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你為什麼工作?工作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答:對我個人來講,工作就是人生。我的人生的意義就是工作,假如沒有工作,我的人生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也許你會問:人總要退休,退休以後,難道人生就沒有意義嗎?也不會,因為退休,只是表示一個工作的改變,不一定是賺錢的工作。我認為工作的定義是花腦力、體力、精力的一種活動,它是有目的的,有近期的目的,也有長期的目的,這就是工作,不一定有報酬。

假如一個人本來就有點錢,自己研究、閱讀、寫作,雖然沒有報酬,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工作。我現在的工作當然是有報酬的工作,但是退休以後,我還是會繼續工作,即使是沒有報酬,但是只要花腦力、精力、時間、而且有目的,我會一直做下去,做到我死的時候,或者到我的健康限制為止。笛卡兒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套他這樣一句話,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問:你是透過工作得到自我實現,還是能夠從工作中獲得什麼?你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答:自我實現是一個不錯的描述。也許是和從小的教養有關,回到我最早的記憶,人一生下來就要勤奮的做事,而不是隨隨便便的遊山玩水,那樣沒有目的,不符合我剛剛的工作定義,這就是我一直持有的人生觀念。

喜歡做,才能持久

勤奮並不表示你一定喜歡那個工作,不是每時每刻都在享受,或是真的喜歡那個工作,但你還是會繼續做下去,這就是勤奮。

假如你不喜歡這個工作,就會不能持久,至少要做大致喜歡的工作。我一生以來的工作,有七成以上的時間是喜歡的,有三成時間是不太喜歡。這樣的比例,使我可以持久的勤奮工作。

我的工作價值觀,不可否認,是希望讓社會更好。我一個人工作一生之後,也許對社會會有很微小但正面的影響,但重要的是源自內在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儘管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微不足道,但是滿足感和成就感可以維持、鼓勵你自己不斷工作下去。

舉一個非常小的例子,有時候我的書房亂七八糟,我會花一天的時間和體力把它整理好,這對我來說絕對是工作,對社會的影響是沒有,但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滿足感。

問:整理書房讓你有很大的滿足感?真的?

答:真的。因為我是喜歡有秩序的人,書房亂,會影響我的情緒。有時候,我們做事的人總是有很多的虛工,例如我希望爭取一個客戶,花了很多時間,結果還是沒有爭取到。如果以結果來看,那豈不是會很失望。但即使是表面上失敗的例子裡,我也可以找尋到一種滿足感、成就感。像我剛剛說的例子,滿足感是來自於:也許這次只是準備工作,也許一年、二年以後,時機更成熟,那時候也許我會成功。

失敗換來的成就感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的經驗裡很多。例如我在從事晶圓代工四、五年以前,就開始和大的IDM公司,(就是自己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說:你們自己不用蓋晶圓廠,委託我們好了。

那時候我花了相當大的精神,結果很不成功,但是我並沒有挫折感。我當時的心情是,過一、二年再找他們,就會比較容易了。結果發展比當時想的更好。最後是他們來找我,有好幾位告訴我說:你好幾年前對我說的話,當時我不同意,可是現在覺得你是對的,這種成就感是更深刻的。因為過去這些經驗,使得暫時的失敗,都不足以使我失望、感受挫折。

問:工作過程帶給你的滿足,甚至超過結果嗎?

答:如果把你的話改成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我會接受。

問:你一向不贊成一個人的工作有「生涯規劃」,這和時下年輕人認為生涯需要積極規劃,大不相同,你的意見是?

答:我想這有點被誤解。我是說過這句話,但我的意思並不是你對整體的生涯不要有規劃,我指的是不要有細部的規劃,尤其是名利方面的細部規劃,那對人是有害的。

什麼是細部規劃?就是:我在三十歲以前要達到什麼樣的薪水水準?要賺到多少財富?或是說我在三十歲以前是否要做到副總?四十歲以前我要怎麼樣?五十歲我就有足夠的財富退休。這就是細部的、完全是名利方面的規劃。

不贊成過度細部的生涯規劃

至於整體規劃,我自己也有,就是活到老、工作到老。從事什麼領域、什麼行業,也是整體的規劃。不一定在中學或大學的時候就得做規劃,這個規劃也不是永久不變,但我覺得要有準備。比方說,要從事理工方面的行業、或是預備做管理領域的工作,這是屬於整體的規劃。我所反對的是對自己的升遷、自己的財富訂出時間表的細部規劃。

問:你為什麼覺得這種細部規劃是有害的?

