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台灣多樣生物編上條碼

 生命條碼計畫的重點在建立完整的物種條碼資料庫,是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新興領域。為了資源的保育及永續利用,台灣已積極跨出這一步。

撰文∕邵廣昭

生命條碼的構想在2003年剛提出時,雖曾引發一些爭議,但是因為它便捷可行,且對基礎和應用科學均可帶來深遠的影響,所以受到國際學界重視。目前全球已有45國、150個學術機關加入其聯盟,所典藏的存證標本及DNA條碼也正在快速累積中。

短短幾年內,「生命條碼」(barcode of life)這個關鍵詞已經出現在200多種學術期刊中,在這樣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新興領域裡,台灣究竟應扮演何種角色?是應該積極投入,或是持續觀望、期盼坐享其成呢?

一個聰明的新想法

近300年來,物種的鑑定均需仰賴生物的形態特徵,但不少特徵會受到生物成長、性別、環境而有個體的差異。不同生物類群的特徵又不同,也無法做跨類群間的 比較,但如利用DNA來鑑定,這些問題即可迎刃而解,因此早在20多年前,學界即開始流行利用DNA序列來進行分子分類學或分子系統學的研究,只是當時並 未統一使用同一片段的基因,也未要求典藏存證標本及共同建置統一的條碼資料庫。今天我們所談的「生命條碼」,其實並非什麼新技術或新知識,它只是一個聰明 的想法和一項需要靠大家共同合作的行動方案,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分類方法所面臨的相似種、卵、幼生,或殘餘組織無法鑑定到種的問題。

這個計畫對於回答「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物種?」這樣的老問題,也可以提供一個較確切又很不一樣的答案。譬如傳統分類法應已完成所有的鳥類鑑種,但若經由 DNA序列的協助,可再增加約5~10%的新種。體型小又難分辨的寄生性昆蟲,例如哥斯大黎加某一地區的寄生蠅類,經DNA鑑別後,物種數甚至可增加到三 倍以上。過去因鑑種困難而停滯不前的群聚生態學,可因此獲得突破,也可促使科學家轉而投入食物網或生態系的研究層次,正符合了生物多樣性公約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所要求以生態系取向的經營管理目標。

在應用科學方面,生命條碼更是潛力無窮。利用DNA條碼製成生物晶片來快速鑑種的方法,已在美、日、韓等國開始實際應用,相信不久之後,小型手持式的條碼 機或是大型的物種篩檢儀就會問世。屆時對入侵種防治、食品檢驗、非法貿易、水樣中的生物監控、生態監測等管理工作,均會有革命性的突破和進展,鑑種工作即 可因條碼的鑑別,既客觀又快速且自動化地進行。

正因為上述原因,國際生命條碼聯盟(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 CBOL)能在短短五年內連續獲得史隆基金會與摩爾夫婦基金會等私人基金會的贊助,支持生其命條碼計畫;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則已向政府申請1億5000萬美 元的「國際生命條碼倡議計畫」(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Initiative, iBOL)來全力推動,欲完成50萬種、500萬件條碼的登錄。目前美、加、日、韓、澳等國家均已展開其本土生命條碼的大型計畫,希望能早日付諸實施,要 在許多物種消失之前,趕緊典藏及保存;而台灣本土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和保育,必須靠我們自己來進行,自然也就無法置身事外。

未定序列,先藏標本

目前國際學術界已經統一使用細胞色素c氧化次單元1(CO1)的基因序列做為生命條碼,雖然台灣尚未有一個整合性的計畫來推動生命條碼,但典藏酒精標本以 便未來進行DNA的比對鑑種,卻早已開始。1998年,中央研究院動物所的魚類生態演化研究室為進行魚卵及仔稚魚的分類,即已經重新蒐集各種魚類成魚的酒 精標本。

2004年中研院新成立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林務局的委託下,更整合了國內七個單位,執行「台灣野生動物遺傳物質的典藏與保存」四年計畫,有系統蒐集條 碼所需的昆蟲及脊椎動物的標本,先保存於液態氮中,將來再做定序;到2007年底為止,此一又稱「冷凍方舟」的計畫已收藏了2140種共8400件的標 本。2008年起,林務局將這個計畫改以開放性按件計酬的方式收藏,並擴及真菌及其他動物類群,條件是必須典藏存證標本、備份標本需移存到畜產試驗所的種 原中心,而完整的標本資訊需納入中研院所建置的資料庫( http:/cryobank.sinica.edu.tw )。


from 科學人雜誌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