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拉利也得看台灣的臉色? 

醫電鼎眾的「內視鏡」在國際撐起一片天

兩位服國防役時睡隔壁床的六年級同袍,將醫療用微型膠囊內視鏡技術轉到工業領域,法拉利用來檢查引擎,甚至美國的鑑識人員還用來辦案,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文.林靜雯、郭晏銓 攝影.汪志宏

在義大利,法拉利汽車引擎出現問題,維修工人拿出一把工業用內視鏡,將前端的細管伸入引擎內部,透過螢幕察看,以找出故障原因。以往維修人員要找出引擎問 題,往往要拆解引擎察看,修好後再大費周章裝回,不但耗時,也增加維修的風險,但這個內視鏡省了這個功夫,只要幾分鐘時間,就可以把引擎的毛病,從頭到尾 看個清楚,這個工業用內視鏡,就是醫電鼎眾的產品。

這項原本是醫療用的內視鏡技術,運用在工業上,每年可為醫電鼎眾公司帶來1至2億元的營收。醫電鼎眾公司所研製的mitcorp工業用內視鏡,已賣到歐、 美等20多國,其中在歐洲市占率最高。他們的企圖心就像mitcorp商標下方的標語──「Let MIT(也取英文me的諧音) Show You」一樣,要將Made in Taiwan的產品行銷全世界。

■服役同寢室 聊出創業夢

創立醫電鼎眾的兩位六年級生──詹志俊及陳宗佑,在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服國防役時就睡隔壁床,是無話不談的好友,常常寢室熄燈後,兩人還在聊個不 停。同寢的人常常豎起耳朵,聽他們兩人打屁,偶爾還為兩人無厘頭的對話,噗哧大笑。當然,他們也會聊起自己的夢想,詹志俊喜歡衝浪,陳宗佑鼓勵他:「你應 該去做比衝浪更刺激的事,就去創業吧!」
退役後,詹志俊果然在中科院的育成中心租下一間不到5坪的辦公室,開啟了他的創業夢想;而陳宗佑則是到大公司取經,學習如何與外國公司打交道,兩人暫時分道揚鑣。

詹志俊在國防役期間的工作內容,是在中科院研究膠囊內視鏡技術,他們研發出比市面上更小、更精密的膠囊內視鏡,詹志俊便是以此技術創業。他另外找了同在中科院研究LED技術的同事合作,2003年12月集資600萬元,「醫電公司」就此成立。

■創業之路 遇到瓶頸

不過,創業之路並不如預期的順遂。首先,詹志俊是典型的工程師,除了研發,其他什麼都不懂,他還記得接到的第一筆訂單有18萬元,但是連如何出貨都不知道,於是他向當時在力新國際公司擔任日本業務經理的陳宗佑求援。

其次,在開拓醫療業的客戶時,詹志俊才發現大部分膠囊內視鏡的專利,都已被美國廠商占滿,即使他們可以做出更小、更精密的技術,醫院也不敢用,因為他們的 產品有可能吃上專利官司,加上醫療產品必須取得許多嚴格的認證,不但耗時,更是耗資,詹志俊才剛創業就踢到鐵板。他們這時才知道,在醫療領域根本沒有機 會,並不是光靠技術,就可以席捲市場,若想從其他醫療內視鏡切入,又需龐大的資金支持,這頗讓他們坐困愁城。

後來他決定找創投尋求資金支持,「我們想得到的創投幾乎都找過了,包括宏碁、中華開發、潤泰集團旗下的創投公司,得到的結果差不多。對方都會問,『你們的通路在哪?客戶在哪?』這些我都答不出來,連原型機都還沒有,但做出來後,還是沒有人願意注資。」詹志俊說。

屋漏偏逢連夜雨,詹志俊的創業夥伴,在這時候另外創立一家LED公司,且獲得青睞,被大公司併購,於是決定退股,到新公司擔任高階主管。他面臨必須吃下夥 伴股份的壓力,一度興起放棄經營的想法。詹志俊說:「其實我當時很氣餒,很想放棄;但在陳宗佑的鼓勵下,買下股份繼續往前走。」之後,由於業績不佳,其他 同事也討論過幾次要不要關門走人,但詹志俊還是決定撐下去。

■從醫學到工業 轉型成功

為了讓醫電公司生存下來,詹志俊與陳宗佑一直在嘗試可行的辦法,後來發現何不將原本醫療用的內視鏡應用在工業上,開發工業用內視鏡,而且重視工業技術的歐洲對這方面的工具接受度很高,於是他們決定轉向這個領域發展。

回想起研發轉型的經過,詹志俊說:「當時公司一直在燒錢,我根本不敢領薪水,上班是開家裡淘汰的貨車,公司戶頭還曾經窮到只剩6萬元,錢不夠的時候,只好向父母調錢,幸好他們都很支持,才發現父母才是我最好的創投資金來源。」

3年後,醫電公司已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工業內視鏡成品,他們在中部找到代工廠,並採取與貿易商合作的方式,先打歐、美市場。因外銷利潤不錯,引起貿易商覬 覦,暗地裡到處找代工廠,想取而代之。不過,這個貿易商居然找上醫電的代工廠,這個消息也是代工廠通知他們的……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 47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is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