答:我看到很多例子。「生涯規劃」先是在美國開始,主要恐怕還是從念MBA的管理碩士開始風行,三十年前風行一時。美國出來的MBA,好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細部規劃。尤其開同學會(class units)時,我在美國有三個母校:哈佛、MIT和史丹佛,幾乎每五年都接到同班同學開同學會的活動。回到母校,大家就和同學比來比去,比生涯規劃,問你達到你的目標了嗎?賺到多少錢了?做到副總裁的位置嗎?我覺得很不健康。

我看很多人從同學會回來後,好幾天都不高興,就是他的同學已經做到一個地位,而他還沒有達到。或是他們在學校自許滿高,卻沒有達到自己當年設定的目標,四十歲還沒做到副總裁,就要換一個軌道,這不但使他很不快樂,也可能對他有害,有時候換軌道之後更不好。

以我個人的經驗,從來沒有細部的規劃,既沒有打算什麼時候要從專業工程師轉到管理,也沒有規劃什麼時候要從副總做到總經理。我也從來沒有規劃幾歲的時候要有多少錢、多少收入。

問:剛剛講的人與人之間的比較與競爭,似乎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企業也一直有競爭的壓力,你覺得人該如何面對競爭這件事,尤其在很多人沒有辦法面對、看得開的時候,你有什麼建議?

答:我建議他們讀讀聖經舊約的傳道書第十一節:

The race is not to the swift or the battle to the strong, nor does food come to wise or wealth to the brilliant or favor to the learned: but time and chance happen to them all.

快跑的未必能贏,

力戰的未必得勝;

智慧的未必得糧食,

明哲的未必得資財,

靈巧的未必得喜悅;

所臨到眾人的,是因為「時間」與「機會」。

這段文字非常美麗,是我在哈佛第一年唸書時讀到的。賽跑不是跑得最快的人會贏,打仗也不是最有力氣、最勇敢的人會贏,食物也不是給最有智慧的人吃的,「時間」和「機會」是當中很關鍵的因素。所以,別人比你有錢、比你成功,並不表示他的能力比你高,並不表示他比你有智慧,而是時間和機會佔了很重要的因素,你卻不能掌握。不要比來比去,心胸要廣闊一點。

問:工作成功之後會帶來金錢、權力與榮耀,雖然你工作的原始動機不是來自於這些,但這是社會上看到你工作的成就。你如何看待金錢、權力與榮耀?

答:我並不拒絕這些東西,可是我的工作,並不以追求這些為目標。我並不輕視金錢、權力、榮耀,我也不把它們看得很重。老實說,榮耀也是過眼雲煙,鼓掌很快就會停止,這種情形,我看得很多。金錢可以滿足一個人達到相當舒適的生活水準,我覺得到這個水平以上,金錢就不重要了。

問:不過每個人認為的舒適水平可能都不一樣?

答:是不一樣,這就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但是,我的環境培養出來的觀念是:人的慾望應該要有止境,而不是無限。

以我的例子,我現在認為的舒適水準,的確比大學時的水準高,但是也高不了那麼多。現在住的房子,我也認為很好,還沒有我三十年前住的房子大。當然三十年前的房子是在美國,美國地大,條件不一樣,當時是七十坪左右。現在的房子也差不多。我吃的東西,幾十年來沒有增高,以前喜歡吃的東西,現在還是喜歡吃。倒是幾十年前沒吃過的東西,現在也不喜歡吃。我穿的衣服是比較好一點,但頂多是牌子好一點,比過去貴一倍,但這些都不是無限制的增加。

錢,讓自己舒適就夠了

金錢,就是得到夠你生活相當舒適的水準也就夠了。有了那個以上的金錢,還要煩心自己預備要做什麼?

問:我正想問,你預備要做什麼?

