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緒管理,幽默相隨

追求完美便是追求光明和甜蜜。──安諾德

古時候武林高手最怕人知道他的死穴,而我們身邊愈親近的人,就是那個知道死穴的人,只要他一出手一定能命中要害,只要一句話可能就會讓一個人氣得跳樓。因此面對親人時,更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言語及怒氣失控,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另一種常見情緒是「嫉妒」,很多人會有酸葡萄的心理,見不得人家好,還會有:「他比我遜,怎麼可能會得到比我好的機會?」或:「她明明長得比我醜,怎麼會 嫁一個比我好的老公呢?真是走了狗屎運!」的想法。其實這樣的心理並不能改變事實,只會讓自己落入痛苦掙扎的深淵。以下的小故事點明了嫉妒情緒對自己的傷 害:

有一對姊妹一天在海邊撿到一個瓶子,兩人好奇地打開,此時竟然有一股煙冒出來,化成一個高大的妖怪。兩人嚇壞了,沒想到妖怪居然開口說話:「我已經被關了千年,感謝妳們把我放出來,現在妳們可以各許一個願望,我會幫妳們實現。」

姊姊一向嫉妒妹妹較得父母寵愛,所以她暗暗許下願望:「不管妹妹的願望是什麼,我都要她的兩倍。」

此時妹妹也在心中許下自己的願望:「我希望我的三圍變成:38、24、38。」

這位姊姊最後變成什麼樣子,可想而知。嫉妒是心靈的毒藥,善妒的人絕不會是快樂的,因為他只是沉浸在負面的情緒裡,用一顆扭曲緊縮的心去看周遭的事,又怎麼會快樂呢?

筆者的一位學生麗香,為人熱忱且具備愛心,常到醫院當義工照顧重症病患。一日,當她從醫院回家的途中,順路買了一棵老公最愛吃的高麗菜,便匆匆忙忙的趕回 去作晚飯。回家後,老公卻因為這棵高麗菜不是陽明山出產的,很不滿意且對麗香破口大罵,高分貝的聲音以及激動的肢體語言干擾了情緒,居然罵了十多分鐘。一 時間,麗香也被激怒得想加入戰局開戰起來。但是,此刻麗香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醫院許多奄奄一息的病患,他們連呼吸都得花費很大的力氣,根本不可能有多餘 的力氣可以與人相罵,而此時老公卻肺活量十足,嗓音渾厚有力,一想到這裡,麗香慢慢整理思緒,並將情緒轉化成感恩,慶幸老公如此健康有活力。最後,這場衝 突相當戲劇化,老婆對老公道歉,承擔所有的過失,老公也因此軟化態度,並指稱自己太小題大作,結局當然就以喜劇收場了!

情緒管理講的不是壓抑、忍耐,而是情緒轉化,如同麗香的例子,達到以「情境」變化「情緒」的效能。因此,情緒管理的智慧是需要經過學習的,不妨多培養自己的幽默感,用一顆柔軟開闊的心接納周遭的不愉快,憤怒時,記得深吸一口氣,冷靜三分鐘;情緒失控時,謹記「高麗菜」的故事,並且在心中不斷默唸一句話:「話到嘴邊讓三分,別讓聰明誤一生。」有句至理名言道:「掌握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否則因自己口不擇言,會釀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有時甚至會毀了一個人的前途與幸福。所以,當任何負面的情緒升起時,請讓自己立刻以釋然一笑的態度轉化,抱持著好心情,迎接明天的朝陽!

機智反應表現幽默

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牛頓

機智與幽默是不可分的,而機智也是幽默的原動力。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如能在適當時機運用出來,通常有助於周遭的人領悟幽默感的妙用。

舉個例子來說,在交通違規事件中,最常見的就是違規超速。而美國的交通警察,取締超速不但鐵面無私、謙恭有禮,更難得的是具備幽默感,從中也突顯出以智取勝的表現:

一位自認姿色頗佳、名氣不小的女歌星,在趕往作秀的途中,因超速被警察攔下。

自視甚高的她,帶著咄咄逼人的態度,對著正在開罰單的警察說:「我可是當紅影視名歌星,你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沒請我簽名也罷,還想開我罰單,我看你就別開了,省得浪費我寶貴的時間,你大概不知道,對我們這種名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EQ高又機智的警察,以幽默將她一軍的說:「哦!妳趕時間啊,沒問題,那我開(罰單)快一點好了!」

