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洛克建築藝術之美-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



巴洛克建築是歐洲17世紀和18世紀初的巴洛克藝術風格中的一個層面。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的羅馬,後傳至德、奧、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路易十四為了消除勢力強大的法國地方貴族的割據和叛亂危險,請到義大利設計師勒諾特來建造凡爾賽宮,落成之後,路易十四即將全國主要貴族集中於凡爾賽宮居 住............



西方都市計畫的歷史是從巴洛克時期開始的,那時最醒目的建築物是教堂與宮殿。建築師認為建築物是根據許多要求塑造成形的一個獨立的總體,所以巴洛克建築通 常看來就像一尊大型雕塑。把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畫成平面圖,其共同特點是正方形、圓形和十字形;而巴洛克建築的典型特徵是橢圓形、橄欖形以及從複雜的幾何 圖形中變化而來的更為複雜的圖形。



凡爾賽宮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1682年至1789年是法國的王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凡爾賽宮殿後側及花園 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 作狩獵行宮。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房間,一層為傢具儲藏室和兵器庫。



166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參觀財政大臣富凱的沃子爵府邸,為其房屋與花園的宏偉壯麗所折服,當時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宮—聖日耳曼宮、聖克魯宮等無一可 以與其相比。路易十四憤怒他不盡職守之餘將富凱以"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獄,並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設計師勒諾特和著名建築師勒沃為其設計新的行宮。



由於16至17世紀的巴黎市民不斷發生暴動,在1648年至1653年還發生了兩次規模巨大的投石黨叛亂,所以路易十四決定將王室宮廷遷出混亂喧鬧的巴黎 城。經過考察和權衡,他決定以路易十三在凡爾賽的狩獵行宮為基礎建造新宮殿。為此徵購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諾特在1667年設計了凡爾賽宮花園和噴 泉,勒沃則在狩獵行宮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宮殿,將原來的狩獵行宮包圍起來。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凡爾賽宮主體部分的建築工程于1688年完工,而整個宮殿和花園的建設直至1710年才 全部完成,隨即成為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並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在其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王子 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法國大革命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 陳設的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傢具全部運往羅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 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宮中最著名的要算是"鏡廳"曾是當年皇室舉行舞會的地方。牆上共鑲有十七面大鏡子,剛好對著十七面落地玻璃窗,把窗戶外的陽光和御花園景色引進廳內,即使 在日間,室內仍顯明亮,同時,鏡面反映出園內美景,就如置身在室內花叢中。整個廳堂裝飾以鑲金及鏡面為主,配上大型水晶吊燈,只要站在中央,便可以從各個 鏡中反映出不同的自己。想像當年舞會進行時,燦爛的燈光把鏡廳照得通明,各人一面起舞,一面看著無數鏡子裡的景象,如虛如幻,正為皇室人員帶來極盡享樂的 場面。



從出口處往美麗的法式花園,園林設計主要以兩軸線為主,一條東西方向,另一為南北方向。園內有六百多個水池,而水源都是來自塞納河,經過長長的人工水道, 直到皇宮裡頭,運河寬闊平靜如鏡面,像是天然湖泊一樣,可想而知建造這水道的工程是如何龐大。兩座巨型水池前,陽光正照射水面,顯得金光閃爍,沿著池旁四 周有精雕細琢的青銅像,我特別喜歡這些雕塑的造型,形象生動有趣,各具特色。



往前走是另一噴水池,中央有四層環狀階級,周圍繞著無數水柱,水都從各個獸像的口裡噴出來,遠看如同石階穿了很多小洞,讓水直射而出,非常壯觀。一直向前 行,經過皇家大道 ,看到更大的噴水池-太陽神阿波羅水池,金閃閃的阿波羅塑像活靈活現,駕著馬車從水中飛躍而出,在池中翻起水花四濺,非常壯觀,一時間真以為是神話世界的 景象。



想看更多請上:歐洲攝影旅遊-蜜月領隊陳榮瑞 TerryChen

from 旅遊達人電子報 ( HTML 圖文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