答:我想還是和我一生的工作有關,我一生的工作是在科技界,和科技最有關的就是教育,特別是科技教育和管理教育,所以捐款給這些方面的機會多一些。

問:榮耀也可能是好的名聲,你對留名這件事的看法?

答:我並不拒絕,也不是看得很重,榮耀真如浮雲一樣。

問:現在台灣社會人心浮動,尤其股票成為許多人工作的最重要目的。例如前一陣子台積電購併德碁、世大,我在網路上看到台積電員工的憤怒與抱怨排山倒海,那是人們心理上的不平衡。你對新一代的科技工作人有什麼想法?

答:我想今天不談那個。我想我們還是正面的談工作的價值觀。

問:不過,我可不可以再提一件事。我們曾經到新竹科學園區做一個焦點團體的深度訪談,想要了解他們對工作的想法?他們快不快樂?追求的是什麼?他們大多是外移人口,租屋在外,工作時間太長,沒有歸屬感,一個人不能只靠工作完成自我滿足,不可諱言,很多人是追求外在的報酬而在竹科工作,你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嗎?

答:這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調適。事實上,我也有這種問題。我住在台北,一個星期有三天要去科學園區。我為了避免車子開來開去,就住在新竹。住在新竹就不像住在台北這麼舒服,這已經是相當長的時期,我並不怪別人。你要自己分析,為什麼感覺到不舒服。

在生活中調適壓力

例如在我這個情形,在台北家裡的時間,大都是閱讀、聽音樂。我在新竹的書遠沒有在台北的多,我想到一本書,想找來看,就沒有了。那我就多買幾本,甚至買兩本相同的書,音樂也是如此。這樣的花費不是很高,但是對生活的調適有很大的幫助。

別的歸屬感,就比較難。例如,有的人的太太就不在新竹,我覺得很難替他解決問題,這樣會讓他工作只是為了錢,我不太贊成。過去我們到美國請人回台灣工作,很多人都是在美國念書、工作了很多年,常常會遇到問題,就是先生願意來,太太不願意來,結果是先生到新竹,太太留在美國,這種情形,我是不太願意接受的。

問:為什麼?

答:我覺得他的生活不平衡,不會快樂。他不快樂,最終對公司也是不好的事。

問:就你觀察,現在年輕一代的人,為錢工作的人多嗎?

答:我覺得滿多的。我的奉勸是,他們應該要把工作的滿足感放得高一點,把錢放得低一點。最好當然是兩個都同時得到。現在機會比較多,但也不見得會永遠增加。在美國也有這樣的週期,矽谷在七○年代、八○年代初期相當好,八○年代後期就不好。即使在七○年代,也有一、二個週期,有好有不好。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持續工作,好的時候享受比較豐厚的報酬,不好的時候還是相當努力。

不要比來比去

好的時候,公司有比較好的報酬,大家就講得多,比來比去也多一點,這時候就會引起一種感想:社會在變、人心在變。等到不景氣,他們就不會一直談錢,照樣滿努力的工作。像台積電有今天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這一群從早期一直到現在打拼的員工。

問:最近網路帶來很大的衝擊,很多人一夕致富。在一個經濟大變動的時候,贏者或輸者就有很大明顯的差距,所以很多的年輕人就急著卡位,趕快跳進去,因為焦慮錯過機會,會變成輸家。你的看法是?

答:我覺得這是一個短期的的現象,換職率比較高,但過一陣子就會平靜下來。現在的確是在一個轉變時期,可是我在美國好幾十年,已經看過好幾個轉變的時期,它並不是永久不變,只是現在機會多了,大家在爭取機會。你剛說的「贏者和輸者」的名詞,我並不同意。的確有少數的人是贏者,但對絕大多數的人,我們並不能稱做是輸者,只是沒有像贏者得到那麼多。贏者和輸者都是一個比較急進的言詞,我並不贊成。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准她睡一覺

准她睡一覺

讀高中住宿的女兒考完試返家,大叫糗大了,我好奇地問她原因,原來是當天段考,由於連日來的挑燈夜戰,女兒早已筋疲力竭,所幸,考最後一科時,如得神助,振筆如飛,很快地便完成了作答,此時她左右一瞥,見同學們都還在埋頭苦寫,想想時間還早,交了卷只能出門吹冷風,當下便決定閉目養神一下。