在美國,不但交通警察有幽默感,就連被取締的人也有幽默感。生性樂觀、幽默的民族性,即使在面對被違規取締時,仍可以自我解嘲一番,罰款雖然還是得繳,起碼情緒上得到不少的紓解,違規已經是和錢過不去了,無謂的生氣,更會傷了身體,豈不是和健康過不去了:

大衛因為趕時間,在一條限速一百公里的公路上,飆到一百三十公里,結果被交通警察給攔截下來。

警察問他說:「這條公路上,立了這麼多限速一百的牌子,難道你沒看到嗎?」

大衛俏皮的回答說:「警察先生,除非我有特異功能,否則很難指望我在時速一百三十公里下,還能看清楚那些限速的牌子。」

在台灣交通警察也是鐵面無私,但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在犯錯後如能誠心悔過,並善用幽默感,在講人情味的中國人社會,有時也會令警察大人們網開一面:

有一位軍人,好不容易才考上汽車駕照,興奮地立刻載著女朋友四處兜風。畢竟是新手上路,一不留神,發現交叉路口的紅燈已亮起,情急之下,不僅沒踩煞車,反倒踩了油門,車子衝過了十字路口。

一旁的交通警察立刻鳴哨攔下車子,並質問:「你為何闖紅燈?」

滿頭大汗的軍人靈機一動道:「對不起啦!我是個職業軍人,只知前進,不知後退。」

交警聽完後,莞爾一笑,放了他一馬。

幽默的機智更機智,但是要運用在正途上,否則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機智中所指的「智」,不是賣弄小聰明,假如只是耍耍嘴皮子,以逸代勞,更糟糕時可能用來「行騙天下」,實在令人恥與之為伍;真正讓我們欽佩且值得學習的機智,應是指「智慧」,它代表的是,正確的判斷力、分析力及解決問題能力。

【幽默點心集】

‧有對情侶發生口角,女生大罵,「你這個臭男人!」

沒想到這個男生,竟很有風度的回答,「妳這個香女人!」

就因為一句「香女人」,讓吵架的二人重修舊好!

‧國文課時,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假如我是老師」。

同學們振筆疾書,只有小明文風不動,悠哉得不得了。

老師走到他的身旁追問原因,小明回答說:「我在等著批改他們的作文啊!」




工作與人生

你追求to be〈人生〉或 to do〈工作〉?
> > >        每8個人就有1人找不生命的著力點
> > >        文/楊文菁
> > >
> > >
> > >   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被懲罰推巨石上山,21世紀的台灣,一群人像薛西弗斯被工

