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心戰基地到友誼之橋
──央廣八十
文•李光真 圖•中央廣播電台提供

12月3日,馬總統接受中央廣播電台的訪問,以現場直播並和大陸「鳳凰網」合作的方式,對大陸民眾發聲。一句親切問候「各 位聽眾好,我是中華民國的總統馬英九」,突破了60年來對岸的嚴密封鎖,讓「中華民國」在大陸「復活」,引發極大震撼,央廣也因這次漂亮行動而廣受矚目。

作為全國唯一「國家廣播電台」,而且只能向海外發送、不能對國內廣播的央廣,在民眾心目中一直是陌生而神秘的。事實 上,1928年由國民黨黨國大老陳果夫倡議並籌措經費成立的央廣,最早的任務是宣揚政策,教化民眾。當時國民政府北伐成功,整個中國社會正瀰漫一股力求現 代化的中興氣象,央廣開播當天,蔣介石委員長親臨啟播,之後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更由兩組央廣記者載著設備,分別在迎襯車隊及中山陵進行報導, 開啟了中國廣播史上首次的「現場連線直播」。

炸不死的重慶之蛙

央廣開播不久,日本隨即跟進,而且還「穿透」到中國各地。為了確保「發聲權」,央廣又再投資重金,在德商技術支援下加強功率,不僅把東京廣播強壓下去,75千瓦的強力電波甚至可涵蓋印度、紐西蘭和美國舊金山,被日本人驚為「怪放送」。

中日情勢緊張後,廣播成了傳遞訊息、影響思想、激勵民心士氣的「空中武器」,任務更形重要。之後抗戰爆發,央廣在各地的電台不是屢遭轟炸,就是因國 軍「轉進」而被迫棄守、另尋新的發射地點;工作人員一再拆卸、搬動機器,笨重設備還得忍痛破壞,以免落到日軍手裡,但不論情況多麼艱險,播音始終不曾停 歇。日本報紙曾經質問「我皇軍飛機大炸重慶,那裡的青蛙全部炸死無聲了,為什麼中央電台還是叫個不停?」央廣因此被稱為「炸不死的重慶之蛙」。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央廣又成了對大陸「心戰喊話」的主要單位。有趣的是,央廣在台灣最主要的短波發射站──嘉義民雄站,正是當年日本殖民政府耗時3年興建,用來向東南亞和大陸華東地區廣播,宣傳「大東亞共榮圈」,並打擊離鄉背井、在異域艱苦作戰的盟軍士氣的。

諜影處處,心戰攻防

在「對匪作戰」的1960-80年代,央廣最有名的節目首推《三家村夜話》。節目開頭,先是一句男聲「要知中共派系鬥爭的原因,請聽三家村夜話」, 接著一句女聲「要知人民痛苦的原因,請聽三家村夜話」,然後是一齣長度約10分鐘的廣播短劇,內容不外乎揭露中共高官不為人知的醜事,或是「倒行逆施,禍 國殃民」的政策等等,雖然很「樣板」,但在政治風聲鶴唳的苦悶時代,的確吸引了很多大陸沿海民眾偷偷收聽。

另一類「特約通信」更特別,工作人員在節目裡以4個數字為一組,一組一組的播報,每組數字代表一個字,傳送給我國派駐在大陸的敵後情報人員。這些「密碼」指示事關緊要,每6到7小時就播出一次,並且要不時更改,慎防「敵軍」破解。

「心理戰」的確收效宏大,例如央廣曾一再播報「歡迎駕機起義來歸,獎金為*兩黃金」(依飛機型號各有不同),以及詳細的飛行路線與「搖擺機翼」等投誠指示,果然成功吸引了多位「義士」來台。

1982年從韓國降落轉來的吳榮根便坦承,他不僅常收聽央廣,還很著迷於央廣每週一到週六晚上的《鄧麗君時間》。來台後,吳榮根如願在台中清泉崗基 地和鄧麗君合唱了一曲「小城故事」,還上了央廣的《鄧麗君時間》成為來賓,並且見到了心儀已久的主持人陳曉萍。也因為央廣穿透力十足,一生從未踏上大陸土 地的鄧麗君,在大陸卻是無人不曉,「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只愛小鄧,不愛老鄧」的順口溜,就是這樣來的。

距離為熱情加溫

許多老央廣人都認為,1989年「天安門事件」到2000年台灣政黨首次輪替之後,是央廣的「黃金歲月」。

當時兩岸已經開始往來,氣氛稍見和緩,加上央廣從國防部轄下獨立出來成為財團法人,並刻意加強流行歌曲或生活新知、勵志小品之類的軟性節目,以活潑、溫馨的內容與風格,為大陸民眾開了一扇新門窗,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節目部經理吳瑞文還記得,當時中國大陸聽友極多,為他們代收信件的對口「敵台」──「海峽之聲」有次還轉來了好幾大麻袋的聽友信件。他們想去大陸辦 聽友會,又不敢明目張膽地去,只能在節目中婉轉暗示「某月某日我們會去某市的某飯店,歡迎大家來坐坐」,沒想到反應熱烈到不行,常常一進飯店大廳,就被擠 爆的聽友圍上來獻花。

某次有3位聽友花了好幾百塊人民幣,從河南坐了3天3夜的火車來福州參加,工作人員乍看到他們蓬首垢面時嚇了一跳,後來才知道他們前一天因為沒錢, 只能睡在街頭。感動不已的吳瑞文想塞錢給他們,他們卻堅持不接受。多年後,其中一位聽友還打電話來找吳瑞文,「吳大哥,我現在是電腦公司老闆了,你來大 陸,讓我招待你們!」

朋友,敵人?

近幾年,一方面大陸越來越開放,訊息來源更是多元,央廣的吸引力逐漸褪色;另一方面,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為了區隔兩岸,開闢了幾個以批判大陸人權 及民主現況為主的新節目,邀請許多民運人士來「開講」,有些老聽友無奈反映,「怎麼一講到政治,好像你們的聲音都變了,不再是朋友了?」大陸官方隨即加強 了封鎖干擾的力度,央廣也逐漸沈寂,並把主力逐漸轉向網路發展。

政黨二度輪替後,2008年10月底才剛上任的央廣董事長高惠宇表示,央廣未來仍會秉持創立宗旨,忠實地宣導新政府的政策、反映新政府的觀點,而她的目標,則是將央廣帶向一個更多元整合、國際化的方向。

例如央廣長年以來極受東南亞僑社喜愛,眼見近年東南亞來台的外勞和外籍配偶人數總計超過50萬人,央廣為擴大服務對象,於是與漢聲等公營電台合作, 在台灣境內推出了印尼語、越語和泰語的節目。從2006年開始,央廣更每年選定一個國家,透過節目和雇主的公開徵選推薦,挑選「最優良外勞」,並出錢讓他 們的家鄉親人前來台灣團聚一個星期,每次都引起極大迴響,連東南亞各國的駐華使節都會前來參加並表達謝意。

巧婦要做無米之炊

放眼全球的國家廣播公司,高惠宇認為,論政治實力,央廣比不上由美國白宮直轄、可以直接傳達國家領導人意志的「美國之音」(VOA);論公共形象與 影響力,也很難比得過有長遠歷史,並已成為獨立媒體標竿的英國BBC或日本NHK,這幾年政府補助預算的縮減,更讓央廣的經營腳步處處受限。但她誓言, 「巧婦要做無米之炊」,讓央廣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得更好、更有競爭力,也讓這塊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廣播界老招牌,重新發光發亮!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0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