豈料,夢醒時分抬頭一看,全班都不見了,再定神一瞧,只見全班同學早已交卷在外面等候她大小姐睡醒呢!而老師則仍如菩薩般穩坐講台上,對她投以慈悲的微笑,霎時,她感到尷尬極了,趕緊把考卷繳出,直奔出教室外。

事後,據好友表示,原本要搖醒她交卷的,可是被監考的地理老師示意不要吵醒她,反正還未到下課交卷時間,讓她多睡點沒關係!就這樣睡了十幾分鐘。

聽完了小女的告白,我們都覺得好爆笑,心中有點心疼女兒讀書的辛苦,同時也對這位地理老師如此體貼學生辛苦的愛心之舉,感到溫馨及感謝。老師,謝謝您了!

【2000630聯合報】

轉貼~聯合報90.06.30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感動的一剎那

感動的一剎那


研二那年,有一天教室的黑板上留著一句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慘綠的歲月看到如此箴言總難免在心中激起一絲漣漪。甫進門授課的教授也是一頭就撞見這一行字,隨後他搔搔那頭活像愛因斯坦的掃把頭,拿起粉筆在這行字旁邊疾筆寫下「都不重要」四個斗大的字。隨後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地進入當天上課的主題,這舉動也在我心裡頭留下同樣斗大的一個問號。

這幾年來,朋友相繼的投入就業的行列,過去那群不修邊幅的狐群狗黨,如今見面卻也是西裝筆挺煞有介事地交換起名片來了。年輕時,大夥聚在一起所聊的是如何才能考上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現在所談的則是如何投資、理財、規劃婚姻、栽培兒女。在這個強調生涯規劃與自我成長的年代,我們總是習慣把自己的眼光放遠在未來,一方面服膺著社會上國際觀、未來觀的意識形態,一方面則透過構築那些可能的、可改變的希望藍圖,麻醉一下面對現況的窘境。

隨著年齡的虛長,記事簿可以從過去的隨緣散記到現在的厚厚四開本,需要規劃安排的事情越來越多,生活的留白與品味也相對地越來越少。不管是與人聊天,或者是自己獨處,總習慣花許多的時間在算計著未來、籌劃著下一步。無時無刻,總是在提醒自己「下一刻應該做什麼」?

「下一刻應該做什麼」?這句話佔據了我們的生活,佔據了我們的腦容量,也佔據了我們生活中可以駐足體會與感動的任何片刻。現在的小孩,如同一出生就背負著一個大箭頭在身上,父母親幫他計劃著,社會幫他計劃著,甚至以後自己也會習慣幫自己計劃著,就在計劃中過完一輩子。

如今,我似乎有些明白那句話了,人生重要的是什麼?也許既不是站的位置,也不是朝的方向,而就在那浮光掠影中任何值得感動的一剎那吧!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你可以做到

Jeff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羨慕嫉妒得牙癢癢的人。他永遠都有好心情而且總是口出樂觀之語。每當有人問及他近況如何?他會說:「一切處於最佳狀況,如果還能比現狀更好,那恐怕只有等我鬧雙胞時才可能了!」

他是得天獨厚的餐飲業經理,因為他有一群固定死忠的侍者群跟著他輾轉在各餐廳去留之間,這群服務生之所以這麼忠心地跟著Jeff正是因為他的人生態度,他是一個自然而然就充滿生機的人。如果一個僱員今天過得不如意,Jeff就會引導僱員如何從光明面去看整件事情。

看他這樣獨樹一格真讓我心中生奇,所以有一天我上前問Jeff:「有件事我不明白,你不可能天天都當一個樂觀積極的人,一直擁有好心情,你是怎麼辦到的呢?」

Jeff回答道:「每天早晨我醒來,我告訴自己,你今天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擁有心情愉快的一天或心情糟透了的一天。而我總選擇去擁有愉快的一天。」

