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醫生前後不可輕忽,把握三大方向,才能聰明有效率的達到完整醫療服務

文/宋依玲 本文諮詢/雷宗憲(康橋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大家都有生病看醫生的經驗,可是看病常常面對醫生飛快的診斷,也不清楚自己吃的藥有何效用,更不知如何表明病況,這些都是大多數人忽略看診前的準備、面對醫生的互動,所以「如何看醫生?」就顯得很重要,掌握到看醫師的方向,才能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就醫品質。

方向1:看醫生前的準備功課

許多病情惡化或延誤都是事前準備不夠周詳,浪費了醫治最佳時間也浪費醫療資源,所以最好在看病前先準備相關、有幫助的資料,讓你看診更順利。

準備1.勤找資料:做個用功的病人,平時多閱讀醫藥的書刊雜誌,蒐集有關自己疾病的資料,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可能的治療方法。

準備2.常記筆記:準備記事本,將蒐集到與疾病相關的重要資訊、要問醫生的問題、以及身體的重要變化,做完整的分類記錄,有助於把握短暫的看診時間,充分表達需求。

準備3.保存病歷資料:當換了不同的醫生看病,或是尋求第二意見時,最好帶著之前做過的檢查結果及病歷資料,可以幫助新的醫生快速了解你的病情,也避免重複做檢查。

準備4.列一張用藥清單:將正在服用的藥品和營養品,列一張清單。對於不是該醫生開立的藥品,應該要帶完整的藥袋或包裝盒給醫生參考,醫生才知道會不會影響他現在開立的治療效果。

找對醫生小撇步

1.事前蒐集醫生的資訊。
2.查疾病資料看對科別。
3.向朋友打聽看診的感受。
4.打聽醫師態度,是否願意關注在病人身上。
5.醫生能耐心傾聽、徹底詢問病史。


方向2:看醫生時的溝通原則

每次看病時間可能只有匆匆的三、五分鐘,如想獲得更理想的醫療服務,聰明的病人,可以在看病中學習把握幾個原則。

原則1.說清楚:清楚表達看診的目的,因為「醫師的判斷是正確或草率,完全以病人在初診時提供的資訊而定。」平常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把症狀記錄下來。抓住重點,描述清楚,幫助醫生做正確的診斷。

原則2.問明白:病人有「問的權利」,別不好意思開口,因為醫生可能不清楚病人的需求是什麼,可以多和醫生溝通。對於醫生的解釋有任何的不明白,也可以請醫生再說明一次。
原則3.紀錄病情:看病時可記下醫生提醒的重要訊息,例如:生活飲食上的禁忌、該注意的藥物副作用等。另外,也可請教醫生相關的專有名詞(例如疾病名稱的全名、手術或檢查的全名),方便自己再尋找相關的資料。

原則4.索取用藥明細:健保局規定醫療院所應提供病患用藥明細,包括病患姓名、藥品名稱、用量、數量、天數、服用方法、及調劑者姓名。讓病患知道醫生開了什麼藥、該怎麼服用,如果是多重疾病的患者,用藥明細可提供另一位醫生正確開藥的重要參考資料,避免藥物的交互作用。

你可以和醫生怎麼說?

1.以對象為何?哪裡不舒服?何時開始?為原則,簡單扼要說重點。
2.重覆重點提醒醫師,確定醫師了解你表達的意思。
3.確定接下來是否進一步檢查,還是再觀察複診。
4.看醫生前,曾經如何處理不舒服的症狀?處理後,症狀是否好轉?
5.有沒有其他的疾病?或正在做其他的治療?
6.告知其他的參考資訊,例如過敏史、曾做過的相關檢查報告…等。
7.女性可說明是否懷孕、月經生理週期等,讓醫生作為參考資訊。
8.家族中的特殊體質或遺傳疾病,或家中有無其他人有同樣病症。



方向3:看醫生後的注意事項

看完醫生後很多人拿了藥就以為沒事了,其實吃藥後的身體反應,和許多診斷後的結果,都可以整理下來或提出疑問,讓身體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

注意1.保存就醫紀錄及結果:除了可以提供下一位醫生的診斷參考之外,也是保護自我權益的一種做法。

注意2.徵詢第二醫生的意見:當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或重大疾病時,透過另一個醫療專業單位的再次確認及建議,也避免誤診,為自己或家人找到最適切且安心的治療方式。

注意3.取藥時留心配藥員講解:不要以為回家慢慢看藥物標籤也是一樣,如有任何疑問,不妨問清楚。

注意4.遵照醫生的指示服藥:有些病人在病情稍為好轉時,就自行停藥或減藥,病徵減退並不等於痊癒。

注意5.服藥後不良反應告知醫生:讓醫生分析是病的變化還是藥物的反應,繼而決定應該減藥、轉藥還是提早覆診。最重要還是溝通,不要胡亂猜測,一定要詢問醫生。

結論:
把握住看醫生的三大方向,不僅能找對醫師,自己在就診時準備更充分,讓醫治過程中,發揮最大的功效。現在開始,讓我們做一個聰明的病人,獲得更適切完整的醫療服務。

 

from 哈佛健康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