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從認識大腸的疾病開始

大腸其實是非常敏感的器官,不只是工作的方式很纖細,就連我們的一點點情緒也會影響到大腸的運作。

這個禮拜仍是要繼續跟大家介紹大腸的大小事,只是這次我們從常見的大腸疾病開始,更加深入地瞭解大腸吧!
(※相信我們,瞭解大腸的構造,絕對有益健康;只是……如果你正在用餐的話,很抱歉,我們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講大便的事情喔!)

認識疾病1:大腸急躁症

吃下特定食物就會肚子痛,只要環境稍微改變,就會便秘或腹瀉,上完廁所也會感覺不清爽,肚子不舒服且氣體很多……這些症狀就是大腸急躁症患者們所說的症狀,也就是大腸對食物或壓力,以及一些外部的因素做出敏感的反應,而出現上述這些不愉快的症狀。千萬不要小看大腸急躁症啊~根據統計,有10-15%的美國人患有大腸急躁症,而且上班、上學的請假原因中,感冒是第一名,第二名就是大腸急躁症了。大腸急躁症與自律神經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對常常受到壓力的現代人而言,大腸急躁症的患者數量也越來越多。

除了控制情緒之外,更應該透過大腸內視鏡確認大腸的構造正常,才能做出確診的判斷。只有透過大腸內視鏡檢查後,沒有發現大腸發炎或疾病,但卻持續有肚子不舒服的症狀,才能做出大腸急躁症的確診判定。

大腸急躁症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首先排除會讓自己不舒服的食物,再來就是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咖啡因含量高的食物或飲料會引發氣體,也需要避免;而過辣的食物也是會引起腹瀉的食物之一,還有捲心菜、青椒、玉米、蘿蔔、辣椒、洋蔥……等會製造大量氣體的蔬菜,最好是少吃為妙。

認識疾病2:大腸憩室

大腸憩室是大腸壁的一部分往外凸出來而形成小袋子般形狀的病。就像是吹氣球時,如果有部分的氣球外膜比較舊而變薄時,就會有某個部分凸出來;同樣的情形套用到大腸上,這些凸出來的部分就叫做憩室。

從 大腸的外面看憩室,就像是有著一個凸出來的小袋子形狀,但從大腸的內側看時,就像是一個凹進去的水坑。憩室是因為大腸為了把食物殘渣移動到直腸,做出過度 收縮而形成的。大腸過度收縮則是因為大腸內的食物殘渣不足,為了把食物殘渣推到直腸只好用力收縮。所以,只要多吸收纖維素來增加食物殘渣的量,就能夠有效 預防大腸憩室的形成。憩室本身並不會引起任何症狀,但要是發生併發症,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

憩室裡塞進糞便時,就會出現發炎症狀,而導致憩室炎, 並引起嚴重的腹痛與發燒。如果憩室炎嚴重到出血時,也有可能會導致死亡,大腸憩室炎的併發症有穿孔、腹膜炎、膿瘡、瘺管(fistular)和出血…… 等,如果因為大腸出現穿孔而發生腹膜炎時,死亡率很高,因此要特別注意。

認識疾病3:急性盲腸炎

通稱為盲腸炎的這疾病,它的正確病名是「闌尾炎」。急性闌尾炎就是掛在盲腸尖端上,像是蚯蚓一樣的闌尾發炎而造成的疾病,對一般人而言算是滿常見且不算陌生的病,但是我們卻常常誤會了闌尾炎。

其實急性闌尾炎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確診,因為初期的急性闌尾炎只是稍有噁心感,心窩稍微悶悶的而已,大部分都沒有腹痛症狀,因此很容易被誤判。,不管是血液檢查或腹部超音波檢查,都沒辦法100%正確診斷出急性闌尾炎,而且還有太多疾病都與急性闌尾炎有著相似的症狀。

闌尾炎的診斷全是靠外科醫生的判斷決定,為避免誤診,最好的方法就是「服用藥物來觀察病情」,使用藥物後患者的病情好轉,就表示不是闌尾炎;但若服用藥物後病情還是惡化,就表示闌尾炎的可能性相對地高。

但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方法,要是為了做出更正確的判斷而拖延時間,萬一導致闌尾破裂就可能引發腹膜炎。再者,闌尾並不是重要的器官,與其為了確診拖延時間而引發腹膜炎,不如只要懷疑是闌尾炎,就盡快開刀切除。




快樂又正面的思考模式,不只是愛自己,也是愛鄰居與親朋好友,這樣的情感更是讓大腸健康的方法,減少大腸疾病的捷徑。
想瞭解更多跟「健康」還有「大便」相關的知識,那就要鎖定看《大便會說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