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交易員的掠奪靈魂
<總幹事投資筆記>部落格版主◎黃國華

我幹了十二年的交易員!約略估算大概做了百萬筆的交易,以每天四、五百筆計算,一年約十萬筆,十二年差不多應該有一百萬筆的交易,數字、電腦、滑鼠、電話…外加一部按到褪色的計算機,就是這種生活。

舉凡股票、債券、票券、期貨、外匯、拆款、套利、套匯等被我trade過,不論「抬頭」是辦事員還是副總,不論坐在銀行交易室、還是券商的操盤室或票券公司的deal center,永遠就是同一個身分—dealer(交易員),我不喜歡操盤人或經理人這種稱呼,前者誇大了那股感覺,後者有點高高在上的傲慢;我也曾經一天trade過十種不同工具,二十多種不同的報價,眼前有五台不同的交易與報價系統,但是我最依賴的是自己的腦袋與手上那部褪色的計算機。
交易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交易的手段就是take position(握有部位),交易的過程就是尋找弱手,然後把部位拋給弱手們;法人交易的世界更是存在許多弱手,如資訊傳遞的落後、獲利企圖心薄弱(如公家金融業,不出錯早下班是他們操作的唯一原則);弱肉強食的現象在交易圈尤其明顯。
海豚是如何捕捉沙丁魚的?在海洋的食物鏈當中,海豚比起鯊魚有著更高級的掠奪者地位,一如陸地上的禿鷹;在廣大的海域當中,沙丁魚一開始是分散各個角落,東邊一群十萬條,北邊一群三十萬條,而沙丁魚的洄游目標—尋找溫暖的洋流,就如同散戶的目標—明牌一樣。
聰明的海豚群通常一組幾百條,每群沙丁魚用追趕的方式,一群一群的追趕到海豚們設定好的海域,一群一群的引誘或驚嚇之,整個過程甚至花上三天三夜,過程中海豚忍耐著大快朵頤的貪念,只為了將整個海域的所有沙丁魚引導到戰場,此刻沙丁魚群在暖流中聚集成一顆「幾千萬條沙丁魚球」。
這類魚種有個特性——群居,若是碰到危險更是會相互依靠,到最後就變成頂級掠奪者海豚的超級大肉球,媲美西餐廳的十六盎司菲力牛排,當然結局就如同投資世界的散戶般,永遠是大玩家的盤中佳餚。我曾經長達十三個月沒有建立一毛錢的股票多頭部位,唯一理由是:「沒有沙丁魚群」,我也曾經在短短一周建立超過公司股本三倍的債券部位,而狠狠地抱個一年,這期間老闆多次提醒獲利了結,我的理由依舊是:「沙丁魚團還沒成形」。
在海豚追捕的過程中,還有一群參與者—海鷗,它沒有海豚的捕殺能力,也沒有海豚天生對獵物的敏感,但只要海豚開始集結成獵殺部隊時,海鷗的生物本能就會一路追尋著海豚,等到沙丁魚團開始被海豚屠殺之際,等待著一條條驚慌失措的沙丁魚奮力跳出水面逃困時,海鷗群就守住天際防線,一條條的掠奪。
你該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吧!交易員的靈魂就有如海鷗的生物本能,海鷗不必成群結隊不用團體行動,且能夠在天空跟隨海豚群高速且不停息的飛翔的海鷗,才能變成掠奪贏家;交易員比的是耐力,而非經由團隊表決集體決策就能獲利;更不必去加入海豚大玩家的獵殺團隊,因為一條海鷗不必捉捕過多的沙丁魚,吃多了反而會撐死。
全世界的交易主流大致以巴菲特與索羅斯兩種類型,其實我也搞不清楚他們孰為海豚?獵豹?或海鷗?但是這些犀利的交易員絕對不會告訴大家「打敗大盤」這檔子外星球理論,更不會嘴巴掛著「系統風險」這四個字,風險就是風險,損失永遠就是損失,交易員拿錢來跟市場拚鬥,虧損是無需爭辯也沒有藉口,交易圈中的海豚掠奪後總是會安靜的離開低調準備過冬去。
私募基金更是一種海豚級的超級交易員,引用張忠謀說法,私募基金好像「將一個人由寒冷的外頭拉進溫暖的房子內後,再把這個人丟到寒冷的地方」。當私募基金買下一家企業並加以改造後,免除了許多長期性的壓力,不必每一季去回應市場或股東的疑問,但私募基金最終只是要追求獲利,對被買的企業來說就不是很公平或很具優勢的事,無疑的私募基金的靈魂是—掠奪。
因為交易員的本質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部位與損益,一年幾萬筆交易,沒有人可以勝率超過八成,不會也不能去對自己的交易做無意義的吹捧或無謂的自責,也不必去回憶過往的每筆交易;昨天五百塊錢賣掉宏達電,今天只要有利可圖時,照常用五三五元買回來,因為五○○與五三五對交易者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只是方向。
交易員是無情無義的,不會流連忘返在曾經讓他獲利的市場,二○○三年SARS時我做了最後一筆債券交易後就完全離開那個市場,因為我不知道走完十五年的多頭後,下一個多頭來臨時是否還活著,即便這個市場曾經讓我養家活口,只能無情地離開,不願意帶著一絲的掛念。
交易員不能對別人產生過度的信任,最好是懷疑一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甚至要對自己所學與所建立的部位產生懷疑;一條海鷗在跟著海豚追尋獵物時,如果體力不支跌落海裡,恰好成為海豚享用大餐前的開胃前菜;當一條條沙丁魚躍出海面時,你的同伴其實就是自己的最大敵人,因為其他海鷗可能會吃光所有跳上來的沙丁魚。
交易員也是沒有名片的,有人說當一個人離開你所依賴的工作與其光環,例如或許你曾有過美林副總裁、聯電財務長這種很沉重抬頭,一旦拋開了這張名片,失落感「from somebody to nobody」的隕落有如左心瓣的大失血,交易員不能依賴這種光環過日,所能倚靠的只有從血淋淋交易戰場養成的孤傲。
BenQ的李焜耀與力晶的黃崇仁似乎也是典型的掠奪型交易員,成功的保護住自己部位免遭虧損乃天經地義的生物本能,虧損的折磨遠大於道德與法律,交易的世界沒有道德只有勝負,下次別再相信有人告訴你「企業家的良知」,這玩意只有打順手牌的資本家才有。
交易員的靈魂是什麼?我找尋了十多年仍舊解答不出來,起碼自己清楚的認知,等待犯錯的沙丁魚躍出海面時,我要為我家裡的母海鷗和兩隻小海鷗多抓幾條沙丁魚。

from http://monthly.wealth.com.tw/project/view.asp?id=4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