> > >   作這顆巨石壓得喘不過氣,對這群台灣人來說,工作是宿命,更是生命意義的全部




> > >   二○○一年八月,自己經營一家廣告公司的吳美慧三十九歲,她寫好遺書、將一副
> > >   備用鑰匙交給好朋友,然後花了十餘萬元買了台北到美國頭等艙來回機票,準備完
> > >   成她人生最後一個心願後就要結束自己生命。在這之前,她才剛從整整一個星期的
> > >   昏睡中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在這段期間,她拉上所有的窗簾,瑟縮在床上,連起身
> > >   踏出房門一小步這樣簡單的動作都做不到,七天後,吳美慧醒來時,張開眼睛看到
> > >   的第一個畫面是床下散落一地的空酒瓶。
> > >
> > >
> > >   被診斷出是躁鬱症患者之前,吳美慧在外人眼中,是一個凡事不必假手他人的獨行
> > >   俠。出生在一個傳統家庭,卻和家人極度疏離,她的弟弟從前甚至認為自己根本就
> > >   沒有哥哥姊姊;她曾經為了找一份歸屬感而結婚,但是心中的牆卻不自覺越築越
> > >   高;她從不覺得需要別人,即便是好友也不覺得他們被吳美慧需要。
> > >
> > >
> > >   回顧生病之前的自己,吳美慧自嘲自己是一個生活白癡和工作機器,唯一讓她知道
> > >   人生目標清楚在哪裡的只有工作。從前,當記者的吳美慧在同事眼中是一個耐壓性
> > >   和EQ都很高的人,常常待在辦公室改稿改到三更半夜,不會有任何一句抱怨,因
> > >   為她腦中所想的全是如何解決工作上的問題。對於工作,她有種不進則退的不安,
> > >   她一直很害怕停滯帶來的不安全感,所以不斷找階梯爬,一旦發現工作上已經沒有
> > >   樓梯可爬,就換工作、增加新的工作內容。
> > >
> > >
> > >   「做事是我最清楚的生存價值,過程中它能使我充滿精力,可以毫無極限地挑戰自
> > >   己的能力和腦力,因此不能沒有它,否則我便失去了生存的動力和價值。」
> > >
> > >
> > >
> > >   ‧ 現象一:徹底成為工作奴隸! 
> > >      五官失去線條、日子沒有色彩
> > >
> > >
> > >   當生活只在辦公室和公寓的電視機面前往返,吳美慧在人前光鮮亮麗、充滿自信,
> > >   但是真實生活的她卻形容自己就像一個不斷漏沙的沙漏,充滿無力感,一直到她第
> > >   二次躁鬱症發作,她才清楚知道拿掉工作的外衣後,原來自己這麼無能為力,原來
> > >   她這麼軟弱,原來她需要家人的幫忙和支持,而求救原來也這麼重要……
> > >
> > >
> > >   十二月三日,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的一項報告發現,全台灣有一二‧九%的人
> > >   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換句話說,每八個台灣人就有一個人覺得自己如同漂泊的靈
> > >   魂,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
> > >
> > >
> > >   若以內政部公告全台灣二十歲以上人口約一千六百二十萬人推估,台灣有超過兩百
> > >   萬個成年人、比一個高雄市的人口還多,他們的生活是失控的,他們的能力沒有辦
> > >   法發揮,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處在一個隨時可能會引爆的邊緣。
> > >
> > >
> > >   交叉分析的資料進一步反映出,工作和收入是這個社會中的許多人用來標出人生象
> > >   限的X軸和Y軸:對台灣人而言,工作和收入幾乎已經和生命意義畫上等號,收入
> > >   越高回答生命越有意義的比例也越高,失業的人覺得自己的生命最沒有意義。此
> > >   外,退休者和家管,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分數也比有工作的人低。 
> > >
> > >
> > >   歸屬感的數字同樣令人錯愕。同一分調查顯示,台灣有二四‧九%的人沒有歸屬
> > >   感,這表示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覺得自己並不屬於任何團體的一分子,包括同事、
> > >   同學、鄰居或親友等。進一步檢視交叉分析,這個結果和性別、年齡都沒有關係,
> > >   卻又和工作和收入息息相關:有工作的人是最有歸屬感的一群,而且,整體而言,
> > >   高收入群的歸屬感也大於收入較低者。
> > >
> > >
> > >
> > >   ‧ 現象二:離開工作卻不快樂!
> > >      生活失去重心 人我開始疏離
> > >
> > >
> > >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覺得自己像一座座的孤島、覺得生命沒有意義、也找不到歸屬
> > >   感?
> > >
> > >
> > >   希臘神話當中有一個暴君薛西弗斯〈Sisyphus〉,死後下地獄。天神處罰他要將巨
> > >   石推上高山。可是,每次他還來不及將大石推上山頂,就已經筋疲力盡。等他一鬆
> > >   手,石頭又從山上滾了下來。
> > >
> > >
> > >   雖然如此,薛西弗斯還是希望用他的蠻力把石頭推上山。因此,他只能日復一日,
> > >   將石頭推上山,然後再讓石頭滾下來。
> > >
> > >
> > >   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有一群人像薛西弗斯一樣日復一日推著石頭上山,他們推的
