成為暢銷書,成為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一。

補充說明:

  艾略特(T.S. Eliot)的一句:「Where is all the knowledge we lost with information? 」每天我們從各種媒體獲得大量的資訊,從中我們得到的反思、啟示有多少?如果我們生於沒有電腦、電視和收音機等的年代,是否我便會失去智慧、快樂、還有「我」嗎?幸而沒有電腦,我們還可以靠大腦在這段被困期間自娛,讓法國作家Xavier De Maistre示範給你看。

  1790年De Maistre還在意大利波埃蒙特區當軍官時,在一場私鬥中被逮捕,因而被罰關進寓所裡四十二天,只有一個傭人照顧和一頭狗陪伴他。De Maistre在這四十二天裡懶理被囚禁,還是一樣去了「旅行」,這種旅行還要是一種「New manner of travel」,而且旅程讓他創作了這本另類旅遊記事《Voyage Around My Room: Selected Works of Xavier De Maistre》。在他的描寫裡,我們知道這種旅行不需付上任何力氣和金錢;不分老少,也不需要理會天氣好還是壞、不會遇上強盜,總之適合每一個人。一切看起來好像真的很好玩似的,他還誇口說在他之前誰都不敢、沒有試過或做夢也沒有想過去這樣的旅行,經過他的旅行經驗後,其他人便可以依照他的「示範」去嘗試一下。他要向剝奪他自由的人表示「謝意」,如果不是被軟禁,他就不會懂得在遇上生命中的困難時,依然可以自得其樂。比起《等待果陀》那兩個流浪漢以「吊頸」來消磨時間, De Maistre享受自由移動被剝奪的日子的方法,既積極也有趣多了。

  其實De Maistre的目的地並不是甚麼陽光與海灘的旅遊勝地,那只不過是他的房間--一個長方形的空間,從東面走到西面,只需有三十六步而已。原本他打算從房的一角走到房門口,但途中遇上了一張椅子,於是行程就改變了,思緒也隨之改變,就是這樣無分方向、步法,無限制地遊走其中。De Maistre會告訴你房間那四道牆並不是封鎖的圍城,而是幻想蔓延的憑藉。他帶領讀者在這房間內「雲遊四海」,從仔細描述牆上的一幅畫開始,到裡面一事一物都能引發他種種的聯想和回憶--很多平時忽略了或習以為常的東西,如今他都能夠開放各種感觀去感受,以另一個角度重新端詳一番。像De Maistre那樣把物件作出聯想,是很多甚麼編劇、創意寫作班等的訓練方法之一--一件信手拈來的東西(一支鉛筆,甚至是自己的手指頭),留意它的外形、線條、顏色,及功用等,這些特質如何象徵人物個性。或者以一幅畫或照片,描述它的現狀,再聯想這幅畫的「過去」和「將來」。除了視覺外,還有聽覺、嗅覺各種感觀和記憶交融,甚至有驚鴻一瞥之感,使人有所頓悟。這些頓悟無需翻山越嶺,即使失去移動的能力是可以垂手獲得的。(本文由網路與書提供)

作者簡介

  薩米耶‧德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 1763-1852),出身貴族,投身軍旅,一七九0年因為一場決鬥事件被罰關禁閉在家中四十二天,在這段期間內以玩票性質寫成《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一書,一七九五年甫一出版,便成為暢銷書,引起極大注意與迴響,開創此種另類遊記的先河,在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史上算得上經典之一。德梅斯特不自認為作家,著作也不多,流傳下來的可能僅只本書。

譯者簡介

  嚴慧瑩,輔大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現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譯作:《羅絲‧梅莉‧羅絲》、《永遠的山谷》、《沼澤邊的旅店》、《口信》、《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等。

內容轉載

在孤獨中照見自己
南方朔

  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之交,在跨阿爾卑斯山地區有個薩伏伊公國,這個公國出了一對頗具知名度的貴族世家兄弟。

