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用5年採訪了全球最成功的人 發現他們有這7個共同點

2016-06-12 網商天下


為了寫成我的新書《到達彼處:顧問之書》(Getting There: A Book of Mentors),我花了五年時間,採訪了在世的最傑出的成功人士們(沃倫·巴菲特、邁克爾·彭博、安德森·庫珀、薩拉·布雷克利、傑夫·昆斯、凱西·愛爾蘭、萊斯·穆恩維斯等等)。在他們身上,我發現了七個相同的特質。

1. 他們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在投資傳奇沃倫·巴菲特的文章《到達彼處》中,他闡釋了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板的重要性。他的每一個收購決定都取決於此,他很明白,知道要避開哪些領域,同知道要專注和追求什麼一樣重要。他還引用了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的話:“我不是天才,但是我擅長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儘可能待在該在的地方。”
巴菲特解釋說:“我的大腦可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高效運轉的普世大腦。我不擅長的事情多了去了,我沒法吃透的投資機會也大把都是。我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生意,難一些的我理解不了。比如,可口可樂就不太複雜。這個產品長久可靠,又滿世界都是。我會試著發現我可以掌握的公司,那種有讓人欣賞的管理者,價格也讓我覺得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會有前景的公司。”
Patrón Spirits公司和約翰保羅米切爾系統的聯合創始人約翰·保羅·德約亞(John Paul DeJoria)則建議:“做你最擅長的事情,然後找到別人來彌補你的短板。比如,我很不擅長處理細節——尤其是財會類的活兒,所以我會僱傭會計師來幫助我。這讓我得以解放出來,專注於我擅長的事情,效率也更高了。”
我書中採訪的這些成功人士,沒有誰是全才,但他們都通過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事情,而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推廣

2. 他們駕馭激情
這個你以前一定聽到過——而且大多理由充分!通往成功的道路似乎注定是險峻的,不過,如果你足夠熱愛你在做的事情,這些不可避免的挫折會讓你茁壯成長,並一步步激發你的潛能。我做的這個項目證明,如果你做某件事只是為了金錢,或者“你覺得該這麼做”——那結果大多不會美好到哪兒去。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第一位發現人類基因序列的人)說過:“太多的人是被'系統'在推著走,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他們的職業並不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如果你對你所做的事情毫無激情,你很難成功。你可以炫耀,可以按要求來做該做的事,你可能會在工作中表現得很好,但這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來自於充滿激情地去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世界著名作曲家漢斯·季默在他的《到達彼處》中開玩笑說:“每次我有什麼法律或健康問題,我都會去問我的樂隊……他們的父母把他們一半逼成了律師,一半逼成了醫生!”

3. 他們的職業道路是多變的
我的受訪者們證明,你不需要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地太滿,重要的是時刻睜大眼睛,去發現新的機會,接受新的機會。
分類網站克雷格列表的創始人克雷格·紐馬克是在追求社會目標時,偶然開始了他的業務。
邁克爾·彭博本來只是被薩洛蒙兄弟解僱後,想開一家自己的公司,於是有了彭博資訊。
吉利安·米歇爾的醫療保健帝國,也是在她作為人才代理被解僱之後建立起來的。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總裁萊斯·穆恩維斯最開始想演戲來著,最終發現在攝像頭的另一頭讓他更快樂。
穆恩維斯說:“有的時候,事情會橫衝直撞向你撲來,如果你不能及時變道,你很可能就會錯失良機……我從表演轉向創作,發現這簡直棒極了。不久,我又一次做出改變,第一次在電視台獲得一份工作,成了哥倫比亞電影電視的連鎖開發主管。”

4. 他們會為自己創造機會
所有我採訪的成功人士,沒有誰是站在原地等待有人慧眼識珠的。要是原地等待就能獲得賞識,那當然很好,但不幸的是,世界從來沒有按這個套路運行過。如果你想要某要東西,你就要想辦法讓它實現。
例如安德森·庫珀希望成為一名駐外記者,但他連在一個主流媒體的工作都申請不到。最後,他成為了電視一台(專門針對學校的頻道)的事實核查員。
庫珀很快意識到,當你從事了某項工作,人們就會習慣性地把你看做你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有的時候,你不得不通過一些激烈的行為來改變人們對你的看法。所以他辭了工作,借了朋友的攝像機,開始出國自己拍攝故事。靠著每天5美元的生活費,庫珀盡可能地拍攝出有趣又驚險的視頻,然後以低到讓人難以拒絕的價格賣給電視一台(Chanel One)。就是這大膽的舉動,最後讓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庫珀解釋說:“如果我問一台的製作人,他們支不支持我出國去拍攝戰爭視頻,他們很可能說不。說不總是比說是來得容易,而且他們很可能不願意為我負任何責任。所以我根本沒有問他們的意見。每次我特別渴望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去詢問別人的意見或許可。那隻會破壞我的計劃。”