> > >   是工作的大石頭,他們聞不到崖邊的花香、也聽不見流水淙淙,只管用盡所有力
> > >   氣、專心一致地推著石頭,因為對薛西弗斯而言,工作是宿命、更是存在的價值,
> > >   沒有了這塊巨石,生命就會像失根的浮萍和沒有靈魂的軀殼。
> > >
> > >
> > >   資深媒體人馮賢賢曾有三次自發性失業的經驗,每次都長達半年。
> > >   她說剛失業的時候覺得人比較像人,累了可以睡,白天可以出去看電影,有比較
> > >   多時間做公益事業、照顧小孩,這樣的自由,令人快慰。
> > >
> > >
> > >   但是失業久了,不自覺心生恐慌,因為逐漸感到跟其他人失去聯繫,這個世界好像
> > >   不缺你一個人,剛開始感覺的自由越來越像斷線的風箏,隨處飄蕩。更糟糕的是,
> > >   馮賢賢開始覺得生活沒有重心,缺乏自我實現,於是就開始陷入虛無,逼自己去想
> > >   有班可上時不必去想的問題,「不上班的自由,隱含著人對自己存在意義最嚴酷的
> > >   懷疑。 」
> > >
> > >
> > >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人是世界上工
> > >   作時間最長的國家,工作時數是德國的一‧四倍。為什麼人把工作和生命意義畫上
> > >   等號?
> > >
> > >
> > >   三軍總醫院護理哲學博士曾雯琦表示,中國傳統社會中個人成就是和家庭緊密結合
> > >   的,但是全球化的趨勢影響社會結構變遷,現在代表個體的「個我」和家庭網絡所
> > >   支持的「類我」變得相互矛盾,個人成就凌駕在家庭價值和人際關係之上,而工作
> > >   表現就成為個人成就最好的指標。
> > >
> > >
> > >   甚至,當年老退休之後,因為缺少了工作,台灣老人也成為明顯不快樂的一群人。
> > >
> > >
> > >
> > >   ‧ 現象三:工作取代生活!
> > >      家庭關係始失衡,人生夢想漸遺忘
> > >
> > >
> > >   社會學博士、也是臨床心理治療師的菲力普森〈Ilene Philipson〉在《我們嫁
> > >   給了工作》〈Married to the Job〉一書中說道,現今社會中,人們的情緒和感受
> > >   已經逐漸淪為工作的殖民地。
> > >
> > >
> > >   離婚、親密關係鬆弛、社會價值觀分裂、以及大眾對鄰里活動和公民參與降低,在
> > >   在都讓人們轉而從工作中尋求人生意義和群體認同。
> > >
> > >
> > >   「工作、背叛與承諾」〈The Working Life〉的作者喬安娜‧席拉〈Joanne
> > >   Ciulla〉則說,「以前的人用矚目的優閒來展現地位,現在,則藉著炫耀工作來展
> > >   現地位。」在台灣,工作不但成了自我認同的重要來源,更是個人自尊和快樂的主
> > >   因。
> > >
> > >
> > >   過度投入工作後,工作就會取代我們原本應該從家庭、朋友、宗教或社團得到的充
> > >   實感和平衡。我們把夢想放在一邊,把心中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和被關心的渴望壓
> > >   下,我們把享樂、與朋友交遊、思考人生的事情都無限延後。
> > >
> > >
> > >   一○四人力銀行創辦人楊基寬在創辦人力銀行前,曾經失業長達兩年。然而,他在
> > >   新事業蒸蒸日上後,卻不只一次對別人說過「兩隻老鼠」的故事。楊基寬有一天回
> > >   家,走到門口正要開門,聽到妻子和女兒笑得很開心,一開門,才發現母女倆正在
> > >   逗弄兩隻白老鼠,還對著老鼠說話。
> > >
> > >
> > >   楊基寬覺得很感嘆,因為自己幾年來在工作上成功,卻從來沒有帶家人出遠門度
> > >   假,也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陪女兒,與家人的關係完全失衡了。他突然覺得自己「人
> > >   不如鼠」,因為兩隻白老鼠可以給家人的歡笑和對話,竟然都是他做不到的。
> > >
> > >
> > >   然而,把工作當成生命意義是危險的,因為工作並不可靠。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
> > >   長、台大醫院精神科主任胡海國說,把工作當成生活重心這樣的結構是很危險、很
> > >   脆弱的,因為這些都是外在的、是自己不能掌握的,哪時候會被裁員、哪時候會失
> > >   業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自我成就不能來自外在。」
> > >
> > >
> > >   曾雯琦長時間追蹤訪談自殺未遂者,發現對生活缺乏掌控力是造成生命絕望的主
> > >   因。對生命絕望的人覺得自己的生活被控制住,他們在工作上,覺得自己只是一個
> > >   螺絲釘、缺乏掌控權;在人際關係上渴望交到知心的朋友的心願也落空;而在家庭
> > >   上,他們渴望能過自己的生活,卻擺脫不掉家庭的束縛。
> > >
> > >
> > >
> > >   ‧ 現象四:收入高,心靈卻不富足!
> > >      社會價值需重建,人生方向仍寬廣
> > >
> > >
> > >   同樣地,把生命意義建立在物質追求上也同樣危險。
> > >
> > >
> > >   精神健康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台灣人不僅被工作制約,賺多少錢更能決定某些人的
> > >   生活價值。胡海國說,收入越高就越覺得人生有意義、越有成就感,很顯然,社會
