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滴滴原味──西螺古法釀造醬油 That Old-Fashioned Flavor-- Hsiluo's Traditional S

【摘  自】光華雜誌2006年02月號
【中文章名】滴滴原味 ──西螺古法釀造醬油
【英文章名】That Old-Fashioned Flavor-- Hsiluo's Traditional Soy Sauce Industry
【作  者】滕淑芬
【圖  片】莊坤儒

知識分類:

80年歷史的瑞春醬油,現任董事長鍾朱洪有子繼承家業,已準備擴大生產規模。
濁水溪畔的雲林西螺,因平原肥沃、日照時間長、水質甜美,造就西螺醬油歷久不衰的好味道。歷經景氣高低循環,西螺醬油憑著單一古法釀造的產品,為何仍能遠近馳名數十載?

西螺延平路,80年歷史的瑞春醬油門市後的工廠,年輕的鍾政衛和老師傅合力抬起大陶甕的缸蓋,抓起一把入缸多時的黑豆,商量著明天可以開始煮豆汁了。

露天曝曬場內,500多個大陶甕排列整齊,陶甕一掀開,濃濃的蔭油味撲鼻而來。經過陽光滋養,發酵期長達4個月的黑豆,準備進行後端製程,先壓榨,再調配糖、糯米粉後,煮成豆汁,就可以包裝出貨。

代代相傳古早味

文化大學化工系畢業、27歲的鍾政衛,3年前當完兵就被父親召喚回家幫忙,和負責行銷的哥哥鍾政達成為瑞春醬油的第4代接班人。

曬得一臉黝黑的鍾政衛說,一瓶不加防腐劑、以古法釀造的黑豆醬油,平均要6個月時間,程序繁複。首先將黑豆洗淨煮熟、舖平冷卻、灑上酵母菌種幫助發酵;接著不停翻攪,讓菌種均勻地包覆在黑豆外,再裝入大型竹簳中,讓水份揮發,最後加粗鹽封缸,在曝曬場上等待熟成。

小時候住在發酵室旁,看著父親與師傅半夜起來照顧菌種的鍾政衛說,發酵期必須歷時7天、24小時監督,夏天太熱要把氣窗打開,冬天得蓋上麻布,或者打開烤 爐,讓溫度保持在攝氏40度上下。「7天的發酵期是關鍵,菌屍表層會逐漸由白轉黃;若溫度控制不好,直接變黃,醬油風味就有差。」

黑豆是古老的中藥材,具有「駐顏、明目、烏髮、使皮膚變白嫩」等功能,原因在於,黑豆的不飽和脂肪,可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降低血脂;對降低動脈血管硬化、預防血管栓塞,黑豆的效果也比黃豆好。

傳承有人的瑞春醬油董事長鍾朱洪並沒閒著,才從中國大陸宜興訂製一千個大陶缸回來。

「陶缸透氣度好、又能保溫,只要不撞破,一百年也不會壞,」他說,早年還有南投水里燒製的陶缸可用,一個5000元,成本不低,水里窯廠毀於921地震後,台灣能燒製大陶缸的窯場不多了,現存的小窯場要燒出一千個缸,得花10年交貨,他只好轉往宜興訂製。

一世紀的明星產業

一代接一代的西螺醬油聚落,手工釀造的傳統醬油廠分散在街頭巷尾的深長「街屋」裡,仍維持著「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目前以古法釀造的廠商約有8家,其中歷史最悠久的「丸莊」,即將跨越一世紀。

兩年前接任丸莊董事長的莊英堯說,古早年代一般台灣家庭都會自己醃菜、醃豆豉、釀醬油,日治時期祖父從小生意起家,以扁擔挑著「豆油甕」在街上叫賣,做出 口碑後,生意越做越大。有商業頭腦的他,1909年就創立「莊義成醬園」,並且畫一個圓將姓氏「莊」字圈住,當成公司商標,很早就有企業識別觀念。

1935年日本政府為控制民生物資,下令台南虎尾地區的醬油廠家全部歇業,另外聯合成立虎尾醬油工業株式會社,由於莊家是西螺地區醬業的大股東,父親莊昭典就擔任第一任社長,當時日人發行的股票還保存在西螺老家中,見證著時代變遷的歷史。