5. 質疑一切
所有這些成功人士,都不會盲目地隨波逐流。他們會自己進行思考,也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情總是以某種形式進行,並不意味著那就是最佳的方案,或者別的方法就不頂用了。
例如1970年代中期,嘉里·希爾什伯格發現人們正在改變食品的生產,而且是越變越糟。 (我們用激素和抗生素飼養動物,往土地噴灑農藥和有毒的殺蟲劑,還使用化肥。沒有人真正知道這些變化對於孩子的成長意味著什麼。)
希爾什伯格開始推廣有機食品,那時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他很快聯合創立了有機酸奶公司石原農場。希爾什伯格回憶,“我們的酸奶會比無機酸奶稍微貴一些,當我試圖說服零售商採納我們的產品,他們會問'有機是說這裡面有臟東西嗎?'我們的產品很難被商店接受。”
石原農場花了9年時間才掙到第一桶金,但如今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有機酸奶公司——而且所有食品領域的大型生產商都推出了有機食品生產線。
希爾伯格說:“挑戰傳統智慧可能很可怕,但幾乎所有重大的改變都開始於某人發問:‘為什麼不換個思路呢?’沒有質疑就沒有收穫。”

6. 他們不會屈服於對失敗的恐懼
我的受訪者們都知道,嘗試新鮮事物是成長不可或缺的關鍵,不願意冒險,就永遠什麼都得不到。因此,他們將失敗看做過程的一部分。就像超模出生的創業大亨凱西·愛爾蘭就曾簡明扼要地指出:“如果你從未失敗,那說明你從未全力以赴。”
愛爾蘭曾連續多年創業失敗(從釀酒廠到護膚系列,再到一些藝術項目),最終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凱西·愛爾蘭環球公司。如今,這家企業市值已達20億美元,擁有超過15000項產品。
健身專家吉利安·邁克爾斯這樣闡述:“沒有人願意經歷脆弱,但事實是,你生命中所能感知的深度、幸福和成功,大多取決於你對脆弱的感知。如果你不曾提出約會的請求,你大概不會遭遇“十動然拒”的尷尬,不過你也永遠不會有墜入愛河的機會。如果你不敢申請某份工作,那你永遠也得不到苛求的職位。如果你不曾創業,那你也永遠不會成為夢寐以求的企業家。”

7. 他們有著超強的適應力
每一個採訪對象,都曾無數次面臨失敗,但他們最終功成名就,因為他們在被擊倒後,還能夠重新站起,奮力回擊;或者他們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然後做出新的嘗試。關鍵在於,他們會強迫自己,勇往直前。

作家傑夫·金尼花了8年時間,才寫出了處女作《小屁孩日記》,卻被無數的出版社拒絕。直到艾布拉姆斯終於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如今,《小屁孩日記》出版量已突破1億1500萬,更不用說電影了。
約翰·保羅·德約里爾曾被解僱,每天蜷縮在車裡生活,生活費只有2.5美元。但他不斷嘗試,最終創立了約翰保羅米切爾系統和Patrón Spirits公司。
建立了自己的建築服務公司後,弗蘭克·蓋里幾次處於破產邊緣,才有了現在的紮實基礎。

《廣告狂人》編劇馬修·維納曾拿著劇本在好萊塢兜兜轉轉了好機會,卻處處碰壁。直到七年後,這部電視劇才終於被搬上了銀幕。
我開始把人生比作一場打地鼠的遊戲。 (你知道,打地鼠的遊戲裡,玩家要用錘子把鑽出來的鼴鼠一隻只打回洞裡吧?)恩,生活似乎從頭到尾都在打擊我們。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的生活,總是打擊著我們。

《到達彼處》這個項目裡,每一個成功者能夠走到今天,是因為:哪怕被擊倒了無數次,他們都能舔舐著傷口重新站起,回以微笑。這就是你必須對世界所做的……那麼,下一次面對打擊時,請回想起那些令你振奮的故事,然後找到一個方法,把自己從那些無盡的黑洞裡拖拽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