> > >   的價值觀就是錢等於價值。
> > >
> > >
> > >   追求更豐裕的物質生活沒有道德的問題,但是胡海國提醒,不要錯把工具〈金錢〉
> > >   當作目的。
> > >
> > >
> > >   網路上曾經流傳一則故事:有一個商人旅行中無意航行到一個小島,遇到了一個漁
> > >   夫在捕魚。商人發現小島附近水域的魚很多,但是漁夫每天就只捕三條魚溫飽,商
> > >   人拿出他做生意的頭腦好心建議漁夫:「你應該買現代化的工具捕更多魚,然後外
> > >   銷到各地,然後賺很多錢,」漁夫問:「然後呢?」「然後再買更現代化的工具、
> > >   釣更多魚、賣給更多人、賺更多錢!」「然後呢?」「然後就有錢到小島上度
> > >   假!」漁夫說:「可是我現在就在小島上生活啊!」
> > >
> > >
> > >   專注於心靈成長研究多年的胡因夢認為,台灣是一個過度物化的社會。以前胡因夢
> > >   有上百件外套,最近她在整理衣櫃時發現有四十件外套,自從五年前乾洗後就擺在
> > >   衣櫃裡、碰都沒有碰,自己常穿的其實只有三件而已。
> > >
> > >
> > >   胡因夢回憶,二十多年前當她還從事演藝工作時,她發現演戲其實不是自己喜歡
> > >   的,所以常用「血拼治療」企圖填滿自己的空虛和寂寞,每次消費花上萬元是常有
> > >   的事。「外在消費沒有辦法找回自我評價,物化的狀態其實是最空虛的狀態,因為
> > >   追求物質就要不斷耗損生命的能源。」
> > >
> > >
> > >   靈修之後,胡因夢走的是另一個極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追求精神生活。她笑稱
> > >   自己之前是「精神貴族」,但是開始翻譯書之後,發現譯書一個字才七毛錢。耗腦
> > >   翻譯完一本書賺不到十萬元,所以她重新領悟到儉樸的生活還是必須跟經濟取得一
> > >   個平衡點,「生活簡單的真正目的,是要讓自己適度安靜、把多一點的注意力放在
> > >   自己的身心,才能真正面對自己、解決內在的問題。」
> > >
> > >
> > >
> > >   ‧ 現象五:西方人比亞洲人快樂!
> > >      國外社會的價值體系較東方多元
> > >
> > >
> > >   當台灣和其它亞洲社會仍處在從傳統價值轉型到多元價值的過渡階段時,陽明大學
> > >   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認為,西方社會讓個人比較能自在地面對自己的人生規
> > >   畫。洪蘭提到,他的妹婿是一個美國人,十八歲高中畢業後,他的夢想是環遊世
> > >   界,為了存旅遊的錢,他先到阿拉斯加當伐木工人、後來又當去當水手。洪蘭解
> > >   釋,對他的妹婿而言,一個人的人生不需要按照社會時鐘走,工作賺錢是為了能讓
> > >   自己做真正想做的事,而工作以外的旅行讓他知道天下不是只有眼前看得見的東
> > >   西,洪蘭說:「看過人生百態,生命才會豁達。」
> > >
> > >
> > >   相對於台灣社會許多人認為存款簿上有幾個零和生命意義成正比,今年七月,英國
> > >   一個家庭研究小組,花了七年的時間研究一萬名英國人的「薪酬快樂指數」,結果
> > >   發現英國薪酬的中位數是年薪兩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八萬元〉,然而最快
> > >   樂的族群卻是年薪在一萬三千英鎊〈約合新台幣七十六萬元〉左右的上班族,這些
> > >   低收入的上班族認為他們的工作能夠準時上下班,所以他們寧可用低薪換取較輕的
> > >   責任和壓力,過比較愜意的生活。
> > >
> > >
> > >
> > >   ‧ 現象六:人生比工作重要!
> > >      反省並發掘個人在工作中的主體性
> > >
> > >   
> > >   歐洲價值研究〈Europe Values Survey〉持續二十年追蹤西歐人的價值觀,發現
> > >   西歐人最重視的是家庭生活,而工作則是排名第二,其中以愛爾蘭和義大利人尤
> > >   甚,有九一%的愛爾蘭人和九○%的義大利人將家庭擺在生活的第一位。
> > >
> > >
> > >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分析,歐洲文化傳統認為to be〈人生〉 比 todo
> > >  〈工作〉重要,而美國和台灣社會則剛好相反。 to do代表名、利和成就感,to
> > >   be追求的則是如何讓自己更好、活的更精彩。
> > >
> > >
> > >   因為服藥,生病後的吳美慧已經沒有體力和精力再當往日職場上的神力女超人,但
> > >   是生病卻讓她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重心,也讓她重新拾獲遺失將近二十年的親情。
> > >   曾經覺得自己是漂泊靈魂的她現在領養一隻小狗ㄚ頭,讓她生平第一次嘗到被需要
> > >   的歸屬感。彭懷真說,台灣社會仍有不少人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個體安
> > >   全需求,而努力工作賺錢。然而,一旦脫離溫飽階段往追求個人價值提升時,就要
> > >   反省自己是不是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主體性,「我才是自己的主體性,要擺脫由
> > >   老闆、工作主導的他律結構,轉成為自己負責的自律精神。」
- - - - - - - - -< t o p >- - - - - - - - -
 