每一次有壞事發生時,我可以選擇直接成為受害者,或我也可以選擇從事件中學習。而我選擇了從事件中記取經驗。每一次有人來向我抱怨事情,我可以選擇光聽他們的抱怨或我也可以選擇跟他點出人生光明面的想法。而我選擇傳導人生光明面的想法。我辯解道:「是,你說的都對,但那並不是那麼容易呀!」Jeff說:「是,它就是這麼容易!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當你揮刀斬斷瑣碎的細務拘絆時,你將看清楚其實每一個狀況發生時,都是一個抉擇,而你在選擇你如何應對發生的狀況,你選擇別人影響你的情緒到何種程度,你選擇結果自己要處於好心情或壞心情。最終就是你選擇究竟自己要如何過這份屬於自己的日子、生活與生命。」

我深深認同。後來,很短的時間後,我離開了餐飲業,開始了我自己的事業。我們失去了連絡,但當我對生命中發生的事情做出抉擇以代替做出情緒反應時我時常想起他。

到了許多年前,我聽說了Jeff一件只要在餐飲業的人都不會這樣做的事:一天早晨他竟將餐廳後門開著沒關,而被三名持槍武裝的搶匪脅持,當他試著打開保險箱時,他的手由於緊張抖動而滑落下來導致號碼鎖號碼連不下來,歹徒一驚慌,開槍射擊,中彈的Jeff幸好很快就被餐廳.的人發現,火速送到當地的外傷中心。

在18小時的外科手術及數週的加護病房照顧之後,Jeff終於出院了,但尚有一些子彈碎片殘留在體內。

在搶案發生六個月後,我才遇見了Jeff,當我問他狀況如何?只見他說:「我如果能再更好,鐵定出雙胞了。想看看我的傷疤嗎?」我傾下身來審視他的傷口,認真地問他,當搶案發生當時他腦子.出現的是什麼想法?Jeff回答:「第一件掠過腦海的是我應該要把後門閂好才是。然後當我躺在一片血泊的地板上時,我記得當時腦中出現兩個選擇:選擇生或選擇死。而我選擇了『我要活下去』」,我接著問:「當時你內心不怕嗎?你沒有昏過去嗎?」Jeff接著說:「救護人員人很好,他們持續不斷地告訴我,我會沒事我會好起來的,但是當他們將我推入急救室的時候,我看到了醫生和護士臉上的表情,我真的害怕了。在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他就會是個死人了。』當時我知道我必須馬上採取行動。」

我問:「你做了什麼?」Jeff說:「當時有一個體型大大粗壯的護士大聲大叫的問我問題。她問我有沒有對任何東西有過敏症,我旋即回答他:『YES!有!』醫生和護士都停下手邊的準備工作等著我說過敏什麼東西,我深呼吸一口用盡力氣大喊這個答案:『子彈!』在他們一陣笑聲之後,我跟他們說,我選擇了我要活下去,所以請為我動手術當做我是個活人一樣的做手術救我,而不要當我是等待垂死在手術台上的死人。」

Jeff活下來了,他感謝醫師們醫術高明,但其實他活了下來也因為他自己神奇的態度。我再一次地從他身上學到:每一天我們都擁有選擇權是否自己要完完全全地活著。

你的生活態度是你如何來面對人生問題的主要關鍵。

希望大家都能用這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命裡的每一天。

最重要的行李


這是媽媽告訴我的故事,她跟爸爸的故事,媽媽跟爸爸是相親結婚的,那時代每一個人都是吧!就像現代不是自由戀愛結婚反而讓人奇怪一樣,媽媽常說見一面,吃頓飯就賣掉她一生,但說的時候,眉角眼神中卻總是蘊含著笑意,我總覺得她從來不後悔去吃那頓飯。

看現在他們相敬如賓,鶼鰈情深的模樣,很難想像他們的婚姻也曾有過風雨,而且是不輸這幾個阿伯級(賀柏、瑞伯)颱風的大風雨,聽阿姨說他們也曾鬧過離婚,這故事就是那段時間發生的!