光復後,日人撤離、管制取消,莊家重新以「丸莊」的品牌在市面銷售。

57歲的莊英堯回憶,小時家中的事業已經頗有規模,僱用數十名長工。每天下午4點工人休息時間,附近小販就會來家門口叫賣豬血湯、肉圓等小吃。

丸莊醬油很早就從中台灣向北拓展,民國五十年代經濟成長,台北開始舉辦各種商展,莊家就在台北成立辦事處,拓展通路,並以「西螺名產?丸莊醬油」為訴求。從此西螺濁水溪不僅有西瓜、米,醬油也成了地方特產。

民國58年,莊家祖父過世,想不到本來就有肝病的莊昭典,因悲痛莫名竟在5天後也辭世,莊家頓失兩位經營長者,當時才28歲的哥哥接下董事長位置,剛當完兵的莊英堯則北上負責台北分公司,晚上在中興大學企管系就讀。

在兄弟經營下,丸莊規模擴大,不斷買下老家的前後左右空間,但腹地畢竟有限。民國75年丸莊斥資在車程一小時外的二崙設廠,除降低成本外,更希望以現代化管理提高產能。目前丸莊維持30%的黑豆純釀造醬油,也開發黃豆加小麥混合的醬油,以及豆腐乳、脆瓜等醬菜系列產品。

高價伴手禮

傳統釀造醬油,生產過程繁瑣耗時,而一般醬油以鹽酸水分解,可在7天內製成,傳統醬油的成本、售價自然比化學醬油高出許多。以瑞春或丸莊500公克瓶裝的黑豆醬油來說,售價約240元,比坊間的萬家香、龜甲萬、金蘭、統一等同份量的化學醬油足足貴上10倍。

化學醬油以低價、大量廣告曝光的策略搶佔市場,一般消費者卻很少看到西螺黑豆醬油打廣告。究竟誰才是黑豆醬油的消費群?

莊英堯分析,醬油是民生用品,加上現代人外食居多,一般小家庭很少開伙,醬油的用量比早年少很多。但丸莊有固定客戶群,吃慣黑豆醬油的人不喜歡豆麥味,因為豆麥發酵會產生酒味,豆味較淡。

傳統醬油的銷售點以經銷商及一般超市為主。近幾年,大賣場出現後,改變了民眾的購買習慣,丸莊也因應趨勢,打入大賣場通路。

「只要產品有特色,就不會困於價格迷思,也不會掉進拚價格、微利化的泥沼,」莊英堯指出,丸莊醬油深受香港喜愛,在香港售價近400元台幣,也由香港打入東南亞市場,目前外銷比例約佔15%。

「地方品牌在中南部超市的量非常大,只是超市也要收上架費,利潤有限,大多還是直接批給經銷商,」負責瑞春醬油行銷的鍾政達說,早幾年父親對超市要收上架費這件事很不能接受,因為那時幾乎是客人搶著買,家人連吃年夜飯都得輪流吃,因為客戶川流不息,鐵門根本關不起來。

另一家西螺名產大同醬油,則將目標對準觀光客,與高速公路休憩站合作,讓途經此地的遊客下車購買。

雖然大環境景氣低迷,但傳統醬油業者卻反其道而行,準備擴大生產。由於古法醬油需要廣大的露天曝曬場,已在西螺工業區買下6200坪廠房,約可放置2000個大陶甕,預計二年後將分散在住家附近的釀造廠整合遷往。

而丸莊的營業額也是逐步成長,三年前還一舉突破一億元大關。身為西螺延平老街的見證者,丸莊計畫配合文建會「歷史空間再造」的活動,將老宅改建成醬油博物館,讓老一輩再一次回憶兒時「呷飯配豆油(醬油)」的情景,也讓年輕人體會古老的「醬缸文化」。

八珍之首

被譽為「八珍之首」的醬油,一直是華人「沾沾自喜」的傳統醬料,滋味非其他調味品所能比擬。一盤蒜泥白肉、白斬雞,甚至荷包蛋,用蔭油作沾醬,就能讓看似清淡的料理,齒頰留香。

就像一顆顆黑豆經過時間孕育,才能釀造出一瓶甘醇醬油,西螺醬油產業歷經前人辛勤播種,才有今日一脈相傳的成就。也許正因心手相連,不求事業極大化,而以消費者口味為依歸,才讓西螺醬油成為傳統釀造業的長青樹,也讓鄉鎮產業仍保有亮麗的春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ishsu 的頭像
    luishsu

    Luis國際資訊事務所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