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上周末,我帶一位外國教授去花東旅遊,一路他
                        指著各種花木問我名字,我都不知道,後來在一條產業道
                        路上突然看到一條蛇過馬路,司機本能地加重油門,但是
                        外國教授卻大叫「停車、停車」,等蛇過了,他才說「可
                        以走了!」他回過頭笑著跟我說:「這是一條美麗的
                        蛇。」我慚愧的低下頭。

                                動物對我們來說只分可吃、不可吃而已,從來不
                        曾想過牠是否美麗,尤其是蛇,我們最先想起來的是負面
                        概念,很少想到牠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會吃老鼠等有害的
                        動物,殺牠會破壞生態的平衡。我們也很少教孩子尊重別
                        人生存的權利,我母親常說「一枝草一點露」,每個生物
                        在宇宙間都有它生存的權利。有時想想現在政壇上如此混
                        亂,是否也是因為從小沒有教他們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
                        呢?

                                我的孩子在美國念五年級時,有一次帶回來一
                        本「Education of Little Tree」(少年小樹之歌),這
                        本書讓我很感動,大意是說一個印地安孩子跟著他祖父長
                        大,每天隨著祖父去打獵、捕魚過日子。祖父並不多言,
                        但是每一句話都是人生的歷練。他們上山去獵野火雞時,
                        祖父只取他們所需的,雖然有六隻火雞都掉到陷阱裡,祖
                        父說取兩隻,放走四隻,年年都有火雞吃,取六隻,四隻
                        放在冰凍庫,你長大就沒有火雞吃了。簡單一句話,把殺
                        雞取卵的短視與嚴重後果馬上教給孩子,使孩子得以從先
                        人的經驗中學取他生活的智慧。

                            我們現在都是小家庭,父母忙著賺錢謀生,孩子缺乏
                        有人生經驗的老人來教導,如果孩子自己又不讀書,不能
                        從書本中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那麼這個孩子很有
                        可能長大會成為自私冷漠的人,因為他無法設身處地去感
                        受別人的感覺。

                            目前我們看到孩子都進到國中了,還沒有同理心,會
                        開一些很殘酷的玩笑,不了解玩笑應有分寸,傷人不可傷
                        到心,例如有國中生脫同學褲子作樂,大家拍手取笑,無
                        視同學的屈辱;又如學生把剪刀放在椅子上,讓坐下去的
                        同學直腸被刺破,以後一輩子要用人工肛門;把椅子拿
                        開,讓一屁股跌下去的同學腰椎受傷,終身殘障;用柳丁
                        從二樓扔下打中同學的眼睛,一眼失明。這些都是從小沒
                        有教、沒有鼓勵他們去閱讀,又無法從別人的痛苦中去產
                        生同理心之故。

                            國外的孩子每學期有一天要戴毛玻璃眼鏡在學校中體
                        驗盲人看不見的感覺,另一天戴耳塞,體驗聾人聽不見的
                        痛苦。這樣之後,孩子們深切體會到這兩個感官的重要
                        性,不但好好保護他們,而且會成為殘障車位的捍衛勇
                        士。在美國每次有人霸占殘障車位時,最勇敢上前去勸告
                        的便是小朋友。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是仍然需要教化,我們需要及
                        早教育他們,不要因為無知而使他們作出後悔一輩子的事
                        來。看到外國人如此尊重生命,我們是否也該加強我們對
                        孩子的生命教育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