爸爸跟媽媽是在同一家機構做事的,所以每天一起出門,一起回家,那天也一起加班由於清倉盤點的緣故,那天回到家已是凌晨兩點多了!爸爸又累又餓,便嚷著要媽媽去準備吃的,那段期間媽媽也正在氣頭上,加上一起加班,她也很累所以就回了一句:「想吃什麼不能自己煮嗎?沒手沒腳是不是?」

爸爸大概是太累了,只是懶懶的說:「你是我老婆耶!煮飯是應該的!」媽媽又頂了一句:「三更半夜煮什麼飯?三餐早就過了!」

爸爸也火了!他生氣的對媽媽吼說:「你今天是吃錯藥是不是?存心跟我吵嗎?當老婆的煮飯給老公吃是天經地義的,哪有分時間?你不滿意是不是?不滿意你走呀!」

媽媽大概沒料到爸爸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一個人楞了半響,掉著淚對爸爸說:「你要我走,我就走!」說完就一個人回到房裡整理行李。根據哥哥的回憶,那時他被吵醒,發現爸媽吵架又不知道要怎麼辦,只好又裝睡不起,而我那時還不知道在哪呢!

爸爸看媽媽走進房中整理行李,也就對著媽媽的背影說:「好啊!你走呀!把你的東西全部帶走,以後別再回來!」過了一會兒,媽媽沒有拎著包包出來,房中也沒有聲響,爸爸覺得怪怪的,便走進房中,發現媽媽坐在床上,臉上爬滿了淚水,盯著床上的大皮箱發呆,媽媽看到爸爸走進房中,就用哽咽的聲音對他說:「你坐到皮箱上吧!」

爸爸心中覺得奇怪,口氣仍是不佳的問:「做什麼?」

媽媽哭著,斷斷續續的回答:「我…我要帶走屬於我的東西…我最重要…的行李…就是你呀…除了你跟小寶…我什麼都沒有了…」

過了這麼久,爸爸又聽見媽媽淡淡的訴說這個故事,在他臉上仍然可以看出這個答案當年對他的震撼,從此之後,爸爸對媽媽又敬又愛,兩人恭敬如賓,結婚已有29年了!爸爸也已經62歲,但我想他們倆一定還想在一起共度29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以後也要找一個跟爸爸一樣的另一半。

 

幸好有你同路

他一路照顧我,還堅持陪著我等家人來接我

五年前,我跟著系上的排球隊到台北參加校際比賽。系上的經費不多,我的家境也並不好,在台北的日子過得有些拮据。連續三天的賽程榨乾了我的體力與意志力。最後一天的賽程是在七點結束的,顧不得是連續假日的第一天,為了省下住宿的費用,買不到火車票的我決定坐巴士回家。

上車半小時後,我就開始後悔了,因為我是個連坐火車都會暈車的人,坐巴士真是個痛苦的選擇。擁擠的車陣使得車輛走走停停,我的胃也開始陣陣痙攣,加上對台北污濁空氣的不適應與天生的弱體質,我竟然發起燒來了!當時的我既落魄又無助,那種天地悠悠無所依,生命脆弱且沒有價值的感覺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尤其同學們都有較充裕的費用留宿台北,我卻得為了省下別人眼中不多的費用受此顛簸,還不敢讓同學知道真正的原因而成為大家眼中的怪人,心中充滿委屈的我忍不住掉眼淚了。

車行途中,我的身邊多了一位年輕的學生。他剛坐下時,我想他一定會換位子的,誰能忍受長途車程中身旁的人不時地嘔吐呢?第二次吐的時候,他倒是忍不住離開了位子,但卻是為我帶回一杯熱茶,並輕聲地安慰我。在喝熱茶時,他自動地將堆在我腳下的行李放上行李架,好讓我的腳可以伸展,然後問我還需不需要什麼。

當我只說:「不用了,謝謝。我現在看到什麼都想吐。」沒想到他竟幫我將污穢的嘔吐袋拿到前頭丟棄,還拿些新的回來。雪中送炭固然不易,但能不計污穢照顧不認識的人,更教我感動莫名。

他一路照顧我,到了員林車站已經是深夜一點多了,但他卻堅持留在車站陪著我等家人來接我,一直到家人來了他才笑著離去。父母常常告誡我,現在的社會壞人很多,身為女孩子更要處處小心。這些教訓都沒有說錯,但是在那個深夜裡,對人充滿警戒的我真的被感動了,並且從此永遠相信著人性的美好。