  哥哥約瑟夫‧德梅斯特〈Joseph de Maistre, 1753-1821〉,他出生於薩伏伊的首府尚貝里,一七九八年間,法國兼併薩伏伊時,他流亡瑞士,後來投奔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擔任駐聖彼得堡大使。他後來的大半生都在今天的義大利北部度過,是那個時代歐洲擁護王權的著名保守政治哲學家。

  弟弟則是薩米耶‧德梅斯特(Xavier de Maistre, 1763-1852),是小說家、畫家兼軍人,他在法國兼併薩伏伊後,流亡俄羅斯做到將軍的職位,他後來的一生都在俄羅斯度過。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一七九四年〉、《高加索的囚徒》和《西伯利亞的年輕女子》〈皆一八二五年〉,其中的《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是本有趣的小冊,它讓人體會到,雖困居一室之內,但只要能思能想能讀,把這段日子看作是個旅程,則不僅可以讓自己脫離空間的桎梏,奔放於外,這個旅程還可以強化人們的感覺體會能力,讓以前麻木的變敏銳,以前的自大專擅則可翻轉成謙卑自抑。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世人們替自己的心找到鏡子,俾能在孤獨中照見自己。從一粒砂都可看出世界,自己的房間又怎麼可能不成為更大的心靈資產?

  我們當知道,西方從中古以降即因?武而流行決鬥。到了一六五0年代,歐洲各王室才相繼明令禁絕。有的把決鬥轉變成不涉及生死的儀式,有的則把違法私鬥者加以懲處。薩米耶作為軍人,年少氣盛而私鬥,遂被罰禁足四十二天,於是遂有了這部接近「隨想錄」性質的小冊問世。

  這部小冊寫作的時候,薩米耶乃薩伏伊公國的貴族少年軍官,因而他的隨想筆記裡遂自然而然地傳遞出許多上流社會的風俗,如少年軍官喜歡向貴婦美女諂媚逢迎,上流社會也熱衷於搞派對;而作為貴族畫家,他也有許多價值不菲的收藏。這些風俗誌的紀錄可以讓人們對那個時代喬張作致的貴族生活方式多出許多非常精確的理解。

  而除了風俗誌的部分外,這本小冊最發人深省的,當然仍是他在自己房間裡閱讀與反思的部分了。在閱讀的部分,它讓自己的心靈隨著書本而飛出了房間之外,自由自在地翱翔,閱讀的樂趣因此而更加豐沛。除了閱讀書本外,他也重新閱讀自己收藏的繪畫與版畫。由於心情的轉化,他在畫面裡也讀出了更多的訊息,如對不幸者的悲憫和義憤,讓自己素質裡比較好的那一面被喚起。十六世紀法國思想家蒙田有見於當時的世局紛紛,因而退隱到自己的家裡,與孤獨為友,以書本為師,做了一場心靈探索的旅程,而後出山,立即不同凡響。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其實是大有用的。

  而除了這些部分外,這個小冊裡更有啟發性的,乃是在這四十二天裡,他的感性倍增,更能去體會細膩的人間互動,因而他遂說,從僕人與我的狗身上學到哲學與人文的教訓。此外,他也察覺到上流社會的許多虛假性。人在孤獨中更能照見自己,並產生智慧。

  遠自希臘時代開始,如何?更好的自己建構出一種說辭,一直是人們關切的問題,由「靈肉二元論」最後過渡到佛洛伊德的「超我─自我─慾我」的三層次論,而在這本小冊裡,薩米耶則在「獸性─靈魂」的二元觀點上反覆說明。由於他不是嚴格的思想工作者,難免說得牽強模糊。但他至少知道,人有一個更好的自己,那個自己要在面對自己的旅行中去尋找。

  把人生比喻成旅行,?的是找到更好的自己,對於真正的旅行,看盡千山異國,不也同樣要以返回到自身為最後目標嗎?

(本文作者為文化評論家)
載自博客來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