可惜的是,那天我並沒有牢記他的姓名,只記得他是員林高工的學生,想來現在也早已畢業了吧!如果他真的看到這篇文章,也憶起了這段往事,我只想說:「真的真的謝謝你。」

摘自自由時報88年11月23日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老人的等待

老人的等待

沒有燈光的陪伴,浸濡在夜色裡冥思出神的老人背影,只顯得更加孤獨和寂寞。

我曉得她心裡想什麼事、等什麼人,所以……心又疼了。扭開被老人遺忘的開關,帶來滿室通明,「阿嬤,妳在想啥?要洗身軀嗎?」老人猛然含笑抬起頭:「下班

啊!」

自從伯叔兄弟間經過激烈爭辯後,「眾望所歸」下,爸擔下阿嬤所有生、老、

病、死的責任!阿嬤:「我現在只剩阿隆這個兒子啊!」而,老人內心果真有說這話的平靜和灑脫?

那個周末,兩位姑姑又來陪阿嬤。在夜深人靜子夜裡,在我半夢半醒恍惚中聽

見隔壁房裡傳來母女三人時而捉狹輕笑,時而感傷哽咽的談話聲,一直到晨光微曦

才安靜下來。

或許阿嬤高血壓的身子禁不住熬夜,睡眠不足較虛弱。隔天大夥兒在客廳看電

視,阿嬤房裡傳來一些聲響,便見她蹣跚、緩慢步出房門,背對著的身影,突

然,我看見濕了大半的褲子和地板,滴滴的水痕,而她卻不覺地仍向洗手間走去。

我愣了一會兒,快步追前,「阿嬤,妳起床了,我順便幫妳洗身軀……」

兩個禮拜後,在大家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中,因為心肌梗塞。阿嬤走了。

兩年多前的情景了,我卻還是忘不了在黑暗中,一直不放棄等待佝僂身影,以

及與我回憶起青春得意事時,那發亮的眼神和皺皺的笑容。

等待、寂寞;寂寞、等待。雖然這占去阿嬤十多年來大部分的生活空間:雖然期

盼兒子、媳婦們偶爾探訪的心一再失望,但她還是固執著堅持她唯一的等待.........

摘自~聯合報89.5.5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人生志氣

人生志氣

我有一個年紀滿輕的朋友,他是國立大學研究所碩士班的高材生,出身在一個家世平凡的家庭。

他爸爸是個大廈警衛,為了貼補家計,兼差幫大廈的住戶清理垃圾,數十年如一日。顧念爸爸賺錢的辛勞,他一有空,便到爸爸上班的大廈幫忙,上上下下每一個樓層,挨家挨戶地收垃圾、倒垃圾。

有一回,他穿著輕便的汗衫短褲,推著收集垃圾袋的手推車,和一對母子共乘電梯上樓。母親逮著機會,在電梯裡滔滔不絕地現場教育她的小男孩:「你要用功念書,將來才不會像他一樣,長這麼大,除了幫人倒垃圾之外,什麼也不會,是個沒出息的人,注定要貧窮一輩子!」母親講話非常尖刻大聲,完全無視於他的存在!

他忍著忍著,直到他要到達的樓層到了,才推著車子步出電梯。臨走時,回過頭去,也「勉勵」小男孩一番:「小弟弟,你一定要用功念書,不要像我一樣。我國小國中的時後,老是考第一名,高中不小心就考上建中,大學不小心就考上政大,考研究所不小心又考了第一名!千萬不要像我這樣沒出息喲!」

那個母親後來得知他是警衛的兒子,利用餘時間來幫忙爸爸忙的,特地來向他道歉。我朋友正色地告訴她:「清道夫不是沒有用、沒出息的人!他們或許在金錢物質方面貧窮,但絕對不落魄。妳不是應該跟我道歉,妳應該跟所有的清道夫道歉

!」

職業不分貴賤,這句話,到底是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課本上的教條,還是確實根植在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中呢?再想想,如果每個人都當教授、醫生、律師、

經理、董事長等等高薪高社會地位的工作,那麼,誰來清運垃圾、修築馬路、種植

蔬菜?顯然可見,是社會中下階層的人口付出勞力血汗,才讓上階層的人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阿!上階層的人有什麼權利可以輕視中下階層的人呢?又有什麼理由可以認定他們是人生競技場上的「失敗者」呢?

摘自~網路郵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